一种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0303发布日期:2020-07-04 01:1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式检修闸门,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



背景技术:

浮式检修闸门是船闸枢纽工程中配备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充当船闸设备检修的临时围堰,灌排阀配置在浮式检修闸门上。在检修工况时,浮式检修闸门就位,灌排阀是往门体内部灌注水使门体下沉的开关;检修工况结束,灌排阀打开,把门体内部的水放出。灌排阀也是闸室外侧围挡水向闸室内部灌水的开关。目前,灌排阀大多采用丝杆形式,灌排阀阀体位于浮式检修闸门的底端,阀芯承受水压力大,特别是在高水头的时候,动水启动阀门时,阀芯受单侧力大,开启比较费力,开启速度也较慢。此外,灌排阀所处环境空气湿度大,有一部分需要浸泡在水中,易产生锈蚀,长时间不用,扭动丝杆打开阀门更加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便于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包括阀体、阀板组件及阀杆,所述阀板组件下端插入所述阀体内,阀板组件上端与所述阀杆下端相连,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阀杆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臂、两件第二连接臂及两件支撑臂,所述阀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两件第二连接臂分设于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且位于两件支撑臂之间,支撑臂上铰接有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为弯折臂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臂一端铰接,第三连接臂另一端连接有操作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件所述支撑臂之间连接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臂最大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时,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的一端竖直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臂设于一安装座上,所述阀板组件上方设有用于限制阀板组件最大上升高度的第二限位件,所述阀杆外周套设有防水套管,所述防水套管上端与所述安装座相连,下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防尘套管,所述防尘套管上设有防尘盖,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防尘套管中、且阀杆与防尘套管之间设有防尘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板组件包括两块平行布置的阀板,所述阀体上部设有两个密封座,两个所述密封座固定连接,两块所述阀板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所述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内设有上密封件,所述阀体内设有上下两组密封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组件包括o型密封圈及设于o型密封圈外周的唇形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两侧设有水平布置的阀接口,所述阀接口下方设有阀支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采用升降机构带动阀杆、阀板组件升降,实现灌排阀的开关,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臂、弯折结构的第二连接臂、支撑臂、以及第三连接臂,可通过操作柄带动第三连接臂绕支撑臂上的铰接轴旋转,由第三链接臂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和升降,进而实现第一连接臂、阀杆及阀板组件的升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好,相比扭动丝杆的开关方式,开关速度更快、更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开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闭时阀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启时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闭时升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闭时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阀体;11、o型密封圈;12、唇形密封圈;13、阀接口;14、阀支座;2、阀板组件;21、阀板;3、阀杆;31、防水套管;4、升降机构;41、第一连接臂;42、第二连接臂;43、支撑臂;44、第三连接臂;45、操作柄;46、第一限位件;5、安装座;51、防尘套管;52、防尘盖;53、防尘圈;6、第二限位件;7、密封座;71、上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包括阀体1、阀板组件2及阀杆3,阀板组件2下端插入阀体1内,阀板组件2上端与阀杆3下端相连,还包括用于带动阀杆3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臂41、两件第二连接臂42及两件支撑臂43,阀杆3上端与第一连接臂41相连,两件第二连接臂42分设于第一连接臂41的两端、且位于两件支撑臂43之间,支撑臂43上铰接有第三连接臂44,第二连接臂42为弯折臂且一端与第一连接臂41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臂44一端铰接,第三连接臂44另一端连接有操作柄45。本实施例中为手柄,也即采用手动开关;第二连接臂42优选采用l型结构。

该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采用升降机构4带动阀杆3、阀板组件2升降,实现灌排阀的开关,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臂41、弯折结构的第二连接臂42、支撑臂43、以及第三连接臂44,可通过操作柄45带动第三连接臂44绕支撑臂43上的铰接轴旋转,由第三连接臂44带动第二连接臂42转动和升降,进而实现第一连接臂41、阀杆3及阀板组件2的升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好,相比扭动丝杆的开关方式,开关速度更快、更省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两件支撑臂43之间连接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接臂42最大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件46。第一限位件46例如可以是板件、杆件等,第一限位件46可以在阀门的最大开启状态限制第二连接臂42继续转动,提升可靠性,同时第一限位件46将两件支撑臂43连接成整体,起到提升结构强度的作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也可在两件第二连接臂42之间设置连接件,将两件第二连接臂42连接成整体,进行加强。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连接臂42与第一限位件46接触时,也即阀门处于最大开启角度时,第二连接臂42与第一连接臂41相连的一端竖直布置。由于重力在竖直方向的作用,此时可以实现反向自锁,防止操作柄45向自动关闭的方向旋转,提升机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支撑臂43设于一安装座5上,阀板组件2上方设有用于限制阀板组件2最大上升高度的第二限位件6,也即第二限位件6、第一限位件46共同作用,实现双重限位,第二限位件6优选采用圆形板件,阀杆3外周套设有防水套管31,防水套管31上端与安装座5相连,下端与第二限位件6相连。通过在阀杆3外周设置防水套管31,防水套管31两端分别与安装座5、第二限位件6相连,可以有效隔离水,防止水与阀杆3接触产生锈蚀,延长阀杆3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上设有防尘套管51,防尘套管51上设有防尘盖52,阀杆3穿设于防尘套管51中、且阀杆3与防尘套管51之间设有防尘圈53。防尘圈53可实现阀杆3上部的防尘,同时防尘套管51、防水套管31等可对阀杆3的升降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阀板组件2包括两块平行布置的阀板21,例如可以是双刀阀结构,阀体1上部设有两个密封座7,两个密封座7固定连接,两块阀板21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密封座7,密封座7内设有上密封件71,阀体1内设有上下两组密封组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密封组件包括o型密封圈11及设于o型密封圈11外周的唇形密封圈12,通过上密封件71、及上下两组密封组件实现阀板21的密封,密封性能良好。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阀体1两侧设有水平布置的阀接口13,阀接口13下方设有阀支座14,灌排阀通过阀支座14固定在安装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快速开关的浮式检修闸门灌排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转动操作柄45使第三连接臂44绕支撑臂43上的铰接轴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接臂42的一端绕第二连接臂42与第三连接臂44之间的铰接轴转动,另一端绕第二连接臂42与第一连接臂41之间的铰接轴转动,通过第二连接臂42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臂41及阀杆3向上移动,阀杆3带动阀板组件2向上移动,从而开启阀门,直至阀门达到最大开度。当达到最大开度的时候,第一限位件46限制了操作柄45的进一步旋转,同时第二限位件6也可以限制阀板组件2继续上升,起到双重限位的作用。第二连接臂42的形状为直角l型,当阀门处于最大开度时候,由于重力在竖直方向的作用,可以起到反向自锁,防止阀门操作柄45向自动关闭的方向旋转。第三连接臂44的一端设置成弧形弯曲结构,可以有效连接第二连接臂42,并对其端部起到强化作用。

通过阀杆3的带动,阀板组件2可以上提或下放,实现阀门开启或关闭。阀板组件2设置有多重密封结构,密封座7内部设置有上密封件71,防止阀体1顶部的泄漏,阀体1的内侧装有o型密封圈11,外侧装有唇形密封12,可以有效防止侧向泄漏,阀接口13通过螺栓与外接接头相连,外接接头一端在浮式检修闸门体外侧,一端在浮式检修闸门体内侧。阀杆3在防水套管31的内部,可以防止阀杆3与水接触,提高阀杆3的使用寿命。在阀杆3下部的第二限位件6和上部的安装座5以及防尘套管52均对阀杆3起到导向作用。

当阀门处于开启状态,转动操作柄45使第三连接臂44绕支撑臂43上的铰接轴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接臂42的一端绕第二连接臂42与第三连接臂44之间的铰接轴转动,另一端绕第二连接臂42与第一连接臂41之间的铰接轴转动,通过第二连接臂42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臂41及阀杆3向下移动,阀杆3带动阀板组件2向下移动,从而关闭阀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