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9547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表自转控制阀。



背景技术:

居民用水的水表一般都是机械表,靠水在其中流动产生的动能来带动齿轮运转,从而达到计量水量的目的。由于供水管道内有空气流动,容易造成水压不稳,从而出现水表正向或反向自转的情况。为了解决水表自转的问题,可在水表进水的前端安装止回阀,然而,现有的止回阀只能防止水表反向自转,而不能防止水表在供水管道压力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发生的正向自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水表自转控制阀,既可减少水表在供水管道压力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发生正向自转的现象,还可避免水表反向自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表自转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阀体通道;阀盖,所述阀盖装设于所述阀体一端并与所述阀体密封配合;挡板,所述挡板设有调节孔且位于所述阀体通道内;止回板,所述止回板位于所述阀体通道内,所述止回板设有连通所述阀体通道的止回孔;调节阀瓣,所述调节阀瓣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挡板的调节孔内,所述调节阀瓣设有贯通两端端面的阀瓣通道,所述调节阀瓣的侧面设有阀瓣孔,所述阀瓣孔与所述阀瓣通道连通,所述阀瓣孔的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当所述调节阀瓣沿水流方向移动时,所述阀瓣孔被所述挡板逐渐遮挡以调节所述调节阀瓣的过水量;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连接所述调节阀瓣,以对所述调节阀瓣复位;止回阀瓣,所述止回阀瓣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止回板一侧,用于封闭所述止回孔以将所述阀体通道隔断开;以及止回弹簧,所述止回弹簧连接所述止回阀瓣,使所述止回阀瓣封闭所述止回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将所述阀体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止回孔,所述调节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阀瓣孔的形状为三角形;或者,所述阀瓣孔的形状为其中两条边为弧形边的类三角形,且两条弧形边朝类三角形的内侧凸出;或者,所述阀瓣孔的形状为其中两条边为弧形边的类三角形,且两条弧形边朝类三角形的外侧凸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调节弹簧抵于所述止回板和所述调节阀瓣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瓣包括阀瓣体和设于所述阀瓣体的一端的环形止挡部,所述阀瓣孔设于所述阀瓣体的侧面,所述阀瓣孔宽度较大的一端相对宽度较小的一端更靠近所述止挡部,所述阀瓣体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弹簧将所述止挡部抵于所述挡板一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与所述阀瓣通道连通,所述装配槽的内径大于所述阀瓣通道的内径,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装入所述装配槽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止回板设有第一凸台,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套于所述第一凸台外侧。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止回阀瓣包括阀瓣架和阀瓣密封圈,所述阀瓣架包括杆部和盘体部,所述盘体部连接于所述杆部的一端,所述阀瓣密封圈装设于所述盘体部上,所述阀盖内壁设有支撑筋,所述杆部可活动地装设于所述支撑筋上,所述止回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止回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外侧,且抵于所述支撑筋和所述盘体部之间,使所述阀瓣密封圈封闭所述止回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止回板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阀瓣密封圈靠于所述第二凸台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壁设有安装凸台,所述阀盖一端伸入所述阀体内并朝向所述安装凸台,所述止回板被夹紧于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阀盖的端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表自转控制阀,通过设置调节弹簧和调节阀瓣,且调节阀瓣设有阀瓣通道和阀瓣孔,正常供水时,水流从阀瓣通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同时,水流从阀瓣孔流入阀瓣通道内并从阀瓣通道另一端流出,保证了正常供水时具有足够的过水量,当供水管道压力突然增大时,较大的水压使调节阀瓣移动,从而阀瓣孔被挡板逐渐遮挡,从而减小了调节阀瓣的过水量,进而对水压进行延迟和缓冲,减少了水表在管道压力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发生正向自转的现象,并且,设置止回阀瓣和止回弹簧,当供水管道出现水流回流时,止回弹簧推动止回阀瓣封闭止回孔,可截断水流回流,防止水表反向自转。此外,设置止回阀瓣还可避免水表滴漏用水。该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有效解决了水表正向自转和反向自转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防水表自转控制阀止回孔处于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防水表自转控制阀处于调节阀体通道内水流压力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阀体、阀盖和止回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阀盖的侧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调节阀瓣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止回阀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表自转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盖2、挡板12、止回板5、调节阀瓣3、调节弹簧4、止回阀瓣6以及止回弹簧7。

阀体1设有阀体通道11,供水流从其中流过。阀盖2装设于阀体1一端并与阀体1密封配合。阀盖2设于阀盖通道21,供水流从其中流过。

挡板12设有调节孔121,挡板12位于阀体通道11内。

止回板5位于阀体通道11内,止回板5设有连通阀体通道11的止回孔51。

调节阀瓣3可移动地设于挡板12的调节孔121内,调节阀瓣3设有贯通两端端面的阀瓣通道311,调节阀瓣3的侧面设有阀瓣孔312,阀瓣孔312与阀瓣通道311连通。阀瓣孔312的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当调节阀瓣3沿水流方向移动时,阀瓣孔312被挡板12逐渐遮挡以调节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水流方向”指的是正常供水时水的流动方向,图2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表示水流方向。“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指的是调节阀瓣3允许经过的水的流量。

调节弹簧4连接调节阀瓣3,以对调节阀瓣3复位。也就是,调节弹簧4在作用于调节阀瓣3的外力撤去时使调节阀瓣3回复原位。

止回阀瓣6可活动地设于止回板5一侧,用于封闭止回孔51以对将阀体通道11隔断开,从而起到阻断水流的作用。

止回弹簧7连接止回阀瓣6,使止回阀瓣6封闭止回孔51。

该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用于安装于水表进水的前端,也就是安装在供水管道和水表之间。

该防水表自转控制阀,通过设置调节弹簧4和调节阀瓣3,且调节阀瓣3设有阀瓣通道311和阀瓣孔312,正常供水时,水流从阀瓣通道31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同时,水流从阀瓣孔312流入阀瓣通道311内并从阀瓣通道311另一端流出,保证了正常供水时具有足够的过水量,当供水管道压力突然增大时,较大的水压使调节阀瓣3移动,从而阀瓣孔312被挡板12逐渐遮挡,从而减小了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进而对水压进行延迟和缓冲,减少了水表在管道压力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发生正向自转的现象,并且,设置止回阀瓣6和止回弹簧7,当供水管道出现水流回流时,止回弹簧7推动止回阀瓣6封闭止回孔51,可截断水流回流,防止水表反向自转。此外,设置止回阀瓣6还可避免水表滴漏用水。该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有效解决了水表正向自转和反向自转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水表计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挡板12和阀体1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简单且稳定。于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2和阀体1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挡板12可通过卡扣连接、螺钉锁紧等方式固定于阀体1内。

进一步地,挡板12将阀体通道11分隔成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第二通道112连通止回孔51,调节孔121连通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

由于阀瓣孔312的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当水流推动调节阀瓣3移动时,阀瓣孔312宽度较大的一端先被挡板12挡住,可以更快地减小阀瓣孔312的过水量,也就是更快地减小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从而可以快速减缓水流压力,使流进第二通道112的水流压力急速下降,减少水流冲开止回孔51而造成水表正向自转的情况。

进一步地,阀瓣孔31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挡板12的厚度,则水流推动调节阀瓣3移动时,阀瓣孔312可以被挡板12逐渐遮挡甚至完全遮挡,在阀瓣孔312被挡板12逐渐遮挡的过程中,水流可能经过阀瓣孔312流回第一通道111内,形成水流旋涡可以继续推动调节阀瓣3移动;当阀瓣孔312被挡板完全遮挡时,水流只能从阀瓣通道31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大大减小了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从而调节阀瓣3对水压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水流冲开止回孔51而造成水表正向自转的情况。“阀瓣孔312的长度”指的是沿阀瓣孔31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

一实施例中,阀瓣孔312的形状为三角形;另一实施例中,阀瓣孔312的形状为其中两条边为弧形边的类三角形,且两条弧形边朝类三角形的内侧凸出。又一实施例中,阀瓣孔312的形状为其中两条边为弧形边的类三角形,且两条弧形边朝类三角形的外侧凸出。这三个实施例中,阀瓣孔312的形状都非常简单,可以较快减缓水流压力,且容易加工。其中,如图7、8所示的实施例,“其中两条边为弧形边的类三角形,且两条弧形边朝类三角形的内侧凸出”的阀瓣孔312减缓水流压力的效果最好;其次是三角形的阀瓣孔312,最后是“其中两条边为弧形边的类三角形,且两条弧形边朝类三角形的外侧凸出”的阀瓣孔312。

进一步地,阀瓣孔312的数量为二个及以上,二个及以上阀瓣孔312周向均匀分布于阀瓣体31的侧面。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调节阀瓣3具有足够的过水量,且水流推动调节阀瓣3移动更加稳定。图7所示实施例中,阀瓣孔312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调节弹簧4为压缩弹簧,调节弹簧4抵于止回板5和调节阀瓣3之间。压缩弹簧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1、7、8所示,调节阀瓣3包括阀瓣体31和设于阀瓣体31一端的环形止挡部32,阀瓣孔312设于阀瓣体31的侧面,阀瓣孔312宽度较大的一端相对宽度较小的一端更靠近止挡部32。阀瓣体31穿过调节孔121,调节弹簧4将止挡部32抵于挡板12一侧。通过设置止挡部32可以非常简单地实现对调节阀瓣3位置的限制,使得调节阀瓣3不会整个穿过调节孔121落入第一通道111内,保证阀瓣体31始终穿过调节孔121,从而保证了水流推动调节阀瓣3压缩调节弹簧4时,阀瓣孔312可以逐渐被挡板12挡住,从而保证了调节阀瓣3对水流压力的缓冲调节。

进一步地,止挡部32设有装配槽321,装配槽321与阀瓣通道311连通,装配槽321的内径大于阀瓣通道311的内径,调节弹簧4的一端装入装配槽321内。如此设置,装配时只需要将调节弹簧4对齐装入装配槽321即可,装配过程非常简单方便,且设置装配槽321可防止调节弹簧4滑脱,保证调节弹簧4始终保持抵紧止挡部32。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止回板5设有第一凸台52,调节弹簧4的一端套于第一凸台52外侧。如此设置,装配时只需要将调节弹簧4对齐套于第一凸台52外侧即可,装配过程非常简单方便,且第一凸台52可防止调节弹簧4滑脱,保证调节弹簧4始终保持抵紧止回板5。

进一步地,如图1、5、6所示,止回阀瓣6包括阀瓣架61和阀瓣密封圈62,阀瓣架61包括杆部611和盘体部612,盘体部612连接于杆部611的一端,阀瓣密封圈62装设于盘体部612上,阀盖2内壁设有支撑筋22,杆部611可活动地装设于支撑筋22上,止回弹簧7为压缩弹簧,止回弹簧7套设于杆部611外侧,且抵于支撑筋22和盘体部612之间,使阀瓣密封圈62封闭止回孔51。该实施例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止回阀瓣6的止回功能,容易生产加工,且容易装配。支撑筋22可与阀盖2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更为简单。支撑筋22上设有支撑孔,供杆部611从其中穿过,以支撑杆部611。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止回板5设有第二凸台53,阀瓣密封圈62靠于第二凸台53上。设置第二凸台53可以使阀瓣密封圈62更紧密地贴靠在止回板5上,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可有效防止水表反向自转以及水表滴漏用水。

一实施例中,止回板5与阀体1为分体式结构,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于其他实施例中,止回板5与阀体1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阀体1内壁设有安装凸台13,阀盖2一端伸入阀体1内并朝向安装凸台13,止回板5被夹紧于安装凸台13与阀盖2的端部之间。如此设置可以牢牢地将止回板5固定住,且装配及拆卸都非常方便,阀体1和阀盖2内的零件损坏时更换非常方便。装配时,首先将调节阀瓣3装入调节孔121内,然后依次装入调节弹簧4和止回板5,最后再将装有止回弹簧7和止回阀瓣6的阀盖2装入阀体1即可,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安装凸台13和止回板5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8,形成良好的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阀盖2设有外螺纹,阀体1设有内螺纹,阀盖2设有外螺纹的部分伸入阀体1内与阀体1螺纹配合连接,连接可靠,密封效果好,且装配即拆卸都非常方便。进一步地,阀盖2与阀体1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8,进一步加强阀盖2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水表自转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为:

供水管道正常供水时,水流压力克服止回弹簧7的阻力,使止回阀瓣6打开止回孔51,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内压力相同,在调节弹簧4的作用下阀瓣孔312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11内,第一通道111内的水流同时从阀瓣通道311的一端以及阀瓣孔312流进阀瓣通道311内,然后从阀瓣通道311的另一端流进第二通道112内,设置阀瓣孔312提高了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确保防水表自转控制阀不影响正常供水。

供水管道无压力波动,处于静态工作条件(无水流)时,如图1所示,由于止回弹簧7的弹力作用,止回阀瓣6抵于止回板5一侧封闭止回孔51,此时水流无法通过止回孔51流向阀盖2,避免水表滴漏用水。

当用户未用水而供水管道内的压力突然增大时,阀体通道11内的压力大于阀盖通道21内的压力,第一通道111内的压力大于第二通道112内的压力,如图3所示,此时,水流克服调节弹簧4的阻力推动调节阀瓣3向第二通道112移动,压缩调节弹簧4,阀瓣体31侧面的阀瓣孔312逐渐被挡板12挡住,从而从阀瓣孔312流进阀瓣通道311的水逐渐减小,也就是调节阀瓣3的过水量减小,到达第二通道112的水流压力相应减小,调节阀瓣3在压差的作用下移动形成节流从而对突然增大的压力进行延迟和缓冲,此时,第二通道112内的压力如果仍大于阀盖通道21内的压力,且水流压力能克服止回弹簧7的弹力,则将止回孔51打开,水流从止回孔51通过并流向阀盖通道21,减缓对水表正向自转的影响。此时如果水流压力不能克服止回弹簧7的弹力,则止回孔51仍被止回阀瓣6封闭,水流无法从止回孔51通过,从而消除水表正向自转的现象。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调节阀瓣3可以有效地减小供水管道压力波动对水表正向自转的影响,甚至消除水表的正向自转。

当供水管道内水流处于回流状态时,也就是下游压力增大或上游压力减小(虹吸状态)时,阀盖通道21一侧的压力大于阀体通道11一侧的压力,止回弹簧7推动止回阀瓣6封闭止回孔51,截断水流回流,从而防止水表反向自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