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7734发布日期:2020-07-17 16:0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作为车辆的辅助制动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卡车在下坡时的刹车次数,从而减少刹车片的磨损,有效降低车辆在行驶中车轮轮毂的温度,进而降低车辆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液力缓速器逐渐被用户熟知并认可,用户对缓速器的舒适性和经济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响应时间很大程度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而缓速器的空转损失大小则会影响缓速器不工作时产生的功率,进而对整车的油耗产生影响。

缓速器在退出工作时的响应时间主要是由油液排出工作腔的速度所决定,而缓速器不工作时,工作腔内的残余油液量是影响缓速器空转损失功率的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缓速器主要靠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液甩到位于定子边缘的出油孔处将工作腔内的油液排出,存在速度较慢、易残留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缓速器在退出工作时的响应时间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缓速器退出工作时,快速排出缓速器工作腔和热交换器内的高压油液,起到缩短缓速器退出工作时的响应时间、降低缓速器空转损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工作介质容器、工作腔进油道、工作腔出油道和热交换器出油道,所述热交换器的一端通过工作腔出油道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连通,另一端通过热交换器出油道与工作介质容器连通,所述工作腔进油道的一端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连通,另一端与工作介质容器连通;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泄油阀、工作腔泄油阀和控制组件;所述热交换器泄油阀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和工作介质容器连通;所述工作腔泄油阀的两端分别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和工作介质容器连通;所述控制组件均与热交换器泄油阀、工作腔泄油阀、工作介质容器连接,用于控制热交换器泄油阀、工作腔泄油阀的开关以及液力缓速器工作腔油液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比例压力控制阀、控制介质容器和控制介质进气管路;所述控制介质容器与比例压力控制阀连接,用于提供高压气体;所述比例压力控制阀设置在控制介质进气管路上,用于控制高压气体的通断;所述控制介质进气管路分别与热交换器泄油阀、工作腔泄油阀、工作介质容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介质容器为高压气体罐。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泄油阀为气控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腔泄油阀为气控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腔进油道和热交换器出油道均通过主进油道与工作介质容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泄油阀与热交换器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腔泄油阀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介质容器为立方体结构的油池。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为板式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能够在缓速器退出工作时,使工作腔内和热交换器内的油液快速、充分地流回油池壳内,可以缩短缓速器退出工作时的响应时间,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缓速器的空转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定子,2-转子,3-工作腔出油道,4-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出油道,6-热交换器泄油阀,7-工作腔泄油阀,8-工作介质容器,9-主进油道,10-工作腔进油道,11-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2-比例压力控制阀,13-控制介质容器,14-液力缓速器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的核心思路是:在工作腔(液力缓速器工作腔)和油池壳(工作介质容器)之间、热交换器和油池壳之间各添加一个气控单向阀,在缓速器不工作时两阀开启,将工作腔和热交换器内的油液导回油池壳,达到提高响应时间、降低空转损失的效果。

现有的缓速器停止工作后,工作腔内的油液要通过热交换器进油道、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出油道、主进油道才能够回到油池,速度较慢且极易在工作腔和热交换器内残留有大量油液,造成响应时间较长、空损偏大的后果。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泄油系统能够大幅提升油液从热交换器和工作腔回到油池的速度,从而起到减少退出工作时的响应时间、并减小空损的效果。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的原理图,该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包括热交换器4、工作介质容器8、工作腔进油道10、工作腔出油道3、热交换器出油道5、热交换器泄油阀6、工作腔泄油阀7和控制组件,工作介质容器具体为立方体结构的油池,热交换器具体可采用板式换热器。

热交换器4的一端通过工作腔出油道3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连通,另一端通过热交换器出油道5与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工作腔进油道10的一端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连通,另一端与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热交换器泄油阀6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4和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工作腔泄油阀7的两端分别与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和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控制组件均与热交换器泄油阀6、工作腔泄油阀7、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用于控制热交换器泄油阀6、工作腔泄油阀7的开关以及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油液的通断,工作腔进油道10和热交换器出油道5均通过主进油道9与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

控制组件包括比例压力控制阀12、控制介质容器13和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1;控制介质容器13与比例压力控制阀12连接,用于提供高压气体,具体可采用高压气体罐;比例压力控制阀12设置在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1上,用于控制高压气体的通断;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1分别与热交换器泄油阀6、工作腔泄油阀7、工作介质容器8连通。

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具体可为气控单向阀。热交换器泄油阀6将热交换器4的底部和工作介质容器8相连,只有该阀打开时油液可以从热交换器4流回工作介质容器;工作腔泄油阀7将由转子2和定子1组成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的底部与工作介质容器8相连,只有该阀打开时油液可以从工作腔流向油池壳。

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均由比例压力控制阀12进行控制。当比例压力控制阀12打开时,高压气体通过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1控制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关闭,此时两阀所在油路不通;当比例压力控制阀12关闭时,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1内无高压气,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打开,此时两阀所在油路开启。

当缓速器开始工作时,比例压力控制阀12打开,高压气体从控制介质容器13经过控制介质进气管路11进入油池、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此时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关闭,油液不能通过这两阀所在的油路,缓速器内的油液按照一般工作油路进行循环:高压气体将油池内的油液通过主进油道9、工作腔进油道10压入由定子1和转子2组成的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在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内形成制动扭矩后,通过热交换器4进油道进入热交换器4进行冷却后,经过热交换器出油道5,再次经过工作腔进油道10回到液力缓速器工作腔14,这样缓速器就形成了工作循环油路,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制动扭矩,即新加入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快速泄油系统后并不会影响缓速器的正常工作。

当缓速器退出工作时,比例压力控制阀12关闭,高压气体排出,热交换器泄油阀6和工作腔泄油阀7打开,热交换器4内的油液能够通过热交换器泄油阀6快速回到油池,工作腔内的油液能够快速通过工作腔泄油阀7回到油池。

本实用新型液力缓速器用快速泄油系统能够在缓速器退出工作时,快速排出缓速器工作腔和热交换器4内的高压油液,起到缩短缓速器退出工作时的响应时间、降低缓速器空转损失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