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0969发布日期:2020-09-29 09:3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



背景技术:

螺纹紧固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结构之间的紧固连接,涉及船舶、车辆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拆卸容易、便捷,短时间内具有较好的紧固效果。但是现有的螺纹紧固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装置振动、冲击、工况转变等的影响,总会出现松动、脱落,导致紧固力下降等,甚至导致连接失效和脱落,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甚至人身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实用新型了防松螺母,现有的防松螺母的防松手段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通过在螺母的螺纹孔内增加一个尼龙胶圈,利用尼龙胶圈增加螺纹之间的摩擦力,但是由于尼龙容易出现老化,时间久了,会失去防松效果;第二种是通过设置反向螺纹实现防松效果,但是需要根据螺栓的需要调整加工的反向螺栓,成本较高,在面对振动载荷时,仍会由于振动产生松动,最终导致连接失效,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载荷,长时间保证螺栓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通过更换损坏部件的方式,重复利用其余部件,降低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防松夹片、第二螺母、辅助紧固螺栓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母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组关于第一通孔对称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下方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开口槽和限位滑槽的内侧与第一通孔的上半部相通,所述防松夹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松夹片的底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开口槽和限位滑槽内,所述防松夹片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底部设有锥形的扩口槽,所述扩口槽的底部设有圆柱槽,所述复位弹簧位于圆柱槽的槽底与防松夹片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螺母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螺母的上表面上还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上设有多个螺纹通孔,所述辅助紧固螺栓的螺杆穿过螺纹通孔固定在环形凹槽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母为正六边形螺母,所述限位套筒与第一螺母为一体式设计,所述限位套筒上的螺纹通孔的数量至少为4个。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紧固螺栓为正六边形螺头螺栓,所述辅助紧固螺栓的螺头顶部设有装卸槽。

作为优选,所述防松夹片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防松夹片为厚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的圆弧片,所述防松夹片的底部还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限位凸起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螺母的上半部为六棱柱,所述第二螺母的下半部为圆柱,所述第二螺母下半部的直径要小于限位套筒的内径,所述扩口槽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扩口槽的槽深与防松夹片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防松夹片、开口槽和限位滑槽的方式,利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夹紧可动的防松夹片,使得防松夹片内侧的螺纹与螺柱的螺纹形成过盈配合,大大增加了连接强度;通过设置复位弹簧的方式,向外挤压第二螺母,增加第二螺母的螺纹与螺柱的螺纹之间的摩擦力,此外,还能有效吸收来自螺栓的振动载荷;通过设置辅助紧固螺栓的方式,进一步固定第二螺母的位置,降低了第二螺母的松动可能;通过设置缓冲垫的方式,保护了防松夹片的底面,增加了防松夹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螺母、11-开口槽、12-限位滑槽、13-限位套筒、14-螺纹通孔、2-防松夹片、21-限位凸起、22-缓冲垫、3-第二螺母、31-扩口槽、32-圆柱槽、33-环形凹槽、4-辅助紧固螺栓、5-复位弹簧、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1、防松夹片2、第二螺母3、辅助紧固螺栓4和复位弹簧5,所述第一螺母1和第二螺母3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母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组关于第一通孔6对称的开口槽11,所述开口槽11的下方设有限位滑槽12,所述开口槽11和限位滑槽12的内侧与第一通孔6的上半部相通,所述防松夹片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松夹片2的底部设有限位凸起21,所述限位凸起21位于开口槽11和限位滑槽12内,所述防松夹片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螺母3,所述第二螺母3的底部设有锥形的扩口槽31,所述扩口槽31的底部设有圆柱槽32,所述复位弹簧5位于圆柱槽32的槽底与防松夹片2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螺母3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33,所述第一螺母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限位套筒13,所述限位套筒13上设有多个螺纹通孔14,所述辅助紧固螺栓4的螺杆穿过螺纹通孔14固定在环形凹槽33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螺母1为正六边形螺母,所述限位套筒13与第一螺母1为一体式设计,所述限位套筒13上的螺纹通孔14的数量至少为4个。

其中,所述辅助紧固螺栓4为正六边形螺头螺栓,所述辅助紧固螺栓4的螺头顶部设有装卸槽。

其中,所述防松夹片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防松夹片2为厚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的圆弧片,所述防松夹片2的底部还设有缓冲垫22,所述缓冲垫22位于限位凸起21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螺母3的上半部为六棱柱,所述第二螺母3的下半部为圆柱,所述第二螺母3下半部的直径要小于限位套筒13的内径,所述扩口槽31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扩口槽31的槽深与防松夹片2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先将防松夹片2的限位凸起21对准限位滑槽12,将两片防松夹片2安装到限位滑槽12内,然后将第一螺母1安装到螺栓上,然后将复位弹簧5置于防松夹片2上,将第二螺母3安装到螺栓上,使第二螺母3的底面与防松夹片2的顶面贴合,然后将辅助紧固螺栓4通过螺纹通孔14,将第二螺母3牢牢的固定住,完成组件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螺母1、第二螺母3、防松夹片2、开口槽11和限位滑槽12的方式,利用第一螺母1和第二螺母3夹紧可动的防松夹片2,使得防松夹片2内侧的螺纹与螺柱的螺纹形成过盈配合,大大增加了连接强度;通过设置复位弹簧5的方式,向外挤压第二螺母3,增加第二螺母3的螺纹与螺柱的螺纹之间的摩擦力,此外,还能有效吸收来自螺栓的振动载荷;通过设置辅助紧固螺栓4的方式,进一步固定第二螺母3的位置,降低了第二螺母3的松动可能;通过设置缓冲垫22的方式,保护了防松夹片2的底面,增加了防松夹片2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母(1)、防松夹片(2)、第二螺母(3)、辅助紧固螺栓(4)和复位弹簧(5),所述第一螺母(1)和第二螺母(3)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母(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组关于第一通孔(6)对称的开口槽(11),所述开口槽(11)的下方设有限位滑槽(12),所述开口槽(11)和限位滑槽(12)的内侧与第一通孔(6)的上半部相通,所述防松夹片(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松夹片(2)的底部设有限位凸起(21),所述限位凸起(21)位于开口槽(11)和限位滑槽(12)内,所述防松夹片(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螺母(3),所述第二螺母(3)的底部设有锥形的扩口槽(31),所述扩口槽(31)的底部设有圆柱槽(32),所述复位弹簧(5)位于圆柱槽(32)的槽底与防松夹片(2)的顶面之间,所述第二螺母(3)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33),所述第一螺母(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限位套筒(13),所述限位套筒(13)上设有多个螺纹通孔(14),所述辅助紧固螺栓(4)的螺杆穿过螺纹通孔(14)固定在环形凹槽(33)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1)为正六边形螺母,所述限位套筒(13)与第一螺母(1)为一体式设计,所述限位套筒(13)上的螺纹通孔(14)的数量至少为4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紧固螺栓(4)为正六边形螺头螺栓,所述辅助紧固螺栓(4)的螺头顶部设有装卸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夹片(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防松夹片(2)为厚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的圆弧片,所述防松夹片(2)的底部还设有缓冲垫(22),所述缓冲垫(22)位于限位凸起(21)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3)的上半部为六棱柱,所述第二螺母(3)的下半部为圆柱,所述第二螺母(3)下半部的直径要小于限位套筒(13)的内径,所述扩口槽(31)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扩口槽(31)的槽深与防松夹片(2)的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防松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防松夹片、第二螺母、辅助紧固螺栓和复位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载荷,长时间保证螺栓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通过更换损坏部件的方式,重复利用其余部件,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郑跃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盐大宁紧固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3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