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5944发布日期:2020-05-01 22:0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汽车、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诸多领域,在设备中大量使用螺栓螺母来实现连接,但是对于高强度的冲击载荷和交变载荷的情况下,螺栓螺母联接的防松脱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采用较多的螺栓螺母联接防松方法有弹簧垫片防松、自锁螺母防松、弹性圈螺母防松、槽型螺母和止动垫片防松、圆螺母和止动垫片防松、粘合防松等,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振动电机、振动筛、振动给料装置等设备关键部件的螺栓螺母联接防松问题上,由于振动大、载荷大,常常会造成振动电机底脚的螺栓螺母联接松动、振动筛关键结构部位的螺栓螺母联接松动和振动给料装置偏心电机底脚的螺栓螺母联接松动。在日常生产中,需定期对螺栓螺母联接进行紧固更换,如维护不及时则会造成严重的设备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松装置,能够实现稳定的螺纹连接,防松效果较好,使部件之间能够进行牢固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防松装置,包括:第一紧固组件和第二紧固组件,所述第二紧固组件包括:固定单元和若干限位块;若干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单元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凹凸连接,若干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的内表面过盈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松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固定单元与第一紧固组件凹凸连接,增加了固定单元与第一紧固组件之间连接解除的难度,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若干限位块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的内表面过盈连接,使得若干限位块被压缩,从而使限位块对连接杆产生压力,并使限位块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实现了限位块对连接杆的锁定,从而使得第一紧固组件、固定单元、若干限位块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受外力的作用力而解除连接,实现防松效果,从而实现使部件之间牢固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底面与若干所述限位块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的顶面凹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的内表面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块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螺纹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和所述第三螺纹依次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的顶面向内凹陷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若干所述限位块连接的中心孔;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设置有与若干所述凸块相匹配的若干凹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块凹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块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第一凸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凸面;所述第一凸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凸面的长度,所述第一凸面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凸面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凸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凸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心孔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一锥形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锥形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面与若干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的上部过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若干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的下部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若干所述限位块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底面,以使相邻的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间隔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若干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的上部之间互相延伸形成第二锥形面,若干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的下部之间互相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一锥形面与所述第二锥形面过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面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螺纹连接面,所述螺纹连接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相匹配的第四螺纹;所述螺纹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所述第三螺纹和所述第四螺纹依次互相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若干固定块。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松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松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紧固组件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紧固组件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紧固组件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紧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紧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类的螺母的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唐氏螺纹紧固件与普通螺纹紧固件振松性能对比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凹块在凸块上的受力情况分析图。

附图标记:

第一紧固组件100、中心孔110、第一连接面111、第一锥形面112、第二连接面113、螺纹连接面114、第四螺纹1141、凸块120、第一凸面121、第二凸面122、第二紧固组件200、固定单元210、第一固定件211、第一螺纹2111、凹块2112、固定块2113、第二固定件212、第二螺纹2121、限位块220、第三螺纹221、间隔槽222、第二锥形面223、第三连接面224、螺栓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防松装置,包括:第一紧固组件100和第二紧固组件200,第二紧固组件200包括:固定单元210和若干限位块220;若干限位块220与所述固定单元210的底部连接,固定单元21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凹凸连接,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若干限位块220所围成的内表面用于与连接杆连接,通过利用连接杆穿过所需要固定的部件,再将连接杆与若干限位块220连接,实现对部件之间的固定。

固定单元21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凹凸连接,增加了固定单元21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之间连接解除的难度,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使得若干限位块220被压缩,发生弹性形变,即使得相邻的限位块220下部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得限位块220对连接杆产生挤压力,并使限位块220与连接杆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实现对连接杆的锁定,从而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固定单元210、若干限位块220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受外力的作用力而解除连接,实现防松效果,从而实现使部件之间牢固的连接。

进一步,固定单元21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凹凸连接的方式可以设置为:固定单元210上设置有凸出部件,第一紧固组件100上设置有凹陷位,且在若干限位块22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过盈连接完成时,凸出部件与凹陷位配合连接;或者,固定单元210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面,第一紧固组件100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齿轮面,且在若干限位块22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过盈连接完成时,第一齿轮面与第二齿轮面啮合连接。

进一步,若干限位块220上部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小于下部的厚度,使得若干限位块220上部厚度较薄的部分与固定单元210的底部连接,从而使得若干限位块220在第一紧固组件100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防止限位块220的损坏和断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单元210包括:第一固定件211和第二固定件212;第一固定件21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2111,第二固定件21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2111相匹配的第二螺纹2121。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螺纹2111和第二螺纹2121的设置,使得第一固定件211和第二固定件212的内表面能够与对应螺纹的螺栓300进行连接,通过螺栓30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第一紧固组件100的连接,实现对部件的固定。

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面与第二固定件212的顶面连接,以使第一螺纹2111与第二螺纹2121配合连接,使得螺栓300能够分别与第一螺纹2111和第二螺纹2121螺纹连接,增加了螺栓300的螺纹连接面积,提高了与螺栓300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固定件212的底面与若干限位块220的顶面连接,以使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从而使限位块220对螺栓300产生挤压力,实现对螺栓300的锁定。

进一步,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凹凸连接,即第一固定件211与第一紧固组件100凹凸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顶部,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在与第一固定件211连接的过程中,只在最后完全连接时受到结合摩擦力的影响,降低了第一紧固组件100在与第一固定件211连接的整体过程中的难度;而在解除连接时,则需要提供较大的外力,才能克服结合摩擦力,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之间的连接解除,凹凸连接的方式提高了连接解除的难度,从而提高第一固定件211与第一紧固组件100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二固定件212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设置为:平面之间的配合连接,或螺纹面之间的螺纹连接等,配合连接方式没有限制,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块220的内表面形成与第二螺纹2121相匹配的第三螺纹221。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螺纹2111、第二螺纹2121和第三螺纹221依次配合连接,使得若干限位块22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第一紧固组件100,与螺栓300之间的连接顺序为:先使若干限位块220的第三螺纹221、第一固定件211的第一螺纹2111和第二固定件212的第二螺纹2121,实现与螺栓300的螺纹连接,再使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连接,直至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凹凸连接,第二固定件212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配合连接,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若干限位块220和螺栓300之间实现紧密连接。

若需要解除第一紧固组件10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若干限位块220和螺栓300之间的连接,则需要先解除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若干限位块220之间的连接;即外力需要克服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之间凹凸连接的凹凸结合力、第二固定件212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配合连接的摩擦力、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的挤压力和摩擦力、第一固定件211顶面与连接物体之间的挤压力,才能使部件之间解除连接,所需的外力较大,从而提高了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向内凹陷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连接的中心孔110;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凸块120;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部设置有与若干凸块120相匹配的若干凹块2112。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中心孔110用于与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连接;凸块120与凹块2112凹凸连接,凹凸连接的方式简单,且凹凸连接的接触面积较大,增加了凸块120与凹块211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的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凸块120包括:与第一螺纹211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第一凸面121,以及与第一螺纹211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凸面122;第一凸面121的顶端与第二凸面122的顶端连接,第一凸面12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第二凸面12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

例如,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第一凸面121的长度大于第二凸面122的长度,假设第一凸面121的长度为s1,第二凸面122的长度为s2;在凸块120与凹块2112连接及解除的两个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轴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而在凸块120与凹块2112连接及解除的两个运动过程中的重力和轴向力相等。

第一凸面121的顶端与第二凸面122的顶端连接,假设第一凸面121的顶端、第二凸面122的顶端、第一凸面121的底端与第二凸面122的底端的共同构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一凸面121的底端与第二凸面122的底端连接形成底面;则第一凸面121与底面的夹角为a,第二凸面122与底面的夹角为b,第一凸面121与第二凸面122的摩擦系数均为μ。因第一凸面121的长度大于第二凸面122的长度,第一凸面12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第二凸面12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则a>b。

已知在三角形内,夹角之间有如下的三角函数关系:

其中,x为三角形内的一个夹角。为使凸块120与凹块2112能够匀速运动,在凸块120与凹块2112连接的过程中,凹块2112受到的重力和轴向力的合力为g,第一凸面121与凹块2112之间的摩擦力为f1=μgcosa,施加在凹块2112上的外力为f1,由受力平衡公式可知:gsina+f1=f1,即:

f1=gsina+μgcosa=g(sina+μcosa),

假设tanψ1=μ,即

同理,在凸块120与凹块2112连接解除的过程中,施加在凹块2112上的外力为f2,第二凸面122与凹块2112之间的摩擦力为f2=μgcosb,即:

f2=gsinb+μgcosb=g(sinb+μcosb),

由于两个运动过程中摩擦系数相同,即

因a>b,则(a+ψ1)>(b+ψ1),即sin(a+ψ1)>sin(b+ψ1),那么f1>f2。

因此,在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连接解除的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外力来克服摩擦力,才能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分离。第一凸面121与第二凸面122的位置与长度的设置,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移动,大大加强了防松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中心孔110包括:第一连接面111、第一锥形面112和第二连接面113;第一锥形面112分别与第一连接面111和第二连接面113连接。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面111与第二固定件212的外表面配合连接,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12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发生摇晃。第一锥形面112与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的上部过盈连接,第二连接面113与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的下部配合连接,即在自然状态下,第一锥形面112是小于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之间互相延伸连接所形成的表面;在第一锥形面112与若干限位块220连接时,若干限位块220会受到第一锥形面112挤压力,使得若干限位块220发生弹性形变,向内收缩,并且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是沿着第二连接面113的方向与第一锥形面112进行连接的,提高了第一锥形面112和第二连接面113与若干限位块220连接的稳定性和摩擦力,从而使得若干限位块220对螺栓300形成压力,实现若干限位块220对螺栓300的锁定,使得若干限位块220与螺栓300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松动,具有较强的防松效果。

进一步,第一连接面111与第二固定件212的外表面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以设置为:平面之间的配合连接,或螺纹面之间的螺纹连接等,配合连接方式没有限制,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若干限位块220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12的底面,以使相邻的限位块220之间形成间隔槽222。

例如,如图6所示,若干限位块220在受到第一锥形面112的压力时,若干限位块220发生弹性形变,向内收缩,从而使得相邻的限位块220之间的距离缩短;而相邻的限位块220之间形成间隔槽222,能够使若干限位块220能够有效的向内收缩,避免了因相邻的限位块220之间的距离太小,而造成相邻的限位块220之间的重叠,或相邻的限位块220互相接触,使得相互之间产生较大的斥力,从而使得限位块220损坏,甚至断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的上部之间互相延伸形成第二锥形面223,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的下部之间互相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面224。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锥形面112与第二锥形面223过盈连接,第二锥形面223的设置,增大了第一紧固组件100与限位块220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了第一紧固组件100与限位块22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与限位块220的连接更加稳定;第二连接面113与第三连接面224配合连接,使得第一锥形面112与第二锥形面223沿着固定的方向进行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螺纹连接面114,螺纹连接面114上设置有与第三螺纹221相匹配的第四螺纹1141。

例如,如图4所示,螺纹连接面114与第二连接面113连接,即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连接后,螺纹连接面114是设置在若干限位块220的下方,使得第一螺纹2111、第二螺纹2121、第三螺纹221和第四螺纹1141依次互相配合连接,从而使得螺栓300能够从上到下依次与第一螺纹2111、第二螺纹2121、第三螺纹221和第四螺纹1141连接。第四螺纹1141与螺栓300连接后,使得第一锥形面112产生对若干限位块220向上的压力,并且凸块120也产生对凹块2112向上的压力,从而提高了螺栓30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防松效果较好,使部件之间能够进行牢固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11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若干固定块2113。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件211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固定块2113,增加了第一固定件211与连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具体地,若干固定块2113受到第一固定件211向上的压力而使连接物体的表面形成若干凹陷位,并且若干固定块2113与若干凹陷位匹配连接,提高了第一固定件211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和稳定性,使得第一固定件211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置的移动,从而固定第一固定件211与螺栓300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固定件211和螺栓300实现对物体稳定的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松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9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松装置,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9所示,防松装置包括:第一紧固组件10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

若干限位块220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221、第一固定件21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2111,第二固定件21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2111相匹配的第二螺纹2121;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面与第二固定件212的顶面连接;若干限位块220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12的底面,以使相邻的限位块220之间形成间隔槽222。

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向内凹陷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连接的中心孔110;第一紧固组件100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凸块120;第一固定件211的底部设置有与若干凸块120相匹配的若干凹块2112;凸块120与凹块2112凹凸连接。凸块120包括:与第一螺纹211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第一凸面121,以及与第一螺纹211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凸面122;第一凸面121的长度大于第二凸面122的长度,第一凸面121的顶端与第二凸面122的顶端连接,第一凸面12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第二凸面12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相对高度。

中心孔110包括:第一连接面111、第一锥形面112、第二连接面113和螺纹连接面114;螺纹连接面114上设置有与第三螺纹221相匹配的第四螺纹1141;第一锥形面112分别与第一连接面111和第二连接面113连接,螺纹连接面114与第二连接面113连接,以使第一螺纹2111、第二螺纹2121、第三螺纹221和第四螺纹1141依次互相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面111与第二固定件212的外表面配合连接;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的上部之间互相延伸形成第二锥形面223,若干限位块220的外表面的下部之间互相延伸形成第三连接面224;第一锥形面112与第二锥形面223过盈连接,第二连接面113与第三连接面224配合连接。

第一固定件211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增加与物体之间摩擦力的若干固定块2113,第一固定件211的外表面设置为正六边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松装置,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第一螺纹2111、第二螺纹2121、第三螺纹221和第四螺纹1141依次配合连接,使得螺栓300能够依次分别与第一螺纹2111、第二螺纹2121、第三螺纹221和第四螺纹1141连接,实现螺栓30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第一固定件211、第二固定件212和若干限位块220之间的固定。凸块120与凹块2112凹凸连接,增加了第一固定件211与第一紧固组件100之间连接解除的难度,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第一锥形面112与第二锥形面223过盈连接,第二连接面113与第三连接面224配合连接,使得限位块220发生弹性形变,向内收缩,即使得相邻的限位块220的下部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得限位块220对螺栓300产生挤压力,实现对螺栓300的锁定,从而使得第三螺纹221与螺栓300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定,不易受外力的作用力而解除连接,实现防松效果,从而实现使部件之间牢固的连接。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件212的外表面设置为正六边形,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得第一固定件212更加结实;同时,方便使用扳手对第一固定件212进行安装,通过每次对扳手进行小角度的旋转,从而更好调节第一固定件212、螺栓300和连接物体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如图7所示,第一紧固组件100的下部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为正六边形,便于使用扳手调节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一固定件212、第二固定件213和若干限位块220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为了说明本实施例的防松效果较好,分别作出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表1:各种类的螺母测试结果

表1中的试验数据受第一紧固组件100、第二紧固组件200和螺栓300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以及加工精度的影响,会造成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存在差异,但上述试验数据为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实测数据。

根据表1所示,拧紧力矩为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或第二紧固组件200与物体之间拧紧,所需要施加的外力;拧松力矩为使得第一紧固组件100或第二紧固组件200与物体之间拧松,所需要施加的外力。根据上表1的数据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二紧固组件200、螺栓300和物体之间拧紧,需要在第一紧固组件100上施加的拧紧力矩为55n.m;为使第二紧固组件200与螺栓300、物体之间拧紧,需要在第二紧固组件200上施加的拧紧力矩为50n.m;为使第二紧固组件200与螺栓300、物体之间拧松,需要在第二紧固组件200上施加的拧松力矩为63n.m;为使第一紧固组件100与第二紧固组件200、螺栓300和物体之间拧松,需要在第一紧固组件100上施加的拧松力矩为59n.m;且第一紧固组件100和第二紧固组件200的拧松力矩占拧紧力矩的百分比分别为114.5%和118%,即第一紧固组件100的拧松力矩大于拧紧力矩,且第二紧固组件200的拧松力矩大于拧紧力矩。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紧固组件100和第二紧固组件200的拧松力矩相对于其他种类来说,整体需要施加的外力最大,从而使得对物体的固定效果最好,实现的防松效果最好。

参照图9,唐氏螺纹连接的螺母为同一螺纹段具有两种旋向的螺纹,即可与螺栓300左旋螺纹配合,也可与螺栓300右螺旋螺纹配合;在与螺栓300连接时,一般使用两种不同旋向的螺母来实现,防松效果与上表中的双螺母结构的防松效果相似。由图9可知,唐氏螺纹紧固件经过120s震动仍保持82%的预紧力;而普通螺纹加弹簧垫圈的结构在经过1-2s的震动,其预紧力已下降为80%左右,再经过15s的震动,其预紧力基本损失殆尽。

因此,结合图9,唐氏螺纹连接的防松效果比普通的螺纹连接的防松效果好;且结合表1,本实施例的防松效果比双螺母的防松效果好,则本实施例的防松效果比普通的螺纹连接的防松效果好。即本实施例能够使螺栓300与第一紧固组件100和第二紧固组件200之间实现牢固的连接,实现较好的防松效果,提高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本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