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8036发布日期:2021-03-26 23:1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力分配装置,该驱动力分配装置被构造成通过将驱动力分配到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来输出输入驱动力。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被构造成通过将驱动力分配到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中来输出输入驱动力的驱动力分配装置被用于将驱动力分配到例如四轮驱动车辆中的一对左和右辅助驱动轮中(例如,参见wo 2011/089825)。
3.在wo 2011/089825中描述的驱动力分配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左和右输出轴,该左和右输出轴被构造成向左和右后轮输出驱动力;离合器外部,该离合器外部连接到驱动力被输入于此的输入轴;左和右离合器内部,该左和右离合器内部分别连接到左和右输出轴;左和右摩擦接合构件,该左和右摩擦接合构件均被放置在离合器外部和左和右离合器内部中的对应的一者之间;和左和右离合器活塞,该左和右离合器活塞被构造成在轴向方向上挤压左和右摩擦接合构件。
4.离合器外部包括:凸台部,该凸台部经由多个轴承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左和右离合器内部之间;左和右盘部,该左和右盘部从凸台部分支,使得左和右盘部支撑左和右离合器活塞的相应挤压力,该挤压力经由左和右摩擦接合构件传递;和左和右鼓部,该左和右鼓部从左和右盘部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使得左和右鼓部引导左和右摩擦接合构件的相应外周部。左和右盘部的相应内周被焊接到凸台部的外周,并且在左和右盘部之间形成轴向间隙。该间隙抑制左离合器活塞的挤压力被传递到右摩擦接合构件和右离合器活塞的挤压力被传递到左摩擦接合构件,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左和右离合器的相应操作相互干涉。
5.在wo 2011/089825中描述的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中,在左和右盘部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左和右摩擦接合构件之间的距离变宽,使得装置尺寸增大。特别地,在将驱动力分配装置设置在车辆中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尺寸增大的重量增加,燃料效率性能降低。此外,需要大的安装空间,使得到车辆的可安装性也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力分配装置,该驱动力分配装置被抑制了尺寸增大,并且抑制了在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输入旋转构件传递到第一输出旋转构件的多盘离合器的挤压力和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输入旋转构件传递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的多盘离合器的挤压力之间的干涉。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驱动力分配装置包括第一输出旋转构件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输入旋转构件、第一多盘离合器、第二多盘离合器、压力接收构件、第一挤压机构和第二挤压机构。所述第一输出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被放置成相对于彼此在同一轴线上旋转。所述输入旋转构件被放置成相对于所述第一输出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在同一轴线上旋转。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被放置在所述输入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一
输出旋转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包括多个离合器板。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被放置在所述输入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包括多个离合器板。所述压力接收构件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和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之间。所述第一挤压机构被构造成朝向所述压力接收构件挤压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所述第二挤压机构被构造成朝向所述压力接收构件挤压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所述压力接收构件包括被固定到所述输入旋转构件的环形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径向突出的多个突出片。所述多个突出片包括多个第一突出片和多个第二突出片。所述多个第一突出片中的每一个第一突出片具有第一压力接收表面,所述第一压力接收表面被构造成经由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接收所述第一挤压机构的挤压力。所述多个第二突出片中的每一个第二突出片具有第二压力接收表面,所述第二压力接收表面被构造成经由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接收所述第二挤压机构的挤压力。作为所述第一压力接收表面的背面的第一背面被至少部分地放置成离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侧比所述第二压力接收表面离所述第一多盘离合器侧近。作为所述第二压力接收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背面被至少部分地放置成离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侧比所述第一压力接收表面离所述第二多盘离合器侧近。
8.利用以上构造,能够抑制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输入旋转构件传递到第一输出旋转构件的多盘离合器的挤压力干涉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输入旋转构件传递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的多盘离合器的挤压力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装置的尺寸增大。
附图说明
9.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同样的标号表示同样的元件,并且其中:
10.图1是示意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四轮驱动车辆的概略示例性构造的概略视图;
11.图2是示意辅助驱动装置的示例性构造的截面视图;
12.图3是以放大的方式示意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13.图4a是示意中心板在第一多盘离合器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
14.图4b是示意中心板在第二多盘离合器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
15.图4c是示意从中心部分侧观察中心板的状态的解释视图;
16.图5a是示意根据变型的中心板在第一多盘离合器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
17.图5b是示意根据该变型的中心板在第二多盘离合器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
18.图5c是示意从中心部分侧观察根据该变型的中心板的状态的解释视图;
19.图6是示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的示例性构造的截面视图;
20.图7a是示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力接收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并且示意了压力接收构件在第一多盘离合器侧上的侧面;并且
21.图7b是示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压力接收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并且示意了压力接收构件在第二多盘离合器侧上的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22.第一实施例
23.将参考图1至图4c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注意,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指示了执行本发明的具体实例。有一些部分在技术上具体示出了各种技术问题,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这样的具体实例。
24.图1是示意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四轮驱动车辆的概略示例性构造的概略视图。四轮驱动车辆1被构造成使得作为主驱动轮的左和右前轮101、102由作为主驱动源的发动机11的驱动力驱动,并且作为辅助驱动轮的左和右后轮103、104由包括电动马达2的作为辅助驱动源的辅助驱动装置10驱动。
25.发动机11的驱动力被从变速器12传递到差速器装置13,并经由左和右驱动轴141、142从差速器装置13分配到左和右前轮101、102中。注意,作为主驱动源,可以使用高输出电动马达,并且可以使用通过组合发动机和高输出电动马达而构成的所谓的混合动力电动马达。
26.辅助驱动装置10的电动马达2的驱动力经由左和右驱动轴151、152传递到左和右后轮103、104。辅助驱动装置10包括:电动马达2;减速机构3,该减速机构3被构造成使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20的旋转减速;驱动力分配装置4,该驱动力分配装置4被构造成通过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和右驱动轴151、152中来输出从减速机构3输入的所述驱动力;第一和第二输出轴51、52,该第一和第二输出轴51、52分别连接到左和右驱动轴151、152;和外壳6,在该外壳6中容纳这些构件。外壳6被固定到车辆本体100。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力分配装置4通过从液压单元16供应的液压流体而操作。液压单元16和电动马达2由控制装置17控制。
27.图2是示意辅助驱动装置10的示例性构造的截面视图。图3是以放大的方式示意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在图2中,图中的左侧对应于四轮驱动车辆1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并且图中的右侧对应于四轮驱动车辆1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外壳6包括第一到第五外壳构件61到65,并且外壳构件61到65通过多个螺栓彼此固定。
28.电动马达2被容纳在第三外壳构件63中,并且第三外壳构件63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左开口被第一和第二外壳构件61、62封闭。减速机构3和驱动力分配装置4被容纳在第四外壳构件64中,并且第五外壳构件65被固定在第四外壳构件64内部。第五外壳构件65从用于驱动力分配装置4的容纳空间划分出用于减速齿轮32(稍后描述)的大直径齿轮部321的容纳空间。
29.电动马达2包括:输出轴20,该输出轴20被形成为中空管形;转子21,该转子21被构造成以一体方式与输出轴20一起旋转;定子22,该定子22放置在转子21的外周上;和旋转传感器23,该旋转传感器23被构造成检测输出轴20的旋转。转子21包括转子芯211和固定到转子芯211的多个永磁体212。定子22包括定子芯221和多个相的线圈222,线圈222被缠绕在定子芯221上。第一输出轴51穿过输出轴20的内部。
30.定子芯221被固定到第三外壳构件63。马达电流被从控制装置17供应到多个相的线圈222。旋转传感器23由固定到输出轴20的旋转变压器转子231和固定到第二外壳构件62的旋转变压器传感器232构成。旋转变压器传感器232的检测信号被发送到控制装置17。输出轴20由轴承661和轴承662支撑,从而输出轴20旋转。轴承661被放置在输出轴20和第二外壳构件62之间,并且轴承662被放置在输出轴20和第三外壳构件63之间。
31.减速机构3包括:管状小齿轮31,该管状小齿轮31与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20的端部外接合;减速齿轮32,该减速齿轮32具有大直径齿轮部321和小直径齿轮部322;和齿圈33,
该齿圈33与小直径齿轮部322啮合。小齿轮31被以花键方式装配到输出轴20,从而以一体方式与输出轴20一起旋转。此外,在小齿轮31的外周上形成的齿轮部311与减速齿轮32的大直径齿轮部321啮合。
32.减速齿轮32的小直径齿轮部322被形成为空心轴形,并由轴承663和轴承664支撑,从而小直径齿轮部322旋转。轴承663被放置在小直径齿轮部322和第三外壳构件63之间,并且轴承664被放置在小直径齿轮部322和第四外壳构件64之间。电动马达2的驱动力经由小齿轮31和减速齿轮32被从齿圈33输入到驱动力分配装置4的输入旋转构件40中。
33.驱动力分配装置4将从齿圈33输入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和第二输出轴51、52。第一输出轴51由轴承665和轴承666支撑,从而第一输出轴51旋转。轴承665被放置在第一输出轴51和第一外壳构件61之间,而轴承666被放置在第一输出轴51和第五外壳构件65之间。用于防止异物侵入的密封构件671被放置在第一外壳构件61和第一输出轴51之间。第二输出轴52由轴承667支撑,从而第二输出轴52旋转。轴承667被放置在第二输出轴52和第四外壳构件64之间。
34.润滑剂被填充在第四外壳构件64中,并且放置在第四外壳构件64和第二输出轴52之间的密封构件672抑制了润滑剂向外壳6外部的泄漏。此外,放置在第三外壳构件63和小齿轮31之间的密封构件673抑制了润滑剂向电动马达2侧的泄漏。润滑剂润滑驱动力分配装置4的每一个部分的滑动。
35.驱动力分配装置4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1、42,该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1、42被放置成在同一轴线上相对于彼此旋转;输入旋转构件40,该输入旋转构件40被放置成在同一轴线上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1、42旋转;第一多盘离合器43,该第一多盘离合器43被放置在输入旋转构件40和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之间;第二多盘离合器44,该第二多盘离合器44被放置在输入旋转构件40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之间;第一挤压机构45,该第一挤压机构45被构造成挤压第一多盘离合器43;第二挤压机构46,该第二挤压机构46被构造成挤压第二多盘离合器44;和压力接收构件47(中心板),该压力接收构件47被放置在第一多盘离合器43和第二多盘离合器44之间。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1、42沿着第一和第二输出轴51、52的旋转轴线o在轴向方向上布置。
36.输入旋转构件40包括放置在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的外周上的第一离合器鼓40a,和放置在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的外周上的第二离合器鼓40b。第一离合器鼓40a和第二离合器鼓40b通过多个螺栓400以相对不可旋转的方式与齿圈33和中心板47连接在一起。在图2和图3中,示意了多个螺栓400中的一个螺栓400。
37.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一体地包括:小直径柱形部411,第一输出轴51通过花键配合以相对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该小直径柱形部411;大直径柱形部412,该大直径柱形部412被设置在小直径柱形部411的外周上;和环形连接壁部413,该环形连接壁部413被构造成将小直径柱形部411连接到大直径柱形部412。类似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一体地包括:小直径柱形部421,第二输出轴52通过花键配合以相对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该小直径柱形部421;大直径柱形部422,该大直径柱形部422被设置在小直径柱形部421的外周上;和环形连接壁部423,该环形连接壁部423被构造成将小直径柱形部421连接到大直径柱形部422。推力滚子轴承481被放置在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的连接壁部413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的连接壁部423之间。
38.第一多盘离合器43被放置在第一离合器鼓40a和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的大直径柱形部412之间,使得第一多盘离合器43将驱动力从第一离合器鼓40a传递到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第二多盘离合器44被放置在第二离合器鼓40b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的大直径柱形部422之间,使得第二多盘离合器44将驱动力从第二离合器鼓40b传递到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
39.第一多盘离合器43包括:被构造成与输入旋转构件40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和被构造成与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一输出离合器板432。第一输出离合器板432包括设置在第一输出离合器板432在内径侧上的端部中的多个突起432a。突起432a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花键部412a接合,该花键部412a形成在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的大直径柱形部412的外周表面上。
40.第一离合器鼓40a一体地包括:柱形部401,该柱形部401被形成为柱形;和侧壁部402,该侧壁部402从柱形部401的第一轴向端部径向向内延伸。花键可接合部401a形成在柱形部401的内周表面上。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花键可接合部401a接合。与花键可接合部401a接合的多个突起431a被设置在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在外径侧上的端部中。侧壁部402由放置在侧壁部402和第五外壳构件65之间的圆锥滚子轴承668支撑。第一离合器鼓40a是本发明的第一可接合构件的一个方面。
41.类似地,第二多盘离合器44包括:被构造成与输入旋转构件40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和被构造成与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二输出离合器板442。第二输出离合器板442包括设置在第二输出离合器板442在内径侧上的端部中的多个突起442a。突起442a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花键部422a接合,该花键部422a形成在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的大直径柱形部422的外周表面上。
42.第二离合器鼓40b一体地包括:柱形部403,该柱形部403被形成为柱形;和侧壁部404,该侧壁部404从柱形部403的第一轴向端部径向向内延伸。花键可接合部403a形成在柱形部403的内周表面上。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花键可接合部403a接合。与花键可接合部403a接合的多个突起441a被设置在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在外径侧上的端部中。侧壁部404由放置在侧壁部404和第四外壳构件64之间的圆锥滚子轴承669支撑。第二离合器鼓40b是本发明的第二可接合构件的一个方面。
43.第一挤压机构45包括被构造成接收从液压单元16供应的液压的环形活塞451、邻近活塞451的推力滚子轴承452、被构造成经由推力滚子轴承452接收活塞451的挤压力的挤压构件453、被放置在第一离合器鼓40a内部的挤压板454,和回位弹簧455。
44.活塞451被容纳在形成于第五外壳构件65中的缸650中,并通过从液压单元16供应到缸650的液压流体的压力而移动到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挤压构件453一体地包括被形成为复曲面形状的环形部453a和从环形部453a朝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突出的多个柱状挤压突起453b。挤压突起453b穿过形成在第一离合器鼓40a的侧壁部402中的通孔402a,使得挤压突起453b的远端部与挤压板454抵接。环形部453a的直径大于第一离合器鼓40a的直径,并且回位弹簧455与环形部453a在外径侧上的端部抵接。回位弹簧455被放置在第一离合器鼓40a外部,并且朝向第五外壳构件65侧偏压挤压构件453。
45.类似地,第二挤压机构46包括被构造成接收从液压单元16供应的液压的环形活塞461、邻近活塞461的推力滚子轴承462、被构造成经由推力滚子轴承462接收活塞461的挤压
力的挤压构件463、被放置在第二离合器鼓40b内部的挤压板464,和回位弹簧465。
46.活塞461被容纳在形成于第四外壳构件64中的缸640中,并通过从液压单元16供应到缸640的液压流体的压力而移动到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挤压构件463一体地包括被形成为复曲面形状的环形部463a和从环形部463a朝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突出的多个柱状挤压突起463b。挤压突起463b穿过形成在第二离合器鼓40b的侧壁部404中的通孔404a,并且与挤压板464抵接。回位弹簧465与环形部463a在外径侧上的端部抵接,使得挤压构件463被朝向第四外壳构件64侧偏压。
47.第一挤压机构45通过供应到第五外壳构件65的缸650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朝向中心板47挤压第一多盘离合器43,从而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与第一输出离合器板432形成摩擦接触。由此,对应于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的驱动力经由第一输出旋转构件41和第一输出轴51被从输入旋转构件40传递到左驱动轴151。
48.第二挤压机构46通过供应到第四外壳构件64的缸640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朝向中心板47挤压第二多盘离合器44,从而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与第二输出离合器板442形成摩擦接触。由此,对应于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的驱动力经由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2和第二输出轴52被从输入旋转构件40传递到右驱动轴152。
49.液压单元16能够独立地调节供应到缸640、650的液压流体的相应压力。液压单元16包括:泵,该泵被构造成例如在液压流体中产生压力;和两个电磁阀,所述两个电磁阀被构造成独立地调节供应到缸640、650的液压流体的相应压力。例如,在当四轮驱动车辆1直线行驶时,控制装置17控制液压单元16,从而将处于相同压力的液压流体供应到缸650、640。此外,在当四轮驱动车辆1转弯时,控制装置17控制液压单元16,使得在左和右后轮103、104中的在转弯的径向外侧上的轮上施加的驱动力大于在左和右后轮103、104中的在转弯的径向内侧上的轮上施加的驱动力。
50.图4a是示意中心板47在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图4b是示意中心板47在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图4c是示意从中心部分侧(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41、42侧)观察中心板47的状态的解释视图。
51.例如,通过在诸如冷轧钢板(spcc)的钢板上进行挤压模制来形成中心板47。中心板47一体地包括固定到输入旋转构件40的环形基部470,和从基部470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片471和多个第二突出片472。第一突出片471经由第一多盘离合器43接收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并且第二突出片472经由第二多盘离合器44接收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
52.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板47由三个第一突出片471和三个第二突出片472构成,并且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沿着基部470的周向方向交替地设置。所述三个第一突出片471和所述三个第二突出片472具有彼此相等的周向长度,并且还具有相同的径向长度。此外,作为在基部470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狭缝的划分沟槽473将所述三个第一突出片471和所述三个第二突出片472在基部470的周向方向上彼此分开。
53.第一突出片471具有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该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被构造成经由第一多盘离合器43接收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并且第二突出片472具有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该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被构造成经由第二多盘离合器44接收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面向在多个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中最靠近中心板
47侧放置的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面向在多个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中最靠近中心板47侧放置的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和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是垂直于平行于旋转轴线o的方向的平坦平面。
54.第一突出片471被构造成使得作为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的背面的第一背面471b被放置成更靠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而不是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并且第一背面471b不与第二输入离合器板441形成接触。此外,第二突出片472被构造成使得作为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的背面的第二背面472b被放置成更靠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而不是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并且第二背面472b不与第一输入离合器板431形成接触。这抑制了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作用在第二突出片472上以及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作用在第一突出片471上。
55.此外,第一突出片471被划分沟槽473从第二突出片472划分开。由此,即使由于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而造成第一突出片471稍微弹性变形从而朝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下落,也抑制了第二突出片472与第一突出片471一起朝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下落。此外,即使由于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而造成第二突出片472稍微弹性变形从而朝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下落,也抑制了第一突出片471与第二突出片472一起朝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下落。由此,即使在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或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也抑制了这些挤压力相互干涉。
56.中心板47被固定到输入旋转构件40,使得基部470被夹在第一离合器鼓40a的柱形部401和第二离合器鼓40b的柱形部403之间。基部470具有螺栓400所穿过的多个螺栓插入孔470a,并且基部470通过螺栓400的轴向张力而被夹在第一离合器鼓40a和第二离合器鼓40b之间。
57.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在输入旋转构件40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应厚度比基部470的厚度薄。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的轴向位置与基部470在第一离合器鼓40a侧上的第一端表面470b的轴向位置相同,并且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的轴向位置与基部470在第二离合器鼓40b侧上的第二端表面470c的轴向位置相同。换言之,基部470的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和第一端表面470b形成一个没有任何台阶的连续平面,并且基部470的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和第二端表面470c形成一个没有任何台阶的连续平面。
58.划分沟槽473被形成在比第一输出离合器板432和第二输出离合器板442更靠近输入旋转构件40的柱形部401、403侧的范围中。由此,中心板47被构造成使得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几乎不作用在第二突出片472上,并且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几乎不作用在第一突出片471上。
59.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60.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突出片471的第一背面471b被放置成比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更靠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并且第二突出片472的第二背面472b被放置成比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更靠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因此,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由第一突出片471接收并且几乎不作用在第二多盘离合器44上,并且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由第二突出片472接收并且几乎不作用在第一多盘离合器43上。因此,这使得能够以高精度控制待分配到左和右后轮103、104的相应驱动力。
61.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与例如在wo 2011/089825中描述的构造不同,不必需在左
和右盘部之间形成间隙。这使得能够缩短驱动力分配装置4的轴向长度,从而使得能够减小装置尺寸。
62.第一实施例的变型
63.接下来,将参考图5a到图5c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型。通过修改第一实施例的中心板47的构造来获得该变型。
64.图5a是示意根据该变型的中心板47a在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图5b是示意中心板47a在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上的侧面的透视图。图5c是示意从中心部分侧观察中心板47a的状态的解释视图。
65.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心板47,中心板47a一体地包括固定到输入旋转构件40的环形基部470,和从基部470径向突出的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第一突出片471被划分沟槽473在基部470的周向方向上从第二突出片472划分开,但是第一突出片471从基部470在轴向方向上向第一侧(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突出,并且第二突出片472从基部470在轴向方向上向第二侧(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突出。该构造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中心板47。
66.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的厚度与基部470的厚度相同。第一突出片471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被放置成比基部470的第一端表面470b更靠近第一离合器鼓40a侧,并且第一背面471b被放置成比基部470的第二端表面470c更靠近第一离合器鼓40a侧。第二突出片472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被放置成比基部470的第二端表面470c更靠近第二离合器鼓40b侧,并且第二背面472b被放置成比基部470的第一端表面470b更靠近第二离合器鼓40b侧。
67.与第一实施例的中心板47类似,中心板47a被构造成使得基部470通过穿过螺栓插入孔470a的螺栓400的轴向张力而被夹在第一离合器鼓40a和第二离合器鼓40b之间。此外,划分沟槽473被形成在比第一输出离合器板432和第二输出离合器板442更靠近外径侧的范围中。
68.即使在使用该变型的中心板47a的情况下,也获得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和效果。此外,由于能够将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的厚度设定为与基部470的厚度相同,因此能够容易地模制中心板47a。注意,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中的任一者可以被构造成从基部470在轴向方向上突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其中第一突出片471从基部470在轴向方向上向第一侧突出并且第二突出片472从基部470在轴向方向上向第二侧突出的情况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69.第二实施例
70.接下来将参考图6、图7a和图7b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71.图6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7的示例性构造的截面视图。图6示意了驱动力分配装置7在旋转轴线o上方的一部分,以及其周边部分。
72.驱动力分配装置7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1、72,该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1、72被放置成在同一轴线上绕旋转轴线o相对于彼此旋转;输入旋转构件70,该输入旋转构件70被放置成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1、72旋转;第一多盘离合器73,该第一多盘离合器73被放置在输入旋转构件70和第一输出旋转构件71之间;第二多盘离合器74,该第二多盘离合器74被放置在输入旋转构件70和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2之间;第一挤压
机构75,该第一挤压机构75被构造成挤压第一多盘离合器73;第二挤压机构76,该第二挤压机构76被构造成挤压第二多盘离合器74;和压力接收构件77,该压力接收构件77被放置在第一多盘离合器73和第二多盘离合器74之间并被构造成接收第一挤压机构75的挤压力和第二挤压机构76的挤压力。
73.被构造成通过诸如电动马达的驱动源旋转的输入轴801的旋转力经由输入连接构件802和侧板803被输入到输入旋转构件70中。输入连接构件802通过焊接被固定到输入轴801,并且侧板803以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输入连接构件802的端部接合。输入轴801由滚珠轴承92支撑,使得输入轴801相对于外壳91旋转。
74.输入旋转构件70包括第一离合器毂701和第二离合器毂702,并且第一离合器毂701通过多个螺栓700连接到第二离合器毂702,使得压力接收构件77被夹在第一离合器毂701和第二离合器毂702之间。花键可接合部701a在第一离合器毂70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并且花键可接合部702a在第二离合器毂70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侧板803与第二离合器毂702的花键可接合部702a接合。第一离合器毂701是本发明的第一可接合构件的一个方面,并且第二离合器毂702是本发明的第二可接合构件的一个方面。
75.图7a、图7b是各自示意压力接收构件77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7a示意了压力接收构件77在第一多盘离合器73侧上的侧面,并且图7b示意了压力接收构件77在第二多盘离合器74侧上的侧面。
76.压力接收构件77一体地包括:环形基部770,该环形基部770被固定在第一离合器毂701和第二离合器毂702之间;多个第一突出片771和多个第二突出片772,该多个第一突出片771和多个第二突出片772从基部770径向向外突出;和柱形部773(见图6),该柱形部773具有柱形形状并且从基部770在内径侧上的端部朝向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相反侧延伸。基部770具有螺栓700所穿过的多个螺栓插入孔770a。图7a、图7b示意了压力接收构件77的一部分,该部分更靠近外径侧而不是在此处形成螺栓插入孔770a的部分。
77.第一输出旋转构件71一体地包括:柱形部711,该柱形部711被放置在第一离合器毂701的外周上;和环形侧壁部712,该环形侧壁部712从柱形部711的第一轴向端部向内延伸。花键可接合部711a形成在柱形部711的内周表面上。侧壁部712在内径侧上的端部通过焊接被固定到第一输出轴81。
78.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2一体地包括:柱形部721,该柱形部721被放置在第二离合器毂702的外周上;和环形侧壁部722,该环形侧壁部722从柱形部721的第一轴向端部向内延伸。花键可接合部721a形成在柱形部721的内周表面上。侧壁部722在内径侧上的端部通过焊接被固定到第二输出轴82。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2的柱形部721被放置在第一输出旋转构件71的柱形部711和输入连接构件802之间。
79.具有柱形形状的支撑轴83穿过压力接收构件77的柱形部773。支撑轴83支撑压力接收构件77,使得压力接收构件77旋转。两条油通道形成在支撑轴83中,并且在图6中示意了所述两条油通道中的一条油通道83a。在压力接收构件77的柱形部773中,分别与支撑轴83的两条油通道连通的第一和第二油孔773a、773b被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柱形部773。
80.多个推力滚子轴承931到935和多个径向滚子轴承941到944均被放置在外壳91、输入轴801、第一输出轴81、第二输出轴82、压力接收构件77的柱形部773和支撑轴83中的对应构件之间。
81.第一多盘离合器73包括被构造成与输入旋转构件70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一输入离合器板731,和被构造成与第一输出旋转构件71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一输出离合器板732。第一输入离合器板731均包括设置在内径侧上的端部中的多个突起731a。突起731a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第一离合器毂701的花键可接合部701a接合。第一输出离合器板732均包括设置在外径侧上的端部中的多个突起732a。突起732a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第一输出旋转构件71的花键可接合部711a接合。
82.第二多盘离合器74包括:被构造成与输入旋转构件70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二输入离合器板741;和被构造成与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2一起旋转的多个第二输出离合器板742。第二输入离合器板741均包括设置在内径侧上的端部的多个突起741a,并且突起741a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第二离合器毂702的花键可接合部702a接合。第二输出离合器板742均包括设置在外径侧上的端部中的多个突起742a。突起742a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第二输出旋转构件72的花键可接合部721a接合。
83.第一挤压机构75包括:活塞751;挤压构件752,该挤压构件752被构造成接收活塞751的挤压力并朝向压力接收构件77挤压第一多盘离合器73;和回位弹簧753。活塞751通过从压力接收构件77的第一油孔773a供应的液压流体的压力而轴向移动。挤压构件752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第一离合器毂701的花键可接合部701a接合。回位弹簧753被放置在压力接收构件77的基部770和活塞751之间。
84.第二挤压机构76包括:活塞761;挤压构件762,该挤压构件762被构造成接收活塞761的挤压力并朝向压力接收构件77挤压第二多盘离合器74;和回位弹簧763。活塞761通过从压力接收构件77的第二油孔773b供应的液压流体的压力而轴向移动。挤压构件762以轴向可移动方式和相对不可旋转方式与第二离合器毂702的花键可接合部702a接合。活塞761包括多个突起761a,该多个突起761a分别穿过形成在侧板803中的多个通孔803a,并且突起761a的远端与挤压构件762抵接。回位弹簧763被放置在压力接收构件77的基部770和活塞761之间。
85.在压力接收构件77的柱形部773的一部分的外周上(该部分被放置在第一离合器毂701内部)形成了分隔壁951并且放置了抵接构件952,通过该分隔壁951液压室750与第一油孔773a连通,该抵接构件952被构造成与分隔壁951在内径侧上的端部抵接。抵接构件952的运动由装配到柱形部773的卡环953限制。此外,在压力接收构件77的柱形部773的一部分的外周上(该部分被放置在第二离合器毂702内部)形成了分隔壁954并且放置了抵接构件955,通过该分隔壁954液压室760与第二油孔773b连通,该抵接构件955被构造成与分隔壁954在内径侧上的端部抵接。抵接构件955的运动由装配到柱形部773的卡环956限制。
86.压力接收构件77包括三个第一突出片771和三个第二突出片772,所述三个第一突出片771被构造成经由第一多盘离合器73接收第一挤压机构75的挤压力,所述三个第二突出片772被构造成经由第二多盘离合器74接收第二挤压机构76的挤压力。第一突出片771和第二突出片772从基部770径向向外突出,并且沿着基部770的周向方向交替地设置。
87.此外,所述三个第一突出片771和所述三个第二突出片772具有彼此相等的周向长度,并且还具有相同的径向长度。此外,作为在基部770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狭缝的划分沟槽774将所述三个第一突出片771和所述三个第二突出片772在基部770的周向方向上彼此分开。划分沟槽774形成在以下范围中,该范围更靠近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毂701、702侧
而不是第一输出离合器板732和第二输出离合器板742。
88.第一突出片771具有面向多个第一输入离合器板731中的一个第一输入离合器板731的第一压力接收表面771a,和作为第一压力接收表面771a的背面的第一背面771b。第二突出片772具有面向多个第二输入离合器板741中的一个第二输入离合器板741的第二压力接收表面772a,和作为第二压力接收表面772a的背面的第二背面772b。
89.第一突出片771被构造成使得第一背面771b被放置成更靠近第一多盘离合器73侧而不是第二压力接收表面772a,并且第一背面771b不与第二输入离合器板741形成接触。此外,第二突出片772被构造成使得第二背面772b被放置成更靠近第二多盘离合器74侧而不是第一压力接收表面771a,并且第二背面772b不与第一输入离合器板731形成接触。由此,第一挤压机构75的挤压力不作用在第二突出片772上,并且第二挤压机构76的挤压力不作用在第一突出片771上。
90.压力接收构件77被固定到输入旋转构件70,使得基部770被夹在第一离合器毂701和第二离合器毂702之间。第一压力接收表面771a的轴向位置与基部770在第一离合器毂701侧上的第一端表面770b的轴向位置相同,并且第二压力接收表面772a的轴向位置与基部770在第二离合器毂702侧上的第二端表面770c的轴向位置相同。
91.利用上述第二实施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92.其它事项
93.已经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上述实施例不限制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在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手段可能不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94.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作出各种变型来实施本发明。例如,以上实施例涉及中心板47中的第一突出片471的数目是三个并且第二突出片472的数目是三个的情况。然而,第一突出片471的数目和第二突出片472的数目可以是四个或更多。此外,第一实施例涉及通过螺栓400将中心板47固定到输入旋转构件4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中心板47可以例如通过焊接被固定到输入旋转构件40。此外,中心板47可以与第一离合器鼓40a或第二离合器鼓40b一体地形成。
95.另外,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和第二实施例涉及第一突出片471的整个第一背面471b被放置成比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更靠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并且第二突出片472的整个第二背面472b被放置成比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更靠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然而,在能够抑制第一挤压机构45的挤压力作用在第二多盘离合器44上的范围中,第一背面471b可以至少部分地被放置成比第二压力接收表面472a更靠近第一多盘离合器43侧,并且在能够抑制第二挤压机构46的挤压力作用在第一多盘离合器43上的范围中,第二背面472b可以至少部分地被放置成比第一压力接收表面471a更靠近第二多盘离合器44侧。
96.此外,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涉及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的整个轴向厚度比输入旋转构件40的基部470的轴向厚度薄的情况。然而,在抑制了在挤压力之间的干涉的范围中,第一突出片471和第二突出片472的轴向厚度可以至少部分地在径向方向上比基部470的轴向厚度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