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8250发布日期:2021-01-26 18:1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中,离不开各种气缸、油缸、电机及冷却装置的使用,因此,离不开通气、通电、通水及通油的布线处理。
[0003]
其中,对于鞋类产品的生产线来说,它包含转盘、多个在转盘的周向呈等间隔地排成一周的成型模具、装配于转盘上且用于驱使成型模具做开合运动的开合模机构、用于负责成型模具所成型的产品冷却的冷却装置及用于控制各开合模机构协调作动的电箱。由于开合模机构及成型模具是随跟转盘一起转动,且现有的通气、通电、通水及通油的布线分散且不合理,故存在凌乱以导致保养维护不便的缺陷。
[0004]
因此,急需要一种整洁以便于保养维护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洁以便于保养维护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包括空心的轴体、旋转接头及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所述轴体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轴套可绕所述轴体旋转并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所述轴体的空心形成轴向贯穿所述轴体的中心通道,所述轴体还开设有与所述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所述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所述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所述旋转接头装配于所述轴体的上端,所述旋转接头开设有与所述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
[0007]
较佳地,所述轴套包含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轴体共同围出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所述通水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水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通油外流接头和所述通油回流接头位于所述第二轴套。
[0008]
较佳地,本发明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还包括中间连接环,所述中间连接环的一端借助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所述中间连接环的另一端借助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轴套可拆卸地套装固定。
[0009]
较佳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向所述轴体且与所述轴体紧密套装的第一
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三者沿所述轴体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凸环、第二凸环及第三凸环各与所述轴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凸环之间,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第三凸环之间。
[0010]
较佳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与轴体之间套装有呈一上一下布置的旋转轴承,上方的旋转轴承位于所述第三凸环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凸环轴向抵接,下方的旋转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凸环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凸环轴向抵接。
[0011]
较佳地,所述第二轴套的内侧壁具有凸向所述轴体且与所述轴体紧密套装的第一环台、第二环台及第三环台,所述第一环台、第二环台及第三环台三者沿所述轴体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所述第一环台、第二环台及第三环台各与所述轴体之间装配有密封圈,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环台与所述第二环台之间,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环台与所述第三环台之间。
[0012]
较佳地,所述第二轴套的内侧壁与轴体之间套装有呈一上一下布置的转动轴承,上方的转动轴承位于所述第三环台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环台轴向抵接,下方的转动轴承位于所述第一环台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环台轴向抵接。
[0013]
较佳地,所述通水外流通道和通水回流通道各位于所述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两者的下方。
[0014]
较佳地,所述轴体包含在轴向固定的下轴体和上轴体,所述中心通道贯穿所述下轴体和上轴体,所述下轴体的中心通道大于所述上轴体的中心通道,所述通水输入通道、通油输入通道、通水输出通道及通油输出通道向下贯穿所述上轴体并位于所述下轴体的中心通道内。
[0015]
较佳地,本发明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轴套的上端并从四周包围所述旋转接头的电箱转盘。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轴套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轴体上并与轴体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通水回流通道、通油外流通道和通油回流通道,且轴套可绕轴体旋转并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与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与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及与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而轴体还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与通油外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与通水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及与通油回流通道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旋转接头装配于轴体的上端并开设有与中心通道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和通电通道;这样设计将通气、通水、通电及通油集中布置,从而使得整体简洁以便于保养维护,同时,借助轴套及旋转接头相对轴体的旋转,这样能防止外接输入水管、外接回流水管、外接输入油管、外接回流油管、外接气管及外接线缆被缠绕。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的组合中心体由下往上观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沿图2中a-a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沿图2中b-b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图1所示的组合中心体安装于转盘和承载基座两者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图5所示的组合中心体被过其中心线的平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图只显示部分转盘和部分承载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4]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的集通油、通电、通水和通气于集中布置的组合中心体100包括空心的轴体10、旋转接头20及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轴体10上的轴套30。轴套30与轴体10共同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41、通水回流通道42、通油外流通道43和通油回流通道44,轴套30可绕轴体10旋转并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41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31、与通水回流通道42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32、与通油外流通道43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33及与通油回流通道44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34,以借助通水外流接头31和通水回流接头32的配合来实现水体的来回循环,同理,借助通油外流接头33和通油回流接头34的配合来实现油液的来回循环。轴体10的空心形成轴向贯穿轴体10的中心通道11,轴体10还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41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12、与通油外流通道43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13、与通水回流通道42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14及与通油回流通道44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15,以便于外接输入水管71组装于通水输入通道12上,便于外接输入油管73组装于通油输入通道13处,便于外接回流水管72组装于通水输出通道14处,以及便于外接回流油管74组装于通油输出通道15处。旋转接头20装配于轴体10的上端,由轴体10对旋转接头20提供支撑作用;旋转接头20开设有与中心通道11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21和通电通道22,以便于外接气管75从中心通道11的下方穿入再组装于通气通道21处,以及便于外接线缆250从中心通道11的下方穿入再从旋转接头20的通电通道22穿出,以满足与下面描述到的电箱转盘60内的控制器组装需要。具体地,本发明的组合中心体100还包括固定于轴套30的上端并从四周包围旋转接头20的电箱转盘60,使得电箱转盘60能跟随轴套30一起相对轴体10旋转,从而便于安装于电箱转盘60内的控制器跟随电箱转盘60旋转,再在旋转接头20的配合下,能避免外接线缆250及外接气管75的缠绕。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旋转接头20的具体结构已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更具体地,如下:
[0025]
如图3和图4所示,轴套30包含第一轴套30a及第二轴套30b。第一轴套30a与轴体10共同围出通水外流通道41和通水回流通道42,第二轴套30b与轴体10共同围出通油外流通道43和通油回流通道44;通水外流接头31和通水回流接头32位于第一轴套30a,通油外流接头33和通油回流接头34位于第二轴套30b;这样设计的目的便于通水外流通道41和通水回流通道42被加工于第一轴套30a上,以及将通油外流通道43和通油回流通道44被加工于轴套30上,并确保轴套30与轴体10之间装配操作的便捷性及密封可靠性。具体地,本发明的组合中心体100还包括中间连接环50,中间连接环50的一端借助第一紧固件51与第一轴套30a可拆卸地套装固定,中间连接环50的另一端借助第二紧固件52与第二轴套50b可拆卸地套
装固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第一轴套30a和第二轴套30b分别与轴体10的装拆操作,还使得第一轴套30a和第二轴套30b通过中间连接环50被连成一体;较优的是,第二轴套30b位于第一轴套30a的上方,以使得通水外流通道41和通水回流通道42各位于通油外流通道43和通油回流通道44两者的下方,有效地避免水体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水蒸气所带来的漏水而被错误地当成漏油,因而使得油水得到充分的辨认,进而使得维护保养更方便;举例而言,第一紧固件51和第二紧固件52各为螺钉,它们各自在中间连接环50的周向排列成行,这样布置的目的是增加中间连接环50分别与第一轴套30a和第二轴套30b固定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0026]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轴套30a的内侧壁351具有凸向轴体10且与轴体10紧密套装的第一凸环352、第二凸环353及第三凸环354,第一凸环352、第二凸环353及第三凸环354三者沿轴体10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第一凸环352、第二凸环353及第三凸环354各与轴体10之间装配有密封圈355,这样设计更有效地确保第一轴套30a与轴体10之间的密封配合可靠性及旋转顺畅性;通水外流通道41位于第一凸环352与第二凸环353之间,通水回流通道42位于第二凸环353与第三凸环354之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通水回流通道42可位于第一凸环352与第二凸环353之间,对应地,通水外流通道41位于第二凸环353与第三凸环354之间,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轴套30a的内侧壁351与轴体10之间套装有呈一上一下布置的旋转轴承356,上方的旋转轴承356位于第三凸环354的上方并与第三凸环354轴向抵接,下方的旋转轴承356位于第一凸环352的下方并与第一凸环352轴向抵接,以增加第一轴套30a绕轴体10旋转的顺畅性;再借助中间连接环50,从而便于上方和下方的旋转轴承356于第一轴套30a和轴体10上的装拆操作。
[0027]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轴套30b的内侧壁361具有凸向轴体10且与轴体10紧密套装的第一环台362、第二环台363及第三环台364,第一环台362、第二环台363及第三环台364三者沿轴体10由下至上的方向依次隔开布置,且第一环台362、第二环台363及第三环台364各与轴体10之间装配有密封圈366,这样设计能更有效地确保第二轴套30b与轴体10之间的密封配合可靠性及旋转顺畅性;通油外流通道43位于第一环台362与第二环台363之间,通油回流通道44位于第二环台363与第三环台364之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通油回流通道44可位于第一环台362与第二环台363之间,对应地,通油外流通道43位于第二环台363与第三环台364之间,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二轴套30b的内侧壁361与轴体10之间套装有呈一上一下布置的转动轴承366,上方的转动轴承366位于第三环台364的上方并与第三环台364轴向抵接,下方的转动轴承366位于第一环台362的下方并与第一环台362轴向抵接,以增加第二轴套30b绕轴体10旋转的顺畅性;再借助中间连接环50,从而便于上方和下方的转动轴承366于第二轴套30a和轴体10上的装拆操作。
[0028]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便于装拆操作,轴体10包含在轴向固定的下轴体10a和上轴体10b,较优的是,下轴体10a和上轴体10b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以便于下轴体10a与上轴体10b之间的操作;且螺钉沿轴体10的轴向穿置于下轴体10a和上轴体10b中,这样能防止螺钉因径向凸出轴体10而增加占用空间,但不以此为限。中心通道11贯穿下轴体10a和上轴体10b,下轴体10a的中心通道11大于上轴体10b的中心通道11,以便于外接输入水管71、外接回流水管72、外接输入油管73、外接回流油管74、外接气管75及外接线缆250从下轴体10a的中心通道11穿入再组装于相应的位置处;通水输入通道12、通油输入通道13、通水输出通道
14及通油输出通道15向下贯穿上轴体10b并位于下轴体10a的中心通道11内,这样布置更便于外接输入水管71、外接回流水管72、外接输入油管73及外接回流油管74各与上轴体10b之间的装配操作。
[0029]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的组合中心体100中的轴体10固定于承载基座220上,以借助承载基座220站立于地面上;较优的是,下轴体10借助紧固件(例如但不限于此的螺钉)固定于承载基座220上,使得轴体10与承载基座200固定在一起。转盘210套装于轴体10上,较优的是转盘210套装于下轴体10a上;具体地,转盘210可借助装配轴承230套装于下轴体10a上,使得转盘210能绕轴体10进行旋转。轴套30通过中间连接支架240与转盘210固定连接,从而使转盘210通过中间连接支架240带动轴套30及与轴套30固定连接的电箱转盘60一起绕轴体10转动。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外界的水体的流动过程是:水体从外接输入水管71进入,然后依次流过通水输入通道12、通水外流通道41、通水外流接头31、通水回流接头32、通水回流通道42及通水输出通道14后,再由外接回流水管72流出;同理,在图4中,外界的油液的流动过程是:油液从外接输入油管73进入,然后依次流过通油输入通道13、通油外流通道431、通油外流接头33、通油回流接头34、通油回流通道44及通油输出通道15后,再由外接回流油管74流出。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轴套30呈密封配合地套装于轴体10上并与轴体10围出彼此隔开的通水外流通道41、通水回流通道42、通油外流通道43和通油回流通道44,且轴套30可绕轴体10旋转并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41连通的通水外流接头31、与通水回流通道42连通的通水回流接头32、与通油外流通道43连通的通油外流接头33及与通油回流通道44连通的通油回流接头34;而轴体10还开设有与通水外流通道41连通的通水输入通道12、与通油外流通道43连通的通油输入通道13、与通水回流通道42连通的通水输出通道14及与通油回流通道44连通的通油输出通道15,旋转接头20装配于轴体10的上端并开设有与中心通道11对接相通且彼此隔开的通气通道21和通电通道22;这样设计将通气、通水、通电及通油集中布置,从而使得整体简洁以便于保养维护,同时,借助轴套30及旋转接头20相对轴体10的旋转,这样能防止外接输入水管71、外接回流水管72、外接输入油管73、外接回流油管74、外接气管75及外接线缆250被缠绕。
[003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