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3819发布日期:2020-09-01 18:0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机是指用锤击等方法,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改变它的物理性质的机器,锻造机中进行锻造的锻锤,在加工性能上与压力机械(特别是锻压机)非常相似,但作为前者的锻锤,其加工产生的反作用力不由床身承受,而由机诫的基础承受,这一点与后者的压力机有根本性的不同。

现有技术的国内锻造机工作采用的溢流阀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阀塞的开关都是瞬间完成,开关频繁使液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惯性机械振摆,影响了设备的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启动阀的使用寿命和其它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包括主阀体与溢流阀体,所述主阀体与所述溢流阀体内分别设有主阀腔与溢流阀腔,所述主阀体远离所述溢流阀体的一端设有主阀口,所述溢流阀体靠近所述主阀体的一端设有溢流阀口,所述主阀腔内壁滑动连接有主阀芯,所述主阀芯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设有阀杆,所述阀杆靠近所述主阀口的一端中心处固接有推板,所述阀杆与推板中心处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导流孔,所述溢流阀口远离所述主阀体的一端抵触设有堵球,所述堵球远离所述溢流阀口的一侧固接有压杆,所述溢流阀体底部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主阀体一侧位于所述主阀体底部位置处设有第二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外壁两侧固接有第一竖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主阀芯之间的阀杆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主阀腔内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外壁两侧固接有第二竖板,溢流阀腔内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二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杆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横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板贯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阀腔远离所述主阀体的一端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堵头,所述第二横杆贯穿所述第二竖板后与所述螺纹堵头固接,所述溢流阀腔远离所述主阀体的一端外壁过螺纹连接有保护壳。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的形状为十字形,且所述推板与所述主阀腔内壁不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孔与导流孔,当油路产生压力时,液压油进入主阀口,进入主阀口的液压油首先经过通孔与导流孔进入主阀腔,并逐渐形成压力差,导致堵球缓慢打开进行泄压。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板与主阀芯,液压油将推动推板,以至于推动推板带动阀杆移动,直至阀杆抵触堵球后直接将堵球推开进行泄压,压力继续上升后,最终将推动主阀芯进行移动,而主阀芯移动直至不再封堵第二溢流口,此时液压油通过第一溢流口与第二溢流口排出至油箱,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压力进行分布泄压溢流,防止阀塞开关频繁,起到了良好的缓冲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阀杆立体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的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主阀体;2、溢流阀体;3、主阀腔;4、溢流阀腔;5、主阀口;6、溢流阀口;7、主阀芯;8、通孔;9、阀杆;10、推板;11、导流孔;12、堵球;13、压杆;14、第一溢流口;15、第二溢流口;16、第一竖板;17、第一弹簧;18、第一凹槽;19、第一横杆;20、第二弹簧;21、第二竖板;22、第二凹槽;23、第二横杆;24、第三弹簧;25、螺纹堵头;26、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锻造机溢流收集装置,包括主阀体1与溢流阀体2,所述主阀体1与所述溢流阀体2内分别设有主阀腔3与溢流阀腔4,所述主阀体1远离所述溢流阀体2的一端设有主阀口5,所述溢流阀体2靠近所述主阀体1的一端设有溢流阀口6,所述主阀腔3内壁滑动连接有主阀芯7,所述主阀芯7内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内贯穿设有阀杆9,所述阀杆9靠近所述主阀口5的一端中心处固接有推板10,所述阀杆9与推板10中心处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导流孔11,所述溢流阀口6远离所述主阀体1的一端抵触设有堵球12,所述堵球12远离所述溢流阀口6的一侧固接有压杆13,所述溢流阀体2底部设有第一溢流口14,所述主阀体1一侧位于所述主阀体1底部位置处设有第二溢流口15,第一溢流口14与第二溢流口15均可通过油管与油箱连通。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由于主阀口5与高压油路相接,所以当油路产生压力时,液压油进入主阀口5,进入主阀口5的液压油首先经过通孔8与导流孔11进入主阀腔3,并逐渐形成压力差,导致堵球12缓慢打开进行泄压,压力持续上升后,进入主阀口5的液压油增多,液压油将推动推板10,以至于推动推板10带动阀杆9移动,直至阀杆9抵触堵球12后直接将堵球12推开进行泄压,压力继续上升后,最终将推动主阀芯7进行移动,而主阀芯7移动直至不再封堵第二溢流口15,此时液压油通过第一溢流口14与第二溢流口15排出至油箱。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述阀杆9外壁两侧固接有第一竖板16,位于所述第一竖板16与所述主阀芯7之间的阀杆9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17,所述主阀腔3内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8,所述第一凹槽18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一横杆19,所述第一横杆19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20,所述第一横杆19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16固接,所述压杆13外壁两侧固接有第二竖板21,所述溢流阀腔4内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2,所述第二凹槽22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二横杆23,具体可通过在第一凹槽18一侧开设供第一横杆19插入的盲孔、在第二凹槽22一侧开设供第二横杆23的盲孔,且第一横杆19与第二横杆23可在盲孔内滑动,所述第二横杆23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24,所述第二横杆23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板21贯穿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主阀芯7的移动使第一弹簧17压缩,第一弹簧17压缩会施力推动第一竖板16,使堵球12彻底打开,同时在第一竖板16与第二竖板21移动时,第一横杆19与第二横杆23可在盲孔内滑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弹簧20与第三弹簧24主要对第一竖板16与第二竖板21起到复位作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图3,所述溢流阀腔4远离所述主阀体1的一端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堵头25,所述第二横杆23贯穿所述第二竖板21后与所述螺纹堵头25固接,所述溢流阀腔4远离所述主阀体1的一端外壁过螺纹连接有保护壳26,所述阀杆9的形状为十字形,且所述推板10与所述主阀腔3内壁不接触。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螺纹堵头25将溢流阀体2的一端封堵,且实际使用时,螺纹堵头25与溢流阀体2需设置密封圈,通过保护壳26压紧螺纹堵头25,阀杆9的形状为十字形,可以使液压油经过通孔8进入主阀腔3。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由于主阀口5与高压油路相接,所以当油路产生压力时,液压油进入主阀口5,进入主阀口5的液压油首先经过通孔8与导流孔11进入主阀腔3,并逐渐形成压力差,导致堵球12缓慢打开进行泄压,压力持续上升后,进入主阀口5的液压油增多,液压油将推动推板10,以至于推动推板10带动阀杆9移动,直至阀杆9抵触堵球12后直接将堵球12推开进行泄压,压力继续上升后,最终将推动主阀芯7进行移动,主阀芯7的移动使第一弹簧17压缩,第一弹簧17压缩会施力推动第一竖板16,使堵球12彻底打开,同时在第一竖板16与第二竖板21移动时,第一横杆19与第二横杆23可在盲孔内滑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弹簧20与第三弹簧24主要对第一竖板16与第二竖板21起到复位作用,而主阀芯7移动直至不再封堵第二溢流口15,此时液压油通过第一溢流口14与第二溢流口15排出至油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