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4605发布日期:2020-12-29 09:3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位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位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前后壳产品结构广泛使用口字形扣位结构固定,其结构缺陷:(1)口字形结构顶部是一字形台面,中间局部位置悬浮壁位,拆卸过程中受力后容易断裂;(2)复合震动试验时,因强烈加速度共振频率,塑胶前后壳会产生分离拉力,口字形扣位中间局部位置悬浮壁位受共振拉力影响容易断裂,(3)扣位断裂后影响产品结构可靠性及安全隐患,存在质量隐患,造成试验判定ng,(4)断裂后扣位在产品内部活动与零部件碰撞,导致异响形成噪音,影响客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位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扣位结构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扣位固定结构,包括扣合凹部,所述扣合凹部包括第一扣合面板,所述第一扣合面板上设有扣合开口,所述扣合开口为贯通孔,所述扣合开口用于进行扣位固定;所述第一扣合面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加强骨,所述加强骨上下跨越所述扣合开口,所述加强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扣合开口外的上下两侧连接固定,以防止所述第一扣合面板被拉断。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骨位于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正面,所述加强骨位于所述扣合开口的左右对称中心,所述扣合开口的正面与所述加强骨配合形成栅格形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顶面与所述加强骨的顶面连接形成t型台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顶面的后边缘设有倒角,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顶面的左右边缘分别设有圆角,所述加强骨的顶面的前边缘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开口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扣合开口的内角为圆角;所述加强骨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正面连接处分别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扣位固定结构还包括前壳,所述前壳的顶面边缘设有所述扣合凹部,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底面固定于所述前壳顶面边缘,所述第一扣合面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前壳内;所述前壳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前壳的每条边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扣合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凹部与扣合凸部进行扣位固定,所述扣合凸部包括第二扣合面板,所述第二扣合面板的正面设有扣合凸台;所述扣合凸台用于卡入所述扣合开口内,以实现扣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扣合面板位于扣合凹槽内,所述扣合凹槽的上边设为开口;所述扣合凸台的顶面具有从外到内向下倾斜的斜台面。

进一步地,所述扣位固定结构还包括后壳边框,所述后壳边框的内侧面设有所述扣合凸部,所述扣合凹槽位于所述后壳边框的内侧面,所述第二扣合面板的正面朝向所述后壳边框内,所述后壳边框的内侧面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位于所述扣合凹槽外的上侧;所述后壳边框的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后壳边框的每条边框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扣合凸部,所述后壳边框的底部设有后壳底板。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第一扣合面板上设有加强骨,加强骨上下跨越扣合开口,加强骨的两端分别与扣合开口外的上下两侧连接固定,使得扣合开口外的上侧板等受力部在受到外部向上的拉力时由于加强骨的约束作用而不会发生过大的弯曲变形,以防止第一扣合面板被拉断,从而解决了现有扣位结构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改善扣位断裂造成异响及试验ng问题,降低试验ng复测成本,改善试验后异响及客户投诉问题,提升产品安全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第一扣合面板的顶面与所述加强骨的顶面连接形成t型台面,减少中间受力后局部变形,可以有效改善扣位受力断裂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扣位固定结构固定装置的抗拉断能力,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扣位固定结构的扣合凹部的正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扣位固定结构的扣合凹部的后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位固定结构的扣合凹部设于前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扣位固定结构的扣合凸部的正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位固定结构的扣合凸部设于后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扣位固定结构的扣合凹部与扣合凸部进行配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扣合凹部,101-第一扣合面板,102-扣合开口,103-加强骨,104-t型台面;2-扣合凸部,201-第二扣合面板,202-扣合凸台,203-扣合凹槽;3-前壳;4-后壳底板;5-后壳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附图1的右侧,观察者右侧设为附图1的左侧,附图1面向观察者的面设为正面,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侧”“下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扣位固定结构,包括扣合凹部1,扣合凹部1包括第一扣合面板101,作为优选地,第一扣合面板101为方形板状结构,当然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形状也是可以的。第一扣合面板101上设有扣合开口102,所述扣合开口102为贯通孔,扣合开口102用于进行扣位固定,其作用是提供扣位固定用的空间;第一扣合面板101的正面设有至少一个加强骨103,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面。加强骨103上下跨越扣合开口102,其作用是保证扣合开口102外的受力的上下两侧板能够得到有效的约束;加强骨103的两端分别与扣合开口102外的上下两侧连接固定,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反两侧面,其作用在于使得扣合开口102外的上侧板等受力部在受到外部向上的拉力时由于加强骨103的约束作用而不会发生过大的弯曲变形,以防止第一扣合面板101的受力部被拉断。具体地,加强骨103的形状可以是棱柱状,也可以是长方体等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自行选择。作为优选地,第一扣合面板101优选为pc+abs第一扣合面板、pc第一扣合面板、abs第一扣合面板、pp第一扣合面板中的一种,加强骨103优选为pc+abs加强骨、pc加强骨、abs加强骨、pp加强骨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种类。

具体地,参见图2,扣合开口102从第一扣合面板101的背面贯穿第一扣合面板101的正面,其作用是加宽了进行扣位固定的空间,同时便于观察扣合固定的实际状况,加强骨103位于扣合开口102的左右对称中心,位于中间的作用是更加有效地对扣合开口102的上下两侧板的施力点进行约束,进而提高对上侧板的约束力。扣合开口102的正面与加强骨103配合形成栅格形开口,具体地,加强骨103的数量优选为一个,当然也可以是两个、三个等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数量。加强骨103的上端的背面与扣合开口102外的上侧的正面连接固定,加强骨103的下端的背面与扣合开口102外的下侧的正面连接固定,其作用是通过增大连接固定的面积,可以增强对上侧板的约束力。第一扣合面板101的顶面与加强骨103的顶面连接形成t型台面104,减少中间受力后局部变形,可以有效改善扣位受力断裂问题。第一扣合面板101的顶面的后边缘设有倒角,第一扣合面板101的顶面的左右边缘分别设有圆角,加强骨103的顶面的前边缘设有圆角,这里的倒角或圆角的作用是为了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剪切力过大。扣合开口102的形状为四边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形状,扣合开口102的内角为圆角,圆角的作用是减小剪切力;加强骨103的左右两侧与第一扣合面板101的正面连接处分别设有圆角,其作用是减小剪切力。加强骨103与第一扣合面板101的连接固定优选为一体化成型连接,这样可以增强其可靠性和稳固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如螺钉连接固定等等。

具体地,参见图3,扣位固定结构还包括前壳3,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方式,还可以将前壳3替换为多媒体显示屏、空调控制器、ccp、usb盒中的相关部件。前壳3的顶面边缘设有扣合凹部1,作为优选地,前壳3的顶面边缘上设有低边框,扣合凹部1在该底边框上,该低边框是用于与后壳边框5进行顶住配合,同时增加紧密性。第一扣合面板101的底面固定于前壳3顶面边缘,优选为顶面边缘的低边框上,第一扣合面板101的正面朝向前壳3内;前壳3的形状为四边形,作为优选地,前壳3为长方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形状,前壳3的每条边设有至少一个扣合凹部1,作为优选的,前壳3的长边上分别设有两个扣合凹部1,前壳3的短边分别设有一个扣合凹部1。

具体地,参见图4,扣合凹部1与扣合凸部2进行扣位固定,当然扣合凹部1也可以与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进行扣位固定,这都是可以的,而不应限制于扣合凸部2,扣合凸部2在这里只是一种优选结构。扣合凸部2包括第二扣合面板201,第二扣合面板201的正面设有扣合凸台202;扣合凸台202用于卡入扣合开口102内,以实现扣位固定。第二扣合面板201位于扣合凹槽203内,扣合凹槽203的上边设为开口,扣合凹槽203的上边开口的作用是便于扣合凹部1进入扣合凹槽203内,具体地,扣合凹槽203的边缘上设有倒角或圆角,扣合凹槽203的面积大于第一扣合面板101;作为优选地,扣合凸台202的形状为长方体,当然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形状也可以,比如正方体,扣合凸台202的顶面具有从外到内向下倾斜的斜台面,斜台面的作用是配合第一扣合面板101的顶面的后边缘进行导向作用,扣合凸台202可以采用凸包工艺形成。

具体地,参见图5,扣位固定结构还包括后壳边框5,后壳边框5可以是塑胶后壳边框,也可以是金属后壳边框,底板4可以是塑胶底板,也可以是金属底板。当然这只是一种具体地应用方式,后壳边框5还可以替换为多媒体显示屏、空调控制器、ccp、usb盒等设备的相关部件,进而利用扣合凹部1与扣合凸部2进行扣位固定,这都是可以实现的。后壳边框5的内侧面设有扣合凸部2,扣合凹槽203位于后壳边框5的内侧面,第二扣合面板201的正面朝向后壳边框5内,以便于与前壳3上的扣合凹部1进行配合;后壳边框5的内侧面设有定位台阶,定位台阶位于扣合凹槽203外的上侧,用于定位前壳3;后壳边框5的形状为四边形,后壳边框5的形状优选为长方形,后壳边框5的每条边框设有至少一个扣合凸部2,作为优选的后壳边框5的长边分别设有两个扣合凸部2,后壳边框5的短边分别设有一个扣合凸部2,当然还可以调节为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数量,主要是与前壳3的扣合凹部1保持数量和位置的相适应,使其能够发挥所需的扣位固定作用,后壳边框5的底部设有后壳底板4。

实际操作时:参见图6,具体地描述前壳3与后壳边框5的具体扣位固定过程,第一、后壳边框5与后壳底板4组成的后壳呈水平放置,后壳底板4位于后壳边框5的底部;第二、将前壳3沿其任一条边进行翻转180度,使前壳3的顶面翻转向下变为底面,扣合凹部1的位置也相应的翻转为顶面朝下;第三、前壳3向下放入到后壳边框5内,前壳3的边缘放置于后壳边框5内侧面的定位台阶上,使其不会无限下放;第四、前壳3上的扣合凹部1与后壳边框5的扣合凸部2进行扣合固定,其具体为,第一扣合面板101的顶面的后边缘沿扣合凸台202的顶面的斜台面进行向下运动,第一扣合面板101受到扣合凸台202的作用力而向内侧变形,同时继续往下运动;第五、扣合凸台202进入扣合开口102内,第一扣合面板101恢复形状,进而扣合凸台202对扣合开口102进行稳定的扣合固定,此时第一扣合面板101也位于扣合凹槽203内,进而实现对前壳3和后壳边框5以及后壳底板4的扣合固定。而由于加强骨103的作用,可以防止出现扣位结构被拉断的问题,其工作原理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多媒体显示屏、空调控制器、ccp、usb盒等设备的扣位固定,这也是可以实现的。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