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式电磁阀和电液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5705发布日期:2020-11-06 12:2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反冲式电磁阀和电液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阀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冲式电磁阀和电液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反冲式电磁阀适用于零压差或高压的工作环境,具有“零压差”启闭、耐高压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磁阀先将辅阀打开,主阀下腔压力大于上腔压力而利用压差及电磁力的同时作用把阀门开启;断电时,辅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把阀门关闭。

相关技术中的反冲式电磁阀采用大功率电磁驱动装置,直接驱动阀门内部运动部件开启或关闭,由于电磁阀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大,因而导致现有的反冲式电磁阀的体积也较大,对安装和维修空间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反冲式电磁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冲式电磁阀由于体积大导致对于安装和维修空间要求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电液控制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反冲式电磁阀体积大导致对于电液控制系统的安装和维修空间要求过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包括阀体、阀盖、线圈、动铁芯组件和活塞组件,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以及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槽底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

所述阀盖对应于所述连通槽的槽口盖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盖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连通槽的槽口相连通的补压腔室;

所述动铁芯组件设置于所述补压腔室内,所述活塞组件的内部设置有补压通孔,且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连通槽内;

在所述线圈断电的状态下,所述动铁芯组件将所述活塞组件压紧于并封盖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通槽的连接处,且所述动铁芯组件封盖于所述补压通孔,所述补压腔室内的介质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通道内的介质压力;

在所述线圈通电的状态下,所述动铁芯组件能够在所述补压腔室内向远离所述活塞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补压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通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主体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活塞主体包括封盖部和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连接于所述封盖部的背离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表面;

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外侧,所述补压通孔设置于所述导向柱内并贯通所述封盖部;

在线圈断电的状态下,所述动铁芯组件压紧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封盖部压紧并封盖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连通槽的连接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活塞主体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挡圈;

所述封盖部的朝向所述第二通道的表面形成有安装沟槽,所述第一密封垫嵌设于所述安装沟槽内,所述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垫的面向所述第二通道的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反冲式电磁阀还包括围接于所述封盖部的外圈边缘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柱之间形成平衡腔室;

所述封盖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平衡腔室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的平衡通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动铁芯组件包括动铁芯本体、缓冲柱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动铁芯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室,所述动铁芯本体的侧壁设置有先导通孔,所述动铁芯本体的背离于所述活塞组件的端部形成有导向通孔,所述先导通孔与所述导向通孔均连通所述补压腔室和所述缓冲腔室;

所述缓冲柱包括第一常径部、第二常径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常径部和第二常径部之间的扩径部,所述扩径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常径部和所述第二常径部的径向尺寸;

所述第一常径部和所述扩径部位于所述缓冲腔室内,所述第二常径部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内;

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常径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所述扩径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动铁芯本体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动铁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室内的调心头,所述调心头包括调心部和定位柱,所述调心部的一端呈弧面状,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调心部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并抵接于所述调心部,所述调心部抵接于所述动铁芯本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动铁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垫和螺帽;

所述动铁芯本体的朝向所述活塞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螺帽通过所述外螺纹螺接于所述动铁芯本体,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垫限位于所述动铁芯本体与所述螺帽之间;

所述螺帽的朝向所述活塞组件的端面设置有避让通孔,以使所述动铁芯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活塞组件相接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反冲式电磁阀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罩设于所述阀体和所述线圈的外侧;

且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的线缆固定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线缆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的接线座以及顺次连接于接线座的插座和接线螺母;

所述插座的内部设置有胶套,所述插座与所述接线座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垫。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控制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反冲式电磁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包括阀体、阀盖、线圈、动铁芯组件和活塞组件。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以及连通槽,连通槽的槽底连通第二通道的入口与第一通道的出口。在线圈断电的状态下,在动铁芯组件的重力、阀盖内的补压腔室的介质压力以及活塞组件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使活塞组件稳固封堵第二通道的入口,从而防止第一通道内的介质向第二通道流动。在线圈通电的状态下,动铁芯组件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先开启动铁芯组件与补压通孔之间的密封面,从而使补压腔室内的高压液体通过补压通孔进入到第二通道内,从而形成对于活塞组件的反冲作用,进而在介质压差的作用下,使活塞组件开启第二通道的入口。综上,形成了二级开阀过程,使该反冲式电磁阀实现了在压差或高压状态下瞬间启闭的稳定性,最大程度的减小了该反冲式电磁阀的产生电磁力所需的功率,从而使该反冲式电磁阀有效减小了的整体体积,显著降低了对于安装和维修空间的要求,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反冲式电磁阀,因而能够实现该反冲式电磁阀的所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的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的动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阀体;2-活塞组件;201-导向部;202-第一密封垫;203-挡圈;204-平衡通孔;205-补压通孔;206-平衡腔室;3-第一弹性件;5-动铁芯组件;501-动铁芯本体;502-缓冲柱;503-第二弹性件;504-调心头;505-平垫;506-第二密封垫;507-螺帽;6-阀盖;7-密封件;8-导磁板;9-线圈;10-壳体组件;1001-壳体本体;1002-接线座;1003-第三密封垫;1004-螺钉;1005-插座;1006-平垫圈;1007-胶套;1008-接线螺母;14-盖形螺母;15-第一通道;16-第二通道;17-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用于电液控制系统。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冲式电磁阀,包括阀体1、阀盖6、线圈9、动铁芯组件5和活塞组件2,阀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通道16、第一通道15以及连通槽17,连通槽17的槽底连通第二通道16的入口与第一通道15的出口。也就是说,当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分别于连通槽17的连接处时,反冲式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则介质能够在第一通道15与第二通道16之间流动。

阀盖6对应于连通槽17的槽口盖设于阀体1,阀盖6的内部设置有与连通槽17的槽口相连通的补压腔室。可选的,阀盖6与阀体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7,以防止介质从补压腔室和连接槽的槽口经由二者之间的连接处泄漏。

阀盖6的外侧缠绕有线圈9,动铁芯组件5设置于补压腔室内,动铁芯能够在补压腔室内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活塞组件2。

活塞组件2的内部设置有补压通孔205,且活塞组件2设置于连通槽17内,活塞组件2能够在连通槽17内往复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二通道16的入口,进而封盖或打开第二通道16的入口。

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动铁芯组件5将活塞组件2压紧于并封盖于第二通道16与连通槽17的连接处,且动铁芯组件5封盖于补压通孔205。在使用状态下,通常需要使反冲式电磁阀处于竖直状态,也即动铁芯组件5位于活塞组件2的正上方的姿态设置。因而,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第二通道16内没有介质,也即作用于活塞组件2的压力为零,因而在补压腔室内的介质压力、动铁芯组件5的重力以及活塞组件2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活塞组件2紧压于并封盖于第二通道16与连接槽的连接处,从而达到切断第一通道15与第二通道16之间的连通路径的目的,避免第一通道15内的介质经由连通槽17流入到第二通道16内。且由于动铁芯组件5封盖于补压通孔205,因而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补压腔室内的介质不会经过补压通孔205进入到第二通道16内。

在线圈9通电的状态下,动铁芯组件5能够在补压腔室内向远离活塞组件2的方向运动,以使补压通孔205连通第二通道16与连通槽17。此时,通电后的线圈9产生电磁力,动铁芯组件5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远离活塞组件2直至抵接于补压腔室的顶部,从而动铁芯打开活塞组件2的补压通孔205,使得补压腔室内的介质能够进入到第二通道16内,使得第二通道16内的介质压力逐渐增大,进而使活塞组件2受到沿背离于第一通道15的方向的合力,使活塞组件2顺利打开。

本实施例中的反冲式电磁阀,包括阀体1、阀盖6、线圈9、动铁芯组件5和活塞组件2。阀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通道16、第一通道15以及连通槽17,连通槽17的槽底连通第二通道16的入口与第一通道15的出口。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在动铁芯组件5的重力、阀盖6内的补压腔室的介质压力以及活塞组件2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使活塞组件2稳固封堵第二通道16的出口,从而防止第一通道15内的介质向第二通道16流动。在线圈9通电的状态下,动铁芯组件5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先开启动铁芯组件5与补压通孔205之间的密封面,从而使补压腔室内的高压液体通过补压通孔205进入到第二通道16内,从而形成对于活塞组件2的反冲作用,进而在介质压差的作用下,使活塞组件2开启第二通道16的入口。综上,形成了二级开发过程,使该反冲式电磁阀实现了在压差或高压状态下瞬间启闭的稳定性,最大程度的减小了该反冲式电磁阀的产生电磁力所需的功率,从而使该反冲式电磁阀有效减小了的整体体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2所示,活塞组件2包括活塞主体和第一弹性件3。

活塞主体包括封盖部和导向柱,导向柱连接于封盖部的背离于第二通道16的表面,定义封盖部面向动铁芯组件5且与介质相接触的表面积为第一面积,封盖部面向第二通道16且与介质相接触的表面积为第二面积,由于第一面积等于第二面积减去导向柱与封盖部连接处的面积,因而第一面积明显小于第二面积,从而在第二通道16内充满介质后,施加在封盖部的介质力的合力由第二通道16指向动铁芯组件5,进而使封盖部朝向第二通道16的表面能够高效启闭第二通道16的入口。

第一弹性件3套设于导向柱的外侧,补压通孔205设置于导向柱内并贯通封盖部。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动铁芯组件5压紧第一弹性件3,以使封盖部压紧并封盖于第二通道16与连通槽17的连接处,也即使封盖部压紧于第二通道16的入口的外力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的压力。

通过限定活塞组件2包括第一弹性件3,一方面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能够增大对于封盖部的压力,另一方面在线圈9通电的状态下,第一弹性件3会恢复原状,从而卸掉第一弹性件3提供的压力,使得活塞组件2更加易于开启,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所需的电磁力,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该反冲式电磁阀的体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活塞主体还包括第一密封垫202和挡圈203;

封盖部的朝向第二通道16的表面形成有安装沟槽,第一密封垫202嵌设于安装沟槽内,从而能够将第一密封垫202与封盖部可靠连接。

挡圈203设置于第一密封垫202的面向第二通道16的表面,从而使第一密封垫202与安装沟槽之间形成定位式连接,有利于保证第一密封垫202的平面度,从而提高第一密封垫202对于第二通道16的出口的密封程度,且在第一密封垫202结构失效的情况下,便于更换第一密封垫202。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反冲式电磁阀还包括围接于封盖部的外圈边缘的导向部201,导向部201与导向柱之间形成平衡腔室206,通过设置导向部201能够提高活塞组件2整体在连通槽17内往复移动的垂直度,避免出现倾斜错位。

封盖部设置有连通于平衡腔室206与第一通道15之间的平衡通孔204,通过设置与平衡腔室206相连通的平衡通孔204,在线圈9通电的状态下,使得第一通道15内的介质也能够依次经由平衡通孔204、平衡腔室206和补压通孔205进入到第二通道16内,有利于缩短第二通道16的增压时长,从而有利于缩短活塞组件2的开启时长。此外,由于平衡通孔204处于常开状态,因而第一通道15内的介质能够始终流入补压腔室与连通槽17,从而能够保证线圈通电时,介质能够及时通过补压通孔205进入到第二通道16内。

可选地,平衡通孔204的孔径小于补压通孔205的孔径,当补压腔室内的介质通过补压通孔205开始流入到第二通道16后,介质补入连通槽17的介质流量小于流出连通槽17的介质流量,使补压腔室内的介质压力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减小的趋势,第二通道16的压力会大于补压腔室的压力,从而使封盖部朝向第二通道16的表面能够进一步高效启闭第二通道16的入口。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3所示,动铁芯组件5包括动铁芯本体501、缓冲柱502和第二弹性件503。

动铁芯本体50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腔室,动铁芯本体501的侧壁设置有先导通孔,动铁芯本体501的背离于活塞组件2的端部形成有导向通孔,先导通孔与导向通孔均连通补压腔室和缓冲腔室。

缓冲柱502包括第一常径部、第二常径部和连接于第一常径部和第二常径部之间的扩径部,扩径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常径部和第二常径部的径向尺寸。

第一常径部和扩径部位于缓冲腔室内,第二常径部穿设于导向通孔内,且第二常径部的外圈与导向通孔相匹配,第二常径部能够在导向通孔内沿轴向移动。第二弹性件503套设于第一常径部,第二弹性件503的第一端抵接扩径部,第二弹性件503的第二端与动铁芯本体501相连接。

具体地,在线圈9断电的状态下,在第二弹性件503的作用下,缓冲柱502在缓冲腔室内朝向导向通孔所在侧运动,直至扩径部抵接于导向通孔处的壁面。在线圈9得电的情况下,动铁芯组件5整体向背离于活塞组件2的方向运动,动铁芯组件5通过第二常径部撞击到补压腔室的顶部,从而通过缓冲柱502对于第二弹性件503的压缩以及介质通过先导通孔流出缓冲腔体的双重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动铁芯组件5对补压腔室的顶部造成剧烈的撞击,进而有利于降低噪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动铁芯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缓冲腔室内的调心头504,调心头504包括调心部和定位柱,调心部的一端呈弧面状,定位柱设置于调心部的另一端;第二弹性件503的第二端套设于定位柱并抵接于调心部,调心部抵接于动铁芯本体501。

可选的,调心部的一端呈部分球面状。通过设置该调心头504,能够起到自定心复位的作用,从而使动铁芯组件5启闭更加稳定,有利于延长该动铁芯组件5以及该反冲式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动铁芯组件5还包括第二密封垫506和螺帽507。

动铁芯本体501的朝向活塞组件2的一端形成有外螺纹,螺帽507通过外螺纹螺接于动铁芯本体501,以使第二密封垫506限位于动铁芯本体501与螺帽507之间,不仅提高了第二密封垫506的拆装便利性,且能够通过螺帽507保护第二密封垫506。

第二密封垫506的螺帽507的朝向活塞组件2的端面设置有避让通孔,以使动铁芯组件5能够通过第二密封垫506与活塞组件2相接触。也即,通过设置避让通孔能够使第二密封垫506的部分裸露于活塞组件2,从而有利于提高对于补压通孔205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调心部与第二密封垫506之间设置平垫505,以达到缓冲调心部对于第二密封垫506的冲击力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4所示,反冲式电磁阀还包括壳体组件10,壳体组件10罩设于阀体1和线圈9的外侧;且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本体1001和设置于壳体本体1001的线缆固定组件。通过设置壳体组件10,有利于保证线圈9的用电安全。

可选的,壳体本体1001的顶端与阀盖6的顶端通过盖形螺母14相固定,盖形螺母14与壳体本体100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

可选的,壳体本体1001内还设置有导磁板8,导磁板8与壳体本体100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7。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线缆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壳体本体1001的接线座1002以及顺次连接于接线座1002的插座1005和接线螺母1008;插座1005的内部设置有胶套1007,插座1005与接线座1002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垫1003。

可选地,插座1005与接线座1002通过螺钉1004紧固,插座1005的内部安装有胶套1007,界限螺母与插座1005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平垫圈1006压紧胶套1007,以起到压紧并密封电缆的作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电液控制系统,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的反冲式电磁阀,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反冲式电磁阀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反冲式电磁阀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中电液控制系统具有实施例一反冲式电磁阀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反冲式电磁阀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