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6337发布日期:2021-03-30 19:3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零件,尤指一种能够提供辅助缓冲功能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



背景技术:

弹簧是机构设计中常用的零件之一,常常被使用在提供弹性支撑、提供预力、帮助零件复位,或者是提供缓冲的作用。弹簧的种类也相当的多元,例如有盘型弹簧、扭力弹簧、拉伸弹簧、涡卷弹簧或压缩弹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被使用也最常见的,莫过于压缩弹簧。

常见的压缩弹簧,是由金属材质的线体螺旋延伸而成。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制作方法的进步,以塑料材质制作而成的压缩弹簧也越来越普遍。这类型的压缩弹簧,通常可由金属线体的直径、圈数,以及圈与圈之间的间距来判断压缩弹簧弹力的大小。而压缩弹簧的间距,即是业界计算压缩弹簧的弹力时,所参考的重要参数之一。

只是,现有的压缩弹簧,其线体通常为实心。当压缩弹簧被完全压缩时,压缩弹簧的间距随即消除,而其螺旋状的线体便会紧密地相抵,使得压缩弹簧无法再进一步地被压缩。因此,实心线体的现有压缩弹簧在被完全压缩之后,没有办法再提供更进一步的缓冲作用。由此可知,当实心线体的现有压缩弹簧被用为精密的仪器提供缓冲,或者是被用来支撑精密仪器上方的物体、避免精密仪器被上方物体压抵时,会由于无法再提供更进一步的缓冲作用,而导致精密仪器受到损害、衍生过多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实心线体螺旋而成的现有压缩弹簧,其在被完全压缩后,螺旋状的线体紧密相抵、无法继续发挥缓冲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所设的螺旋状的弹性本体具有呈沟槽状的截面,其所设的辅助缓冲空间设于弹性本体内且随着弹性本体而螺旋地延伸,且弹性本体截面的开口面向或背向弹性本体的中心轴。使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本体还能朝辅助缓冲空间压缩、继续提供缓冲作用,达到提供辅助缓冲功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提出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包括:

一弹性本体,其具有弹性且包括有一中心轴,该弹性本体以其中心轴为中心而螺旋地延伸且具有相对的二端,该弹性本体的截面呈沟槽状且包括有一开口,该弹性本体的截面的开口能面向或背向该弹性本体的中心轴;以及

一辅助缓冲空间,其位于该弹性本体的内部、随着该弹性本体而螺旋地延伸且连通该弹性本体的截面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中所述的弹性本体的截面包括有相平行的侧壁,以及介于两该侧壁之间且直立地连接两该侧壁的一连接壁。

可选的,所述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中所述的弹性本体的截面包括有相平行的侧壁,以及介于两该侧壁之间且弯曲地连接两该侧壁的一连接壁。

可选的,所述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中所述的弹性本体的截面包括有一连接壁及二侧壁;该连接壁呈弯曲状且具有相对的两端;两该侧壁分别连结于该连接壁的两端,两该侧壁皆呈弧状且自该连接壁的两端而相向地延伸。

可选的,所述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中所述的弹性本体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

可选的,所述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中所述的弹性本体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功效增进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其弹性本体的截面设置成为沟槽状且弹性本体的内部设有辅助缓冲空间,并且弹性本体截面的开口面向或背向弹性本体的中心轴。在本实用新型受到压缩且其多个间隔消失之后,弹性本体还能朝辅助缓冲空间压缩、继续提供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被压缩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被进一步压缩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图1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辅助缓冲功能的弹性零件包括有一弹性本体10,以及一辅助缓冲空间20。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弹性本体10具有弹性且包括有一中心轴x及一截面;其中,该弹性本体10以其中心轴x为中心而螺旋地延伸,该弹性本体10沿着该中心轴x形成多个间隔g且具有相对的二端11。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呈沟槽状且具有一开口o;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的开口o面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包括有一连接壁101及二侧壁102,两该侧壁102相平行,该连接壁101介于两该侧壁102之间且直立地连接两该侧壁102。

如图1所示,该辅助缓冲空间20位于该弹性本体10的内部、随着该弹性本体10而螺旋地延伸且连通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的开口o。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开口o面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同样包括有呈螺旋状且截面呈沟槽状的该弹性本体10,以及位于该弹性本体10内的该辅助缓冲空间20,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同样包括有相平行的两该侧壁102,以及直立地连接两该侧壁102的一该连接壁101。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两者的差异仅在于: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开口o是背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相似,同样包括有一该弹性本体10及一该辅助缓冲空间20。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呈u形,该弹性本体10的连接壁101弯曲地连接两该侧壁102。如图5所示,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开口o面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应用上,该开口o亦能同第二较佳实施例般,设为背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四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相似,同样包括有一该弹性本体10及一该辅助缓冲空间20。第四较佳实施例与其他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呈c形,该弹性本体10的连接壁101呈弯曲状且具有相对的两端;两该侧壁102分别连结于该连接壁101的两端,两该侧壁102皆呈弧状且自该连接壁101的两端而相向地延伸。如图6所示,在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开口o背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该开口o亦能同图1及图5般,设为面向该弹性本体10的中心轴x。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本体10是以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因此本身就具有弹性。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本体10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者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来制作。只要该弹性本体10以复合材料来制作且具有充分的刚性和弹性,本实用新型对于所采用的复合材料种类不作特定限制。

以下仅就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受力压缩的情形。如图1及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本体10受力时,先进行第一阶段的压缩。首先,如图1所示的该多个间隔g,在该弹性本体10被压缩时消除,使得该弹性本体10呈现如图2所示的状态。

如图2及图3所示,一但该弹性本体10持续受力时,本实用新型即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压缩。如图3所示,该弹性本体10的截面开始产生形变,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相平行的两侧壁102相向地偏摆,而使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开口o变小,两该侧壁102压缩该辅助缓冲空间20,使本实用新型能提供进一步的缓冲作用;甚至,当该弹性本体10持续受力时,由于该弹性本体10本身即具有弹性,该连接壁101亦开始形变、弯曲,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开口o变得更小,而能提供更进一步的缓冲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一但施加于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本体10的力量消失后,该弹性本体10便能凭借着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而复原、回复到如图1所示般的状态。

与以实心线体螺旋而制成的现有压缩弹簧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本体10的截面由于设置成为沟槽状,在本实用新型受到压缩且该多个间隔g消失之后,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两侧壁102还能朝该辅助缓冲空间20而相向偏摆、继续提供缓冲作用。更进一步而言,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者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所制成的该弹性本体10,由于其本身就具有弹性,当本实用新型受到进一步的压力时,该弹性本体10截面的连接壁101亦能产生形变,进一步提供缓冲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被用在为精密的仪器提供缓冲作用,或者是被用来支撑精密仪器上方的物体、避免精密仪器被上方物体压抵等用途时,能够确保精密仪器能获得充分的缓冲,也能确保精密仪器不会被掉落的物体砸损,能为精密仪器提供较有保障的缓冲、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