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刹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6277发布日期:2021-05-28 10:4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刹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刹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拳击沙袋均为吊装式,吊装的沙袋一般不能直接移动位置,或者可以移动但难以作刹车式锁定。例如:用户使用时不可调节位置,只能重新吊装,由于沙袋占用空间大、重量重,一是新安装时既浪费时间,也耗费人力、物力;二是在使用上,现有的滑车技术虽然能解决移位的问题,但不能满足即时调试,即时锁位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移动刹车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移动刹车结构,适配于悬空的轨道,包括:

滑车部,包括两侧板、滚轮组件和撑开并连接对称两侧板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侧板分别分布有第一轴孔至第四轴孔;

制动部,包括第一杠杆,在第一杠杆前端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刹车部,包括第二杠杆、限位臂和三角臂以及刹片部,第二杠杆具有基本部和翘部,靠近基本部的翘部上对应第一孔设有第三孔,靠近翘部自由端对应第二孔设有第四孔;

吊装部,包括吊板,吊板的底板两侧有相对的连接板,连接板具有第五孔至第七孔,第五孔在连接板上靠前并临近底板;第六孔对应第三轴孔并通过第一长杆螺丝贯穿,第七孔对应第四轴孔并通过第二长杆螺丝贯穿,以使滑车部与吊装部稳固一体;

刹片部,包括基板并通过基板的侧片部设有的适配臂杆贯穿的臂杆孔稳固于三角臂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限位臂包括臂部,臂部一端垂直有螺丝部,臂部另一端具有第八孔,螺丝部适配第五孔,第八孔对应第四孔和第二孔并通过臂轴贯穿,以此将限位臂活动连接于第二杠杆。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三角臂包括臂杆两端分别适配的三角板,三角板具有环部、三连孔和臂杆孔,环部靠近连接板内侧并套于第二轴,第一孔、第三孔和三连孔一并通过甲三连轴贯穿,以使三角板与第一、第二杠杆转动结合一体;第二孔、第四孔和第八孔一并通过乙三连轴贯穿,以使限位臂相对与第一、第二杠杆转动结合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轴包括第一粗轴和套在第一粗轴中的第一细轴,第一细轴长度大于第一粗轴,使得第一细轴在第一粗轴中两端暴露于外,第一细轴具有第一轴腔供第一长杆螺丝穿透;第二轴包括第二粗轴和套在第二粗轴中的第二细轴,第二细轴长度大于第二粗轴,使得第二细轴在第二粗轴中两端暴露于外,第二细轴具有第二轴腔供第二长杆螺丝穿透。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分别固定有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滚轮、适配滚轮的轮轴以及适配轮轴螺纹部的轮轴螺丝,滚轮通过轮轴螺纹部贯穿第一轴孔并与轮轴螺丝配合,将滚轮定位于侧板内侧,其中: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处于同一水平线,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分别在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下方并处于同一水平线。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翘部在靠近第四孔位置向外有第一凸部,臂部的第八孔外围为弧端面,弧端面延伸有限位第一凸部超越的第二凸部;

三角臂还包括平行杆,臂杆包括两端分别设有的卡槽及适配卡槽的卡环;在臂杆孔与环部之间靠近臂杆孔设置有适配平行杆两端的平行杆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环部套在暴露于第二粗轴外的第二细轴上,第二细轴两端抵持两连接板内侧,并且第一细轴两端水平相对于第二细轴两端也抵持两连接板内侧;两侧板内侧分别贴于两连接板外侧并使第三轴孔对准第六孔形成贯穿、第四轴孔对准第七孔形成贯穿;第一长杆螺丝从一侧的第三轴孔贯穿至另一侧的第三轴孔并适配螺帽,第二长杆螺丝从一侧的第四轴孔贯穿至另一侧的第四轴孔并适配螺帽,以使滑车部与吊装部稳固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刹片部还包括刹片板和贴于刹片板上面的软胶片,侧片部是垂直基板两侧的相对结构,其中:

在一侧片部居中位置对应另一侧片部形成相对的供臂杆贯穿的侧片孔,基板通过臂杆适配臂杆孔而定位在两侧三角板之间,靠近侧片孔设有与平行杆孔相对应的供平行杆适配的限位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基板前后侧分别具有向下倾斜部,倾斜部设有条形孔,刹片板相对于条形孔设有适配条形孔的垂直脚,垂直脚与条形孔干涉使基板与刹片板形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刹片板通过垂直脚与基板形成缓冲空间,第一杠杆具有后端,后端设有第一拉带,在基本部相对于翘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拉带,以及

吊装部还包括吊环,吊环具有适配螺帽的螺丝部;底板居中设有供吊环螺丝部适配的螺丝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一是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和安装使用;二是通过在轨道上的移动物件,既提高了利用率,也保护了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3,图中提供了一种移动刹车结构,适配于在悬空的轨道(未图示)上以吊装的形式移动并刹停,该移动刹车结构包括滑车部10、制动部20及刹车部30,其中:

滑车部10,请结构参阅图4和图5,图中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侧板11,两侧板11分别设有滚轮组件12及将两侧板11以相对形式支撑开的第一、第二轴15、16,其中:第一轴15包括粗轴(亦称“第一粗轴”)153套细轴(亦称“第一细轴”)151,第一细轴151长度大于第一粗轴153,使得第一细轴151套在第一粗轴153中两端暴露于外,第一细轴151具有的第一轴腔152供第一长杆螺丝13穿透;第二轴16包括粗轴(亦称“第二粗轴”)163套细轴(亦称“第二细轴”)161,第二细轴161长度大于第二粗轴163,使得第二细轴161套在第二粗轴163中两端暴露于外,第二细轴161具有的第二轴腔162供第二长杆螺丝14穿透。本例中,侧板分别分布有第一轴孔(未标注)至第四轴孔(未标注)并且通过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以前、后对应形式设置滚轮组件12,其中:前滚轮组件12包括前滚轮121、适配前滚轮121的前轮轴122以及适配前轮轴螺纹部(未标注)的前轮轴螺丝123,前滚轮121通过前轮轴122螺纹部贯穿侧板前(或后)上侧的第一轴孔(未标注)与前轮轴螺丝配合,以此将前滚轮121定位于侧板11内侧;后滚轮组件12包括后滚轮121、适配后滚轮121的后轮轴122以及适配后轮轴122螺纹部(未标注)的后轮轴螺丝123,后滚轮121通过后轮轴122螺纹部贯穿侧板后(或前)上侧的第二轴孔(未标注)与后轮轴螺123丝配合,以此将后滚轮定位于侧板内侧。在本例中,第三轴孔与第四轴孔在侧板上水平地处于对应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下方,其中:第三轴孔适配第一长杆螺丝13贯穿,第四轴孔适配第二长杆螺丝14贯穿。

制动部20,为第一杠杆21,在第一杠杆21前端211分前后排列有第一、第二孔(图中未展示),在第一杠杆21后端212设有第一拉带22;

刹车部30,包括第二杠杆31、限位臂(未标注)和三角臂(或称“三连臂”)32以及刹片部33,其中:

第二杠杆31具有基本部(未标注)和基本部一端倾斜向下延伸的翘部311以及基本部另一端设有的第二拉带312,在基本部与翘部311的结合处对应第一孔设有第三孔(未标注)并且在翘部311自由端部对应第二孔设有第四孔(未标注),靠近第四孔在翘部311前侧向外形成第一凸部3111;

吊装部40包括吊板41和吊环42,其中:吊板41具有底板411两侧垂直延伸的相对应的连接板412,底板411居中设有供吊环42螺丝部适配的孔(未图示);连接板412具有第五孔4122至第七孔4121,其中:第五孔4122在连接板412上靠近前侧面并且临近底板;第六、第七孔4121以对应第三、第四轴孔形式分布在连接板412的靠近上侧面位置。组装时,两侧板11分别紧贴于两连接板412外侧并使第三轴孔对准第六孔4121,第四轴孔对准第七孔4121;

限位臂通过第五孔4122定位于吊板41的连接板412内壁并且包括臂部313和处于臂部313一端并与臂部313垂直的适配第五孔4122的螺丝部3131以及处于臂部313另一端的第八孔3132,第八孔3132对应第四孔且通过臂轴315贯穿第八孔3132、第四孔和第二孔且将限位臂活动连接于第二杠杆31,也使第二杠杆31与第一杠杆21得到连接固定。本例中,在臂部313另一端的弧端面(即第八孔3132外围面)延伸有限位第一凸部3111超越的第二凸部3133;

三角臂32包括臂杆321、平行杆322以及臂杆321和平行杆322两端分别适配有三角板323,其中:臂杆321包括靠近两端分别设有的卡槽3211及适配卡槽3211的卡环3212;平行杆322两端分别具有适配三角板323后阻止脱出的帽端(未标注),三角板323具有靠近前角的环部3231、靠近下角的三连孔3232和靠近后角的臂杆孔3234以及在臂杆孔3234与环部3231之间靠近臂杆孔3234设置的平行杆322孔3233,其中:环部3231套在暴露于外的第二细轴161,第二细轴161套于第二粗轴163后再套上环部3231,再将第二轴16置于两连接板412之间并使之第二轴腔162与两侧的第七孔4121对准并形成贯穿,而第一轴15前后对应第二轴16并且第一细轴151套于第一粗轴153,再将第一轴15置于两连接板412之间并使之第一轴腔152与两侧的第六孔4121对准并形成贯穿。之后组装侧板11,组装时,两侧板11分别紧贴于两连接板412外侧并使第三轴孔对准第六孔4121形成贯穿,第四轴孔对准第七孔4121形成贯穿,再将第一长杆螺丝13从一侧的第三轴孔贯穿至另一侧的第三轴孔并通过螺帽拧紧,而将第二长杆螺丝14从一侧的第四轴孔贯穿至另一侧的第四轴孔并通过螺帽拧紧,以此使之滑车部10与吊装部40稳固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第三孔和三连孔3232从内到外依序排列对准并通过甲三连轴3111贯穿,使三角板323与第一、第二杠杆21、31转动地结合为一体;第二孔、第四孔和第八孔3132从内到外依序排列对准并通过乙三连轴315贯穿,使限位臂相对与第一、第二杠杆21、31转动地结合为一体,在此第一杠杆21与第二杠杆31通过甲、孔三连轴3111、315贯穿稳固仅能同时活动;

刹片部33包括基板331、刹片板332和贴于刹片板332上面的软胶片333,其中:基板331包括两侧以对应形式向下垂直形成的侧片部3311,在一侧片部3311居中位置对应另一侧片部形成有相对的供臂杆321贯穿的侧片孔3312,基板331通过臂杆321定位在两侧三角板323中间,同时为限制基板331在臂杆321上转动,靠近侧片孔3312设有供平行杆322穿透的限位孔3313,以使基板331定位于三角臂32上随三角臂32运动。本例中,在基板331前后侧分别具有向下倾斜部3314,在倾斜部3314上设有适配刹片板332的条形孔3315,其中:刹片板332相对于条形孔3315设有垂直脚3321,刹片板332通过垂直脚3321与基板331形成一体。本例中,刹片板332通过垂直脚3321与基板331形成缓冲空间(未标注),并且结合刹片板332上面的软胶片333避免刹车时与轨道硬干涉而造成相关组件的毁损。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