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0193发布日期:2021-06-04 18:1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2.气体消音器是安装在高压试验台、安全阀等高压排气管路末端的消音装置。其目的是消除管路排气时造成的噪音。现有的管路排气消音器,由于气室较少,不能够进行多级的降噪处理,在室内试验时依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人们对噪音污染认识不够,对于高压排气管路的消音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操作者的影响,而操作者习以为常、提不出解决办法。不重视,也经常不采取措施,将高压气直排到大气中,瞬间造成噪音污染和人员的身体伤害。目前,高速流出的气体与管口及外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频振动是产生排空噪音的主要来源,因此,要降低中高压气体排出时的噪声,就要尽量降低气体排出时的初速度,以及收集气体排出时引发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机械能(及声能),从而降低排放到外界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
4.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其组成包括:外层管、中层管和内层管,其特征是:
6.所述的外层管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的内层管和所述的中层管,所述的中层管的内部安装有一组所述的内层管,且一组所述的内层管与进气接管咀呈错位结构放置,所述的中层管、所述的外层管与所述的进气接管咀为同轴布置,其在外层管的管面上开设有一组外层管排气孔、中层管的管面上开设有一组中层管排气孔,内层管的管面上开设有一组内层管排气孔,所述的中层管的端部和所述的内层管的端部与分气室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分气室壳体的另一端与堵盖连接,所述的堵盖的圆心位置处与所述的进气接管咀连接,所述的堵盖和所述的分气室壳体之间具有分气室。
7.所述的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所述的中层管的截面积远大于内层管的截面积总和,所述的中层管的长度大于内层管的长度,且在长于内层管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组中层排气孔,其中层排气孔总截面积大于内层管排气孔总截面积。
8.所述的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所述的中层管外表面包裹有2—3层的中层消音棉,所述的内层管的外管面上包裹有1—2层的内层消音棉,中层消音棉和内层消音棉通过钢丝网和钢丝与中层管和内层管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气室,依靠不同腔体体积来降低气体流速,并通过改变气体流向来降低气体流速,同时各气室截面积均逐渐增大,在降噪的同时不会增加气体排放的阻力,使该消音器可以在高压排气端使用,不影响气体排放。
11.2.本实用新型的分气室截面积远大于进气接管咀的截面积,使气体进入分气室时
能够明显降速。
12.3.本实用新型的内层管在分气室末端成圆形均布排列,数量根据排气量决定,内层管与接管咀不同轴,避免气体直流,内层管末端为封闭状态,侧壁均布一定数量的排气孔,使气体从侧壁排出,利用改变气体流向的方式降低气体流速。
13.4.本实用新型的内层管外表每根单独包裹消音棉,通过消音棉内部的间隙分流高压气体,起到降速消音的作用,消音棉是由有机棉组成的,声音在多孔的吸音棉中传播时,受摩擦和粘滞阻力的作用,使声能转换成热能而消散掉,进而实现降低噪音的目的。
14.5.本实用新型的中层管的通气孔与内层管的通气孔不在同一轴向区域,使气体向外排放的过程中再次改变方向,降低气流速度。中层管外表面包裹的消音棉,能够再次降低噪声。
15.6.本实用新型的中层管与外层管之间的腔室能够起到二段缓冲的作用,减小气体流动产生的振动,降低噪声。外层管既能保护内部的消音棉及不锈钢网不易损坏,还能阻隔一部分噪声再次向外传播,依靠管壁吸收一部分声能。
16.7.本实用新型过滤器为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器,使用压力为10~45mpa,从进气处由进到出的顺序依次为通径φ10

m22x1.5接管咀、堵盖、分气室、多根内层管、消音棉、钢丝网、中层管、消音棉、钢丝网、外层管,多根内层管根据消音器的气体排量调整3~5根,为圆形分布,与进气接管咀错位放置,防止气体直吹,使得分气室能够充分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气体流速,起到消音效果。
17.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1)多根内层管为单端封闭形式,防止气体直流吹进中层管内,起到降速消音作用,其外表每根单独包裹1~2层消音棉,外表用钢丝网与钢丝固定,大气流时也不会脱落,其作用为通过消音棉内部的间隙分流高压气体,起到降速消音的作用。
19.(2)中层管与接管咀为同轴放置,其截面积远大于内层管的截面积总和,长度大于内层管,在长于内层管的位置,均布一定数量的排气孔,其排气孔总截面积大于内层管排气孔总截面积。中层管外表包裹2~3层消音棉,外表用钢丝网与钢丝固定,其作用为通过消音棉内部的间隙分流高压气体,起到降速消音的作用。
20.(3)外层管与中层管为同轴放置,其表面均布一定数量的排气孔,其分布位置与中层管错开,其排气孔总截面积大于中层管排气孔总截面积,其作用为进一步改变气体流动方向,并保护消音棉及钢丝网。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架,2、外层管,3、中层管,4、中层消音棉,5、内层管,6、内层消音棉,7、分气室壳体,8、堵盖,9、进气接管咀,10、分气室,11、内层管排气孔,12、中层管排气孔,13、外层管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
26.一种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其组成包括:外层管2、中层管3和内层管5,所述的外层管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的内层管和所述的中层管,所述的中层管的内部安装有一组所述的内层管,且一组所述的内层管与进气接管咀呈错位结构放置,所述的中层管、所述的外层管与所述的进气接管咀9为同轴布置,其在外层管的管面上开设有一组外层管排气孔13、中层管的管面上开设有一组中层管排气孔12,内层管的管面上开设有一组内层管排气孔11,所述的中层管的端部和所述的内层管的端部与分气室壳体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分气室壳体的另一端与堵盖8连接,所述的堵盖的圆心位置处与所述的进气接管咀连接,所述的堵盖和所述的分气室壳体之间具有分气室10。
27.实施例2:
28.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所述的中层管的截面积远大于内层管的截面积总和,所述的中层管的长度大于内层管的长度,且在长于内层管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组中层排气孔,其中层排气孔总截面积大于内层管排气孔总截面积。
29.实施例3:
30.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中高压气体消音装置,所述的中层管外表面包裹有2—3层的中层消音棉4,所述的内层管的外管面上包裹有1—2层的内层消音棉6,中层消音棉和内层消音棉通过钢丝网和钢丝与中层管和内层管固定连接。
31.实施例4:
32.工作原理:中高压气体通过接管咀进入分气室内,接管咀与内层管交错排布,避免气体直流,进而达到使气体在分气室内减速的目的;当气体进入内层管后,通过内层管管壁上的通气孔排出,通气孔与内层管为相互垂直,再次改变气体流向以降低气体流速,且通气孔总面积大于内层管通径截面积,可以降低气体流速,从而降低气体排出时的噪音;
33.内层管外部包裹的消音棉为多孔疏松结构,气体通过内层管的通气孔排出后,再次通过消音棉的多孔结构进行扩散,使得流速再次降低,噪音得到降低;
34.中层管的通气孔与内层管的通气孔不在同一轴向区域,使气体向外排放的过程中再次改变方向,降低气流速度,中层管外表面包裹的消音棉为多孔疏松结构,气体通过中层管的通气孔排出后,再次通过消音棉的多孔结构进行扩散,使得流速再次降低,噪音得到降低;
35.外层管与中层管为同轴放置,其表面均布一定数量的排气孔,其分布位置与中层管错开,其排气孔总截面积大于中层管排气孔总截面积,其作用为进一步改变气体流动方向,并保护消音棉及钢丝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