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5773发布日期:2021-09-29 04:4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丁烯醛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


背景技术:

2.丁烯醛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取丁醛、丁醇、2

乙基己醇、山梨酸等化工产品,乙醛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生成3

羟基丁醛,3

羟基丁醛再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脱水生成丁烯醛,丁烯醛回收的改进工艺中,需要将丁烯醛混合液进行换热处理。
3.但是现有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维护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支撑防护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连接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维护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支撑防护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连接的问题。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包括改进设备壳体,换热气体进孔,换热气体出孔,吊装环,插接孔,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换热气体进口管道,换热气体出口管道,进料孔,出料孔,支撑板,换热气体导流孔,隔温泡棉层和防水涂层,所述的换热气体进孔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出孔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吊装环分别焊接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孔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的上端右侧;所述的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安装在改进设备壳体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分别安装在进料孔和出料孔的内部;所述的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安装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进口管道螺纹连接在换热气体进孔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出口管道螺纹连接在换热气体出孔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进料孔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料孔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的下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板分别螺栓连接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内壁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导流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支撑板的内部;所述的隔温泡棉层胶接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内壁;所述的防水涂层涂抹在隔温泡棉层的内壁;所述的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包括支撑座,遮挡防护板,支撑杆,锁紧螺母,支撑管和底座,所述的遮挡防护板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座的上端前面左右两侧和上端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座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锁紧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杆的外壁上部;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底座螺纹连接在支撑管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
6.优选的,所述的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包括连接管,固定管,密封圈,金属软管和
导送管,所述的连接管的上端焊接在固定管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滑动套接在连接管的外壁;所述的金属软管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管的下端外壁;所述的金属软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导送管的上端外壁。
7.优选的,所述的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包括t型盖,连接杆,固定杆,套接管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t 型盖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套接管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套接管从左到右依次套接在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的外壁。
8.优选的,所述的进料孔设置在插接孔的左侧;所述的换热气体进孔和换热气体出孔对应设置;所述的进料孔和出料孔分别与改进设备壳体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的吊装环分别设置在换热气体进口管道和换热气体出口管道的上端。
9.优选的,所述的遮挡防护板采用长方体的不锈钢板;所述的锁紧螺母设置在支撑管的上端且接触设置;所述的底座采用底端设置有防滑凸起的不锈钢座。
10.优选的,所述的改进设备壳体螺栓连接在支撑座的上端;所述的遮挡防护板分别设置在改进设备壳体的正表面下部左右两侧和后表面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座设置在出料孔的左侧。
11.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圈采用硅胶圈;所述的连接管和固定管设置为t型;所述的导送管采用倒t型管。
12.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分别贯穿进料孔和出料孔;所述的密封圈分别设置在进料孔和出料孔的内圈且胶接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的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采用蛇形盘管且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固定杆采用锥形的不锈钢杆;所述的t型盖设置在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的上端。
14.优选的,所述的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插接在改进设备壳体的内部;所述的t型盖插接在插接孔的内部并螺栓连接设置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
15.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管分别螺纹连接在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的上端左侧外壁和上端右侧外壁;所述的连接管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连通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t型盖,连接杆,固定杆,套接管,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改进设备壳体和插接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t型盖和插接孔插接设置,方便在使用功能的过程中进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拆卸工作,有利于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18.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座,遮挡防护板,支撑杆,支撑管和底座以及改进设备壳体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改进设备壳体支撑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改进设备壳体安装和固定工作。
19.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管,固定管,金属软管,导送管,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改进设备壳体,进料孔和出料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固定管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螺纹连接设置,以及在安装的过程中转动金属软管的角度,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设备连接工作。
20.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t型盖,连接杆,固定杆,套接管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悬挂固定工作,防止在使用的
过程中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滑动影响工作。
2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座,遮挡防护板,支撑杆,锁紧螺母,支撑管和底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锁紧螺母,然后转动支撑管,方便在安装的过程中调节改进设备壳体的高度,增加调节功能。
2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管,固定管,密封圈,改进设备壳体,进料孔和出料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密封圈设置在进料孔和出料孔的内圈,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密封工作。
2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座,遮挡防护板,支撑杆,改进设备壳体和吊装环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遮挡防护板进行改进设备壳体遮挡工作,方便在安装的过程中进行改进设备壳体固定安装工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改进设备壳体;2、换热气体进孔;3、换热气体出孔;4、吊装环;5、插接孔;6、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61、支撑座;62、遮挡防护板; 63、支撑杆;64、锁紧螺母;65、支撑管;66、底座;7、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71、连接管;72、固定管;73、密封圈;74、金属软管;75、导送管;8、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81、t型盖;82、连接杆;83、固定杆;84、套接管;85、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9、换热气体进口管道;10、换热气体出口管道;11、进料孔;12、出料孔;13、支撑板;14、换热气体导流孔;15、隔温泡棉层;16、防水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丁烯醛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包括改进设备壳体1,换热气体进孔2,换热气体出孔3,吊装环4,插接孔5,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6,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7,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8,换热气体进口管道9,换热气体出口管道10,进料孔11,出料孔12,支撑板13,换热气体导流孔14,隔温泡棉层15 和防水涂层16,所述的换热气体进孔2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出孔3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吊装环4 分别焊接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接孔5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上端右侧;所述的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6安装在改进设备壳体1 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7分别安装在进料孔11和出料孔12的内部;所述的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8安装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进口管道9螺纹连接在换热气体进孔2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出口管道10螺纹连接在换热气体出孔3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进料孔11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出料孔12开设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下端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板13 分别螺栓连接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换热气体导流孔14从上到下依次开设
在支撑板13的内部;所述的隔温泡棉层15胶接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内壁;所述的防水涂层16涂抹在隔温泡棉层15的内壁;所述的可支撑防护固定座结构6包括支撑座61,遮挡防护板62,支撑杆63,锁紧螺母64,支撑管65和底座66,所述的遮挡防护板62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座61 的上端前面左右两侧和上端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63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座6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锁紧螺母64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杆63 的外壁上部;所述的支撑杆63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支撑管65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底座66螺纹连接在支撑管65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将改进设备壳体1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外部管道连通设备,然后根据工作需要松开锁紧螺母64,在转动支撑管65,通过支撑管65和支撑杆63螺纹连接设置,调整好改进设备壳体1的高度,拧紧锁紧螺母64,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工作。
31.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转动连接密封管结构7包括连接管71,固定管72,密封圈73,金属软管74和导送管75,所述的连接管71 的上端焊接在固定管7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73滑动套接在连接管 71的外壁;所述的金属软管74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管71的下端外壁;所述的金属软管74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导送管75的上端外壁;然后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转动金属软管74同时带动导送管75进行转动,然后使导送管75和外部管道进行连接,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连接工作,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和拆卸维护工作,然后进行工作。
32.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插接拆卸维护换热管道结构8 包括t型盖81,连接杆82,固定杆83,套接管84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所述的连接杆82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t型盖8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杆82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固定杆8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83的两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套接管84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套接管84从左到右依次套接在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的外壁;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t型盖81 和插接孔5插接设置,同时通过固定管72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螺纹连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拆卸工作,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拆卸维护工作,进而完成工作。
3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进料孔11设置在插接孔5的左侧;所述的换热气体进孔2和换热气体出孔3对应设置;所述的进料孔11和出料孔12分别与改进设备壳体1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的吊装环4分别设置在换热气体进口管道9和换热气体出口管道10的上端。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遮挡防护板62采用长方体的不锈钢板;所述的锁紧螺母64设置在支撑管65的上端且接触设置;所述的底座66采用底端设置有防滑凸起的不锈钢座。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改进设备壳体1螺栓连接在支撑座61的上端;所述的遮挡防护板62分别设置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正表面下部左右两侧和后表面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座61设置在出料孔12的左侧。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圈73采用硅胶圈;所述的连接管71 和固定管72设置为t型;所述的导送管75采用倒t型管。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管71分别贯穿进料孔11和出料孔12;所述的密封圈73分别设置在进料孔11和出料孔12的内圈且胶接设置。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采用蛇形盘管且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固定杆83采用锥形的不锈钢杆;所述的t型盖81 设置在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的上端。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插接在改进设备壳体1的内部;所述的t型盖81插接在插接孔5的内部并螺栓连接设置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管72分别螺纹连接在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的上端左侧外壁和上端右侧外壁;所述的连接管71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连通设置。
41.工作原理
42.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使用时,将改进设备壳体1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外部管道连通设备,然后根据工作需要松开锁紧螺母64,在转动支撑管65,通过支撑管65和支撑杆63螺纹连接设置,调整好改进设备壳体1的高度,拧紧锁紧螺母64,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工作,然后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转动金属软管74同时带动导送管75进行转动,然后使导送管75和外部管道进行连接,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连接工作,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和拆卸维护工作,然后进行工作,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t型盖81和插接孔5插接设置,同时通过固定管72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螺纹连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丁烯醛混合液换热管道85拆卸工作,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拆卸维护工作,进而完成工作。
43.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