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2729发布日期:2021-12-31 23:5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领域,尤其是物流车和电动轮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向驻车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电动车停车一般采用驻车制动器,需要人为操作,稍不留意,忘了踩刹车或者拉起驻车制动器,就会发生溜车,进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现在也有电动车采用软件程序控制制动器,来实现自动停车。但是自动停车依赖于信号的检测、传输和控制,如果出现延迟或者故障,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4.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09782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正传双向驱动反传单向锁止装置,其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的配合处的改进达到正向传动双向驱动反向传动单向锁止的功能。
5.但是,对于电动物流车或者电动轮椅而言,仅仅是反向传动单向锁止还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驻车装置,其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停车后自动制动,而且是反传双向制动,安全性更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双向驻车装置,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固定设置的定位套,所述输入轴端面设置有传动齿,所述输出轴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配合的传动槽,所述定位套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配合处;
9.所述传动槽内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传动齿两侧的滚柱,以及与所述滚柱配合的锁止斜面;
10.所述输入轴作为转速输入端时,可以分别通过传动齿两侧的所述滚柱向输出轴传递转速,实现正传双向驱动;
11.所述输出轴作为转速输入端时,所述传动齿两侧的滚柱和锁止斜面分别与定位套内壁配合形成抱死锁止状态,实现反传双向锁止。
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槽内侧壁设置有对所述滚柱施加推力的弹性件或者弹性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或者弹性组件包括与所述滚柱接触的抵推平面。
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5.一种双向驻车装置,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定位套,所述输入轴端面设置有传动齿,所述输出轴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配合的传动槽,所述定位套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配合处;
16.还包括与所述定位套配合的推行解锁组件,使所述定位套包括被限位不可转动以
及被释放可转动两个状态;
17.所述传动槽内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传动齿两侧的滚柱,以及与所述滚柱配合的锁止斜面;
18.所述定位套处于被释放可转动状态时,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可以实现正传双向驱动或者反传双向驱动;
19.所述定位套处于被限位不可转动状态时,若所述输入轴作为转速输入端,则可以分别通过传动齿两侧的所述滚柱向输出轴传递转速,实现正传双向驱动;若所述输出轴作为转速输入端,则所述传动齿两侧的滚柱和锁止斜面分别与定位套内壁配合形成抱死锁止状态,实现反传双向锁止。
20.进一步地,所述推行解锁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定位套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穿设有限位销,所述定位套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销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销嵌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定位套处于被限位不可转动状态,所述限位销脱离所述限位槽后,所述定位套处于被释放可转动状态。
2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外侧壁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槽,且多个所述限位槽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
22.进一步地,所述推行解锁组件还包括对所述限位销直接或者间接施加弹性力的复位弹性件,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限位销具有向内移动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的趋势。
23.进一步地,所述推行解锁组件还包括解锁控制组件,所述解锁控制组件能够使所述限位销向外移动至脱离所述限位槽。
24.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控制组件的控制动作执行后,所述限位销仍要通过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来使其嵌入限位槽内,来避免与所述定位套外侧壁的刚性碰撞。
2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外侧壁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与限位销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扭簧,且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与拉杆之间。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实现停车后自动制动驻车,而且是反传双向制动,安全性更高,同时还具有防盗功能;
28.2、采用了推行解锁组件,解锁后输出端也可以实现反传双向驱动,从而满足车辆更多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9.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双向驻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30.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双向驻车装置的剖视图;
31.图3为实施例2中一种双向驻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实施例中限位销与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输入轴;11、传动齿;2、输出轴;21、传动槽;22、锁止斜面;23、沉孔;3、定位套;31、限位槽;4、滚柱;51、弹簧;52、推杆;6、固定套;71、固定杆;711、支杆;72、拉杆;721、线孔;73、连杆;74、限位销;75、扭簧;76、第一销轴;77、第二销轴;78、第三销轴;79、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6.实施例1:
37.一种双向驻车装置,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以及固定设置的定位套3,输入轴1端面设置有传动齿11,输出轴2端面设置有与传动齿11配合的传动槽21,定位套3套设于输入轴1与输出轴2的配合处;传动槽21内对称设置有位于传动齿11两侧的滚柱4,以及与滚柱4配合的锁止斜面22;其中,当输入轴1作为转速输入端时,可以分别通过传动齿11两侧的滚柱4向输出轴2传递转速,实现正传双向驱动;当输出轴2作为转速输入端时,传动齿11两侧的滚柱4和锁止斜面22分别与定位套3内壁配合形成抱死锁止状态,实现反传双向锁止。
38.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利用滚柱4、锁止斜面22以及定位套3内壁配合形成抱死锁死状态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以下对正传双向驱动做具体说明,其中,当输入轴1作为转速输入端时,如果输入轴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传动齿11推动其转动方向前侧(即右侧)的滚柱4与传动槽21内侧壁接触,来带动输出轴2转动;输出轴2转动后通过传动槽21内侧壁带动传动齿11左侧的滚柱4围绕输出轴2的轴线转动,此时可以认为该左侧的滚柱4处于自由状态,即既没有夹设在输入轴1与输出轴2之间来进行传动,也没有夹设在输出轴2与定位套3之间来进行抱死锁止;如果输入轴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传动齿11推动其转动方向前侧(即左侧)的滚柱4与传动槽21内侧壁接触,来带动输出轴2转动,此时传动齿11右侧的滚柱4处于自由状态;故当输入轴1作为转速输入端时,无论沿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均可以带动输出轴2转动,实现正传双向驱动。
39.参照图2,以下对反传双向锁止做具体说明,其中,当输出轴2作为转速(或者扭矩)输入端时,如果输出轴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有转动趋势),则传动槽21内转动方向前侧(即右侧)的锁止斜面22推动滚柱4压合在定位套3内壁,形成抱死锁止状态;此时,传动槽21内左侧的滚柱4处于自由状态;当输出轴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有转动趋势),则传动槽21内转动方向前侧(即左侧)的锁止斜面22推动滚柱4压合在定位套3内侧,形成抱死锁止状态;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作为转速输入端时,无论沿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均会与定位套3抱死,实现反传双向锁止;本实施例中的反传双向锁止,即输出轴2只能接收输入轴1的转速来进行转动,在输入轴1不转动时,输出轴2也无法转动;当然输出轴2也不能带动输入轴1转动,在输入轴1带动输出轴2转动时,如果输出轴2受到外力作用后转速超过输入轴1,也会与定位套3抱死。
40.参照图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输入轴1端面设置有三个周向均布的传动齿11,输出轴2端面同样设置有三个与传动齿11配合的传动槽21,从而提高传动结合的稳定性;当然,传动齿11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传动槽21从输出轴2的端面向内延伸,且在输出轴2的外侧壁形成开口,从而使滚柱4能够与定位套3内侧壁接触;本实施例中滚柱4为圆柱体,具有接触面积大的优势,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用滚球来代替,在此不做限制。
41.参照图2,传动槽21内侧壁设置有对滚柱4施加推力的弹性件或者弹性组件;弹性件或者弹性组件对滚柱4施加弹性力,对滚柱4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其在传动槽21内窜动;同时,弹性件或者弹性组件将滚柱4推向远离传动槽21内侧壁的方向,如果输出轴2有转动趋势就会立即进入抱死锁止状态;如果采用弹性件,则可以直接采用弹簧、弹性柱或者弹性片,如果采用弹性组件,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弹簧51与推杆52相配合的组件形式;具体地,传动槽21内侧壁开设有与弹簧51和推杆52配合的沉孔23,弹簧51一端与沉孔23内底壁接触,另一端与推杆52接触;推杆52远离弹簧51的端面与滚柱4接触,从而对滚柱4施加弹性推力;优选地,弹性件或者弹性组件包括与滚柱4接触的抵推平面,本实施例中推杆52与滚柱4接触的端面即为抵推平面;抵推平面与滚柱4的圆柱面形成线接触,具有接触面积大的优势。
42.工作原理如下:
43.本实施例中的双向驻车装置为正传双向驱动,反传双向锁止,优选地应用在电动无人物流车或者电动轮椅上,双向驻车装置设置在电机与车轮之间的传动路线上即可,定位套3固定在车架或者其它零部件上;当输入轴1正转或者反转时,能带动输出轴2正转或者反转,实现双向驱动;停车后,当有溜车趋势时,车轮欲带动输出轴2朝下坡方向转动,此时输出轴2、滚柱4以及定位套3抱死,阻止车轮转动,从而自动实现了坡路的驻车。
44.实施例2:
45.一种双向驻车装置,参照图1至图4,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套3并非固定设置,装置还包括与定位套配合的推行解锁组件,使定位套3包括被限位不可转动(相当于实施例1中的固定设置)以及被释放可转动两个状态;定位套3处于被释放可转动状态时,输入轴1与输出轴2之间可以实现正传双向驱动或者反传双向驱动;定位套3处于被限位不可转动状态时,输入轴1与输出轴2之间则是正传双向驱动,反传双向锁止;如果车辆有手动推行需要时,通过推行解锁组件将定位套3调节至被释放可转动状态,此时装置的锁止功能丧失,即可推动车辆前行或者后退。
46.参照图2,当定位套3处于被释放可转动状态时,若输出轴2顺时针转动,传动槽21内右侧的锁止斜面22通过滚柱4推动定位套3转动,不会抱死,则传动槽21左侧的内壁能够推动滚柱4与传动齿11接触,带动输入轴1转动;若输出轴2逆时针转动,传动槽21内左侧的锁止斜面22通过滚柱4推动定位套3转动,不会抱死,则传动槽21右侧的内壁能够推动滚柱4与传动齿11接触,带动输入轴1转动;故定位套3处于被释放可转动状态时,在正传双向驱动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反传双向驱动。
47.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推行解锁组件包括套设在定位套3上的固定套6,固定套6上穿设有限位销74,定位套3外侧壁设置有与限位销74配合的限位槽31;本实施例中固定套6外侧壁设置有与限位销74配合的导向套79,从而提高限位销74的稳定性;限位销74嵌于限位槽31内时,定位套3处于被限位不可转动状态,限位销74脱离限位槽31后,定位套3处于被释放可转动状态;本实施例中固定套6在实际安装时与车架或者其它零部件连接,实现固定设置,将固定套6套设在定位套3上具有安装方便的优势,也能够提高定位套3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对定位套3进行轴向限位;本实施例中采用限位销74与限位槽31配合的形式来进行周向限位,具有稳定性好的优势,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推行解锁组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例如设置止动杆,然后在定位套3外侧壁设置止动平面,亦或者通过摩
擦的方式来控制定位套3的周向转动,在此不做限制。
48.参照图3和图4,定位套3外侧壁设置有多个限位槽31,且多个限位槽31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采用多个限位槽31能够使限位销74快速嵌入其中一个限位槽31内,对定位套3进行周向限位,提高响应速度;推行解锁组件还包括对限位销74直接或者间接施加弹性力的复位弹性件,在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限位销74具有向内移动并嵌入限位槽31中的趋势;推行解锁组件还包括解锁控制组件,解锁控制组件能够使限位销74向外移动至脱离限位槽31;解锁控制组件的控制动作执行后,限位销74仍要通过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来使其嵌入限位槽31内,来避免与定位套3外侧壁的刚性碰撞。
49.参照图3和图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套6外侧壁设置有固定杆71,固定杆71上铰接有拉杆72,拉杆72与限位销74之间铰接有连杆73;复位弹性件为扭簧75,且设置于固定杆71与拉杆72之间;固定杆71与拉杆72之间穿设有第一销轴76,且扭簧75的主体套设在第一销轴76上,固定杆71上设置有支杆711,扭簧75的一个扭臂与支杆711接触,另一个扭臂与拉杆72接触;拉杆72 与连杆73之间设置有第二销轴77,连杆73与限位销74之间设置有第三销轴78;扭簧75的扭臂对拉杆72施加向内的弹性压力,则拉杆72通过连杆73压动限位销74,使限位销74具有向内移动并嵌入限位槽31内的趋势。
50.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解锁控制组件包括拉绳(附图中未示出),拉杆72呈v型,拉杆72一端与连杆73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与拉绳连接的线孔721;通过拉绳即可带动拉杆72转动,使连杆73拉动限位销74向外移动至与限位槽31脱离;本实施例中拉绳可以采用旋钮或者电机来控制,且将拉绳释放后,限位销74仍然是依靠扭簧75的弹性力来嵌入限位槽31内;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推行解锁组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来控制限位销74移动,在此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拉绳来延长控制的传动路径,具有方便控制和便于安装空间优化的优势。
51.工作原理如下:
52.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推行解锁组件来使装置也具有反传双向驱动的功能,能够满足车辆更多的使用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