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9418发布日期:2021-12-01 13:5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泊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汽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停车难的问题,经检索专利号cn109812091a,一种单立柱螺旋升降式双层车库,包括下层车位和上层车位,下层车位为地面车位,上层车位包括立柱和载车板,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行走动力装置可为电机、减速器和齿轮齿条的机械系统,或包括电机、减速器和链条传动的机械系统,但在一些情况下并不适合安装电气化的动力,进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使得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通过车轮的转动提供动力,进而实现在无电气动力的情况下,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实现泊车车辆的升降,使设备在无电气动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转。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包括摩擦传动机构、车位底座、摩擦驱动机构、升降传动机构、升降控制机构、齿合器、立柱,所述车位底座内部设有四组摩擦驱动机构,摩擦驱动机构之间设有摩擦传动机构,摩擦传动机构两端各设有一组齿合器,齿合器一侧设有升降传动机构,升降传动机构每端各设有一组升降控制机构,升降控制机构一侧设有立柱,摩擦驱动机构之间通过摩擦传动机构进行相互传动连接,同时摩擦传动机构通过齿合器与升降传动机构进行连接,升降传动机构与升降控制机构进行连接,升降控制机构与立柱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立柱一侧设有扶梯,通过扶梯可方便驾驶员进入到二楼使车辆驶离。
7.优选的,所述车位底座包括支撑框架、导向槽、翻转板、定位摩擦轴ⅰ,所述支撑框架一侧设有两组翻转板,翻转板一侧设有定位摩擦轴ⅰ,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有若干导向槽,翻转板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车辆经翻转板进入车位后,车轮驱动使得车位底座缓慢抬起,翻转板受重力下沉绕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使定位摩擦轴ⅰ翘起与车轮相接触,防止车轮在转动的时候,车辆因齿轮卡死车辆飞出。
8.优选的,所述摩擦驱动机构包括轮胎摩擦轴ⅰ、齿轮ⅲ、轮胎摩擦轴ⅱ、齿轮ⅱ、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一侧设有轮胎摩擦轴ⅰ,轮胎摩擦轴ⅰ一侧设有轮胎摩擦轴ⅱ,所述轮胎摩擦轴ⅰ另一侧设有齿轮ⅲ,所述轮胎摩擦轴ⅱ另一侧设有齿轮ⅱ,支撑滑块与支撑框架内部导向槽滑动连接,轮胎摩擦轴ⅰ与轮胎摩擦轴ⅱ均连接于支撑滑块上,且轮胎摩擦轴ⅰ与齿轮ⅲ连接,轮胎摩擦轴ⅱ与齿轮ⅱ连接;
9.车辆通过翻转板进入到摩擦驱动机构中,使车辆四个轮胎分别与轮胎摩擦轴ⅰ与
轮胎摩擦轴ⅱ相接触,操控车轮继续向前转动,既使车轮带动轮胎摩擦轴ⅰ与轮胎摩擦轴ⅱ转动,进而带动齿轮ⅲ与齿轮ⅱ的转动。
10.优选的,所述摩擦传动机构包括齿轮ⅰ、传动轴ⅰ、锥齿轮ⅰ、从动轴ⅰ、锥齿轮ⅱ、花键轴套ⅰ、花键传动轴,所述齿轮ⅰ与齿轮ⅲ、齿轮ⅱ分别啮合,齿轮ⅰ一侧设有传动轴ⅰ,传动轴ⅰ一侧设有锥齿轮ⅰ,锥齿轮ⅰ一侧设有从动轴ⅰ,所述锥齿轮ⅰ另一侧设有锥齿轮ⅱ,锥齿轮ⅱ一侧设有花键轴套ⅰ,花键轴套ⅰ一侧设有花键传动轴,齿轮ⅰ分别与摩擦驱动机构中齿轮ⅲ、齿轮ⅱ相啮合传动,传动轴ⅰ一端穿过支撑滑块连接于齿轮ⅰ中心,另一端连接于锥齿轮ⅰ,从动轴ⅰ一端连接锥齿轮ⅰ,另一端连接于另一组的齿轮ⅰ,锥齿轮ⅰ与锥齿轮ⅱ相互啮合,锥齿轮ⅱ与花键轴套ⅰ一端连接,花键传动轴两端均与花键轴套ⅰ连接;
11.齿轮ⅲ与齿轮ⅱ的转动从而为齿轮ⅰ的转动提供动力,进而齿轮ⅰ带动传动轴ⅰ旋转,传动轴ⅰ带动锥齿轮ⅰ进行旋转,锥齿轮ⅰ一侧带动锥齿轮ⅱ旋转,另一侧带动从动轴ⅰ旋转,从动轴ⅰ将动力传输至另一侧的齿轮ⅰ,使另一侧的轮胎摩擦轴ⅰ、轮胎摩擦轴ⅱ能够进行同步的旋转运动,锥齿轮ⅰ旋转通过与锥齿轮ⅱ的啮合使花键轴套ⅰ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花键传动轴旋转,花键传动轴将动力传输至摩擦传动机构中另一端的锥齿轮ⅱ,从而使四组轮胎摩擦轴ⅰ、轮胎摩擦轴ⅱ共同做同步运动,实现同步运动后,即可通过与车轮之间的旋转配合,使支撑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调节,花键传动轴跟随距离的调整进而变化与花键轴套ⅰ的连接距离,使四组摩擦驱动机构满足不同车辆的轴距。
12.优选的,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锥齿轮ⅲ、花键轴套ⅱ、花键轴、锥齿轮组、传动轴ⅱ、锥齿轮ⅳ,所述锥齿轮ⅲ一侧设有花键轴套ⅱ,花键轴套ⅱ一侧设有花键轴,花键轴一侧设有锥齿轮组,锥齿轮组内设有一组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组一侧设有传动轴ⅱ,锥齿轮组内一个锥齿轮与齿合器相连接,另一个锥齿轮与传动轴ⅱ相连接,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轴ⅱ两端设有锥齿轮ⅳ,锥齿轮ⅲ与摩擦传动机构中锥齿轮ⅰ相互啮合,锥齿轮ⅲ与花键轴套ⅱ连接,花键轴套ⅱ与花键轴相互配合连接,花键轴与齿合器一侧进行连接,齿合器另一侧连接锥齿轮组中的锥齿轮,锥齿轮组中另一个锥齿轮与传动轴ⅱ连接,传动轴ⅱ两端与锥齿轮ⅳ进行连接;
13.锥齿轮ⅲ与锥齿轮ⅰ相互啮合,锥齿轮ⅰ带动锥齿轮ⅲ进行旋转,锥齿轮ⅲ带动花键轴套ⅱ旋转,花键轴套ⅱ带动花键轴进行旋转,花键轴带动齿合器进行旋转,齿合器带动锥齿轮组中的两个锥齿轮进行旋转,进而将动力传输至传动轴ⅱ,使传动轴ⅱ进行旋转,传动轴ⅱ带动两端的锥齿轮ⅳ进行转动。
14.优选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螺母传动箱、锥齿轮

、丝杠、螺套,所述螺母传动箱内设有锥齿轮

,锥齿轮

内部设有丝杠,丝杠一侧设有螺套,螺母传动箱一侧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螺套固定连接,丝杠与螺套、锥齿轮

均通过螺纹连接,丝杠两端与立柱连接,锥齿轮

与升降传动机构中齿轮ⅳ相互啮合;
15.锥齿轮ⅳ带动锥齿轮

转动,锥齿轮

的转动进而带动丝杠的转动,丝杠与螺套相互配合,从而车位底座带动车辆升高进入到指定高度。
16.优选的,所述齿合器包括齿合盘ⅰ、花键连接套、齿合盘ⅱ、弹簧,所述花键连接套一侧设有齿合盘ⅰ,齿合盘ⅰ一侧设有齿合盘ⅱ,齿合盘ⅱ一侧设有弹簧,花键连接套与齿合盘ⅰ连接,升降传动机构中花键轴与花键连接套连接,齿合盘ⅱ一侧通过连接轴穿过弹簧与锥齿轮组相连接,齿合盘ⅰ与齿合盘ⅱ相互啮合,花键轴旋转带动花键连接套转动,进而使
齿合盘ⅰ转动,齿合盘ⅰ带动齿合盘ⅱ进行旋转,齿合盘ⅱ通过连接轴带动锥齿轮组中的锥齿轮进行转动。
17.优选的,所述轮胎摩擦轴ⅰ一侧设有连接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一侧设有定位摩擦轴ⅱ,通过定位摩擦轴ⅱ对车辆进行一定阻挡,防止车辆超出位置限制,使定位摩擦轴ⅱ与定位摩擦轴ⅰ配合使用,保证车辆的位置准确且安全。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9.1)通过车轮的转动提供动力,进而实现在无电气动力的情况下,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实现泊车车辆的升降,无论是车辆两驱或四驱,车轮前进,后退通用,通过车轮转动使锥齿轮ⅰ带动锥齿轮ⅲ进行旋转,锥齿轮ⅲ通过转动将动力经花键轴套ⅱ、花键轴、齿合器、锥齿轮组、传动轴ⅱ、锥齿轮ⅳ、锥齿轮

,进而带动丝杠旋转,从而实现车位底座的升降,进一步实现无电气化动力运行。
20.2)升降控制机构包括螺母传动箱、锥齿轮

、丝杠、螺套,升降在意外情况下不会坠落;
21.3)花键传动轴跟随距离的调整进而变化与花键轴套ⅰ的连接距离,完成根据不同车辆的轴距调节,适用范围广;摩擦驱动机构中的轮胎摩擦轴ⅰ和轮胎摩擦轴ⅱ设置宽度较大,宽幅满足不同车辆的轮距。
22.4)车辆经翻转板进入车位后,车轮驱动使得车位底座缓慢抬起,翻转板受重力下沉绕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使定位摩擦轴ⅰ翘起与车轮相接触,进一步定位摩擦轴ⅱ与定位摩擦轴ⅰ配合使用,防止车轮在转动的时候,车辆因齿轮卡死车辆飞出,保证车辆的位置准确且安全。
23.5)升降传动机构中的齿合器,齿合器包括齿合盘ⅰ、花键连接套、齿合盘ⅱ、弹簧,通过弹簧顶出,使得齿合器有压紧保护,车辆升到顶部时,过盈驱动力使得齿合器空转打滑,实现升顶保护。
附图说明
2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中摩擦传动机构俯视图;
26.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中摩擦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4是附图3中摩擦驱动机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中螺母传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中升降传动机构俯视图;
31.附图8是附图7中齿合器连接方式局部放大图;
32.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中齿合器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摩擦传动机构;2、车位底座;21、支撑框架;211、导向槽;22、翻转板;221、定位摩擦轴ⅰ;23、摩擦驱动机构;230、轮胎摩擦轴ⅰ;2301、齿轮ⅲ;231、轮胎摩擦轴ⅱ;2311、齿轮ⅱ;2312、定位摩擦轴ⅱ;2313、连接支撑架;232、传动轴ⅰ;233、锥齿轮ⅰ;234、从动轴ⅰ;235、锥齿轮ⅱ;236、花键轴套ⅰ;237、花键传动轴;238、齿轮ⅰ;239、支撑滑块;24、升
降传动机构;241、锥齿轮ⅲ;242、花键轴套ⅱ;243、花键轴;244、齿合器;2441、齿合盘ⅰ;2442、花键连接套;2443、齿合盘ⅱ;245、弹簧;246、锥齿轮组;247、传动轴ⅱ;25、升降控制机构;248、螺母传动箱;2481、锥齿轮ⅳ;2482、锥齿轮

;249、丝杠;2491、螺套;3、立柱;4、扶梯。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方便本技术领域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

9,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35.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包括摩擦传动机构1、车位底座2、摩擦驱动机构23、升降传动机构24、升降控制机构25、齿合器244、立柱3,所述车位底座2内部设有四组摩擦驱动机构23,摩擦驱动机构23之间设有摩擦传动机构1,摩擦传动机构1两端各设有一组齿合器244,齿合器244一侧设有升降传动机构24,升降传动机构24每端各设有一组升降控制机构25,升降控制机构25一侧设有立柱3,摩擦驱动机构23之间通过摩擦传动机构1进行相互传动连接,同时摩擦传动机构1通过齿合器244与升降传动机构24进行连接,升降传动机构24与升降控制机构25进行连接,升降控制机构25与立柱3相连接。
36.所述立柱3一侧设有扶梯4,通过扶梯4可方便驾驶员进入到二楼使车辆驶离。
37.所述车位底座2包括支撑框架21、导向槽211、翻转板22、定位摩擦轴ⅰ221,所述支撑框架21一侧设有两组翻转板22,翻转板22一侧设有定位摩擦轴ⅰ221,所述支撑框架21内部设有若干导向槽211,翻转板22与支撑框架21活动连接,车辆经翻转板22后,翻转板22受重力下沉绕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使定位摩擦轴ⅰ221翘起与车轮相接触,防止车轮在转动的时候车辆跑偏发生危险。
38.所述摩擦驱动机构23包括轮胎摩擦轴ⅰ230、齿轮ⅲ2301、轮胎摩擦轴ⅱ231、齿轮ⅱ2311、支撑滑块239,所述支撑滑块239一侧设有轮胎摩擦轴ⅰ230,轮胎摩擦轴ⅰ230一侧设有轮胎摩擦轴ⅱ231,所述轮胎摩擦轴ⅰ230另一侧设有齿轮ⅲ2301,所述轮胎摩擦轴ⅱ231另一侧设有齿轮ⅱ2311,支撑滑块239与支撑框架21内部导向槽211滑动连接,轮胎摩擦轴ⅰ230与轮胎摩擦轴ⅱ231均连接于支撑滑块239上,且轮胎摩擦轴ⅰ230与齿轮ⅲ2301连接,轮胎摩擦轴ⅱ231与齿轮ⅱ2311连接;
39.车辆通过翻转板22进入到摩擦驱动机构23中,使车辆四个轮胎分别与轮胎摩擦轴ⅰ230与轮胎摩擦轴ⅱ231相接触,操控车轮继续向前转动,既使车轮带动轮胎摩擦轴ⅰ230与轮胎摩擦轴ⅱ231转动,进而带动齿轮ⅲ2301与齿轮ⅱ2311的转动。
40.所述摩擦传动机构1包括齿轮ⅰ238、传动轴ⅰ232、锥齿轮ⅰ233、从动轴ⅰ234、锥齿轮ⅱ235、花键轴套ⅰ236、花键传动轴237,所述齿轮ⅰ238与齿轮ⅲ2301、齿轮ⅱ2311分别啮合,齿轮ⅰ238一侧设有传动轴ⅰ232,传动轴ⅰ232一侧设有锥齿轮ⅰ233,锥齿轮ⅰ233一侧设有从动轴ⅰ234,所述锥齿轮ⅰ233另一侧设有锥齿轮ⅱ235,锥齿轮ⅱ235一侧设有花键轴套ⅰ236,花键轴套ⅰ236一侧设有花键传动轴237,齿轮ⅰ238分别与摩擦驱动机构23中齿轮ⅲ2301、齿轮ⅱ2311相啮合传动,传动轴ⅰ232一端穿过支撑滑块239连接于齿轮ⅰ238中心,另一端连接于锥齿轮ⅰ233,从动轴ⅰ234一端连接锥齿轮ⅰ233,另一端连接于另一组的齿轮ⅰ238,锥齿轮ⅰ233与锥齿轮ⅱ235相互啮合,锥齿轮ⅱ235与花键轴套ⅰ236一端连接,花键传动轴237两端均与花键轴套ⅰ236连接;
41.齿轮ⅲ2301与齿轮ⅱ2311的转动从而为齿轮ⅰ238的转动提供动力,进而齿轮ⅰ238带动传动轴ⅰ232旋转,传动轴ⅰ232带动锥齿轮ⅰ233进行旋转,锥齿轮ⅰ233一侧带动锥齿轮ⅱ235旋转,另一侧带动从动轴ⅰ234旋转,从动轴ⅰ234将动力传输至另一侧的齿轮ⅰ238,使另一侧的轮胎摩擦轴ⅰ230、轮胎摩擦轴ⅱ231能够进行同步的旋转运动,锥齿轮ⅰ238旋转通过与锥齿轮ⅱ235的啮合使花键轴套ⅰ236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花键传动轴237旋转,花键传动轴237将动力传输至摩擦传动机构1中另一端的锥齿轮ⅱ235,从而使四组轮胎摩擦轴ⅰ230、轮胎摩擦轴ⅱ231共同做同步运动,实现同步运动后,即可通过与车轮之间的旋转配合,使支撑滑块239在导向槽211内滑动调节,花键传动轴237跟随距离的调整进而变化与花键轴套ⅰ236的连接距离,使四组摩擦驱动机构23满足不同车辆的轴距。
42.所述升降传动机构24包括锥齿轮ⅲ241、花键轴套ⅱ242、花键轴243、锥齿轮组246、传动轴ⅱ247、锥齿轮ⅳ2481,所述锥齿轮ⅲ241一侧设有花键轴套ⅱ242,花键轴套ⅱ242一侧设有花键轴243,花键轴243一侧设有锥齿轮组246,锥齿轮组246内设有一组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组246一侧设有传动轴ⅱ247,锥齿轮组内一个锥齿轮与齿合器244相连接,另一个锥齿轮与传动轴ⅱ247相连接,两个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轴ⅱ247两端设有锥齿轮ⅳ2481锥齿轮ⅲ241与摩擦传动机构1中锥齿轮ⅰ233相互啮合,锥齿轮ⅲ241与花键轴套ⅱ242连接,花键轴套ⅱ242与花键轴243相互配合连接,花键轴243与齿合器244一侧进行连接,齿合器244另一侧连接锥齿轮组246中的锥齿轮,锥齿轮组246中另一个锥齿轮与传动轴ⅱ247连接,传动轴ⅱ247两端与锥齿轮ⅳ2481进行连接;
43.锥齿轮ⅲ241与锥齿轮ⅰ233相互啮合,锥齿轮ⅰ233带动锥齿轮ⅲ241进行旋转,锥齿轮ⅲ241带动花键轴套ⅱ242旋转,花键轴套ⅱ242带动花键轴243进行旋转,花键轴243带动齿合器244进行旋转,齿合器244带动锥齿轮组246中的两个锥齿轮进行旋转,进而将动力传输至传动轴ⅱ247,使传动轴ⅱ247进行旋转,传动轴ⅱ247带动两端的锥齿轮ⅳ2481进行转动。
44.所述升降控制机构25包括螺母传动箱248、锥齿轮

2482、丝杠249、螺套2491,所述螺母传动箱248内设有锥齿轮

2482,锥齿轮

2482内部设有丝杠249,丝杠249一侧设有螺套2491,螺母传动箱248一侧与支撑框架2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螺套2491固定连接,丝杠249与螺套2491、锥齿轮

2482均通过螺纹连接,丝杠249两端与立柱3连接,锥齿轮

2482与升降传动机构24中锥齿轮ⅳ2481相互啮合;
45.锥齿轮ⅳ2481带动锥齿轮

2482转动,锥齿轮

2482的转动进而带动丝杠249的转动,丝杠249与螺套2491相互配合,从而车位底座2带动车辆升高进入到指定高度。
46.所述齿合器244包括齿合盘ⅰ2441、花键连接套2442、齿合盘ⅱ2443、弹簧245,所述花键连接套2442一侧设有齿合盘ⅰ2441,齿合盘ⅰ2441一侧设有齿合盘ⅱ2443,齿合盘ⅱ2443一侧设有弹簧245,花键连接套2442与齿合盘ⅰ2441连接,升降传动机构24中花键轴243与花键连接套2442连接,齿合盘ⅱ2443一侧通过连接轴穿过弹簧245与锥齿轮组246相连接,齿合盘ⅰ2441与齿合盘ⅱ2443相互啮合,花键轴243旋转带动花键连接套2442转动,进而使齿合盘ⅰ2441转动,齿合盘ⅰ2441带动齿合盘ⅱ2443进行旋转,齿合盘ⅱ2443通过连接轴带动锥齿轮组246中的锥齿轮进行转动。
47.所述轮胎摩擦轴ⅰ230一侧设有连接支撑架2313,连接支撑架2313一侧设有定位摩擦轴ⅱ2312,通过定位摩擦轴ⅱ2312对车辆进行一定阻挡,防止车辆超出位置限制,使定位
摩擦轴ⅱ2312与定位摩擦轴ⅰ221配合使用,保证车辆的位置准确且安全。
48.一种自动力机械螺旋升降车位,工作过程如下:
49.当车辆进入到车位底座后,需要升高传送至二楼时,使车轮向前正常转动提供动力,带动轮胎摩擦轴ⅰ、轮胎摩擦轴ⅱ共同旋转,同时使齿轮ⅲ与齿轮ⅱ带动齿轮ⅰ进行旋转,齿轮ⅰ带动传动轴ⅰ旋转,传动轴ⅰ带动锥齿轮ⅰ进行旋转,锥齿轮ⅰ一侧带动锥齿轮ⅱ旋转,一侧带动从动轴ⅰ旋转,锥齿轮ⅰ另一侧带动锥齿轮ⅲ旋转,锥齿轮ⅰ旋转通过从动轴ⅰ将动力传输至另一侧的齿轮ⅰ,使另一侧的轮胎摩擦轴ⅰ、轮胎摩擦轴ⅱ能够进行同步的旋转运动,锥齿轮ⅰ旋转通过与锥齿轮ⅱ的啮合使花键轴套ⅰ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花键传动轴旋转,花键传动轴将动力传输至支撑框架另一端的锥齿轮ⅱ,从而带动四组轮胎摩擦轴ⅰ、轮胎摩擦轴ⅱ共同做同步运动,实现同步运动后,即可通过与车轮之间的旋转配合,使支撑滑块在导向槽内调节滑动,花键传动轴跟随距离的调整进而变化与花键轴套ⅰ的连接距离,完成根据不同车辆的轴距调节;
50.车轮在转动的同时,锥齿轮ⅰ带动锥齿轮ⅲ进行旋转,锥齿轮ⅲ带动花键轴套ⅱ旋转,花键轴套ⅱ带动花键轴进行旋转,花键轴带动齿合器进行旋转,齿合器带动锥齿轮组中的两个锥齿轮进行旋转,进而将动力传输至传动轴ⅱ,使传动轴ⅱ进行旋转,传动轴ⅱ带动锥齿轮ⅳ转动,锥齿轮ⅳ带动锥齿轮

转动,锥齿轮

的转动进而带动丝杠的转动,丝杠与螺套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车位底座带动车辆升高进入到指定高度;
51.当车辆需离开时,操控车辆挂入倒挡使车轮反方向转动,即可经摩擦驱动机构、摩擦传动机构、升降传动机构、齿合器、升降控制机构实现丝杠反转,进而使螺母传动箱带动支撑车位底座下降至地面,当到达地面后,翻转板受地面支撑抬起,定位摩擦轴ⅰ恢复至初始位置,车轮继续转动即可驶离车位底座。
52.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