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7651发布日期:2022-06-04 13:1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多级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多级离心泵是将具有同样功能的两个以上的离心泵集合在一起,流体通道结构上,表现在第一级的介质泄压口与第二级的进口相通,第二级的介质泄压口与第三级的进口相通,如此串联的机构形成了多级离心泵,现有的离心泵的管道安装机构大多由多个螺栓和螺母组成,当需要对其进行安装时,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对多个螺栓反复进行旋紧才能将管道与离心泵进行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快速的对管道进行安装,因此需要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管道安装机构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对多个螺栓反复进行旋紧才能将管道与离心泵进行安装,操作较为繁琐,使得工作人员不能快速的对管道进行安装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包括离心泵,所述离心泵的右侧面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右侧面开设有两个连接孔,两个连接孔相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卡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顶端与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位置和卡槽的位置相对应。
7.所述连接杆的右端与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腔的右侧面通过第一导气孔与导气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气孔开设在连接杆内,所述导气空腔开设在连接板内,所述导气空腔与固定腔相连通,所述固定腔的背面与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腔的正面卡接有推动机构,所述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管道。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卡接在活塞腔内,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卡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与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底端与第一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连接在活塞腔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气空腔与第二导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孔开设在连接板内,所述第二导气孔与橡胶气囊相连通,所述橡胶气囊设置在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开设在法兰盘的右侧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法兰盘的右侧面开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定位杆,两个定位杆的右端与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定位杆的长度大于连接杆的长度,所述导气
空腔的形状设置为弧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背面的一端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卡接在第二活塞的正面,所述第二活塞滑动连接在固定腔内,所述螺纹杆正面的一端与转盘的背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橡胶气囊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环形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圆形。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通过设置第二活塞、固定腔、第一活塞、卡板、导气空腔、第一导气孔和活塞腔,移动连接板,使得连接板带动连接杆移动到连接孔内,当连接板的左侧面与法兰盘的右侧面接触时,正转转盘,使得导气空腔内产生正压,使得第一活塞在活塞腔内滑动,第一活塞通过滑杆带动卡板卡进卡槽内,相对于现有的安装结构,该安装机构只需要转动转盘便可将管道与离心泵进行安装,操作简单,工作人员可快速的使用该安装结构对管道进行安装。
17.2、该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通过设置橡胶气囊、第二导气孔、连接板和法兰盘板,正转转盘,使得橡胶气囊被吹起,吹起的橡胶气囊与环形槽紧密接触,使得橡胶气囊可对连接板和法兰盘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避免出现水泄漏的现象。
18.3、该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定位杆和定位孔,因定位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当连接板带动管道进行安装时,连接板带动定位杆移动进定位孔内,使得定位杆和定位孔相互配合可对连接板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板带动连接杆精准的移进连接孔内。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塞腔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离心泵、2法兰盘、3连接孔、4卡板、5固定机构、51 滑杆、52滑套、53固定板、54第一活塞、6活塞腔、7连接杆、8第一导气孔、9导气空腔、10连接板、11固定腔、12推动机构、121 转盘、122螺纹杆、123螺母、124轴承、125第二活塞、13定位杆、14定位孔、15第二导气孔、16橡胶气囊、17环形槽、18管道、19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8.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级离心泵用管道安装结构,包括离心泵1,离心泵1的右侧面设置有法兰盘2,法兰盘2的右侧面开设有两个连接孔3,两
个连接孔3相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卡槽19,连接孔3内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塞腔6,活塞腔6内卡接有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的顶端与卡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卡板4的位置和卡槽19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卡槽19和卡板4,当卡板4卡接在卡槽19内,使得卡板4 和卡槽19相互配合可对连接杆7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杆7不会在连接孔3内运动。
29.连接杆7的右端与连接板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活塞腔6的右侧面通过第一导气孔8与导气空腔9相连通,第一导气孔8开设在连接杆7内,导气空腔9开设在连接板10内,导气空腔9与固定腔11 相连通,固定腔11的背面与连接板10的正面固定连接,固定腔11 的正面卡接有有推动机构12,连接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管道18。
30.具体的,如图2所示,法兰盘2的右侧面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4,定位孔14内设置有定位杆13,两个定位杆13的右端与连接板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定位杆13的长度大于连接杆7的长度,导气空腔 9的形状设置为弧形,推动机构12包括螺母123,螺母12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2,螺纹杆122的背面的一端套接有轴承124,通过设置轴承124,当螺纹杆122通过轴承124推动第二活塞125在固定腔 11内运动时,第二活塞125不会在固定腔11内发生转动,第二活塞 125可在固定腔11内平稳的进行运动,轴承124卡接在第二活塞125 的正面,第二活塞125滑动连接在固定腔11内,螺纹杆122正面的一端与转盘121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杆122和螺母123,因螺纹杆122螺纹连接在螺母123内,使得转动的螺纹杆122和螺母123相互配合通过轴承124带动第二活塞125运动。
31.具体的,如图2和4所示,导气空腔9与第二导气孔15相连通,第二导气孔15开设在连接板10内,第二导气孔15与橡胶气囊16相连通,橡胶气囊16设置在环形槽17内,环形槽17开设在法兰盘2 的右侧面,通过设置导气空腔9,因导气空腔9同时与第一导气孔8 和第二导气孔15相连通,当导气空腔9内为正压时,设置在活塞腔6内的第一活塞54通过滑杆51带动卡板4运动,与第二导气孔 15连接的橡胶气囊16发生变形。
32.具体的,如图2和5所示,橡胶气囊1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环形槽17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圆形,通过设置环形槽17,因环形槽 17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圆形,橡胶气囊1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当橡胶气囊16在变形时,变形的橡胶气囊16可与环形槽17紧密接触。
33.具体的,如图2和7所示,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板53,固定板 53卡接在活塞腔6内,固定板53的上表面卡接有滑套52,滑套52 内滑动连接有滑杆51,滑杆51的顶端与卡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杆51的底端与第一活塞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活塞54滑动连接在活塞腔6内,通过设置滑套52和滑杆51,因滑套52内滑动连接有滑杆51,使得滑套52可对滑杆51进行限位,使得滑杆51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得滑杆51可带动卡板4平稳的进行运动。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5.当需要将管道18与离心泵1进行安装时,移动连接板10,使得连接板10带动管道18运动,首先连接板10带动定位杆13移动进定位孔14内,然后连接板10带动连接杆7移进连接孔3内,当连接板 10的左侧面与法兰盘2的右侧面接触时,正转转盘121,使得转盘 121带动螺纹杆122在螺母123内转动,螺纹杆122和螺母123相互配合通过轴承124带动第二活塞125在固定腔11内滑动,使得导气空腔9内产生正压,使得导气空腔9内的正压气体通过第二导气孔 15吹起橡胶气囊16,使得橡胶气囊16对连接板10和法兰盘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同时导气空腔9内的正压气体推动第一活塞54在活塞腔6内滑动,第一活塞54通过滑杆51带动
卡板4运动,使得卡板4卡进卡槽19内。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