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8653发布日期:2022-08-19 23:0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移动终端是指移动中可以通话或交换数据的设备,近年来,移动终端开始趋于便携性,而且趋向于小型化,超薄化以及轻量化,向追求更多功能的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随着小型化的待移动部件装置的自动化,例如,安装摄像头模块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正面或背面都安装了摄像头模块,通过摄像头模块进行多种可视和存储的图像文件。
4.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作业人员将移动终端上安装的相机模块等小型化对象进行接取后移动到该小型化对象应该放置的位置,因此费事费力,作业效率较低,精密度较低,因此迫切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作业人员将移动终端上安装的相机模块等小型化对象进行接取后移动到该小型化对象应该放置的对应位置,因此费事费力,作业效率较低,精密度较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包括:
7.固定板,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支座;
8.连接部件,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支座;
9.弹性部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支座之间;
10.转轮单元,其与所述连接部件相接触;
11.电机单元,其与所述固定板、转轮单元相连接;
12.制动单元,其与所述电机单元之间通信连接;以及
13.供电单元,其与所述电机单元、制动单元相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单元包括:
15.第一电机,其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转轮单元相连接;
16.第二电机,其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接。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轮单元的内部转轴相接合,所述转轮单元用于使所述连接部件被设置为做直线往复移动。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用于旋转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连接部件在与待移动部件接触前位置和与所述待移动部件接触后位置之间旋转。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还包括:
20.连接孔,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上,所述连接孔上安装有连接杆。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还包括:
22.滑动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件上,所述滑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滑动部件在所述导向槽中滑动。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上设置有挡板。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包括:
27.固定板,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支座;
28.连接部件,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支座;
29.弹性部件,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支座之间;
30.转轮单元,其与所述连接部件相接触;
31.电机单元,其与所述固定板、转轮单元相连接;
32.制动单元,其与所述电机单元之间通信连接;以及
33.供电单元,其与所述电机单元、制动单元相连接;
34.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用于朝向待移动部件产生吸附力;
35.其中,所述吸附部件包括吸附元件本体和吸附孔,所述吸附元件本体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吸附孔设置于所述吸附元件本体的中间;
36.所述吸附元件本体为矩形吸盘;
37.所述吸附孔上连接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上设有真空阀;
38.待移动部件,其安装于固定支架或活动支架上;
39.所述吸附孔用于对准所述待移动部件。
4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板、连接部件、弹性部件、转轮单元、电机单元、制动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能够自动将移动终端上安装的相机模块等小型化对象进行接取后移动到该小型化对象对应的位置,省时省力,作业效率较高,精密度较高。
4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为待移动部件的接合过程实现精密细致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残次品的产生,从而消除了作业人员需要每日对待移动部件进行此配置的麻烦,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4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可以在固定板旋转期间吸附待移动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可以做直线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缩短移动待移动部件的时间,从而节省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4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在待移动部件的吸附和移动过程中,能够防止待移动部件发生碰撞,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残次品。
附图说明
45.图1位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示意图。
4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3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4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转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0.元件标号说明
[0051]1ꢀꢀꢀꢀꢀꢀꢀꢀꢀꢀ
转轮单元
ꢀꢀꢀꢀꢀꢀꢀꢀꢀꢀꢀꢀꢀꢀꢀꢀꢀꢀꢀꢀꢀ
13
ꢀꢀꢀꢀꢀꢀꢀꢀꢀ
内部转轴
[0052]2ꢀꢀꢀꢀꢀꢀꢀꢀꢀꢀ
第一电机
ꢀꢀꢀꢀꢀꢀꢀꢀꢀꢀꢀꢀꢀꢀꢀꢀꢀꢀꢀꢀꢀ
61
ꢀꢀꢀꢀꢀꢀꢀꢀꢀ
导向槽
[0053]3ꢀꢀꢀꢀꢀꢀꢀꢀꢀꢀ
连接部件
ꢀꢀꢀꢀꢀꢀꢀꢀꢀꢀꢀꢀꢀꢀꢀꢀꢀꢀꢀꢀꢀ
62
ꢀꢀꢀꢀꢀꢀꢀꢀꢀ
挡板
[0054]4ꢀꢀꢀꢀꢀꢀꢀꢀꢀꢀ
弹性部件
ꢀꢀꢀꢀꢀꢀꢀꢀꢀꢀꢀꢀꢀꢀꢀꢀꢀꢀꢀꢀꢀ
21
ꢀꢀꢀꢀꢀꢀꢀꢀꢀ
连接杆
[0055]5ꢀꢀꢀꢀꢀꢀꢀꢀꢀꢀ
第二电机
ꢀꢀꢀꢀꢀꢀꢀꢀꢀꢀꢀꢀꢀꢀꢀꢀꢀꢀꢀꢀꢀ
22
ꢀꢀꢀꢀꢀꢀꢀꢀꢀ
吸附元件本体
[0056]6ꢀꢀꢀꢀꢀꢀꢀꢀꢀꢀ
固定板
ꢀꢀꢀꢀꢀꢀꢀꢀꢀꢀꢀꢀꢀꢀꢀꢀꢀꢀꢀꢀꢀꢀꢀ
23
ꢀꢀꢀꢀꢀꢀꢀꢀꢀ
吸附孔
[0057]7ꢀꢀꢀꢀꢀꢀꢀꢀꢀꢀ
连接孔
ꢀꢀꢀꢀꢀꢀꢀꢀꢀꢀꢀꢀꢀꢀꢀꢀꢀꢀꢀꢀꢀꢀꢀ
24
ꢀꢀꢀꢀꢀꢀꢀꢀꢀ
真空管
[0058]8ꢀꢀꢀꢀꢀꢀꢀꢀꢀꢀ
第一转轴
ꢀꢀꢀꢀꢀꢀꢀꢀꢀꢀꢀꢀꢀꢀꢀꢀꢀꢀꢀꢀꢀ
25
ꢀꢀꢀꢀꢀꢀꢀꢀꢀ
真空阀
[0059]9ꢀꢀꢀꢀꢀꢀꢀꢀꢀꢀ
第二转轴
ꢀꢀꢀꢀꢀꢀꢀꢀꢀꢀꢀꢀꢀꢀꢀꢀꢀꢀꢀꢀꢀ
26
ꢀꢀꢀꢀꢀꢀꢀꢀꢀ
气源
[0060]
10
ꢀꢀꢀꢀꢀꢀꢀꢀꢀ
第一固定支座
ꢀꢀꢀꢀꢀꢀꢀꢀꢀꢀꢀꢀꢀꢀꢀꢀꢀ
27
ꢀꢀꢀꢀꢀꢀꢀꢀꢀ
万向节
[0061]
11
ꢀꢀꢀꢀꢀꢀꢀꢀꢀ
第二固定支座
ꢀꢀꢀꢀꢀꢀꢀꢀꢀꢀꢀꢀꢀꢀꢀꢀꢀ
100
ꢀꢀꢀꢀꢀꢀꢀꢀ
支架
[0062]
12
ꢀꢀꢀꢀꢀꢀꢀꢀꢀ
滑动部件
ꢀꢀꢀꢀꢀꢀꢀꢀꢀꢀꢀꢀꢀꢀꢀꢀꢀꢀꢀꢀꢀ
101
ꢀꢀꢀꢀꢀꢀꢀꢀ
待移动部件
[0063]
102
ꢀꢀꢀꢀꢀꢀꢀꢀ
自动化生产线
ꢀꢀꢀꢀꢀꢀꢀꢀꢀꢀꢀꢀꢀꢀꢀꢀꢀ
103
ꢀꢀꢀꢀꢀꢀꢀꢀ
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6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66]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生产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结构框图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转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如图1所示,在自动化流水线102上,设置有待接取的移动终端103,支架100设置在自动化流水线102的一侧边,支架100用于固定本装置,在支架100的一侧设置有待移动部件101,本装置能够实现,将待移动部件101移动至移动终端103上,及移动至待移动部件101在移动终端103上对应的位置。移动终端103的移动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移
动终端(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中,待移动部件101例如是所使用的相机模块等小型化对象。本实用新型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用于将待移动部件101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前位置进行接触,并移动待移动101部件,以移动至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后位置。
[0067]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板6、连接部件3、弹性部件4、转轮单元1、电机单元、制动单元以及供电单元。所述连接部件3用于连接待移动部件101,待移动部件101与印刷电路板组装,以组成相机模块。所述固定板6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支座10,所述连接部件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支座11,所述弹性部件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座10和所述第二固定支座11之间,所述转轮单元1与所述连接部件3相接触,所述电机单元与所述固定板6、转轮单元1相连接。所述制动单元可以但不限于为涡流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所述供电单元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池组或蓄电池或电压转换芯片。所述转轮单元1可以以内部转轴13为中心,可以旋转。具体的,所述转轮单元1以内部转轴13为基准,内部转轴13与两端之间的长度不同。例如,所述转轮单元1以内部转轴13为中心,所述内部转轴13的中心与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a比内部转轴13的中心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b要短,因此,所述转轮单元1以内部转轴13为基准到第一部分形成的较短的后退区间,所述转轮单元1以内部转轴13为基准到第二部分形成的较长的前进区间。所述转轮单元1在旋转时,随着前进区间与所述连接部件3的接触,使所述连接部件3前进,所述后退区间与所述连接部件3的接触,使所述连接部件3后退。
[0068]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电机单元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5,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5固定生产线一侧的支架100上,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第一转轴8与所述转轮单元1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通过第二转轴9与所述固定板6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与所述转轮单元1的内部转轴相接合,所述转轮单元1用于使所述连接部件3被设置为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二电机5用于旋转所述固定板6,以使所述连接部件3在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前位置和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后位置之间旋转。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2以内部转轴13为中心,使所述转轮单元1旋转。所述第一电机2的第一转轴8与所述转轮单元1的内部转轴13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可以但不限于使用为所述转轮单元1提供旋转驱动力的电动机。
[0069]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还包括连接孔7,所述连接孔7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3上,所述连接孔7上安装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可以但不限于与所述连接孔7螺纹连接。连接杆21设置有万向节27,万向节27使连接杆21进行多方位角度转动。且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还包括滑动部件12,所述滑动部件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件3上,所述滑动部件1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6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6上设置有导向槽61,所述滑动部件12在所述导向槽61中滑动,具体的,所述导向槽中上还可以设有挡板62。所述连接杆21上设置有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用于朝向待移动部件101产生吸附力。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件3与一端部的转轮单元1接触,所述转轮单元1在旋转时,沿着与所述内部转轴13交叉的方向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吸附部件包括吸附元件本体22和吸附孔23,所述吸附元件本体22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1上,所述吸附元件本体22为矩形吸盘。吸附孔23设置于所述吸附元件本体22的中间,真空管24设置在连接杆21上,真空管24一端与吸附孔23连接,另一端连接气源26,且真空管24的长度不限,真空管24上设有真空阀25。吸附孔23朝待移动部件101产生吸附力,从而吸附待移动部件101,所述连接部件3在待移动部件101处于吸附的状态下移动待移动部件101。
[0070]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弹性部件4用于维持转轮单元1与连接部件3的接触,通过所述连接部件3对转轮单元1进行弹性压制,所述弹性部件4可以但不限于为弹簧等装置,所述弹性部件4也可以为其他的弹性材料。即为,为了在所述转轮单元1旋转时保持所述转轮单元1和连接部件3的接触,所述弹性部件4使弹性复原力作用于所述连接部件3上,从而使所述连接部件3接触到后退区间。所述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件3连接,所述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6连接。
[007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电机5在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前位置和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后位置之间旋转所述连接部件3。所述固定板6设置为能让所述连接部件3做直线往复移动,并与所述第二电机5的第二转轴9连接。所述连接部件3在所述转轮单元1旋转到前进区间或后退区间时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固定板6与所述第二转轴9相连接,所述固定板6依靠所述第二电机5的旋转来带动连接部件3的旋转。
[0072]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所述连接部件3前进时,以所述内部转轴13为中心,所述转轮单元1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方向旋转,在所述连接部件3后退时,需要将所述第一电机2制动,以所述内部转轴13为中心,所述转轮单元1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反方向旋转。可以通过制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5,通过所述制动单元将转轮单元1旋转制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件3前进或后退。所述连接部件3通过所述第一电机2做直线移动,通过所述第二电机5做旋转运动,并将待移动部件101在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前位置和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后位置之间旋转。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2旋转所述转轮单元1,所述第二电机5旋转所述固定板6,以将所述连接部件3在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前位置和与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后位置之间做旋转移动。
[0073]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更清楚的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所述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包括:作业工序前,待移动部件101在所述连接部件3在接触前位置处于待机状态。通过第一电机2驱动第一转轴8,以旋转所述转轮单元1。所述转轮单元1朝与内部转轴的交叉方向做直线往复移动。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件3用于吸附待移动部件101,所述第一电机2使转轮单元1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连接部件3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方向旋转前进,并产生吸附力,吸附住待移动部件101。吸附住所述待移动部件101的连接部件3在旋转移动前,为了使所述连接部件3后退,所述第一电机2使所述转轮单元1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反方向前进旋转。
[007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轮单元1与所述连接部件3持续接触,所述连接部件3施加弹性压力至弹性部件4。步骤s4、所述转轮单元1带动所述连接部件3做直线往复移动,以连接所述待移动部件101。步骤s5、通过第二电机5驱动第二转轴9,以旋转固定板6。所述第二电机5旋转所述固定板6,使吸附住待移动部件101的连接部件3得以旋转,所述固定板6在第二电机5旋转的期间,连接部件3被所述转轮单元1带动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固定板6在旋转的期间,连接部件3可以前进,以缩短时间。
[0075]
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所述固定板6带动所述连接部件3,以使所述连接部件3在与所述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前位置和与所述待移动部件101接触后位置之间旋转。具体的,所述固定板6在旋转的期间,所述连接部件3做直线往复移动,使得所述连接部件3前进到接触后位置的时间缩短,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为了使待移动部件101接合到接触后位置,所述第
一电机2将所述转轮单元1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方向旋转,使得连接部件3前进到接触后位置。制动单元在待移动部件101接合的过程中,制动所述第二电机5旋转,防止待移动部件101发生碰撞,避免了因待移动部件101受损造成残次品。待移动部件101在接触后位置接合后,为了让连接部件3后退,所述第一电机2使转轮单元1朝向所述连接部件3的反方向前进旋转。
[007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板6、连接部件3、弹性部件4、转轮单元1以及电机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能够自动将移动终端上安装的相机模块等小型化对象进行接取后移动到对应的位置,省时省力,作业效率较高,精密度较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为待移动部件101的接合过程实现精密细致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残次品的产生,从而消除了作业人员需要每日对待移动部件101进行此配置的麻烦,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0077]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