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6396发布日期:2022-05-18 11:0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采用6速手动档变速箱较多,在挂倒档时需增加限位结构以实现换档,针对提拉形式的换档机构需增加倒档提拉结构,驾驶员通过操作换档手柄上的按钮带动提拉杆及提拉套筒,即可挂入倒档;
3.一款6mt变速箱可搭载轿车、suv等不同车型,每款车型根据人机及布置需求换档杆高度无法完全相同,需根据布置要求进行调整,换档提拉杆需根据各车型人机要求重新匹配开发,造成一款变速箱匹配不同长度提拉杆长短不一,且种类繁多成本较高,在供货时提拉杆与提拉套筒分体供货,提拉杆与换档手柄总成供货,提拉套筒与换档机构总成供贷,容易造成装配错误无法挂入倒档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变速箱匹配不同长度提拉杆长短不一,且种类繁多成本较高,在供货时提拉杆与提拉套筒分体供货,提拉杆与换档手柄总成供货,提拉套筒与换档机构总成供贷,容易造成装配错误无法挂入倒档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一种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包括底座、倒档限位墙、提拉套筒、第一提拉杆、手柄和换挡按钮,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倒档限位墙,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提拉套筒,且提拉套筒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提拉杆,所述第二提拉杆的顶端固定有手柄,且手柄的一侧安装有换挡按钮,所述第一提拉杆的顶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第二提拉杆,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且第一调节板的底端安装在第一提拉杆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提拉杆顶部的另一侧通过紧固机构连接有第二调节板,且第二调节板和第一调节板之间卡合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固定在第二提拉杆底端。
7.可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螺母,且螺母固定在第二调节板靠近第一调节板一侧的底端,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调节板活动连接。
8.可选的,所述螺杆的另一侧贯穿第二调节板固定有扭盘。
9.可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板放置在第一提拉杆顶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皆为半圆形结构。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相靠近的一侧皆固定有锯齿块,所述调节杆的两侧皆开设有锯齿槽,且锯齿槽和锯齿块相卡合。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的顶端与第二提拉杆的底端皆胶粘有缓冲
垫,且缓冲垫为橡胶材质。
12.可选的,所述手柄的外侧包套有防汗层,且防汗层和手柄的外壁相贴合。
13.可选的,所述防汗层内部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防汗层为橡胶材质。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提拉杆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
15.可选的,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气囊,且气囊的两侧皆胶粘在空腔内壁。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设置有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和调节杆,通过对第二提拉杆进行提拉,使得调节杆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之间进行移动,对第二调节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锯齿块和锯齿槽的卡合作用下,对第二提拉杆调节后的位置进行固定,操作简单,通过将第一提拉杆和第二提拉杆改为可调整形式,以达到适用于不同车型的人机要求,且可根据实际装车状态进行微调以实现挂入倒档,可有效的解决因各车型人机要求不同换档杆高度变化引起的第一提拉杆和第二提拉杆频繁开发的问题;
19.2、通过设置有螺母和螺杆,当锯齿槽和锯齿块摩擦严重时,可通过将螺杆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之间的间距缩小,以对调节杆进行重新的夹持校对,方便继续进行使用,且也可通过转动螺杆,对第二调节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调节杆在内部进行移动的操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易用性和实用性;
20.3、通过设置有防汗层,在防汗层的作用下,可防止驾驶员手部在滋生汗液的情况下,对手柄进行搬动时手部不适,且通过设置防汗层,可使得手部在紧握手柄时,得到充分的透气,防止出汗;
21.4、通过设置有防护套和气囊,在对手柄进行转动挂挡时,可通过防护套和气囊的作用下,对第一提拉杆的表面进行防护,防止第一提拉杆表面在进行挂挡时,产生磨损,提高了易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2、倒档限位墙;3、提拉套筒;4、第一提拉杆;5、第一调节板;6、第二调节板;7、螺母;8、螺杆;9、第二提拉杆;10、调节杆;11、手柄;12、换挡按钮;13、防汗层;14、防护套;15、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33.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调式换档提拉杆的结构,包括底座1、倒档限位墙2、提拉套筒3、第一提拉杆4、手柄11和换挡按钮12,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倒档限位墙2,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提拉套筒3,且提拉套筒3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提拉杆4,第二提拉杆9的顶端固定有手柄11,且手柄11的一侧安装有换挡按钮12,第一提拉杆4的顶端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第二提拉杆9,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5,且第一调节板5的底端安装在第一提拉杆4顶部的一侧,第一提拉杆4顶部的另一侧通过紧固机构连接有第二调节板6,且第二调节板6和第一调节板5之间卡合有调节杆10,调节杆10的顶端固定在第二提拉杆9底端。
34.紧固机构包括螺母7,且螺母7固定在第二调节板6靠近第一调节板5一侧的底端,螺母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8,且螺杆8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调节板5活动连接,通过转动螺杆8,可对第二调节板6进行移动,对调节杆10进行夹持,防止在长时间使用下,锯齿槽和锯齿块产生磨损,不易进行调节的问题。
35.螺杆8的另一侧贯穿第二调节板6固定有扭盘,通过扭盘作用下,便于操作人员对螺杆8进行转动。
36.第二调节板6放置在第一提拉杆4顶端的另一侧,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皆为半圆形结构,通过半圆的结构作用下,便于对调节杆10进行包裹,增加了连接处稳定性。
37.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相靠近的一侧皆固定有锯齿块,调节杆10的两侧皆开设有锯齿槽,且锯齿槽和锯齿块相卡合,在锯齿槽和锯齿块的作用下,便于在调节时进行卡合。
38.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的顶端与第二提拉杆9的底端皆胶粘有缓冲垫,且缓冲垫为橡胶材质,在缓冲垫的作用下,便于在进行调节时,防止用力过猛,使得第一调节板5、第二调节板6和第二提拉杆9之间相撞。
39.手柄11的外侧包套有防汗层13,且防汗层13和手柄11的外壁相贴合,在防汗层13的作用下,使得操作人员手部通气,防止出汗。
40.防汗层13内部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通孔,防汗层13为橡胶材质,在通孔的作用下,便于空气流通。
41.第一提拉杆4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14,且防护套1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在防护套14的作用下,便于对第一提拉杆4外侧进行防护。
42.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气囊15,且气囊15的两侧皆胶粘在空腔内壁,在气囊15的作用
下,当产生撞击时,可在气囊15产生形变作用下,对第一提拉杆4进行缓冲。
43.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调节时,首先拉动手柄11带动第二提拉杆9向上进行移动,使得两侧的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产生形变,使得锯齿块和锯齿槽之间产生摩擦,进行上下的调节操作;
44.当锯齿块和锯齿槽之间产生磨损时,首先对扭盘进行转动,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使得螺母7在螺杆8外侧进行轻微的位移,使得第一调节板5和第二调节板6重新对调节杆10进行卡合,到此操作结束。
4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7.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