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2838发布日期:2022-01-26 18:0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管网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管网修复技术目前有内衬法、cipp原位固化法、裂管法。所使用的内衬管基本采用的为pe管,因pe管具有韧性好、管壁光滑、耐腐蚀、易于弹性变形、便于牵引等优点,在地下管网修复技术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3.现有技术中热力管网在进行修复时,往往需要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修复,这种修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大大影响热力管网的修复效率,鉴于此,现提供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包括两端切断的热力管,还包括内衬管和补偿机构,所述内衬管固定穿入在热力管内,且热力管的两端切口通过补偿机构连接,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连接管体以及对称设置在连接管体两端的固定管体,所述热力管的两端切口分别插设在固定管体内,且两端切口内嵌设的内衬管插设在连接管体内,所述连接管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固定管体内还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内衬管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执行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等间距布置在固定管体内的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活动板、限位锯齿以及与限位锯齿相配合的齿条,多个所述活动板等间距布置在固定管体的内壁,且活动板远离固定管体内壁的侧面设置有限位锯齿,多个所述齿条等间距固定设置在内衬管的外壁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活动板同步向靠近或者远离内衬管的方向运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管体的直径大于连接管体的直径。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环、连接管、活动环、推拉杆、弹簧和拉绳,所述固定环为中空结构,且固定环嵌设在固定管体上,所述活动环转动设置在固定环上,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与所述活动板数量相同,多个所述连接管等间距布置在固定环的内环上,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插设在连接管内,且该端部通过拉绳与所述活动环的内环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推拉杆位于活动板与连接管之间的杆体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连接管内还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连接管内壁的定滑轮,所述拉绳位于两个定滑轮之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环的外环上还设置有多个固定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补偿机构和内衬管,当需要对热力管两端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内衬管置入热力管道内,然后将遗留在热力管外的内衬管插入补偿机构内的固定管体内,插入过程中,限位锯齿和齿条的配合设置,使得内衬管只能向靠近连接管体的方向插进,两个热力管端部的内衬管在连接管体内相遇,并在橡胶密封圈的作用下密封连接,无需开挖即可实现对热力管的修复,并且,驱动单元的设置,可实现对补偿机构的快速拆卸,以此实现补偿机构的回收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偿机构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5.图3为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中补偿机构的侧面剖面图;
16.图4为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中固定环和连接管的立体图;
17.图中:1-热力管、2-连接管体、3-固定管体、4-橡胶密封圈、5-活动板、6-限位锯齿、7-齿条、8-固定环、9-连接管、10-活动环、11-推拉杆、12-弹簧、13-拉绳、14-定滑轮、15-固定齿、16-内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4,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包括两端切断的热力管1,还包括内衬管16和补偿机构,所述内衬管16固定穿入在热力管1内,且热力管1的两端切口通过补偿机构连接,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连接管体2以及对称设置在连接管体2两端的固定管体3,所述热力管1的两端切口分别插设在固定管体3内,且两端切口内嵌设的内衬管16插设在连接管体2内,所述连接管体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橡胶密封圈4,所述固定管体3内还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内衬管16的位置进行固定,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执行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等间距布置在固定管体3内的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活动板5、限位锯齿6以及与限位锯齿6相配合的齿条7,多个所述活动板5等间距布置在固定管体3的内壁,且活动板5远离固定管体3内壁的侧面设置有限位锯齿6,多个所述齿条7等间距固定设置在内衬管16的外壁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活动板5同步向靠近或者远离内衬管16的方向运动,通过设置补偿机构和内衬管16,当需要对热力管1两端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内衬管16置入热力管1道内,然后将遗留在热力管1外的内衬管16插入补偿机构内的固定管体3内,插入过程中,限位锯齿6和齿条7的配合设置,使得内衬管16只能向靠近连接管体2的方向插进,两个热力管1端部的内衬管16在连接管体2内相遇,并在橡胶密封圈4的作用下密封连接,无需开挖即可实现对热力管1的修复,并且,驱动单元的设置,可实现对补偿机构的快速拆卸,以此实现补偿机构的回收再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该补偿机构的适用性。
21.其中,所述固定管体3的直径大于连接管体2的直径。
22.实施例2
2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驱动单元进行了详述,具体为:
24.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环8、连接管9、活动环10、推拉杆11、弹簧12和拉绳13,所述固定环8为中空结构,且固定环8嵌设在固定管体3上,所述活动环10转动设置在固定环8上,所述连接管9的数量与所述活动板5数量相同,多个所述连接管9等间距布置在固定环8的内环上,所述推拉杆11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插设在连接管9内,且该端部通过拉绳13与所述活动环10的内环连接,所述弹簧12套设在推拉杆11位于活动板5与连接管9之间的杆体上,当需要对补偿机构进行拆卸时,通过转动活动环10,活动环10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拉绳13的作用带动多个连接管9内推拉杆11向远离内衬管16的方向运动,使得活动板5上限位锯齿6与齿条7分离开来,从而接触对内衬管16的固定,进而实现对补偿机构的回收再利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
2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管9内还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对称设置在连接管9内壁的定滑轮14,所述拉绳13位于两个定滑轮14之间,滑轮组的设置,不仅能避免拉绳13与连接管9内壁之间的摩擦,而且能为拉绳13的运动起到导向引导作用,使推拉杆11沿连接管9方向运动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了该驱动单元的适用性。
26.再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环10的外环上还设置有多个固定齿15,通过设置固定齿15,增加了操作人员手掌与活动环10外环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操作人员更加方便对活动环10进行转动。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