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2639发布日期:2022-11-12 03:1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电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2.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常见的机电设备包括发电机、空调、电梯等等,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中机电设备的种类和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对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已经成为建筑施工时必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3.机电设备在工作时,会发生轻微振动,长时间下来不仅会使机电设备安装处松落产生噪音,还会严重缩短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减震。
4.目前,现有机电设备的减震结构通常与机电设备配套使用,体积大小随机电设备的体积而定,当不同体积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换时所安装的减震结构也需更换,致使减震结构的结构灵活性低、适用范围受限,不利于减震结构的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减震结构的结构灵活度,扩大减震结构的适用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减震底座、减震弹簧和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下端竖直固定有减震滑杆,所述减震滑杆同轴滑动穿过所述减震弹簧并与减震底座竖直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底座上竖直开设有供减震滑杆插入的减震滑孔,所述减震滑杆和减震滑孔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减震滑杆竖向复位速度的缓冲件,所述安装平台上端设置有水平减震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结构安装在机电设备安装之前,根据机电设备的体积决定减震组件的数量,安装减震结构时,减震底座与地面连接,机电设备同时放置在若干个减震组件的安装平台上,通过减震弹簧对机电设备竖直方向进行减震,减震滑杆竖直向下移动,通过缓冲件减缓减震滑杆向上移动的速度,从而改善由于减震滑杆上移而加剧机电设备竖向振动幅度的情况,通过水平减震件对机电设备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从而对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减震,且调整减震组件的数量能够调节对机电设备的减震强度,进而提高减震结构的结构灵活度,扩大减震结构的适用范围。
8.优选的,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气囊、第一缓冲阻环和弹性材质的第二缓冲阻环所述缓冲气囊安装在所述减震滑杆上并位于减震滑孔内,所述第一缓冲阻环同轴固定在所述缓冲气囊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缓冲阻环同轴安装于所述减震滑孔的孔壁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缓冲阻环与所述第一缓冲阻环相卡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电设备在振动时,减震滑杆竖直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缓
冲气囊向下移动,由于第二缓冲阻环为弹性材质,第一缓冲阻环抵紧第二缓冲阻环并滑动至第二缓冲阻环下方,当减震滑杆向上滑动以复位时,通过第一缓冲阻环上向移动至与第二缓冲阻环抵紧卡接,第二缓冲阻环阻碍第一缓冲阻环上移,从而实现减缓减震滑杆竖向复位速度的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减震滑杆内开设有用于对缓冲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的充放气道,所述充放气道的一端连通缓冲气囊,所述减震滑杆位于减震滑孔外部的周壁的开设有与充放气道的另一端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处连接有密封塞。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对缓冲气囊充气和放气以调节缓冲气囊的体积,以调节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的卡接强度,从而调整减震滑杆竖向复位速度。
12.优选的,所述减震滑孔的孔口处同轴设置有防脱挡环,所述防脱挡环与所述减震底座螺纹连接,所述减震滑杆滑动穿过所述防脱挡环,所述缓冲气囊位于所述防脱挡环下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挡环一方面避免减震滑杆带动缓冲气囊一同滑离减震滑孔,提高减震滑孔的孔口处的密封性,另一方面便于通过防脱挡环旋离减震滑孔,缓冲气囊移出减震滑孔进行检修或更换,从而提高减震组件的结构灵活性。
14.优选的,所述减震滑孔内同轴安装有缓冲滑筒,所述缓冲滑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减震滑孔的孔壁抵接,若干个所述第二缓冲阻环安装在所述缓冲滑筒的内周壁上,所述防脱挡环下端面与所述缓冲滑筒上端面相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缓冲阻环为弹性材质且长时间处于变形状态,因此需要对第二缓冲阻环进行定时维护更换,当对第二缓冲阻环进行维护更换时,首先将防脱挡环旋离减震滑孔,再将缓冲滑筒拿离减震滑孔,对缓冲滑筒内的第二缓冲阻环进行更换。
16.优选的,所述缓冲滑筒的内周壁为由下往上逐渐沿远离自身轴线方向倾斜的锥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缓冲滑筒的内周壁为锥面,当缓冲气囊继续下移时,越向下的第二缓冲阻环与第一缓冲阻环之间的卡接强度越强,从而加强减震滑杆的复位阻力。
18.优选的,所述减震滑孔的孔内设置有液压油,所述减震底座内开设有液压油路,所述液压油路的进油口与减震滑孔的孔底连通,所述液压油路的出油口与减震滑孔的周壁连通并位于所述缓冲气囊上方,所述缓冲滑筒的内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油路出口的油路通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电设备在振动时,减震滑杆随之在竖直方向小幅度快速晃动,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卡接处由于快速晃动摩擦而生热,通过液压油一方面便于对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卡接处进行散热,以降低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由于过热而形变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减震滑杆带动缓冲气囊下行的过程中,部分液压油通过液压油路从油路通槽由上往下落入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卡接处,使得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卡接处的液压油处于流动状态,便于散热的同时尽可能隔绝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卡接处的气流,从而增强对减震滑杆竖向复位的阻力。
20.优选的,所述水平减震件包括安装底座、下压滑块、减震滑块和控制件;
所述安装底座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所述安装底座上端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所述下压滑块竖直滑动的下压滑槽,所述安装底座上端面还设置有供所述减震滑块沿靠近或远离下压滑块的方向水平滑动的减震滑槽;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减震滑块和下压滑块之间,且当下压滑块下移时,控制件用于带动减震滑块沿靠近下压滑块的方向移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机电设备放置在减震结构上时,减震组件位于机电设备的边角处,机电设备放置在下压滑块上,下压滑块随之向下滑动,通过控制件带动减震滑块沿靠近下压滑块的方向移动直至减震滑块抵紧机电设备的侧壁,从而对机电设备水平方向进行减震。
22.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牵引绳、牵引转轮、第一挂环、第二挂环、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牵引绳与牵引转轮滑动连接,所述牵引转轮转动安装在所述下压滑槽的槽壁,所述第一挂环固定在所述下压滑块的侧壁上并位于牵引转轮正下方,所述第二挂环固定在所述减震滑块正对下压滑块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牵引转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第一挂环连接固定,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第二挂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竖直布设且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压滑槽的槽底,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压滑块抵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水平布设且一端与所述下压滑槽的槽壁固定,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滑块抵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绳的长度一定,随着下压滑块向下滑动,第一复位弹簧收缩,下压滑块与牵引转轮之间的牵引绳的绳段越长,减震滑块与牵引转轮之间牵引绳的绳端越短,通过牵引转轮调整牵引绳的牵引方向,从而带动减震滑块沿靠近下压滑块的方向滑动,第二复位弹簧拉长;当下压滑块上方的压力消除后,第一复位弹簧回弹的同时第二复位弹簧回缩,下压滑块上升,减震滑块沿远离下压滑块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减震滑块移动方向的控制。
24.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与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减震底座上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竖直布设的调节顶柱,所述调节顶柱下端面抵接于地面,所述调节顶柱上沿自身轴线方向开设有转动通孔,所述转动通孔的径向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转动通孔内滑动插接有调节顶杆,所述调节顶杆穿过转动通孔并滑动插入地面。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不平整时,为了使安装平台保持水平,调节减低底座底部的调节顶柱,通过转动调节顶柱调整减震底座下方调节顶柱的高度,若干个调节顶柱将减震底座支离地面,通过调节顶杆穿过转动通孔插入地面,以尽可能避免调节顶柱由于自身转动导致安装平台倾斜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减震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根据机电设备的体积决定减震组件的数量,机电设备同时放置在若干个减震组件的安装平台上,减震滑杆竖直向下移动,通过缓冲件减缓减震滑杆向上移动的速度,从而改善由于减震滑杆上移而加剧机电设备竖向振动幅度的情况,通过水平减震件对机电设备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进而提高减震结构的结构灵活度,扩大减震结构的适用范围;2.机电设备在振动时,减震滑杆带动缓冲气囊向下移动,由于第二缓冲阻环为弹性材质,第一缓冲阻环与第二缓冲阻环卡接,当减震滑杆向上滑动以复位时,第二缓冲阻环
阻碍第一缓冲阻环上移,从而实现减缓减震滑杆竖向复位速度的效果;3.当通过对缓冲气囊充气和放气以调节缓冲气囊的体积,以调节第一缓冲阻环和第二缓冲阻环的卡接强度,从而调整减震滑杆竖向复位速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顶柱和调节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减震组件;11、减震底座;111、减震滑孔;112、液压油路;12、减震弹簧;13、安装平台;14、减震滑杆;141、充放气道;15、密封塞;2、缓冲件;21、缓冲气囊;22、第一缓冲阻环;23、第二缓冲阻环;3、水平减震件;31、安装底座;311、下压滑槽;312、减震滑槽;32、下压滑块;33、减震滑块;34、控制件;341、牵引绳;342、牵引转轮;343、第一挂环;344、第二挂环;345、第一复位弹簧;346、第二复位弹簧;4、防脱挡环;5、缓冲滑筒;51、油路通槽;6、调节顶柱;61、转动通孔;7、调节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参照图1和图2,减震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的减震组件1,当安装机电设备时,首先根据机电设备的体积决定减震组件1数量,其次将若干个减震组件1安装在地面上,随后再将机电设备放置在若干个减震组件1上。减震组件1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的减震底座11、减震弹簧12和安装平台13。
35.其中,减震底座11的下方设置有使减震底座11在不平整的地面上仍能保持水平的调节顶柱6,减震底座11与地面螺栓连接。减震弹簧12竖直布设且底端与减震底座11的上端面抵接,减震弹簧12的顶端与安装平台13的下端面抵接。安装平台13水平布设且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滑杆14,减震滑杆14竖直布设且底端同轴滑动穿过减震弹簧12,如图3所示,减震底座11上端面开设有供减震滑杆14的底端同轴滑动插入的减震滑孔111。
36.当机电设备开始工作时,机电设备自身振动带动安装平台13和减震滑杆14竖直方向小幅度摆动,减震弹簧12收缩从而缓冲一部分机电设备向下振动时的冲击,但减震弹簧12回弹时也会对机电设备向上振动时造成冲击,因此,为了改善机电设备向上振动时的冲击强度,减震底座11与减震滑杆14之间设置有用于减缓减震滑杆14竖向复位速度的缓冲件2,通过缓冲件2减缓机电设备向上移动的速度从而降低向上振动时造成的冲击,从而对机电设备竖直方向的振动进行全面减震。
37.另外,机电设备工作时在水平方向也会出现轻微振动,为了机电设备水平方向进行减震,安装平台13上还设置有水平减震件3。从而在整体上对机电设备进行减震,且根据机电设备的体积调整减震组件1的数量,进而提高减震结构的结构灵活度,扩大减震结构的适用范围。
38.参照图2和图4,减震底座11下端面水平间隔连接有若干个调节顶柱6,调节顶柱6
竖直布设,调节顶柱6的上端与减震底座11螺纹连接,调节顶柱6的下端与地面抵接,通过调整调节顶柱6的高度使的减震底座11保持水平布设状态。调节顶柱6中心处上沿自身轴线方向开设有转动通孔61,转动通孔61的径向截面为多边形,转动通孔61内滑动插接有调节顶杆7,通过转动调节顶杆7带动调节顶柱6螺纹转动以调整减震底座11的高度,当调节顶柱6转动至合适位置后,调节顶杆7竖直向下滑动插入地面,从而限定调节顶柱6的转动角度的同时加强调节顶柱6的支撑强度,提高减震底座11与地面的连接强度。
39.参照图2和图3,缓冲件2包括缓冲气囊21、第一缓冲阻环22和弹性材质的第二缓冲阻环23。
40.其中,减震底座11在减震滑孔111的孔口处同轴螺纹连接有防脱挡环4,减震滑杆14的底端同轴滑动穿过防脱挡环4并插入减震滑孔111内,缓冲气囊21位于减震滑孔111内并安装在减震滑杆14的底端,使得缓冲气囊21位于防脱挡环4下方,以便于通过防脱挡环4降低缓冲气囊21脱离减震滑孔111的概率。
41.第一缓冲阻环22同轴固定在缓冲气囊21的外周壁上。减震底座11在减震滑孔111内同轴滑动安装有缓冲滑筒5,缓冲滑筒5的底端与减震滑孔111的孔底抵触,缓冲滑筒5的外周壁和减震滑孔111的孔壁抵接,缓冲滑筒5的上端和防脱挡环4的底端相抵接,从而限定缓冲滑筒5的位置。第二缓冲阻环2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缓冲阻环23竖直间隔布设且均同轴固定在缓冲滑筒5的内周壁上。
42.减震滑杆14同轴插入缓冲滑筒5内,使得第一缓冲阻环22与第二缓冲阻环23相卡接,随着减震滑杆14向下移动,第一缓冲阻环22抵紧第二缓冲阻环23下移的过程中第二缓冲阻环23变形,使得第一缓冲阻环22继续下移,当第一缓冲阻环22随减震滑杆14上行时,第二缓冲阻环23能够通过变形阻止第一缓冲阻环22上行,从而实现减缓减震滑杆14竖向复位速度的效果。
43.且为了增大对减震滑杆14竖向复位的阻力,一方面缓冲滑筒5的内周壁为由下往上逐渐沿远离自身轴线方向倾斜的锥面。机电设备的振动幅度越大,减震滑杆14带动第一缓冲阻环22下移的距离也就越长,第二缓冲阻环23与第一缓冲阻环22相卡接的数量也就越多,越向下的第二缓冲阻环23变形幅度越小,则越向下的第二缓冲阻环23与第一缓冲阻环22的卡接强度也就越强,对于减震滑杆14竖向复位速度的阻力也就越大。
44.另一方面,减震滑杆14内开设有连通缓冲气囊21和外部的充放气道141,减震滑杆14的位于减震滑孔11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连通充放气道141的气孔,气孔处连接有密封塞15以便于对充放气道141进行密封,通过充放气道141对缓冲气囊21进行充气和放气,从而调整缓冲气囊21的体积,以便于调节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的卡接强度,进而进一步调整减震滑杆14竖向复位速度。
45.另外,机电设备在振动时,减震滑杆14会带动第一缓冲阻环22在竖直方向小幅度快速晃动,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之间也会小幅度的快速摩擦,使得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由于第二缓冲阻环23为弹性材质,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容易使第二缓冲阻环23变形而损坏无法使用。
46.因此,为了对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卡接处进行散热,减震底座11在减震滑孔111内设置有液压油,第二缓冲阻环23位于液压油中。当缓冲气囊21带动第一缓冲阻环22振动时,液压油能够对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卡接处进行散热。
47.同时,减震底座11内开设有液压油路112,液压油路112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两个端口,液压油路112的进油口和减震滑孔111的孔底连通,液压油路112的出油口和减震滑孔111位于缓冲气囊21的上方的孔壁连通,缓冲滑筒5的内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液压油路112出油口的油路通槽51,以便于液压油通过油路通槽51由上往下注入缓冲滑筒5内。
48.当减震滑杆14带动缓冲气囊21沿竖直方向晃动时,部分液压油由进油口进入液压油路112内通过出油口由上往下落入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卡接处,使得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卡接处的液压油处于流动状态,便于散热的同时还尽可能隔绝第一缓冲阻环22和第二缓冲阻环23卡接处的气流,从而增强对减震滑杆14竖向复位的阻力。
49.参照图3和图5,水平减震件3包括安装底座31、下压滑块32、减震滑块33和控制件34其中,安装底座31螺栓安装在安装平台13的上端面,下压滑块32、减震滑块33均安装在安装底座31上,安装底座31上端面开设有供下压滑块32竖直滑动的下压滑槽311,安装底座31上端面还设置有供减震滑块33沿靠近或远离下压滑块32的方向水平滑动的减震滑槽312。减震滑槽312位于下压滑槽311一侧。控制件34安装在安装底座31上,控制件34连接下压滑块32和减震滑块33。
50.当机电设备放置在减震组件1上时,机电设备靠近边角的底端放置在下压滑块32上,随着下压滑块32向下移动,通过控制件34能够带动减震滑块33沿靠近下压滑块32的方向滑动,直至减震滑块33与机电设备的侧壁抵接,从而对机电设备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当机电设备搬离下压滑块32时,通过控制件34能够带动下压滑块32上升复位的同时带动减震滑块33沿远离下压滑块32的方向滑动,以便于多次重复使用。
51.另外,控制件34包括牵引绳341、牵引转轮342、第一挂环343、第二挂环344、第一复位弹簧345和第二复位弹簧346。
52.牵引绳341与牵引转轮342滑动连接,牵引转轮342安装在下压滑槽311的周壁上,第一挂环343固定在下压滑块32的周壁上并位于牵引转轮342的正下方,第一挂环343安装在减震滑块33正对下压滑块32的端面上并与牵引转轮342位于同一水平面。牵引绳341的一端与第一挂环343连接固定,牵引绳341的另一端与第二挂环344连接固定。第一复位弹簧345竖直布设并位于下压滑槽311内,第一复位弹簧345的底端固定在下压滑槽311的槽底,第一复位弹簧345的顶端与下压滑块32的底端连接固定。第二复位弹簧346水平布设并位于减震滑槽312内,第二复位弹簧346的一端固定在减震滑槽312的槽壁上,第二复位弹簧346的另一端与减震滑块33背离下压滑块32的一端连接固定。
53.当机电设备放置在下压滑块32上时,下压滑块32向上滑动,第一复位弹簧345收缩的同时牵引绳341带动减震滑块33沿靠近下压滑块32的方向滑动,第二复位弹簧346伸长,直至减震滑块33和机电设备的侧壁抵紧。当机电设备远离下压滑块32时,第一复位弹簧345回伸的同时下压滑块32向上滑动,第二复位弹簧346回缩的同时带动减震滑块33沿远离下压滑块32的方向滑动,以便于后续重复使用。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减震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安装机电设备时,通过机电设备的体积确定减震组件1的数量,确认好减震组件1的数量后首先设计减震组件1的安装位置,使得机电设备底端靠近边角处与减震组件1连接。其次安装减震组件1,
通过调节顶杆7使得安装平台13保持水平布设,随后安装水平减震件3,最后机电设备放置在减震组件1上,最终提高减震结构的结构灵活度,扩大减震结构的适用范围。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