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9347发布日期:2024-03-12 21:1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头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对水龙头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龙头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龙头大多采用的独立控水功能,已难以满足现代客户的需求。常规的厨房龙头其产品一般自来水与直饮水分成两个独立龙头分别控制,占用大量的空间。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通过转接头将自来水管和直饮水管汇聚在一双层管体上,并将该双层管体的末端连接双出口的出水头实现出水控制。然而,同一出水头的出水面上,自来水仍有污染直饮水的可能性存在,而且,该种结构只能适用在抽拉式龙头上,结构限制较大;另外一些将自来水与直饮水龙头合一的龙头结构则无法实现同时转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龙头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头结构,包括龙头本体和出水机构;所述龙头本体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至少一沿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外壳、分水阀座和出水管,所述外壳转动套接在所述支撑座外,所述分水阀座布置在所述外壳内以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出水管布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通道,一第二出水通道界定在所述出水管和通道之间;所述分水阀座包括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所述分水阀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末端以使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分别连接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布置在所述外壳上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

3、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一支臂,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包括延伸在所述支臂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道,另一端连接或界定出第一出水终端的第一出水头。

4、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一支臂,所述支臂的末端还包括一停靠部;所述第二出水终端包括出水弯管和连接在所述出水弯管末端的第二出水头,所述第二出水头连通所述第二分水道,所述出水弯管转动连接外壳以使所述第二出水头能移动至对应连接所述停靠部。

5、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的外周壁沿着轴向间隔布置有卡环,所述卡环抵接在所述外壳的内周壁。

6、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起始端的外周壁布置有一卡环,所述支撑座对应该卡环的位置还包括一对位环槽;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一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连接所述外壳并穿过所述卡环以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对位环槽中;所述外壳转动时,所述限位部件移动在所述对应环槽上并限制外壳的轴向移动。

7、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终端包括出水弯管、第二出水头、出水软管和出水接头;所述第二出水头连接在所述出水弯管的末端,所述出水软管布置在所述出水弯管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头和出水接头;

8、所述出水接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分水道,所述出水弯管转动连接所述外壳;所述出水接头连接一限位环体,所述限位环体布置在所述支撑座和外壳之间以限制出水接头的轴向移动。

9、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龙头本体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座体、直饮水控制阀组和混合水控制阀组,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阀座体以使第二出水通道连通所述混合水控制阀组,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阀座体以使第一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直饮水控制阀组。

10、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一支臂,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包括延伸在所述支臂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道,另一端连接第一出水终端的第一出水头;

11、所述支臂的末端还包括一停靠部;所述第二出水终端包括出水弯管和连接在所述出水弯管末端的第二出水头,所述第二出水头连通所述第二分水道,所述出水弯管转动连接外壳以使所述第二出水头能移动至对应连接所述停靠部。

12、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水阀座的外周壁包括至少一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沿轴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包括与所述定位凸条对应嵌合的至少一定位凹槽。

13、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水阀座的外周壁包括多个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沿轴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与定位凸条相适配连接的定位凹槽;

14、其中一个定位凸条的周向尺寸与其余定位凸条的周向尺寸不同以使得所述第一分水道的出口定位朝向所述支臂。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龙头结构通过支撑座、外壳、分水阀座和出水管实现双水路转动调整出水角度的功效,结构较为直观简单,可以实现较佳的转动功能;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分开布置以实现不会相互干涉污染的功效。

17、2.所述支撑座的外周壁沿着轴向间隔布置有卡环,所述卡环抵接在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卡环可以使得支撑座与外壳之间的转动连接更为平稳顺畅。

18、3.所述支撑座起始端的外周壁布置有一卡环,所述支撑座对应该卡环的位置还包括一对位环槽;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一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连接所述外壳并穿过所述卡环以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对位环槽中;所述外壳转动时,所述限位部件移动在所述对应环槽上并限制外壳的轴向移动;其可以实现较佳的轴向移动限位,卡环和限位部件配合可以使得限位部件与支撑座之间的连接不会出现转动卡涩的手感。



技术特征:

1.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和出水机构;所述龙头本体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至少一沿轴向延伸的通道;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外壳、分水阀座和出水管,所述外壳转动套接在所述支撑座外,所述分水阀座布置在所述外壳内以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出水管布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通道,一第二出水通道界定在所述出水管和通道之间;所述分水阀座包括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所述分水阀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末端以使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分别连接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布置在所述外壳上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支臂,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包括延伸在所述支臂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道,另一端连接或界定出第一出水终端的第一出水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支臂,所述支臂的末端还包括一停靠部;所述第二出水终端包括出水弯管和连接在所述出水弯管末端的第二出水头,所述第二出水头连通所述第二分水道,所述出水弯管转动连接外壳以使所述第二出水头能移动至对应连接所述停靠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周壁沿着轴向间隔布置有卡环,所述卡环抵接在所述外壳的内周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起始端的外周壁布置有一卡环,所述支撑座对应该卡环的位置还包括一对位环槽;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一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连接所述外壳并穿过所述卡环以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对位环槽中;所述外壳转动时,所述限位部件移动在所述对应环槽上并限制外壳的轴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终端包括出水弯管、第二出水头、出水软管和出水接头;所述第二出水头连接在所述出水弯管的末端,所述出水软管布置在所述出水弯管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出水头和出水接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本体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座体、直饮水控制阀组和混合水控制阀组,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阀座体以使第二出水通道连通所述混合水控制阀组,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阀座体以使第一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直饮水控制阀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支臂,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包括延伸在所述支臂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分水道,另一端连接第一出水终端的第一出水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阀座的外周壁包括至少一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沿轴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包括与所述定位凸条对应嵌合的至少一定位凹槽。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阀座的外周壁包括多个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沿轴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包括多个与定位凸条相适配连接的定位凹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头结构,包括龙头本体和出水机构;所述龙头本体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通道;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外壳、分水阀座和出水管,所述外壳转动套接在所述支撑座外,所述分水阀座布置在所述外壳内以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出水管布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分水阀座包括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所述分水阀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末端;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所述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布置在所述外壳上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分水道和第二分水道。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双水路转动调整出水角度的功效,结构较为直观简单;第一出水终端和第二出水终端分开布置以实现不会相互干涉污染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强,林银清,叶贤清,祝传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