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1811发布日期:2023-01-07 04:4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3.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4.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5.目前很多自动变速箱都会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座,使其作为传动轴的中间部分的主要支撑结构,现在应用在变速箱中部的支撑座也只能起到支撑中间轴的作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到其与变速箱壳体直接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
7.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筒、连接法兰和支撑环;
8.所述支撑筒、所述连接法兰和所述支撑环三者同轴设置;
9.所述支撑筒与变速箱壳体插接配合,并同轴套设在中间轴上;
10.所述连接法兰与变速箱壳体可拆卸连接;
11.所述支撑环同轴套设在传动轴上;
12.在轴向上,所述支撑筒和所述支撑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法兰的两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筒和所述中间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支撑环和所述传动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
14.可选的,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支撑筒远离所述连接法兰的端部,
15.和/或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连接法兰的端部。
16.可选的,所述支撑筒的内壁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中间轴上的主油路连通,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凹陷部连通的润滑通道;
17.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间轴上的主油路连通的分配油路,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分配通道,每个所述分配通道均与所述分配油路连通。
18.可选的,所述分配油路沿轴向开设在所述支撑筒上;多个所述分配通道沿轴向排布在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
19.可选的,所述支撑筒上设有多个密封部,多个所述密封部沿轴向排布在所述支撑筒上,并且靠近插入端的所述密封部的直径小于远离插入端的所述密封部的直径。
20.可选的,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变速箱壳体通过密封凸起过盈配合。
21.可选的,所述密封部的数量为两个,靠近插入端的所述密封凸起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远离插入端的所述密封凸起位于所述支撑筒上。
22.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座。
23.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2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5.本公开提供的支撑座,通过连接法兰的设置,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使支撑座可靠的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通过支撑筒和支撑环的设置,相当于为中间轴和传动轴提供了两个着力点,中间轴产生的径向力会被变速箱壳体以及传动轴抵消,传动轴产生的径向力会被变速箱壳体以及中间轴抵消;有效地降低变速箱壳体的压力,降低变速箱壳体形变的概率;同时,利用支撑筒和支撑环分别位于连接法兰的两侧的特点,能够形成跷跷板效应,从而更好的保护支撑座自身的结构,有效地降低支撑座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形变的概率。
附图说明
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座安装在变速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座中分配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座中润滑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1、支撑筒;11、凹陷部;12、润滑通道;13、分配油路;14、分配通道;15、密封部;2、连接法兰;3、支撑环;4、变速箱壳体;5、中间轴;6、传动轴;71、第一轴承;72、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
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36.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37.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38.目前很多自动变速箱都会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座,使其作为传动轴的中间部分的主要支撑结构,现在应用在变速箱中部的支撑座也只能起到支撑中间轴的作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到其与变速箱壳体直接连接的稳定性。
39.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座、变速箱以及车辆,通过连接法兰的设置,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使支撑座可靠的连接在变速箱壳体上;通过支撑筒和支撑环的设置,相当于为中间轴和传动轴提供了两个着力点,中间轴产生的径向力会被变速箱壳体以及传动轴抵消,传动轴产生的径向力会被变速箱壳体以及中间轴抵消;有效地降低变速箱壳体的压力,降低变速箱壳体形变的概率;同时,利用支撑筒和支撑环分别位于连接法兰的两侧的特点,能够形成跷跷板效应,从而更好的保护支撑座自身的结构,有效地降低支撑座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形变的概率。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40.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筒1、连接法兰2和支撑环3;支撑筒1、连接法兰2和支撑环3三者同轴设置;支撑筒1与变速箱壳体4插接配合,并同轴套设在中间轴5上;连接法兰2与变速箱壳体4可拆卸连接;支撑环3同轴套设在传动轴6上;在轴向上,支撑筒1和支撑环3分别位于连接法兰2的两侧。
41.其中,通过连接法兰2的设置,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使支撑座可靠的连接在变速箱壳体4上;通过支撑筒1和支撑环3的设置,相当于为中间轴5和传动轴6提供了两个着力点,中间轴5产生的径向力会被变速箱壳体4以及传动轴6抵消,传动轴6产生的径向力会被变速箱壳体4以及中间轴5抵消;有效地降低变速箱壳体4的压力,降低变速箱壳体4形变的概率;同时,利用支撑筒1和支撑环3分别位于连接法兰2的两侧的特点,能够形成跷跷板效应,从而更好的保护支撑座自身的结构,有效地降低支撑座由于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形变的概率。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筒1和中间轴5之间设有第一轴承71,支撑环3和传动轴6之间设有第二轴承72。
4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承71位于支撑筒1远离连接法兰2的端部,和/或第二轴承72位于支撑环3远离连接法兰2的端部;通过两个轴承设置在远离连接法兰2的两端的位置,能够进一步增加整个支撑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利用支撑座的轴向长度和自身的强度降低中间轴5和传动轴6晃动的影响。
44.继续参照图4所示,支撑筒1的内壁开设有凹陷部11,凹陷部11与中间轴5上的主油路连通,支撑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凹陷部11连通的润滑通道12;支撑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中间轴5上的主油路连通的分配油路13,支撑筒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分配通道14,每个分配通道14均与分配油路13连通;通过凹陷部11和润滑通道12配合形成润滑油路,为与
润滑通道12连接的位置提供润滑油进行润滑,同时也能在支撑筒1和中间轴5形成润滑空间,通过分配油路13和分配通道14的设置,能够利用支撑座进行主油路的流量分配,为与分配通道14连接的位置进行建立油压等动作;这样设置能够利用支撑座自身结构形成油路的一部分,不需要再绕开支撑座设置油路,大大降低变速箱的整体成本。
45.继续参照图3所示,分配油路13沿轴向开设在支撑筒1上;多个分配通道14沿轴向排布在支撑筒1的侧壁上;这样设置能够充分利用支撑筒1的轴向空间,也更方便使每个分配通道14错位设置,连接到变速箱内的不同油路中,其中,分配通道14既可以沿径向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只要能够连接到设定油路中的同时还能方便加工即可。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筒1上设有多个密封部15,多个密封部15沿轴向排布在支撑筒1上,并且靠近插入端的密封部15的直径小于远离插入端的密封部15的直径,也就是说,多个密封部15的直径沿支撑筒1的插入方向逐渐变小;其中,插入端是指支撑筒1沿其插接到变速箱壳体4上的运动方向的端部;通过沿轴向排布的多个密封部15,以及多个密封部15的直径变化设计,使靠近插入端的密封部15直径更小,所以在插入支撑座的支撑筒1时,一直都能保证前一个密封部15顺利的通过变速箱壳体4上的孔隙,能够实现在支撑座的支撑筒1在插接到变速箱壳体4的过程中,更加顺利、高效的完成插接动作。
4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密封部15与变速箱壳体4通过密封凸起过盈配合;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当密封凸起设置在密封部15上时,密封部15的直径为密封凸起的最大直径;通过过盈配合实现支撑筒1与变速箱壳体4的紧密连接,既完成固定的动作,又能实现密封的效果。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部15的数量为两个,靠近插入端的密封凸起位于变速箱壳体4上,远离插入端的密封凸起位于支撑筒1上;也就是说,两个密封部15通过密封凸起的设置位置不同,而实现靠近插入端的密封部15的直径更小的效果,从而方便支撑座的支撑筒1的插入动作;应当能够理解的是,由于靠近插入端的密封部15直径更小,所以在整个支撑筒1插入的过程中,靠近插入端的密封部15并不会与变速箱壳体4产生过多的摩擦,也就是几乎不会由于摩擦产生毛刺,这样设置的两个密封部15只在支撑筒1运动到最终位置前的一小段距离内开始与变速箱壳体4发生挤压,实现过盈配合,也就是说,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在安装支撑座时产生更少的毛刺,同时产生毛刺后,支撑座也只会运动一小段距离,不会拖带毛刺在变速箱壳体4上运动过长的距离,从而有效地降低毛刺进入到变速箱壳体4处的油路的概率。
49.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座。
50.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51.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支撑座实施例的描述。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