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1737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整车优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特别适用于重型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重型汽车变速箱辅助支撑种类繁多,重要分为两类:一是钢板弹簧加橡胶原件结构;二是普通刚性原件加橡胶原件结构。这两种结构都有一定的缺陷。由于变速箱跳动的不定向和瞬间跳动极大的特点,第一种结构起不到限位保护作用;又由于装配过程中各部件之间误差积累致使第二种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差,强行装配使部分点应力集中。以上两种结构均对变速箱及发动机有所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以克服普通变速箱辅助支撑不能对变速箱的跳动限位和装配工艺性差的缺点。具体的说一种新型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具有通过一种特制的连接套,将变速箱壳体与上边梁连接,并通过弹性原件将上边梁与变速箱托架连接。所述的上边梁为弓形槽钢。所述的弹性原件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夹角。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套6、第一连接件(4,5)、上边梁3、弹性件2,变速箱壳体通过所述的连接套6和连接件(4,5)固定在上边梁3上,所述的连接套为圆筒形结构,连接套套设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与上边梁上;上边梁3通过弹性件2连接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边梁3为弓形槽钢结构,其弓形结构的中部固定连接套,弓形结构的两个端部与弹性件固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5)包括双头螺栓5、螺母4,双头螺栓一端固定在变速箱上,连接套设有内螺纹13与双头螺栓螺纹配合,双头螺栓另一端穿过上边梁再用螺母固定,从而将上边梁3与变速箱连接在一起。
[0008]进一步地,装置设有两个弹性件2,所述的上边梁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弹性件2上;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套6。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边梁3通过第二连接件7固定在弹性件2上,所述的弹性件通过第三连接件(8,9)固定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所述的变速箱托架总成I通过第四连接件(10,11)固定在车架两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2为橡胶件,所述的第二、第三、第四连接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2与水平成夹角。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中轴线与上边梁两端部轴线平行,弹性件与上边梁配合的端面垂直于上边梁两端部的轴线,弹性件与变速箱托架总成配合的端面互相贴合,变速箱托架总成上设有与水平成夹角的斜面,该斜面与弹性件接触固定。
[0013]进一步地,靠近与上边梁配合的部分,所述的连接套左右侧面对称开有切面槽12,切面槽的切面与连接套轴线平行,该切面槽用于扳手固定。
[0014]本实用新型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是对普通变速箱辅助支撑的优化设计,本支撑装置相对于普通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0015]1.限位作用显著。本实用新型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是通过连接套将变速箱与上边梁连接在一起,且上边梁为弓字形结构,能对变速箱强烈的不规则的跳动进行限位而不损坏自身结构,保证了变速箱工作的稳定性。
[0016]2.装配工艺性好。本装置中的上边梁与变速箱之间的距离调整主要靠特制连接套的调节,消除了系统误差导致的装配困难问题,同时在不影响变速箱主支撑的情况下进行良好辅助支撑。
[0017]3.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考虑到实用性和经济性,本辅助支撑装置整体上边梁与变速箱壳体的整体连接,其弹性原件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是专为重型汽车变速箱辅助支撑进行优化设计,填补了重型汽车变速箱辅助支撑这一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带局部剖面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的连接套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0]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0022]如图给出的是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套6、第一连接件(4,5)、上边梁3、弹性件2,其特点是通过连接套6、连接件4、5将变速箱壳体固定于上边梁3。上边梁3通过弹性件2连接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所述上边梁为弓字形槽钢,弹性件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而与变速箱托架总成I通过螺纹连接件8、9相连接,变速箱托架总成I与车架通过双头螺栓与螺母(10,11)相连接。装置设有两个弹性件2,所述的上边梁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弹性件2上;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套6。
[0023]支撑装置变速箱壳体通过所述的连接套6和连接件(4,5)固定在上边梁3上,所述的连接套为圆筒形结构,连接套套设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与上边梁上;上边梁3通过弹性件2连接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
[0024]上边梁3为弓形槽钢结构,其弓形结构的中部固定连接套,弓形结构的两个端部与弹性件固定。第一连接件(4,5)包括双头螺栓5、螺母4,双头螺栓一端固定在变速箱上,连接套设有内螺纹13与双头螺栓螺纹配合,双头螺栓另一端穿过上边梁再用螺母固定,从而将上边梁3与变速箱连接在一起。弹性件2为橡胶件。
[0025]上边梁3通过第二连接件7固定在弹性件2上,所述的弹性件通过第三连接件(8,9)固定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所述的变速箱托架总成I通过第四连接件(10,11)固定在车架两侧。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三、四连接件可为螺纹连接件或焊接、铆接等固定方式。
[0026]弹性件2与水平成夹角,弹性件中轴线与上边梁两端部轴线平行,弹性件与上边梁配合的端面垂直于上边梁两端部的轴线,弹性件与变速箱托架总成配合的端面互相贴合,变速箱托架总成上设有与水平成夹角的斜面,该斜面与弹性件接触固定。变速箱托架总成为多边形支架,其竖直边与车架相配合固定。
[0027]所述的连接套上,在其靠近与上边梁配合的部分,两侧面对称开有切面槽12,切面槽的切面与连接套轴线平行,该切面槽用于扳手固定。
[00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案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套¢)、第一连接件(4,5)、上边梁(3)、弹性件(2),变速箱壳体通过所述的连接套(6)和连接件(4,5)固定在上边梁(3)上,所述的连接套为圆筒形结构,连接套套设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在变速箱壳体与上边梁上;上边梁(3)通过弹性件(2)连接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边梁(3)为弓形槽钢结构,其弓形结构的中部固定连接套,弓形结构的两个端部与弹性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5)包括双头螺栓(5)、螺母(4),双头螺栓一端固定在变速箱上,连接套设有内螺纹(13)与双头螺栓螺纹配合,双头螺栓另一端穿过上边梁再用螺母固定,从而将上边梁(3)与变速箱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5)包括双头螺栓(5)、螺母(4),双头螺栓一端固定在变速箱上,连接套内壁设有螺纹孔与双头螺栓螺纹配合,双头螺栓另一端穿过上边梁再用螺母固定,从而将上边梁(3)与变速箱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设有两个弹性件(2),所述的上边梁(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弹性件(2)上;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套(6) 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边梁(3)通过第二连接件(7)固定在弹性件(2)上,所述的弹性件通过第三连接件(8,9)固定在变速箱托架总成(I)上;所述的变速箱托架总成(I)通过第四连接件(10,11)固定在车架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2)为橡胶件,所述的第二、第三、第四连接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2)与水平成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中轴线与上边梁两端部轴线平行,弹性件与上边梁配合的端面垂直于上边梁两端部的轴线,弹性件与变速箱托架总成配合的端面互相贴合,变速箱托架总成上设有与水平成夹角的斜面,该斜面与弹性件接触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与上边梁配合的部分,所述的连接套左右侧面对称开有切面槽(12),切面槽的切面与连接套轴线平行,该切面槽用于扳手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其通过连接套、连接件将变速箱壳体固定于上边梁,上边梁通过弹性件连接在变速箱托架总成上。连接套为圆筒形结构,内部设有螺纹以与变速箱壳体伸出的双头螺栓连接件相配合;上边梁为弓形槽钢结构,弓形两端与水平成夹角,两端端面垂直接触弹性件的端面,弹性件与水平成夹角,弹性件的另一个端面固定在变速箱托架总成相应的斜面上。本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是对普遍变速箱辅助支撑进行了优化设计,变速箱与上边梁刚性连接为一体,在变速箱跳动时将振动传至两侧的弹性件进行减震,进而保护了变速箱及发动机相关壳体。在该装置中的连接套可以调节变速箱壳体与上边梁之间的距离,故该装置具备良好的工艺性。
【IPC分类】B60K17-06
【公开号】CN204526820
【申请号】CN201520217766
【发明人】冯强, 黄伟东
【申请人】陕西通力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