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子阻尼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7202发布日期:2022-06-10 17: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粒子阻尼减振器。


背景技术:

2.列车运行会产生振动辐射噪声,振动辐射噪声是由各种振动激励源通过车体结构将振动能量传递至车厢,进而激发车厢振动,产生声辐射。针对车厢振动的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车厢壁板的刚度,但该方法对端墙振动控制效果不明显,同时会使车厢的外加重量偏大,对结构轻量化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增加结构阻尼,增加结构阻尼通常采用刷阻尼涂层的形式,但阻尼涂层易老化,易腐蚀,使用周期短,成本昂贵。因此需要一种减振效果好方法对车厢振动进行减振降噪。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振动辐射噪声、减振效果好的粒子阻尼减振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粒子阻尼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和若干的安装耳,所述的安装耳设于减振器本体外侧,所述的减振器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填充有阻尼粒子的盒体,以及将相邻两个盒体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耳固定于盒体侧壁。
6.进一步地,所述的盒体包括:底壳和面盖,所述的面盖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底壳顶部。
7.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壳内设有若干的螺丝柱,所述的面盖上对应设有若干的通孔,所述的面盖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壳顶部。
8.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壳顶部开设有榫槽,所述的面盖边缘处设有相应的榫头,所述的底壳和面盖榫卯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耳和盒体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
10.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壳、螺丝柱、连接板、耳板、加强筋为一体化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盒体内设有若干的腔室。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耳设于减振器本体两侧,并且减振器两侧的安装耳相互错位布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减振器本体包括两个盒体,所述的安装耳有四个,每个所述的盒体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安装耳,位于同一侧的安装耳与位于另一侧的安装耳相互错位。
14.或者,所述的减振器本体包括两个盒体,所述的安装耳有四个,两个所述的盒体于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分别固定有两个安装耳,两侧的所述安装耳相互错位。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利用填充在盒体内的阻尼粒子之间以及阻尼粒子与盒体之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耗能进行减振降噪,减振降噪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将相邻两个盒体连接为一体,使得各盒体之间的排布更加紧凑,相比于一个个安装具有一个盒体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安装更加省时、方便。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和耳板将减振器固定在需要减振的部件上,相比于与本实用新型大小相同,且仅具有一个盒体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与需要减振的部件之间贴合更加紧密,且不会出现减振器本体中间起拱的问题,减振降噪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一的仰视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一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26.图8为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
27.图9为实施例三的主视示意图。
28.其中:1.减振器本体、11.盒体、111.底壳、112.面盖、113.螺丝柱、114.通孔、115.榫槽、116.榫头、12.阻尼粒子、13.连接板、131.安装孔、2.安装耳、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粒子阻尼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1和若干的安装耳2,安装耳2设于减振器本体1外侧。减振器本体1包括:至少两个填充有阻尼粒子12的盒体11,以及将相邻两个盒体11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上开设有安装孔131,安装耳2固定于盒体11侧壁。
31.本实用新型利用填充在盒体11内的阻尼粒子12之间以及阻尼粒子12与盒体11之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耗能进行减振降噪,减振降噪效果明显,使用寿命长,减振频域广。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通过安装耳2和安装板固定在需要减振的部件上,可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可靠方式连接。减振器本体1包括至少两个连为一体的盒体11,相邻两个盒体11通过连接板13连为一体,连接板13上开设安装孔131,以将减振器本体1固定在待减振的部件上,使各盒体11之间的排布更加紧凑,相比于只有一个盒体11的减振器,在同等条件下,如在某一需要减振的部件上固定同样数量的盒体11,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更加省时方便,各盒体11之间排布更紧凑,相比于与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面积大小相同,且具有单独一个盒体11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与需要减振的部件之间贴合更紧密,不会出现减振器本体1中间起拱问题,避免减振器本体1中间起拱部分独立振动,将减振器本体1中一部分粒子耗能效果被减振器本体1本身使用,而降低减振器的减振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降噪效果更好。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耳2设于减振器本体1两侧,并且减振器两侧的安
装耳2相互错位布置。本实施例的减振器本体1包括两个盒体11,安装耳2有四个,每个盒体11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安装耳2,位于同一侧的安装耳2与位于另一侧的安装耳2相互错位,使得多个减振器组合进行使用时,相邻两个减振器本体1之间的间距可以进一步缩小,该间距仅为一个耳板的长度或者为0,如图7所示,使得各个减振器排列紧密,相较于减振器本体1两侧对称设置耳板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组合使用能够覆盖模态共振区的大部分面积,进而提高减振效果。
34.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盒体11包括:底壳111和面盖112,面盖11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底壳111顶部。底壳111内设有若干的螺丝柱113,面盖112上对应设有若干的通孔114,面盖112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壳111顶部。底壳111顶部开设有榫槽115,面盖112边缘处设有相应的榫头116,底壳111和面盖112榫卯连接,能够做到严丝合缝,面盖112和底壳111对齐,方便安装螺丝。
35.盒体11内设有若干的腔室,以增加阻尼粒子12和盒体11之间的碰撞,增强减振效果。
36.安装耳2和盒体11侧壁之间设有加强筋3。底壳111、螺丝柱113、连接板13、耳板、加强筋3为一体化结构,可通过多种加工方式成型,如铸造、车削。本实施例中,底壳111、连接板13和耳板的下表面均在同一平面内,以与需要减振的部件贴合,方便安装减振器,保证减振器牢固固定在需要减振的部件上,保证减振器各部分受力均匀,以免损坏减振器或需要减振的部件。
37.实施例二
38.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盒体11于远离连接板13的一侧分别固定有两个安装耳2,两侧的安装耳2相互错位。
39.实施例三
40.如图9所示,以本实施例为例,说明减振器本体1具有多个盒体11的情形。本实施例的减振器本体1具有四个盒体11,相邻两个盒体11之间通过连接板13连接为一体,形成四宫格结构,减振器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安装耳2,每个盒体11都连接有一个安装耳2,本实施例中,每个盒体11均至少有三个侧壁连接有安装耳2或连接板13,可使各个盒体11与需要减振的部件之间连接紧密,不会出现减振器本体1起拱或者边缘翘起的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减振器覆盖面积足够大,便利减振器安装。
4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