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7296发布日期:2022-12-03 00:1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的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及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ad)、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电子书、学习机、游戏机等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电子产品移动终端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目前,对了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移动终端,为了支撑稳固、便于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被刮伤或碰撞等,很多都配备了相应的支架,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对支架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及移动终端支架,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一弹性件、第三凸轮、第四凸轮及第二弹性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配合且同向转动,第一齿轮能够驱动第一转轴同步转动,第一凸轮与第一转轴圆周方向能够相对转动且轴向固定,第二凸轮与第一转轴圆周方向固定且轴向能够相对滑动,第一弹性件能够为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第二齿轮与第二转轴同轴连接,第三凸轮与第二转轴圆周方向能够相对转动且轴向固定,第四凸轮与第二转轴能够轴向相对滑动,第二弹性件能够使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凸轮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齿轮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第三凸轮上设置有与第三限位部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部,从闭合状态向外转动至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齿轮和第三凸轮同步转动,当第三凸轮向外转动至第一打开角度时,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到达顶点,随着第三凸轮向外转过第一打开角度,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到打开支撑状态,当第一齿轮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进行锁定限位,在第一打开角度与最大打开角度之间,第一齿轮能够自由转动,并且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能够保持打开支撑状态,随着第一齿轮向内转过第一打开角度,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相配合能够驱动第三凸轮进行转动,当第三凸轮向内转动至第一打开角度时,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又到达顶点,随着第三凸轮向内转过第一打开角度,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又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为内齿轮,第二齿轮为外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一筋条,第三凸轮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筋条。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的齿数是第二齿轮的齿数的两倍。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限位部为设置在第二齿轮一端的挡块,第四限位部为设置在第三凸轮一端的挡块。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转轴与第一连接孔圆周方向固定。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上套设有第一轴承。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为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弹簧,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压靠在第二凸轮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压靠在第一锁紧件上,第一锁紧件能够锁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二弹性件为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的弹簧,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压靠在第四凸轮上,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压靠在第二锁紧件上,第二锁紧件能够锁定在第二转轴上。
12.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架及上述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第一支撑板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一底板铰接,第三凸轮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底板铰接,随着第一支撑板盖合在第一底板上,第一支架同时盖合在第一支撑板上。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孔体中,第三凸轮、第四凸轮和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孔体中。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第一底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架分别通过该铰链铰接,第一支撑板同于支撑放置相应的移动终端,第一支撑板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一底板铰接,第三凸轮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底板铰接,该移动终端支架在闭合状态下,第一支撑板盖合在第一底板上,第一支架同时盖合在第一支撑板上;
16.在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一底板向外转动打开至第一打开角度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带动第一支架同步转动,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三凸轮同步转动,第一齿轮驱动第一转轴以及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第二凸轮随第一转轴同步转动,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相互配合,第二凸轮沿第一转轴的轴向滑动,第一弹性件能够为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配合,第四凸轮沿第二转轴的轴向滑动,第二弹性件能够为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
17.当第一支撑板向外转动至第一打开角度时,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到达顶点,随着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架向外转过第一打开角度,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使得第一支架转动到打开支撑状态,比如第一支架位于与第一底板水平的位置打开展平;
18.当第一支撑板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时,第一转轴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凸轮的第二限位部相配合进行锁定限位,使得第一支撑板不能继续向外转动,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打开角度与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能够自由转动,并且第一支架能够保持打开支撑状态;
19.随着第一支撑板向内转过第一打开角度,第二齿轮的第三限位部与第三凸轮的第四限位部相配合,使得第二齿轮驱动第三凸轮同步转动,即第一支架向内同步转动;
20.当第一支架向内转动至第一打开角度时,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又到达顶点,随着第一支架向内转过第一打开角度,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又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最终该移动终端支架回到闭合状态,操作方便、快捷,结构
紧凑、稳固,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便于更好地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电子书、学习机、游戏机等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爆炸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爆炸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一凸轮、第三凸轮及第四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到达顶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的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架均位于第一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一打开角度且第一支架位于打开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一支撑板位于最大打开角度且第一支架位于打开支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一支架位于第一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爆炸图。
35.附图中标号说明,第一齿轮1,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孔12,第一筋条13,第一轴承14,第二齿轮2,第三限位部21,第一转轴3,第一限位部31,第一锁紧件32,第二转轴4,第二锁紧件41,第一凸轮51,第二限位部511,第一凸块512,第二凸轮52,第一弹性件53,第三凸轮61,第四限位部611,第二筋条612,第四凸轮62,第二凸块621,第二弹性件 63,第一底板7,第一孔体71,第二孔体72,第二连接部73,第三连接部 74,第一堵头75,第一支撑板8,第四连接部81,第一支架9,第五连接部91。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两端”、“两侧”、“底部”、“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上级”、“下级”、“主要”、“次级”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可以简单地用于更清楚地区分不同的组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参见图1~1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及移动终端支架。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第一弹性件53、第三凸轮61、第四凸轮62及第二弹性件63。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相配合,并且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同向转动,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可以直接啮合,也可以在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过渡齿轮,通过过渡齿轮实现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的同向转动。
40.第一齿轮1能够驱动第一转轴3同步转动,第一凸轮51和第二凸轮52 设置在第一转轴3上,第一凸轮51与第一转轴3圆周方向能够相对转动且轴向固定,第二凸轮52与第一转轴3圆周方向固定且轴向能够相对滑动,第一凸轮51与第二凸轮52相配合,第一凸轮51位于第二凸轮52与第一齿轮1之间,第一弹性件53使得第一凸轮51与第二凸轮52弹性配合,即第一弹性件53能够为第一凸轮51与第二凸轮52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
41.第二齿轮2与第二转轴4同轴连接,第三凸轮61和第四凸轮62设置在第二转轴4上,第三凸轮61与第二转轴4圆周方向能够相对转动且轴向固定,第四凸轮62与第二转轴4能够轴向相对滑动,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相配合,第三凸轮61位于第四凸轮62与第二齿轮2之间,第二弹性件63使得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弹性配合,即第二弹性件63能够使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第一凸轮5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部3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511,第二齿轮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21,第三凸轮61上设置有与第三限位部21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部611,第一限位部31、第二限位部511、第三限位部21及第四限位部611的数量、大小和排布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42.第一齿轮1用于与第一支撑板8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用于与第一底板7铰接,第三凸轮61用于与第一支架9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用于与第一底板7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文中
的闭合状态是指第一支撑板8盖合在第一底板7上,第一支架9同时盖合在第一支撑板8上,第一打开角度是指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支架9相对于第一底板7向外转动打开的角度,最大打开角度是指第一支撑板8相对于第一底板7向外转动打开的角度,由于第一齿轮1与第一支撑板8固定连接,第三凸轮61与第一支架9固定连接,所以第一齿轮1的转动角度相当于第一支撑板8的转动角度,第三凸轮61的转动角度相当于第一支架9的转动角度。为了便于说明,闭合状态设为0
°
,第一打开角度设为80
°
,最大打开角度设为135
°
,第一支架9 的打开支撑状态设为180
°
,当然,这些角度根据的具体的情况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数值。
43.在使用过程中,在闭合状态下,参见图7所示,第一支撑板8盖合在第一底板7上,第一支架9同时盖合在第一支撑板8上,即第一支撑板8 的转动角度和第一支架9的转动角度均为0
°

44.第一支撑板8从0
°
向外转动打开至80
°
过程中,第一支撑板8带动第一支架9同步转动,使得第一齿轮1和第三凸轮61同步转动,第一齿轮 1驱动第一转轴3以及第二齿轮2同步转动,第二凸轮52随第一转轴3同步转动,第二凸轮52与第一凸轮51相互配合,第二凸轮52沿第一转轴3 的轴向滑动,第一弹性件53能够为第一凸轮51与第二凸轮52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在第二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 相互配合,第四凸轮62沿第二转轴4的轴向滑动,第二弹性件63能够为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的相配合运动提供摩擦扭力;
45.当第一支撑板8向外转动至80
°
时,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到达顶点,随着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支架9向外转过80
°
,在第二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使得第一支架9转动到180
°
打开展平,第一支架9处于打开支撑状态,参见图8、图9所示;
46.当第一支撑板8转动至135
°
时,第一转轴3的第一限位部31与第一凸轮51的第二限位部511相配合进行锁定限位,使得第一支撑板8不能继续向外转动,第一支撑板8在80
°
与135
°
之间能够自由转动,并且第一支架9能够保持打开支撑状态,参见图10所示;
47.在闭合过程中,随着第一支撑板8向内转过80
°
,第二齿轮2的第三限位部21与第三凸轮61的第四限位部611相配合,使得第二齿轮2驱动第三凸轮61同步转动,即第一支架9向内同步转动,其他转动角度范围内,第三限位部21与第四限位部611是不会碰到、不相配合的;
48.当第一支架9从180
°
向内转动至80
°
时,参见图11所示,第三凸轮 61与第四凸轮62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又到达顶点,随着第一支架9向内转过 80
°
,在第二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又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最终第一支撑板8盖合在第一底板7上,第一支架9同时盖合在第一支撑板8上,达到闭合状态。
49.第一齿轮1为内齿轮,第二齿轮2为外齿轮,第二齿轮2位于第一齿轮1内,第一齿轮1与第二齿轮2啮合,第一齿轮1能够驱动第二齿轮2 同步同向转动,结构更加紧凑、稳固,体积更小。
50.第一齿轮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一筋条13,第一筋条 13便于第一齿轮1与第一支撑板8固定连接,第三凸轮6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的第二筋条612,第一筋条13便于第三凸轮61与第一支架 9固定连接。第一筋条13和第二筋条612的数量、排布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51.第一齿轮1的齿数是第二齿轮2的齿数的两倍,即第二齿轮2的转动角速度是第一齿轮1的转动角速度的两倍,在闭合过程中,第一支撑板8 从80
°
向内转到至30
°
,第二齿轮2的第三限位部21与第三凸轮61的第四限位部611相配合,使得第二齿轮2驱动第三凸轮61同步转动,使得第一支架9从180
°
向内转动至80
°
,便于第一支架9的快速闭合。当然,第一齿轮1的齿数与第二齿轮2的齿数也可以是其他倍数。
52.第三限位部21为设置在第二齿轮2一端的挡块,第四限位部611为设置在第三凸轮61一端的挡块,第三限位部21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第四限位部611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只有被驱动第一支架9从180
°
向内转动至80
°
,第三限位部21才会与第四限位部611相配合,其他转动角度范围内,第三限位部21与第四限位部611是不会碰到、不相配合的,更加稳定、可靠。
53.第一齿轮1靠近第一凸轮5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 11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3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2,第一转轴3与第一连接孔12圆周方向固定,比如第一连接孔12可以d型孔、腰型孔等,第一转轴3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2相匹配的连接部,第一转轴3与第一连接孔12连接后,第一转轴3与第一连接孔12不能圆周方向相对转动,操作更加方便等。第一连接部11为圆柱形,第一连接部11上套设有第一轴承 14,便于第一齿轮1更好地转动。
54.第一限位部31为设置在第一转轴3上的挡块,第二限位部511为设置在第一凸轮51靠近第一齿轮1的一端的挡块,第一锁紧件32可以使第一凸轮51与第二凸轮52弹性配合,同时第一限位部31也可以压靠在第一凸轮51的端面上,从而能够更好地提供摩擦扭力。
55.第一弹性件53为套设在第一转轴3上的弹簧,第一弹性件53的一端压靠在第二凸轮52上,第一弹性件53的另一端压靠在第一锁紧件32上,第一锁紧件32能够锁定在第一转轴3上。第二弹性件63为套设在第二转轴4上的弹簧,第二弹性件63的一端压靠在第四凸轮62上,第二弹性件 63的另一端压靠在第二锁紧件41上,第二锁紧件41能够锁定在第二转轴 4上。第一锁紧件32和第二锁紧件41可以采用锁紧螺母或现有技术中其他合适的元件。
56.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第一底板7、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架9及上述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第一支撑板8与第一齿轮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 与第一底板7铰接,第三凸轮61与第一支架9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与第一底板7铰接,即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支架9分别通过该铰链与第一底板7 铰接,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支架9能够相对于第一底板7打开和闭合。第一支撑板8用于支撑放置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电子书、学习机、游戏机等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磁性吸附连接在第一支撑板8上,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8上,第一底板7上设置有键盘,键盘也可以与第一底板7一体成型,该移动终端支架的铰链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或者多个。
57.在闭合状态下,第一支撑板8盖合在第一底板7上,第一支架9同时盖合在第一支撑板8上,在打开状态下,第一支撑板8在80
°
与135
°
之间能够自由转动,并且第一支架9转动至180
°
保持打开支撑状态,由放置在第一支撑板8上的移动终端具有重量,可能会导致重心前移等问题,第一支架9能够更加稳固地支撑、防止倾倒等。当第一支架9转动至180
°
处于打开支撑状态时,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62相互配合的凸轮面可以到达最低点,便于进行自锁,只有受到一定的作用力才能使第一支架9解除打开支撑状态进行闭合,更加安全、可靠等,在闭合状态下同理。
58.第一底板7上设置有第一孔体71和第二孔体72,第一凸轮51、第二凸轮52和第一弹性件53位于第一孔体71中,第三凸轮61、第四凸轮62 和第二弹性件63位于第二孔体72中,结构更加紧凑、稳固。第一孔体71 中还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轴承14相配合的槽体。第一凸轮5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块512,第一孔体71内设置有与第一凸块512相配合的插槽,能够防止第一凸轮51在第一孔体71中转动,第二凸轮52可以沿第一转轴 3的轴向滑动,且第二凸轮52同时沿第一孔体71滑动。第四凸轮6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块621,第二孔体72内设置有与第二凸块621相配合的滑槽,使得第四凸轮62只能沿第二转轴4和第一孔体71的轴向滑动。
59.第一底板7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73和第三连接部74,第二连接部73 和第三连接部74大致为圆柱形,第一孔体71沿轴向贯穿第二连接部73,第二孔体72沿轴向贯穿第三连接部74,第一支撑板8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 81,第四连接部81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固定连接的第三孔体,第一支架 9上设置有与第五连接部91,第五连接部91上设置有与第三凸轮61固定连接的第四孔体,第四连接部81和第五连接部91也大致为圆柱形,第二连接部73与第三连接部74之间形成与第四连接部81和第五连接部91相配合的避让区间。第一齿轮1与第三孔体可以采用紧配合、过盈配合、胶粘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三凸轮61与第四孔体同理,第一孔体7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堵头75。
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随着第一支撑板8和第一支架9向外转过80
°
,在第二弹性件63的作用下,第三凸轮61与第四凸轮 62能够自动相配合运动,使得第一支架9转动到180
°
打开展平,第一支架9处于打开支撑状态,第一转轴3的第一限位部31与第一凸轮51的第二限位部511相配合进行锁定限位,限定第一支撑板8的最大打开角度,在打开状态下,第一支撑板8在80
°
与135
°
之间能够自由转动,并且第一支架9转动至180
°
保持打开支撑状态,在闭合过程中,第一支撑板8 从80
°
向内转到至30
°
,第二齿轮2的第三限位部21与第三凸轮61的第四限位部611相配合,使得第二齿轮2驱动第三凸轮61同步转动,使得第一支架9从180
°
向内转动至80
°
,便于第一支架9的快速闭合,操作方便、快捷,结构紧凑、稳固,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体验感等,便于更好地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电子书、学习机、游戏机等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
6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细节都可以用等效元素代替,材料、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是任意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