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支架及智能终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5432发布日期:2022-09-21 05:2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支架及智能终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支架领域,尤指一种安装支架及智能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扫码支付、人脸支付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领域中。例如,在美食广场、食堂等场景下,每个档口(窗口)都安装有用于扫码支付或人脸识别支付的电子设备。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档口电子设备安装时往往角度固定,因档口的高度差异较大,设备在安装的时候覆盖的客户身高往往受到限制,使得设备对档口高度的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及智能终端系统,可调节智能终端的安装角度,提高智能终端对用户身高的覆盖范围和安装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装支架,用于调节智能终端的安装角度,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6.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智能终端转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安装支架长度的一半,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连线与所述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不平行,所述智能终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或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以调节所述智能终端的安装角度。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智能终端固定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倾斜设置;
8.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智能终端固定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平行设置。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沿厚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智能终端的容纳槽,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凸起或凹槽。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的第二侧面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有沿所述安装支架的厚度方向凸出设置的凸耳,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凸耳上。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支架的装配孔;
14.所述第二侧面设有所述第一固定孔。
15.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
安装支架,所述智能终端的底面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适配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可转动连接。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倾斜设置;
17.所述智能终端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时,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平行设置。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为凸起,所述配合部为凹槽;或;
19.所述限位部为凹槽,所述配合部为凸起。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在安装支架的不同位置设置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连线与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使得智能终端与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连接时,可形成不同的安装角度,以提高智能终端对用户的身高覆盖范围,提高智能终端对档口高度的适应性;第二固定孔与第一侧面的垂直距离大于安装支架长度的一半,可使智能终端与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时,固定点距离旋转中心(限位部)较远,以提高智能终端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在智能终端上进行点按操作时智能终端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系统安装在档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10、安装支架;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第三侧面;14、第四侧面;15、底面;16、顶面;17、容纳槽;18、凸耳;101、限位部;102、第一固定孔;103、第二固定孔;104、装配孔;20、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29.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0.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安装支架,用于调节智能终端20的安装角度,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以及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
33.第一侧面11设有用于与智能终端20转动连接的限位部101,第二侧面12设有用于固定智能终端20的第一固定孔102,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智能终端20的第二固定孔103,第二固定孔103与第一侧面11的垂直距离大于安装支架10长度的一半,且第一固定孔102和第二固定孔103的连线与安装支架1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智能终端20可选择地与第一固定孔102或第二固定孔103固定连接,以调节智能终端20的安装角度。
34.具体地,安装支架10还包括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底面15和顶面16,安装支架10的第一侧面11、第三侧面13、第二侧面12和第四侧面14围设在底面15的边缘形成安装支架10的侧面。
35.将智能终端20安装在安装支架10上时,智能终端20可设置在安装支架10的顶面16,智能终端20的底部与位于第一侧面11的限位部101连接,通过限位部101对智能终端20的下部进行限位且智能终端20相对安装支架10可转动,以使智能终端20在安装时可转动至不同的角度。
36.安装支架10上的第一固定孔102与第二固定孔103的连线与安装支架1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也即第一固定孔102到安装支架10的底面15的距离与第二固定孔103到安装支架10的底面15的距离不相等,智能终端20的中上部与第二固定孔103固定连接时,可使智能终端20处于一种安装角度,当智能终端20的中上部与第一固定孔102固定连接时,可使智能终端20处于另一种安装角度,以实现调节智能终端20安装角度的目的。
37.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的第二固定孔103与第一侧面11的垂直距离大于安装支架10长度的一半,可使智能终端20与第二固定孔103固定连接时,固定点(第二固定孔103与智能终端20的连接点)距离旋转中心(限位部101)较远,以提高智能终端2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在智能终端20上进行点按操作时智能终端20产生晃动。
38.本实施例,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第一固定孔102和第二固定孔103,可使智能终端20形成不同的安装角度,提高了智能终端20对于用户身高的覆盖范围;此外,将第二固定孔103设置在安装支架10中上部,可提高智能终端20的固定稳定性,避免智能终端20在进行点按操作时产生晃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安装支架10为厚度较薄的板状结构时,可在安装支架10的各侧面分别设置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凸出部,并分别在凸出部上设置限位部101或第一固定孔102或第二固定孔103,通过限位部101、第一固定孔102、第二固定孔103实现对智能终端20的不同角度固定。示例性的,当第一固定孔102与智能终端20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相对安装支架10倾斜设置,如向安装支架10外侧倾斜5~10度;当第二固定孔103与智能终端20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与安装支架10平行设置,即智能终端20处于竖直状态。
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安装支架10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时,安装支架10沿厚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智能终端20的容纳槽17,智能终端20安装在容纳槽17内,限位部101设置于容纳槽17的内侧壁,即在容纳槽17内对应安装支架10第一侧面11的位置设置限位部101。限位部101可为凸起或凹槽,限位部101为凸起时,可在智能终端20上设置与凸起相适配的凹槽,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连接,以对智能终端20进行限位;限位部101为凹槽时,则在智能终端20上设置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智能终端20上的凸起与容纳槽17内的凹槽配合连接,以对智能终端20进行限位。
41.安装支架10的第二侧面12靠近容纳槽17的一侧设有沿安装支架10的厚度方向凸出设置的凸耳18,第一固定孔102设置在凸耳18上。凸耳18延伸至安装支架10的顶面16外,第一固定孔102与智能终端20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可相对安装支架10倾斜设置。
42.第二固定孔103设置在容纳槽17的侧壁上。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即为容纳槽17的侧壁,智能终端20安装在容纳槽17内,通过第二固定孔103与智能终端20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与安装支架10平行设置,可减小安装支架10的厚度。若第二固定孔103与智能终端20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相对安装支架10向外倾斜设置,为了固定住智能终端20,需要将第二固定孔103向外移动,此时需要增大容纳槽17侧壁的厚度,也即增大安装支架10的厚度,造成安装支架10的体积过大。若不增大容纳槽17侧壁的厚度,仅在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设置凸出部,通过在凸出部上设置第二固定孔103来固定智能终端20,也会因凸出部外露而导致安装后的整个结构不美观,而在安装支架10的第二侧面12上设置凸耳18,安装支架10安装在档口上后,安装支架10的第二侧面12位于整个结构的顶面,处于用户的视野盲区,不会影响整个结构美观度。
4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0的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支架10的装配孔104。安装支架10可通过第二侧面12的装配孔104固定在档口上,也可通过第三侧面13或第四侧面14的装配孔104固定在档口上。通过在安装支架10的不同侧面上设置装配孔104,使安装支架10可通过不同侧面安装在档口上,进而使安装支架10可应用于不同场景中。
44.当安装支架10通过第三侧面13或第四侧面14的装配孔104固定在档口上时,为方便智能终端20的安装,第二侧面12上也设有第一固定孔102,以通过安装支架10第二侧面12设置的第一固定孔102来实现智能终端20与安装支架10的平行安装。
4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系统的实施例,包括智能终端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安装支架10,智能终端20的底面设有与限位部101适配的配合部,配合部与限位部101可转动连接。限位部101为凸起时,配合部为凹槽;限位部101为凹槽时,配合部为凸起。
46.智能终端20的侧面与第一固定孔102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相对安装支架10倾斜设置;智能终端20的顶面与第二固定孔103固定连接时,智能终端20与安装支架10平行设置。
47.安装时,先将安装支架10通过装配孔104和螺丝固定到档口横梁上,然后将智能终端20底部斜向下插入容纳槽17内,使得智能终端20底部的配合部与容纳槽17内的限位部101连接。接着将智能终端20上部旋转装入容纳槽17,如需要使智能终端20相对安装支架10倾斜,则将智能终端20顶部的螺丝孔与位于安装支架10上的第一固定孔102对齐,并从安装支架10顶部锁紧螺丝。如需要智能终端20相对安装支架10平行设置,则将智能终端20侧边
螺丝孔与位于安装支架10上的第二固定孔103对齐,并从安装支架10两侧锁紧螺丝。智能终端20通过竖直和倾斜两种安装角度可覆盖身高范围为120cm~190cm的用户,以使该智能终端系统可应用于不同使用场景。
48.通过在安装支架10上设置不同位置的固定孔,将智能终端20固定在安装支架10上时可形成不同的安装角度,提高了智能终端20对于用户身高的覆盖范围。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