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夹爪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6257发布日期:2022-11-09 06:1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夹爪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夹爪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2.在这信息、科技爆炸的年代,精密产品早已是主流,尤其是现今最常见的计算机,熟知的计算机产品不外乎桌面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两种,而现今相关业者取决于两种产品之间又推出一种一体机(aio, all-in-one)形式的产品,所谓一体机(aio, all-in-one)是指将计算机主机(以下简称主机)与显示器结合为一体,有的是利用额外的外挂配件组装在用于承载显示器的支撑装置,使主机通过外挂配件与显示器达到结合及电性连接,有的则是直接将主机机构内建于显示器内部或是该支撑装置内部,上述的一体机主要适用于空间不足、追求更简洁及单纯的空间氛围、却希望有较大屏幕显示画面以优于笔电效能的表现、希望计算机更安静及更省电的工作者。
3.上述利用外挂配件的一机体类型,由于可供使用者自行拆装搭配,而有较多业者开发,请见专利号i513931、cn110778856、jp4775272、cn211083438 、cn209196446的专利,上述所列举为外挂配件搭配主机及其他电子装置的使用,虽然提供特定工作需求的使用者所用,但在使用的灵活性及方便性方面而言,上述所列的前案中,都属于必须将一作为外挂配件的支架额外安装在显示器的支撑装置的形态,且由于该支架都必需再通过一手工具另外组装,对于现今追求便利性的使用者来说,还需要自行动手使用手工具拆卸、组装是一项极为费时且麻烦作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显示器与电子装置(例如:主机、平板计算机、手机等)之间的结合或电性连接上更为便利,对于使用者来说在操作上也更为简单、易上手,其改善已知所列举的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必须再耗费时间进行支撑装置与外挂配件的安装、拆卸等操作,此工序完全不具便利性。然而,为了达到上述所说的功效并改善已知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夹爪固定机构,用以衔接一显示器与一电子装置,其包括: 一支撑座,其具有一直立部及一底撑部,该底撑部连接于该直立部底端,该直立部内部形成一容室,该直立部外周的两侧面分别形成相互平行的两个滑口,各滑口连通该容室,另外在该容室内装设两个杆件,其中一杆件的外周面设有一齿条;一滑动夹组,其活动滑组于该直立部的各滑口中与底撑部同侧的滑口,且该滑动夹组与该底撑部为同侧,该滑动夹组包含一夹壳、一固定杆及一固定支架,该夹壳内形成一上夹室,该固定支架局部组装于该上夹室内,该固定支架其余局部则凸出于该上夹室并滑组于所对应的该直立部的各滑口,且该固定支架滑组于相对应的各滑口的一端穿入该容室内并套接该两个杆件,另设一开关件滑组于该夹壳的顶端,该固定杆局部装设于该上夹室内并设有一滑孔与该开关件底端相接合,该固定杆其余局部则穿过该固定支架而位于该容室内,且该固定杆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设有一齿排,该齿排于该开关件切换时而靠近啮合齿条或远离齿条,该齿排与齿条的啮合以定
位该滑动夹组形成一定位模式,而该齿排远离齿条时则可控制该滑动夹组沿所对应的各滑口的方向位移形成一调整模式;及一转接组件,其活动滑组于该直立部的各滑口中相反于该滑动夹组一侧的滑口且相反于该滑动夹组。
附图说明
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7.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8.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夹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9.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夹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0.图6为图1中沿ⅵ-ⅵ线段剖面示意图。
11.图7为本实用新型开关件切换的立体示意图。
12.图8为图7中沿



线段剖面示意图。
13.图9为图1中沿



线段夹设主机的滑动夹组、底撑部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1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夹设另一尺寸主机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15.图11a为图10中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11b为图10中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12为本实用新型装有显示器、主机的使用立体图。
18.图1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座与转接组件的细部分解示意图。
19.图14为图2中沿
ⅹⅳ

ⅹⅳ
线段剖面示意图。
20.图15为转接组件上下位移调整的动作示意图。
21.图16为转接组件旋转摆动调整的动作示意图。
22.图17为图1的仰角视图。
23.图18为图17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4.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25.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固定支架透视示意图。
26.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27.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滑动夹组与掣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8.图23为图19 xx
ⅲ‑
xxⅲ线段的齿件与掣动件啮合的剖面动作示意图。
29.图24为齿件与掣动件啮合的又一动作示意图。
30.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31.100 显示器;200 电子装置;1 支撑座;11 直立部;12 底撑部;121 第三区段;122 第四区段;13 容室;131 杆件;132 齿条;133 上挡块;134 下挡块;135 支撑弹簧;136 横梁;14a、14b 滑口;15 下夹垫;151 凹孔;16 弹性件;17 座架;171 弧形部;172 定位凹槽;173 中间凹口;174 凸角;175 支撑部;176 板体;177 挡角;s 容置空间;18 底盘;181 轴栓;182 脚垫;2 滑动夹组;21 夹壳;211 上夹室;212 第二耳挂;213 夹爪上壳;214 夹爪下壳;214a 第一区段;214b 第二区段;215 长椭孔;216 安装口;217 凸柱;22 固定杆;221 滑孔;222 齿排;23 固定支架;24 上夹垫;25 弹力件;241 挡环;242 长孔;3 开关件;31 上端面;32 下端面;33 掣动块;331 第一耳挂;34 切换辅助块;4 转接组件;41 滑移套件;
411 滑轨;412 定力弹簧总成;413 滑动件;414 容置部;42 枢控套件;421 转轴总成;422 承接架板;43 扭力弹簧;44 调整螺丝;5 枢轴;6 拉力弹簧;7 垫块;8 间隙;9 掣动件;91 固定部;92 齿轮部;93 齿轴。
具体实施方式
32.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夹爪固定机构,用以衔接一显示器100与一电子装置200(例如:主机、平板计算机、手机等),其包括: 一支撑座1,其具有一直立部11及一底撑部12,该底撑部12连接于该直立部11底端呈l形,该直立部11内部形成一容室13,该直立部11外周的两侧面分别形成相互平行的两个滑口14a、14b,同侧的各滑口14a、14b是以间距设置并由直立部11顶端朝底撑部12直线延伸,各滑口14a、14b连通该容室13,另外在该容室13内装设两个呈圆柱状的杆件131,其中一杆件131的外周面设有一齿条132;一滑动夹组2,其活动滑组于该直立部11的其中一侧面(与底撑部12同侧)的各滑口14b,且该滑动夹组2与该底撑部12为同侧,该滑动夹组2与底撑部12用以夹组不同尺寸的电子装置200,该滑动夹组2包含一夹壳21、一固定杆22及一固定支架23,该夹壳21内形成一上夹室211,该固定支架23局部(该固定支架23的另一端)组装于该上夹室211内,该固定支架23局部(该固定支架23的一端)则凸出于该上夹室211并滑组于该直立部11的各滑口14b,且该固定支架23滑组于各滑口14b的一端穿入该容室13内并套接该两个杆件131,该固定支架23可沿着该两个杆件131上下移动。
33.另设一开关件3滑组于该夹壳21的顶端,该固定杆22局部装设于该上夹室211内并设有一滑孔221与该开关件3底端相接合,该固定杆22其余局部则穿过该固定支架23而位于该容室13内,且该固定杆22位于该容室13的一端设有一齿排222,该齿排222于该开关件3切换时而靠近啮合齿条132或远离齿条132,该齿排222与齿条132的啮合以定位该滑动夹组2形成一定位模式,而该齿排222远离齿条132时则可控制该滑动夹组2沿各滑口14b的方向位移形成一调整模式;及一转接组件4用以衔接该显示器100,该转接组件4活动滑组于该直立部11的另一侧面(相反于该滑动夹组2一侧)的各滑口14a且相反于该滑动夹组2。
34.根据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将用来固定显示器100的支架,以及用来固定电子装置200的机构结合为一体,提供使用者无需耗费时间进行各样电子装置200与显示器100之间的拆卸、组装作业,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拆卸、组装上更为便利及快速,只需要通过开关件3的切换即可对滑动夹组2进行上升、下降的控制调整,再搭配支撑座1的设置下,如此即可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各样电子装置200稳固的与显示器100一同结合,改善已知一体机需额外安装外挂配件支架的问题,对于使用者来说既费工夫又耗费组装时间,所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原本提供显示器100使用的支撑座1进一步加装有滑动夹组2,使用者只需把显示器100放置组设所需的位置后,再调整该滑动夹组2的高度位置就可夹设电子装置200,完全不用再动用其他的工具进行电子装置200安装、拆卸工序,请见图4、9、10。
35.根据上述说明下,于下再进一步细述本实用新型其他的技术特征,首先请见图2至4、6、8所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22的动作设置上,为了能够确实让固定杆22的齿排222与杆件131的齿条132相互啮合、解除啮合,故在该固定杆22与该固定支架23重叠之处进一步设有一枢轴5贯穿且枢组该固定支架23与该固定杆22,简单来说就是该固定杆22以枢轴5为中心点,该开关件3的切换推动该固定杆22以该枢轴5为轴心摆动,该固定杆22的枢摆控制该
齿排222与该齿条132间的啮合及解除啮合;而该开关件3的结构特征其主要区分有一上端面31及一下端面32,该开关件3的下端面32凸设一圆柱状的掣动块33插设于该滑孔221,且该掣动块33于开关件3切换时,该掣动块33沿着滑孔221位移并推动该固定杆22位移,并搭配枢轴5的设置,让固定杆22形成枢摆作动,另外该掣动块33的外周侧凸设一第一耳挂331,而该上夹室211的顶面设有一第二耳挂212,又设有一拉力弹簧6,该拉力弹簧6的两端分别勾挂该开关件3下端面的该第一耳挂331及该上夹室211顶面的该第二耳挂212,该拉力弹簧6以弹力拉动该开关件3切换位移后的复位,让固定杆22的齿排222确实啮合杆件131的齿条132。
36.接上述说明,该开关件3的上端面31则凸设有一切换辅助块34,以滑移并限位在夹壳21所设有的一长椭孔215中,使用者在进行切换上可通过对切换辅助块34的控制,得以在定位模式与调整模式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可快速夹持该电子装置200,即先推移该开关件3以解除该齿条132与该齿排222间的齿合,调整该滑动夹组2与该底撑部12之间的间距并大于该电子装置200的尺寸后,再施力下压该滑动夹组2,下压期间来自该拉力弹簧6的弹性作用力影响,该齿排222沿着该齿条132下移并反复齿合,直至该滑动夹组2接触该电子装置200顶面而停滞,形成快速夹持效果。
37.清楚该滑动夹组2的控制后,再说明直立部11内的各杆件131特征,请见图2所示,各杆件131主要分别设置于该容室13内且靠近两侧壁面,而为了让滑动夹组2的位移作动范围更为确实,所以在各杆件131上进一步分别套组一上挡块133及一下挡块134,各该上挡块133的高度位置高于各滑口14b的顶端,而各下挡块134所在位置低于各滑口14b的底端,又在各杆件131上分别套组一支撑弹簧135,各支撑弹簧135的两端分别弹抵于各下挡块134及该固定支架23一端的相对两侧底面,各支撑弹簧135弹性推动该滑动夹组2相对各滑口14b位移的复位,而各上挡块133的设置可挡止该固定支架23的一端向上移动时直接碰撞到支撑座1的直立部11的外壳,故通过各上挡块133的挡止,以及各下挡块134与固定支架23的搭配提供支撑弹簧135弹性弹抵,让用户在操作滑动夹组2更为顺畅且不费力。
38.除了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利用该滑动夹组2的活动位移搭配底撑部12能够夹持不同高度尺寸的电子装置200外,电子装置200也具有厚薄不一的尺寸,所以请见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该夹壳21的设置上进一步以一夹爪上壳213及一夹爪下壳214相互盖合形成该上夹室211,且该夹爪上壳213及该夹爪下壳214呈倒l状,该长椭孔215设在该夹爪上壳213,该开关件3的切换辅助块34沿着该长椭孔215的孔形进行位移,而在该夹爪下壳214的结构上进一步区分一第一区段214a及一第二区段214b,该第二区段214b连接于该第一区段214a并朝向该底撑部12垂直向下延伸,该第二区段214b挖设一安装口216连通该上夹室211,并设有一上夹垫24组装于该安装口216,该上夹垫24一端插入于该安装口216并位于该上夹室211内,该上夹垫24的另一端则凸出于该安装口216并贴抵在电子装置200外表面以增加止滑功效,为了避免该上夹垫24的位移超过,因此在该上夹垫24的结构设计上于外周面环绕凸设一挡环241,该挡环241在上夹垫24夹持电子装置200时抵于该上夹室211(该安装口216的周缘)内壁,使部分的上夹垫24凸出于安装口216夹持电子装置200。
39.接续上述,为了让上夹垫24可以常态且稳固的夹持电子装置200,请见图4、5、9至11a、11b所示,因此该上夹垫24位于该上夹室211内的一端内凹有数个长孔242(图示以三个长孔242为绘制),而该夹爪上壳213的内壁对应各长孔242则设有相同数量的凸柱217,并于
各长孔242内装有一弹力件25,各弹力件25的两端分别弹抵长孔242内端面及凸柱217,如此一来利用各弹力件25的弹性力即可常态的推动该上夹垫24;除了以上夹垫24对电子装置200进行夹持以外,在底撑部12的设计上也具有相同于上夹垫24的结构,该底撑部12进一步区分为一第三区段121及一第四区段122,该第三区段121一端连接直立部11,该第三区段121的另一端则与该第四区段122相连接并相互垂直设置,该第四区段122是朝滑动夹组2方向延伸,该第四区段122进一步于内面设有一下夹垫15,且该下夹垫15的设置方向是与该上夹垫24为相同方向,另外在该第四区段122内部进一步设有数个弹性件16(其相同于上述的弹力件25的功能),而该下夹垫15对应各弹性件16凹设相同数量的凹孔151(其相同于上述的长孔242的功能),各弹性件16一端弹抵于各凹孔151的内端面,各弹力件25的另一端则弹抵该第四区段122的内部壁面凸出的块体,各弹性件16以弹力常态推抵该下夹垫15,故通过上夹垫24及下夹垫15的设置下,让本实用新型在夹持电子装置200时,不会伤及电子装置200外壳,而利用各弹力件25及各弹性件16的弹性推抵下,该上夹垫24及该下夹垫15可以常态的夹持不同厚度尺寸的电子装置200,防止电子装置200的晃动或是松动掉落而摔坏。
40.接着说明该转接组件4的特征,请见图13至16所示,该转接组件4主要是提供显示器100的组装,并提供显示器100可上下位移、旋转摆动,因此该转接组件4进一步包含一滑移套件41及一枢控套件42,该滑移套件41具有位于该容室13的两个滑轨411、一定力弹簧总成412及一滑动件413,该两个滑轨411设置于容室13且邻近各滑口14a,该滑动件413的局部位于该容室13内且界于该两个滑轨411之间并与该两个滑轨411相互滑接组合,而该滑动件413的另一局部则朝相反于该滑动夹组2的方向穿出各滑口14a并与该枢控套件42相接合,而该定力弹簧总成412则位于该直立部11的容室13内,而该滑动件413呈ㄩ字状并具有一容置部414,该定力弹簧总成412位于该容置部414内,该容置部414的设置可闪避在该滑动件413升降过程中,供容纳该定力弹簧总成412而不相互干扰彼此动作,在该容室13的侧壁设有一横梁136,该横梁136可进一步连结该容室13的相对两侧壁以增加该直立部11内的结构强度,而该横梁136穿设该定力弹簧总成412所具有的一本体,并使该定力弹簧总成412的本体悬置定位在该直立部11内,该定力弹簧总成412的一自由端伸出连接固定在该滑动件413的底端,在该滑动件413升降时,该自由端会同步卷入靠近或拉伸远离该定力弹簧总成412的本体,而且该定力弹簧总成412的弹力足以对抗该显示器100的重量,能够在升降过程中自由停滞;该枢控套件42进一步包含一转轴总成421及一承接架板422,该转轴总成421是与该滑动件413穿出各滑口14a的结构相组合,而该承接架板422则再与该转轴总成421相枢接,该滑动件413是沿着该两个滑轨411的轨迹升降,而该转轴总成421则控制、调整该承接架板422的枢摆方向,该转轴总成421为了对抗显示器100在前倾及后仰的(重)力矩,主要是以扭力弹簧43及调整螺丝44的搭配,扭力弹簧43的两端分别弹抵滑动件413及承接架板422,调整螺丝44则螺设于该滑动件413并抵住扭力弹簧43,通过调整螺丝44的松紧调整可以改变扭力弹簧43的扭力,借此可以调整、定位承接架板422的枢摆角度,进而调整显示器100观看的角度。
41.再者,电子装置200的使用上会产生一定的热度,为了让电子装置200的运作有良好的通风,避免温度处于较高点而影响电子装置200的运作,请见图9至11b所示并以图1为辅助说明,故该直立部11在设有滑动夹组2的一侧,以及该底撑部12的顶面与该滑动夹组2的底面进一步凸设有数个垫块7,各垫块7是以隔绝该电子装置200分别与该支撑座1的直立
部11、滑动夹组2和底撑部12直接接触,并确保电子装置200被紧密夹持,还兼具有防震及防晃动的效果,且各垫块7的设置使该电子装置200分别与直立部11、底撑部12和滑动夹组2之间形成一间隙8以导流空气、散热,借此利用热对流的方式将电子装置200所产生的热量排散,避免电子装置200处于高温下影响效能。
42.另外,在稳定支撑作用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底撑部12进一步结合有一座架17及一底盘18,该座架17是以一板体176结合于该底撑部12的第三区段121底面,该座架17的一端部为一弧形部171,该弧形部171是由该板体176的一端沿着该底撑部12(轮廓)表面延伸而出,该弧形部171贴合于该底撑部12的第四区段122,以支撑该底撑部12并增加结构强度;该板体176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出一宽板段,该宽板段一端边的相对两侧且临近该板体176处分别形成一挡角177,并在该宽板段的另一端边具有一中间凹口173和两个凸角174,再将该宽板段朝向该直立部11弯折后,该中间凹口173卡接该板体176的另一端,而该两个凸角174分别抵靠两个该档角177,将该座架17的另一端部形成一具有容置空间s的支撑部175,该容置空间s能够容纳物品或作为汇集电线等收纳使用,而该支撑部175的宽度大于该弧形部171的宽度,使该座架17的轮廓如图17所示是由该支撑部175渐次收敛至该弧形部171,且该支撑部175的一侧被该直立部11与该底撑部12的连接处抵压的情况下,即可有助于该底撑部12支撑该直立部11,形成稳定的支撑效果之外,又让该两个凸角174与该两个档角177紧密抵靠,使该支撑部175定型并防止松动;另一方面,还在该座架17的该板体176底面设有一定位凹槽172,以容纳该底盘18,该底盘18设有一轴栓181以枢接该座架17的该板体176,且在该底盘18的底面环状排列有数个脚垫182,兼具垫高及止滑的效果,使该座架17与该底盘18形成相对转动,进而使显示器100能够左右转动,请见图18所示。
43.请见图19至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前述中的说明皆为第一实施例的形态,而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另一杆件131的技术,第一实施例在固定支架23与该两个杆件131的搭配上主要只以其中一杆件131作为与固定杆22的啮合所用,另一杆件131与固定支架23间只为单纯的套接而已,所以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是针对另一杆件131的结构特征进行变化,其主要是在另一杆件131的外表面增设一齿件19,该齿件19是呈长条状由杆件131的顶端延伸至底端,另设有一掣动件9装设于该固定支架23的一端内,当该固定支架23套组该对杆件131时,该掣动件9会与其中另一杆件131的该齿件19相啮合,该掣动件9进一步区分为一固定部91、一齿轮部92及一齿轴93,该固定部91以一侧固定组装于该固定支架23的一端内,而该齿轮部92则贴合于该固定部91的另一侧,且该齿轴93贯穿该齿轮部92并枢接于该固定部91,使得该齿轮部92在与该齿件19相互啮合且该固定支架23上下位移的过程中,该齿轮部92会相对该固定部91旋转,并维持与该齿件19相互啮合,借此使滑动夹组2上下位移时更为稳定,使滑动夹组2不管是受到外力下压或是受到两支撑弹簧135的弹力顶擎,都能够稳定地升降,减少受力不均并降低歪斜的情形发生;另外,同样用来挡止固定支架23位移的上挡块133,在前述第一实施例时为两片式分别组接于固定支架23一端的相对两侧,而在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则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将该两个上挡块133合为一起,使支撑座1的直立部11内的结构更为稳固,增加止挡效果,也便于拆装。
44.总结说明,本实用新型利用整组显示器100相关构件上包含支撑座1的特性下,进一步在支撑座1的一侧加装有滑动夹组2,利用滑动夹组2与底撑部12的搭配,该滑动夹组2
相对直立部11进行升降的位移调整,可完整的配合不同尺寸的电子装置200的高度,让各种尺寸的电子装置200均可夹持在该滑动夹组2与底撑部12之间,对于使用者来说只需要切动开关件3就可以快速的进行电子装置200的拆装,既方便又容易上手,完全不需使用到任何工具即可完成作业,比起已知需要额外的安装外挂装置,既费时又费工,本实用新型确实的解决已知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及缺失,显见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实用性,以及更加符合大众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