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流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9434发布日期:2023-01-25 00:4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流体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流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手动阀,其连接件是由上下两个个体零件螺纹连接,连接件下端和隔膜也由螺纹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在流体通过阀体时,如果压力过大会对连接件和隔膜产生较大的冲击,长时间的使用连接件上下端螺纹连接口和隔膜的螺纹连接处会松动,从而影响阀门的性能,在阀门闭合状态下由于螺纹的松动,阀体内还是有少量流体渗出,由于流体流出不多维修人员是很难发现管道内少量流体渗出的,如果流体是无色介质的,那会完全发现不了阀门内少量流体渗出,在施工维修时,已知阀门闭合的状态下液体渗出对人员产生伤害。且在正常生产的过程中,螺纹的松动会影响流量,造成流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保证了流体通过阀门时的流量稳定性的新型流体控制阀。
4.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阀盖、固定外圈和连接轴,所述阀体为圆柱形,在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在所述阀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流入口、流出口均与所述空腔贯通,在所述空腔的外缘上设有圆环凸台,在所述圆环凸台的侧面等距离的设有至少两个圆柱凹台,所述连接轴用于将阀体、阀芯和阀盖连接在一起,其包括连接轴本体和用于压合在所述圆环凸台上的隔膜片,所述隔膜片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所述连接轴本体的下端与连接轴本体连接成一体,在所述阀芯的下端的侧面等距离的设个有至少两个圆柱凸台,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其下端垂直插入所述阀体内,所述圆柱凸台与所述圆柱凹台相互咬合,所述连接轴的顶部与所述阀盖相互锁紧,所述固定外圈压合所述阀芯后与所述阀体螺纹连接。
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下端包括插接部和密封部,所述圆柱凸台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侧面上,所述密封部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阀体的内径紧密贴合,以达到完全密封状态,在所述阀芯上位于所述插接部之上还设有环形固定圈,所述环形固定圈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径,在所述固定外圈的内部设有固定内环,所述环形固定圈与所述固定内环公差配合。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隔膜片具有外圈层和内圈层,所述外圈层凸出,所述内圈层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外圈层,整体呈椭圆状态。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圆环凸台的外缘上设有一个φ0.5-0.8cm的溢流孔。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连接轴本体上,位于所述隔膜片之上还设有阀芯连接部,所述阀芯连接部为梅花形状,在所述阀芯的内部也设有梅花结构,当所述阀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本体上时,所述阀芯连接部与所述阀芯的梅花结构相互咬合。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连接轴本体的顶部设有四方形的阀盖连接部,所述阀
盖的中心处具有四方形的连接孔,所述阀盖盖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阀盖连接部卡入所述连接孔内,在所述阀盖连接部的顶部再通过端帽锁死。
10.有益效果
11.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一体成型的连接轴极大的提高了连接轴的使用性能,也杜绝了多个连接处的螺纹松动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手动阀可以经受流体的巨大压力而不受影响,保证了流体通过阀门时的流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案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俯视图;
15.图3为图1的a-a部剖视图;
16.图4为图2的c部放大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结构的仰视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盖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盖结构的仰视图;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外圈结构示意图;
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外圈结构的仰视图。
24.图中标号:
25.1、阀体
ꢀꢀꢀꢀꢀꢀꢀꢀ
101、流入口
ꢀꢀꢀꢀꢀꢀꢀꢀ
102、流出口
26.103、圆环凸台
ꢀꢀ
104、圆柱凹台
ꢀꢀꢀꢀꢀꢀ
105、溢流孔
27.2、阀芯
ꢀꢀꢀꢀꢀꢀꢀꢀ
201、圆柱凸台
ꢀꢀꢀꢀꢀꢀ
202、插接部
28.203、密封部
ꢀꢀꢀꢀ
204、环形固定圈
ꢀꢀꢀꢀ
205、梅花结构
29.3、阀盖
ꢀꢀꢀꢀꢀꢀꢀꢀꢀ
301、连接孔
ꢀꢀꢀꢀꢀꢀꢀꢀ
4、固定外圈
30.401、固定内环
ꢀꢀꢀ
5、连接轴
ꢀꢀꢀꢀꢀꢀꢀꢀꢀꢀ
501、连接轴本体
31.502、隔膜片
ꢀꢀꢀꢀꢀ
503、阀芯连接部
ꢀꢀꢀꢀ
504、阀盖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33.如图1-11所示,一种新型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芯2、阀盖3、固定外圈4和连接轴5。阀体1为圆柱形,在阀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流入口101和流出口102,在阀体1的内部具有空腔,流入口101、流出口102均与空腔贯通,在空腔的外缘上设有圆环凸台103,在圆环凸台103的侧面等距离的设有至少两个圆柱凹台104。阀体的常用流体大多具备腐蚀性、毒性,所以阀体一般由具有耐药性的树脂的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或pe、ptfe制成。聚醚醚酮作为热塑性树脂而具有非常高的耐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损性及尺寸稳定性、耐疲劳性、加工性等的性质也良好。连接轴5用于将阀体1、阀芯2和阀盖3连接在一起,其包
括连接轴本体501和用于压合在圆环凸台103上的隔膜片502,通过使隔膜片502压合在阀体1的圆弧凸台103上,实现阀门的闭合状态,隔膜片为弹性的、柔韧性好的材质制成,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连接轴本体501的下端与连接轴本体501连接成一体。在阀芯2的下端的侧面等距离的设个有至少两个圆柱凸台201,阀芯2套设在连接轴5上,其下端垂直插入阀体1内,使圆柱凸台201与圆柱凹台104相互咬合,连接轴5的顶部与阀盖3相互锁紧,固定外圈4压合阀芯2后与阀体1螺纹连接。
34.优选的,阀芯2的下端包括插接部202和密封部203,圆柱凸台201设置在插接部202的侧面上,密封部203上套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密封圈的外径大于阀芯的最大外径,在阀芯2进入到阀体1的内部时,密封圈与阀体1的内径紧密贴合,以达到完全密封状态。在阀芯2上位于插接部202之上还设有环形固定圈204,环形固定圈204的外径大于插接部202的外径,在固定外圈4的内部设有固定内环401,环形固定圈204与固定内环401公差配合,在固定外圈4和阀体1通过螺纹锁定时,环形固定圈204部分达到防松效果。
35.优选的,隔膜片502具有外圈层和内圈层,外圈层凸出,内圈层的水平面低于外圈层,整体呈椭圆状态,使其与圆环凸台贴合时,贴合更紧密。
36.优选的,在圆环凸台103的外缘上设有一个φ0.5-0.8cm的溢流孔105,此溢流孔在阀体1或隔膜片502出现损坏时,流体可从此处渗出,便于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溢流孔105的高度不超过阀芯2上的密封圈,在溢流孔105出现流体渗出时,流体也不会从阀芯一端渗出,保证了操作手动阀时不会接触到流体。
37.优选的,在连接轴本体501上,位于隔膜片502之上还设有阀芯连接部503,阀芯连接部503为梅花形状,在阀芯2的内部也设有梅花结构205,当阀芯2套设在连接轴本体501上时,阀芯连接部503与阀芯2的梅花结构205相互咬合,在阀门调节时可保证连接轴5在阀芯2内滑动而不会晃动,从而精准控制阀门的闭合或流通。
38.优选的,在连接轴本体501的顶部设有四方形的阀盖连接部504,阀盖3的中心具有四方形的连接孔301,阀盖3盖设在连接轴5上,阀盖连接部504卡入连接孔301内,在阀盖连接部504的顶部再通过端帽(图中未示出)锁死。端帽在和阀盖连接部504互锁时起到拉动连接轴5的作用,从而保证连接轴5在阀芯2内的位置不变。在对阀门打开或闭合时,端帽、阀盖、连接轴整体向上或向下活动。
39.优选的,固定外圈4处具有多个棱角,方便人工拿取阀门。阀盖3具有弧形棱角,便于人工拿取阀门以及拆解维修,阀盖3和连接轴5配合旋转,达到驱动连接轴作用。
40.综上所述,人员通过旋转阀盖3,阀盖3驱动连接轴5向下压或向上提起,连接轴5下端的隔膜片502被压合在阀体1的圆环凸台103上,或者被提起离开圆环凸台103,以达到对阀门的闭合或流通的控制,阀芯2在阀体1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达到密封阀体内的流体以及限位连接轴5活动的作用。
41.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