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6059发布日期:2022-12-21 04:4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探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


背景技术:

2.x射线损探伤机原理利用x射线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其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x射线可以检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内部缺陷,例如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性缺陷,由于高频x射线探伤机其体积较重,当需要对其进行移动时,需要使用者进行搬运,操作费力,且当该x射线探伤机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与外物发生碰撞进而导致该x射线探伤机发生损坏,因此需要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解决了x射线探伤机不仅移动费力,且可能在移动过程中与外物碰撞进而发生损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的两侧均设有推动组件,两个推动组件相靠近的一端均通过固定组件与同一个x射线探伤机搭接,所述x射线探伤机设在缓冲组件上,所述缓冲组件连接在防护组件内,两个推动组件相远离的一端设有同一个与防护组件连接的调节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的正面设有拉手。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的四角均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上连接有防护壳,所述x射线探伤机设在防护壳内,两个推动组件均设在防护壳内,所述调节组件和拉手均设在防护壳的正面,所述缓冲组件和两个固定组件均设在防护壳内。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滑套,两个滑套均卡接在防护壳内,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两个滑杆相靠近的一端均与固定组件连接,两个滑杆相远离的一端与同一个调节组件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夹板,两个夹板相远离的一面均与滑杆连接,两个夹板相靠近的一面均与防护垫连接,两个防护垫相靠近的一面与同一个x射线探伤机搭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均与防护壳的正面连接,两个轴承座内卡接有同一个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连接板连接,两个连接板相靠近的一面均与滑杆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滑动连接在防护壳内,所述放置板上与x射线探伤机搭接,所述放置板下通过四个伸缩杆与防护壳连接,所述伸缩杆设在弹簧内,四个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板和防护壳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板和防护垫的截面形状均设为弧形,两个
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该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通过设置万向轮、防护壳、夹板、防护垫、弹簧、螺纹筒、滑杆和螺纹杆,正转螺纹筒,相互靠近的两个夹板均带动防护垫与x射线探伤机接触进而将其固定在防护壳内,拉动拉手,固定在防护壳内的x射线探伤机可轻松的进行移动,当该x射线探伤机在受到外物撞击时,且因x射线探伤机外固定有防护壳,防护壳可对外物进行阻挡,且防护垫伸缩,伸缩的防护垫可对该x射线探伤机在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得x射线探伤机不会在移动过程中与外物发生撞击进而发生损坏,保证了该x射线探伤机正常的使用寿命。
13.2、该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通过设置放置板、伸缩杆和弹簧,当x射线探伤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颠簸时,x射线探伤机在防护壳内移动,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带动放置板在防护壳内运动,运动的x射线探伤机带动四个伸缩杆和四个弹簧收缩,收缩的四个弹簧可对x射线探伤机在颠簸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使得该x射线探伤机不易因颠簸而损坏。
14.3、该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通过设置螺纹筒、螺纹杆、连接板和夹板,当x射线探伤机损坏时,反转螺纹筒,相互远离的两个夹板均带动防护垫与x射线探伤机脱离,向上拉动x射线探伤机,x射线探伤机从防护壳内移出,将新的x射线探伤机固定在防护壳内便可重新对防护组件进行重复使用,使得固定在x射线探伤机外的防护组件可重复进行使用,降低了该x射线探伤机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正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防护组件、11底板、12防护壳、13万向轮、2推动组件、21滑套、22滑杆、3固定组件、31夹板、32防护垫、4 x射线探伤机、5调节组件、51轴承座、52螺纹筒、53螺纹杆、54连接板、6凹槽、7拉手、8缓冲组件、81放置板、82伸缩杆、8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包括防护组件1,防护组件1包括底板11,底板11下的四角均连接有万向轮13,底板11上连接有防护壳12,x射线探伤机4设在防护壳12内,两个推动组件2均设在防护壳12内,调节组件5和拉手7均设在防护壳12的正面,缓冲组件8和两个固定组件3均设在防护壳12内,通过设置防护壳12,因防护壳12设在x射线探伤机4外,防护壳12可对外物进行阻挡;
22.防护组件1的两侧均设有推动组件2,推动组件2包括滑套21,两个滑套21均卡接在防护壳12内,滑套21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2,两个滑杆22相靠近的一端均与固定组件3连接,两个滑杆22相远离的一端与同一个调节组件5连接,两个推动组件2相靠近的一端均通过固定组件3与同一个x射线探伤机4搭接,固定组件3包括夹板31,两个夹板31相远离的一面均
与滑杆22连接,通过设置滑套21和滑杆22,因滑套21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2,滑套21可对滑杆22进行限位,使得滑杆22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与滑杆22连接的夹板31可沿着滑套21的轴向方向平稳的进行运动;
23.两个夹板31相靠近的一面均与防护垫32连接,两个防护垫32相靠近的一面与同一个x射线探伤机4搭接,通过设置滑杆22和夹板31,因两个夹板31之间的距离可调,当两个夹板31相互靠近时,相互靠近的两个夹板31可将不同尺寸的x射线探伤机4固定在防护壳12内;
24.x射线探伤机4设在缓冲组件8上,缓冲组件8连接在防护组件1内,缓冲组件8包括放置板81,放置板81滑动连接在防护壳12内,放置板81上与x射线探伤机4搭接,放置板81下通过四个伸缩杆82与防护壳12连接,伸缩杆82设在弹簧83内,四个弹簧83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板81和防护壳12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82,因伸缩杆82与放置板81和防护壳12连接,伸缩杆82可对放置板81进行限位,使得放置板81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放在放置板81上的x射线探伤机4可沿着伸缩杆82的轴向方向平稳的进行运动;
25.两个推动组件2相远离的一端设有同一个与防护组件1连接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两个轴承座51,两个轴承座51均与防护壳12的正面连接,通过设置两个轴承座51,两个轴承座51相互配合可将螺纹筒52固定在防护壳12的正面;
26.两个轴承座51内卡接有同一个螺纹筒52,螺纹筒52内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杆53,两个螺纹杆53相远离的一端均与连接板54连接,两个连接板54相靠近的一面均与滑杆22连接,夹板31和防护垫32的截面形状均设为弧形,两个螺纹杆53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设置螺纹筒52和螺纹杆53,因螺纹筒52内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杆53,转动的螺纹筒52可带动两个螺纹杆5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27.防护组件1的正面设有拉手7,通过设置拉手7,因拉手7与防护壳12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拉手7对防护壳12进行拉动。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当需要对该x射线探伤机进行使用时,将x射线探伤机4放入防护壳12内,正转螺纹筒52,因螺纹筒52内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杆53,正转的螺纹筒52带动两个螺纹杆53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两个螺纹杆53均带动连接板54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两个连接板54均带动滑杆22在滑套21内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两个滑杆22均带动夹板31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两个夹板31均带动防护垫32与x射线探伤机4接触进而将其固定在防护壳12内,拉动拉手7,拉手7通过防护壳12和底板11带动万向轮13在地面上滚动,使得固定在防护壳12内的x射线探伤机4可进行移动;
30.当该x射线探伤机在受到外物撞击时,防护垫32伸缩,当x射线探伤机4在移动过程中受到颠簸时,x射线探伤机4在防护壳12内移动,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4带动放置板81在防护壳12内运动,运动的x射线探伤机4带动四个伸缩杆82和四个弹簧83收缩;
31.当x射线探伤机4损坏时,反转螺纹筒52,反转的螺纹筒52带动两个螺纹杆53相互远离,相互远离的两个螺纹杆53均通过连接板54带动两个滑杆22在两个滑套21内相互远离,相互远离的两个滑杆22均带动夹板31相互远离,相互远离的两个夹板31均带动防护垫32与x射线探伤机4脱离,向上拉动x射线探伤机4,x射线探伤机4从防护壳12内移出。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