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3586发布日期:2023-04-20 00:3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尤其涉及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1、蒸汽冷凝水回收,被大量的应用于各大工厂中。但对于厂区规模大,蒸汽主管道多,冷凝水疏水点比较分散,冷凝水量大,如何有效收集并合理利用,实时统计和分析应用场所冷凝水消耗量,并有利于观察蒸汽泄漏做到及时检修是一大研究课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蒸汽阀门、疏水阀漏气不易发现而浪费蒸汽及冷凝水应用场所能耗统计分析的问题,而提出的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蒸汽主管、反疏水冲击收集管、水箱、多个冷却塔池和污水进水调节池,多个所述蒸汽主管的管壁均固定设有污水进水调节池,多个所述污水进水调节池远离对应所述蒸汽主管的一端均与反疏水冲击收集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疏水冲击收集管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远离反疏水冲击收集管的一端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固定设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末端固定设有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多个冷却塔池和污水进水调节池的内部,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壁设置有自吸式热水泵。

4、优选的,所述污水进水调节池的管壁设置有截止阀、热动力疏水阀和旁通阀,所述截止阀和热动力疏水阀串联设置,所述截止阀和热动力疏水阀与旁通阀并联设置。

5、优选的,所述反疏水冲击收集管的进水口固定设有喇叭斗,且喇叭斗呈上大下小设置。

6、优选的,所述水箱设置于地下,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和人孔,所述水箱的侧壁设置有磁翻板液位计。

7、优选的,所述分支管路的管壁设置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和磁翻板液位计的末端均电性连接有智能控制仪,所述智能控制仪的末端电性连接有plc单片机,所述plc单片机的末端电性连接有触摸屏。

8、优选的,所述自吸式热水泵的管路安装有压力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通过多路蒸汽主管与反疏水冲击收集管连接,能有效防止疏水阀及蒸汽阀门泄漏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检修,降低蒸汽浪费。

11、2、该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通过增设磁翻板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冷凝水收集水箱,实现远程启停自吸式热水泵,远程监控水箱的液位,克服原浮球液位控制水箱因浮球连杆机构频繁动作造成失灵,降低维修成本。

12、3、该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通过在分支管路的管壁处加装流量计,通过触摸屏显示参数,及时统计各应用场所的冷凝水消耗量,不用去现场统计。

13、4、该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通过设置自吸式热水泵,不需加装底阀,使用体积较小,且安装维护方便、故障率低。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反疏水冲击收集管装置,能有效收集蒸汽疏水阀疏水,避免出现外漏的现象,且能观察蒸汽阀门及疏水阀故障导致蒸汽泄漏,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漏气并做到及时检修。



技术特征:

1.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蒸汽主管(1)、反疏水冲击收集管(2)、水箱(3)、多个冷却塔池(4)和污水进水调节池(5),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蒸汽主管(1)的管壁均固定设有污水进水调节池(5),多个所述污水进水调节池(5)远离对应所述蒸汽主管(1)的一端均与反疏水冲击收集管(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反疏水冲击收集管(2)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6)远离反疏水冲击收集管(2)的一端与水箱(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固定设有第二管路(7),所述第二管路(7)的末端固定设有分支管路(8),所述分支管路(8)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多个冷却塔池(4)和污水进水调节池(5)的内部,所述第二管路(7)的管壁设置有自吸式热水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调节池(5)的管壁设置有截止阀(10)、热动力疏水阀(11)和旁通阀(12),所述截止阀(10)和热动力疏水阀(11)串联设置,所述截止阀(10)和热动力疏水阀(11)与旁通阀(12)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疏水冲击收集管(2)的进水口固定设有喇叭斗(13),且喇叭斗(13)呈上大下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设置于地下,所述水箱(3)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4)和人孔(15),所述水箱(3)的侧壁设置有磁翻板液位计(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路(8)的管壁设置有流量计(17),所述流量计(17)和磁翻板液位计(16)的末端均电性连接有智能控制仪(18),所述智能控制仪(18)的末端电性连接有plc单片机(19),所述plc单片机(19)的末端电性连接有触摸屏(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式热水泵(9)的管路安装有压力表(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蒸汽疏水收集及应用系统,包括多个蒸汽主管、反疏水冲击收集管、水箱、多个冷却塔池和污水进水调节池,多个蒸汽主管的管壁均固定设有污水进水调节池,多个污水进水调节池的末端与反疏水冲击收集管连接,反疏水冲击收集管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末端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水箱的出水口固定设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末端固定设有分支管路,分支管路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多个冷却塔池和污水进水调节池的内部。本技术采用反疏水冲击收集管装置,能有效收集蒸汽疏水阀疏水,避免出现外漏的现象,且能观察蒸汽阀门及疏水阀故障导致蒸汽泄漏,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漏气并做到及时检修。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沈晓军,周舟,孙棕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