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97336发布日期:2023-12-27 20:2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

1、通用的机动车减振器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de 10 2004 053401a1、de 10 2006 011 397b3、de 10 2016 208 454a1以及de 10 2005 005 789 a1分别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减振器,其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器缸,其至少部分地填充有液体减振介质;活塞杆,其可相对于机动车减振器的纵向延伸轴线轴向移动,该活塞杆部分地伸入减振器缸中;活塞杆引导件,其沿圆周方向包围活塞杆并使减振器缸相对于外部密封;不透气的、可变形的气体压力容器,其设置在减振器缸内部的补偿空间中并具有填充通道,该填充通道连接气体压力容器内腔与外部环境;以及止回阀,其根据气体压力容器内腔的内部和外部的气压之间的气压差来关闭或打开填充通道。

2、由于填充通道通常至少部分地延伸穿过活塞杆引导件本身,并且止回阀直接形成在活塞杆引导件中,因此所有上述结构都必须使活塞杆引导件由不透气的优质材料制成,使得气体在填充气体压力容器后不会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从气体压力容器逸出。活塞杆引导件通常由金属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制成。材料以及涉及高生产成本的制造工艺都导致机动车减振器的最终价格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的机动车减振器,其能被简单地并且成本低廉地制造。

2、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进一步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给出。

3、如果所述止回阀位于不透气的止回阀壳体内部,该止回阀壳体以形状配合连接和/或材料连接的方式与活塞杆引导件连接,则无论活塞杆引导件的性质如何,都可以防止气体从气体容器中不受控制地逸出。

4、根据另一种有利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引导件可以使用烧结工艺来制造,这显著地使活塞杆引导件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最小化。

5、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所述气体压力容器包括与其不可分离地连接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形成止回阀的止回阀壳体。由此减少了部件数量,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6、替代地,所述气体压力容器能够包括与其不可分离地连接的连接件,并且止回阀可以构造为单独的部件并以形状配合连接和/或材料连接的方式与连接件连接以形成共同的结构单元。由此,每个部件、连接件和/或止回阀均可以有利地由最适合其功能的材料制成并组装成共同的结构单元。

7、根据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述止回阀构造并且布置成使得其止回阀壳体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完全延伸穿过活塞杆引导件。由此,可以在填充气体压力容器时易于防止气体逸出。在此,止回阀壳体是由连接件形成还是作为单独的部件形成是无关紧要的。因此还可以规定,由连接件和止回阀组成的结构单元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完全延伸穿过活塞杆引导件。

8、在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回阀壳体和/或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可以在轴向和/或径向上共同地对齐或彼此独立地对齐。

9、为了有利地实现将所述连接件非常简单地固定至活塞杆引导件,根据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和活塞杆引导件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对于彼此对应的构造形状,从而所述连接件和活塞杆引导件在机动车减振器的组装状态下形成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

10、类似地可以有利地规定,所述止回阀的止回阀壳体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对于彼此对应的构造形状,从而所述止回阀的止回阀壳体和活塞杆引导件在机动车减振器的组装状态下形成非常简单地构造的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

11、还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根据该替代方案,由所述连接件和止回阀组成的结构单元和活塞杆引导件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对于彼此对应的构造形状,从而所述结构单元和活塞杆引导件在机动车减振器的组装状态下形成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

12、在上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所述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可以通过其部件之间的轴向的和/或径向的相对运动形成。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动车减振器(1),其包括: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利用烧结工艺制成。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力容器(5)包括与其不可分离地连接的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形成所述止回阀(8)的止回阀壳体(9)。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力容器(5)包括与其不可分离地连接的连接件(10),并且其中,所述止回阀(8)构造为单独的部件并且以形状配合连接和/或材料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件(10)连接以形成共同的结构单元(1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8)构造并布置成使得其止回阀壳体(9)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完全延伸穿过所述活塞杆引导件(4)。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止回阀(8)组成的结构单元(11)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完全延伸穿过所述活塞杆引导件(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4)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对于彼此对应的构造形状,从而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在所述机动车减振器(1)的组装状态下形成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的止回阀壳体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对于彼此对应的构造形状,从而所述止回阀的止回阀壳体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在所述机动车减振器的组装状态下形成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止回阀(8)组成的结构单元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4)分别至少部分地具有相对于彼此对应的构造形状,从而所述结构单元和所述活塞杆引导件在所述机动车减振器(1)的组装状态下形成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8或9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形状配合结构通过形状配合结构部件的轴向的和/或径向的相对运动形成,所述形状配合结构部件例如是活塞杆引导件(4)和连接件(10)和/或止回阀(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减振器(1),其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填充有液体减振介质的减振器缸(2);能相对于机动车减振器(1)的纵向延伸轴线(L)轴向运动的活塞杆,该活塞杆部分地伸入到减振器缸(2)中;沿圆周方向包围活塞杆(3)并且使减振器缸(2)相对于外部密封的活塞杆引导件(4);不透气的、可变形的气体压力容器(5),其中,该气压力容器(5)布置在减振器缸(2)内部的补偿空间(6)中;将气体压力容器内腔与补偿空间连接的填充通道(7);以及止回阀(8),其至少间接地与气体压力容器(5)连接,该止回阀根据气体压力容器内腔内部的气压与气体压力容器内腔外部的气压之间的气压差来关闭或打开填充通道(7)。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止回阀位于不透气的止回阀壳体(9)内部,该止回阀壳体以形状配合连接和/或材料连接的方式与活塞杆引导件(4)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H·图科维克,E·西蒙,B·埃斯特,A·谢尔,F·贡德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