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及其密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78866发布日期:2023-06-08 00:4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及其密封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闸阀,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及其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1、闸阀是一个启闭件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通过阀座和闸板接触进行密封,通常密封面会堆焊金属材料以增加耐磨性,根据闸板的不同,闸阀分为刚性闸阀和弹性闸阀,楔式闸阀的闸板可以做成一个整体,叫做刚性闸板;也可以做成能产生微量变形的闸板,以改善其工艺性,弥补密封面角度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这种闸板叫做弹性闸板;闸阀关闭时,密封面可以只依靠介质压力来密封,即依靠介质压力将闸板的密封面压向另一侧的阀座来保证密封面的密封,这就是自密封。但是传统的自密封对于闸板和阀座的工艺要求相对较高,这样才能够保障在自密封的过程中不会有介质的渗漏,刚性闸阀采用硬密封的结构对闸板和阀座的工艺要求较低,就是将闸板卡在两个硬密封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结构,为了保障硬密封和闸板之间的紧密贴合,因此两个硬密封之间的距离通常要小于闸板的厚度,在闸板向下挤压的过程中通过压力作用,实现硬密封与闸板的密封,但是这种传统的硬密封结构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当闸板频繁的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会导致硬密封的磨损,因此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硬密封对闸板的密封性能下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及其密封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及其密封方法的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传统硬密封在长时间使用导致磨损,从而造成密封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免密封件磨损保障良好的密封性能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包括闸阀本体和硬密封件;

5、所述闸阀本体包括阀体和闸板;

6、所述闸板可滑动的设置在阀体的内部;

7、闸阀本体上固定设置有硬密封件;

8、所述硬密封件包括有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

9、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安装在阀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置于闸板的一侧;

10、所述进水侧密封囊袋安装在阀体的内部,并且所述进水侧密封囊袋置于闸板的另一侧;

11、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是可膨胀或空瘪的圆环结构;

12、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时,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分别和闸板的两侧相抵;

13、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空瘪时,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分别和闸板的两侧相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的左侧为进水端,右侧为出水端,闸板在阀体的内部上下运动实现闸阀本体的开启或闭合,出水侧密封囊袋设置在闸板的右侧,进水侧密封囊袋设置在闸板的右侧,当闸板将阀体闭合时,向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使得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进而在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涨紧作用力下,使得闸板和阀体内的阀座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密封结构,并且当需要对闸板向上调节时,此时将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内的压力释放,使得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空瘪,并且与闸板之间无挤压作用力,此时闸板向上移动过程中并不会与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不会造成磨损的硬密封件磨损的现象,进而增加了硬密封件的密封寿命。

1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闸阀本体还包括有阀杆和手轮;

16、所述阀杆和闸板转动连接,所述阀杆和手轮螺纹连接,所述手轮和阀体转动连接;

17、所述闸板是楔块结构,所述阀体靠近闸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分别安装在定位槽的内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顺时针转动手轮,手轮驱动阀杆向下运动,使得闸板向下运动,逆时针转动手轮,闸板则向上运动,并且在阀体的阀座内侧,也就是靠近闸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分别安装在定位槽内,并且远离开口的一侧是和定位槽的内壁粘接固定,以防止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在定位槽内偏转,并且在当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空瘪时,引导袋体收纳至定位槽的内部,避免造成挤压磨损。

1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定位槽的开口侧口径小于出水侧密封囊袋的外径,以防止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从定位槽内脱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靠近闸板的一侧是开口结构的,并且开口的尺寸小于出水侧密封囊袋的外径,因此当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时,通过开口凸出的部分与闸板形成挤压密封作用,并当空瘪时,有利于袋体收纳。

2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闸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

22、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所述进水侧密封囊袋适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闸板的两侧开设有环形结构的凹槽,并且两个凹槽分别与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适配,因此当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时,与凹槽接触后可增加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效果。

24、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硬密封件还包括有主管、支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25、所述支管的数量为两个;

26、所述主管的一端和阀体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和两个支管连接;

27、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主管上,两个所述支管分别和所述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连接;

28、所述第二阀门和出水侧密封囊袋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管的一端和阀体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和两个支管连接,每个支管分别与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连接,第二阀门与出水侧密封囊袋连接;

30、当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状态下,进水侧的溶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连接管向主管和支管输送压力,并使得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与凹槽内相抵完成硬密封件对闸板的密封;

31、当需要再次开启闸阀本体时,将第一阀门关闭,将第二阀门开启,此时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内的压力被释放,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空瘪后,随后逆时针转动手轮使得闸板向上运动便可;

32、通过主管、支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闸阀本体便可实现了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的加压,并使其膨胀,增加硬密封件和闸阀本体的联动性。

3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阀体的进水端开设有出水孔,所述主管和出水孔之间安装有连接管;

34、所述连接管是倒置的锥形台结构。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和阀体的出水孔均为锥形台结构,进而方便管体内的溶液进入到主管内。

36、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阀体外部的部件均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硬密封件置于阀体内部的部件均为橡胶材质。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外部的部件均为金属材质制成,并且是和闸阀本体是焊接固定,以防止溶液通过硬密封件和阀体的连接处溢出,硬密封件置于阀体内部的部件均为橡胶材质,阀体内部的密封件加压膨胀,可将密封件与阀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液体渗漏,同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优选球阀,因此在当密封件内加压膨胀后,此时可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两个球阀形成了两道密封结构,避免阀体内的溶液通过主管溢出。

38、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硬密封闸阀的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s1、进水侧密封囊袋一侧阀体的法兰和供液管道连接,出水侧密封囊袋一侧阀体的法兰和出液管道连接,完成闸阀本体的安装;

40、s2、当闸阀本体是开启状态时,此时的第一阀门是闭合状态,第二阀门是开启状态,在阀体内水压的作用下,挤压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被水压压扁在定位槽内;

41、s3、当需要阀体关闭时,此时顺时针转动手轮,并驱动闸板向下运动,当闸板的最下端和阀体的底部内壁相抵后,完成阀体的关闭;

42、s4、随后将第二阀门关闭,并开启第一阀门,此时进水侧的溶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连接管向主管和支管输送压力,并使得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与凹槽内相抵完成硬密封件对闸板的密封;

43、s5、当需要再次开启闸阀本体时,将第一阀门关闭,将第二阀门开启,此时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内的压力被释放,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空瘪后,随后逆时针转动手轮使得闸板向上运动便可。

44、3.有益效果

45、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6、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硬密封件,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时,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分别和闸板的两侧相抵,实现密封;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空瘪时,与闸板之间无挤压作用力,此时闸板向上移动过程中并不会与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不会造成磨损的硬密封件磨损的现象,进而增加了硬密封件的密封寿命;

47、2.本技术通过主管、支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闸阀本体便可实现了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的加压,并使其膨胀,增加硬密封件和闸阀本体的联动性;

48、3.本技术通过定位槽的开口侧口径小于出水侧密封囊袋的外径,当出水侧密封囊袋和进水侧密封囊袋膨胀时,通过开口凸出的部分与闸板形成挤压密封作用,并当空瘪时,有利于袋体收纳,避免闸板挤压囊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