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流板差速器润滑策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5681发布日期:2023-12-22 06:2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双导流板差速器润滑策略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差速器组件使用润滑油来减少在差速器组件内接合的各种部件上的磨损。例如,差速器组件可包括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与连接到车辆中的车轮组件的一对相对的半轴接合。输出齿轮可由连接到驱动轴的驱动小齿轮致动,该驱动轴接收来自车辆动力总成的旋转输入。驱动小齿轮与输出齿轮之间的界面可能经受相当大的负载,并且如果不存在适当量的润滑油以实现差速器组件的一致且平滑的操作,则该界面可能导致部件变形和磨损。

2、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差速器的润滑策略,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布置在差速器的输出齿轮的表面上的导流板,该导流板被配置为朝向差速器的内部界面引导润滑油。导流板使得差速器的内部能够保持润滑,而不依赖于在差速器内部部件的铰接期间内部部件浸入其中的油底壳中的油位。另外,导流板能够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两者期间润滑差速器的内部。因此,差速器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对于部件的寿命而言被最大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流板包括具有第一内导流板和第二外导流板的组件。内导流板的轮廓被配置为将朝向输出齿轮排出的润滑油流引导到输出齿轮中的开口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润滑油喷射器引入润滑油。

3、两个导流板之间的表面还包括多个狭槽,该多个狭槽间隔开以与输出齿轮中的开口对准,使得当输出齿轮旋转时,润滑油可在被两个导流板边缘之间的狭槽引导到开口中之后通过输出齿轮中的开口进入差速器组件。这消除了在差速器的断开状态下将润滑油喷射器对准特定窗口处的需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导流板朝向输出齿轮中的开口的外半径布置,并且第二导流板朝向输出齿轮中的开口的内半径布置。第一导流板被配置为捕获具有朝向差速器壳体的外半径的轨迹的偏转润滑油(例如,如由输出齿轮的旋转运动和油射流的任何飞溅引起的),并且第二导流板被配置为收集其他润滑油(例如,当齿轮静止时和油射流的任何飞溅),使得其转向通过输出齿轮中的开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流板可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压制金属以形成导流板的两个边缘和表面来形成导流板。导流板可通过多个紧固件(例如,螺钉、销和/或被配置为与输出齿轮上的互补特征部接合的涂覆粘合剂的特征部)固定到输出齿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流板减小了润滑油底壳的总体积,从而减轻了重量。

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差速器的输出齿轮包括在外表面中的开口和附连到外表面的双导流板组件。该双导流板组件包括被布置在该开口的径向向内的内导流板和被布置在该开口的径向向外的外导流板,其中该内导流板和该外导流板被配置为将流体引导到该开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内导流板包括被配置为朝向该开口指引润滑油的突出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双导流板组件包括在该内导流板与该外导流板之间的连接延伸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双导流板组件包括与该开口径向对准的多个狭槽。

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双导流板组件通过紧固件被固定地附接到该输出齿轮的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另选地或另外,该双导流板组件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者被固定地附接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粘合剂和被配置为由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容纳的特征部。该双导流板组件可包括多个间隔开的肋,该多个间隔开的肋从该双导流板组件的内径朝向该双导流板组件的外径径向地延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双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突片,该多个突片被配置为容纳将该双导流板组件附连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的紧固件。

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的开口。另外,该差速器被布置成与该输出齿轮的该内表面接合,并且导流板组件被附连到该外表面,其中该导流板组件包括与该开口径向对准的狭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导流板组件还包括径向内导流板和径向外导流板,该径向内导流板被附连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并且沿着该开口的径向内边缘布置,该径向外导流板被附连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并且沿着该开口的径向外边缘布置。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导流板组件包括在该内导流板与该外导流板之间的表面,该表面与润滑油喷射器的轨迹对准。该润滑油喷射器被布置成朝向该开口喷洒润滑油。该导流板组件还可包括径向内导流板和径向外导流板,该径向内导流板被附连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并且沿着该开口的径向内边缘布置,该径向外导流板被附连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并且沿着该开口的径向外边缘布置。另外或另选地,该导流板组件可包括与该开口径向对准的多个狭槽。

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导流板组件通过紧固件被固定地附接到该输出齿轮的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导流板组件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者被固定地附接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粘合剂和被配置为由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容纳的特征部。另外或另选地,该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均匀间隔的肋,该多个均匀间隔的肋从该导流板组件的中心朝向外周边径向地延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突片,该多个突片被配置为容纳将该导流板组件附连到该输出齿轮的该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的紧固件。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输出齿轮还可被配置为在连接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改变,同时维持该狭槽和该开口的对准以用于该差速器的连续润滑。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一种对差速器进行润滑的方法。润滑油喷射器朝向该差速器组件的输出齿轮排出润滑油。润滑油经由第一导流板延伸部和第二导流板延伸部朝向该输出齿轮中的开口被引导穿过该输出齿轮中的该开口,该第一导流板延伸部和该第二导流板延伸部分别朝向该开口的径向内边缘和该开口的径向外边缘布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润滑油被收集在油底壳或贮存器中,并且该输出齿轮被布置成使得该输出齿轮的至少一个边缘浸没在该油底壳或贮存器中的润滑油的表面下方。



技术特征:

1.一种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内导流板包括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开口指引润滑油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双导流板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导流板与所述外导流板之间的连接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双导流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开口径向对准的多个狭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双导流板组件通过紧固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双导流板组件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者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粘合剂和被配置为由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容纳的特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双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开的肋,所述多个间隔开的肋从所述双导流板组件的内径朝向所述双导流板组件的外径径向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齿轮,其中所述双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突片,所述多个突片被配置为容纳将所述双导流板组件附连到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的紧固件。

9.一种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导流板与所述外导流板之间的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与润滑油喷射器的轨迹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所述组件还包括被布置成朝向所述开口喷洒润滑油的润滑油喷射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开口径向对准的多个狭槽。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通过紧固件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者被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粘合剂和被配置为由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容纳的特征部。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均匀间隔开的肋,所述多个均匀间隔开的肋从所述导流板组件的中心朝向外周边径向地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多个突片,所述多个突片被配置为容纳将所述导流板组件附连到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外表面或差速器壳体的紧固件。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输出齿轮被配置为在连接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改变,同时维持所述狭槽和所述开口的对准以用于所述差速器的连续润滑。

20.一种对差速器进行润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文提出了用于使用双导流板组件对差速器组件进行润滑的系统和方法。该差速器组件包括润滑油喷射器、输出齿轮和该双导流板组件。该输出齿轮包括开口,并且该润滑油喷射器与该输出齿轮中的这些开口对准。该双导流板组件包括共同形成与该输出齿轮中的这些开口对准的狭槽的内导流板和外导流板。该内导流板被配置为将从该润滑油喷射器排出的润滑油朝向该输出齿轮中的这些开口引导,而不管该差速器组件处于接合状态还是脱离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J·温赖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