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9710发布日期:2023-11-23 05:3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液压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缓冲,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避免一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冲撞,或由于自身自重较大,或者由于承载负荷较大,导致设备的局部受到较大的压力而产生损坏,相关技术中,通常在该局部处设置液压缓冲装置,来通过液压缓冲装置接收压力,并将该压力转化为液压缓冲装置中的缓冲液的动能以及热能,从而吸收至少部分压力,以实现缓冲的作用。

2、但是,由于液压缓冲装置吸收的压力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转化为缓冲液的动能来吸收的,因此,液压缓冲装置中的供缓冲液进入的缓冲腔体的容积大小,对液压缓冲装置能够吸收的最大压力的影响极大。具体而言,缓冲腔体的容积越大,液压缓冲装置能够吸收的最大压力越大,因此,在需要液压缓冲装置的吸收压力的能力较大时,液压缓冲装置存在缓冲腔体的容积较大,导致液压缓冲装置所占的使用、设置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缓冲装置,能够用于吸收较大的压力的同时,使液压缓冲装置所占的使用、设置空间较小。

2、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液压缓冲装置,包括:

4、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具有依次排列且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一通孔、第二腔体以及开口,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内装有缓冲液,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尺寸,所述开口贯通于所述装置壳体的表面,所述装置壳体还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的缓冲腔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的依次排列方向;

5、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轴、第一活塞、第一塞体以及第二活塞,所述主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开口,且所述主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主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装置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塞体以及所述第二活塞均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活塞密封堵塞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塞体能够密封堵塞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一塞体能够随所述主轴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一通孔并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活塞密封堵塞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以及,

6、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之间,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传动组件复位。

7、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壳体还具有第二通孔以及第三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腔体以及所述开口依次排列且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内装有所述缓冲液,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尺寸;

8、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活塞以及第二塞体,所述第三活塞以及所述第二塞体均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三活塞密封堵塞在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二塞体能够密封堵塞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塞体能够随所述主轴脱离所述第二通孔并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9、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活塞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能够在受到沿第二方向上的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打开,并供缓冲液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10、所述装置壳体还具有第一连通槽以及第二连通槽,所述第一连通槽连通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与所述缓冲腔体之间,所述第二连通槽连通于所述第三腔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与所述缓冲腔体之间。

11、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壳体具有多个所述第三腔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三腔体依次排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腔体通过第三通孔相连通,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一个所述第三腔体与一个所述第三通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腔体的尺寸,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三活塞,各所述第三活塞分别对应密封堵塞在各所述第三腔体内;

12、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塞体,所述第三塞体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三塞体能够密封堵塞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塞体能够随所述主轴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移动以脱离所述第三通孔并进入所述第三腔体内。

13、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部分所述第三活塞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能够在受到沿第二方向上的压力大于压力阈值时打开,并供缓冲液沿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14、所述装置壳体还具有多个第二连通槽,对应于设有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所述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对应的所述第三腔体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三活塞相邻的所述第三腔体均对应设有所述第二连通槽,各所述第二连通槽分别对应连通于各所述第三腔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与所述缓冲腔体之间。

15、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通槽中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能够供缓冲液自所述缓冲腔体穿过所述第三单向阀流向所述第三腔体,且所述第三单向阀能够阻止所述缓冲液自所述第三腔体穿过所述第三单向阀流向所述缓冲腔体。

16、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对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一个塞体、一个连通槽以及一个活塞,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塞体具有尺寸h,所述连通槽具有尺寸s,所述传动组件相对所述装置壳体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活塞与所述连通槽之间的距离为t,t+s≤h。

17、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的多个塞体均具有尺寸h,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塞体的所述尺寸h依次减小。

18、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活塞包括第一筒状部以及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腔壁,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封闭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和/或,

19、所述第二活塞包括第二筒状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筒状部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封闭所述第二筒状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和/或,

20、所述第三活塞包括第三筒状部以及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筒状部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于所述第三腔体的腔壁,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三筒状部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第三延伸部封闭所述第三筒状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之间的间隙。

21、作为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腔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腔以及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腔位于所述第一缓冲腔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缓冲腔连通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和/或,

22、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孔以及部分所述缓冲腔体,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开口以及剩余的所述缓冲腔体;

23、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尺寸d1,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尺寸d2,d1≥d2。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通过使装置壳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一通孔以及第二腔体,并使传动组件包括密封堵塞第一腔体的第一活塞、能够密封堵塞第一通孔活能够脱离第一通孔的第一塞体以及密封堵塞第二腔体的第二活塞,能够在不增大液压缓冲装置所占的使用、设置空间的情况下,提升液压缓冲装置对压力的吸收能力。

26、具体地,在沿主轴的延伸方向上,液压缓冲装置的装置壳体以及主轴的位于装置壳体的外部的一端不受到额外的压力作用时,装置壳体与传动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维持在较稳定的相对位置,换言之,此时,传动组件相对装置壳体位于初始位置。在沿主轴的延伸方向上,装置壳体以及主轴的位于装置壳体的外部的一端受到压力作用时,主轴在压力的作用下相对装置壳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活塞跟随主轴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通过第一活塞将第一腔体内的至少部分缓冲液推至冲进缓冲腔体内,以将部分压力转化为该至少部分缓冲液的动能,同时,弹性件还能够将部分压力转化为弹性形变以吸收,从而对压力进行第一级吸收。进一步地,当第一塞体跟随主轴沿第二方向移动至脱离第一通孔时,第二活塞还能够将第二腔体内的至少部分缓冲液推至第一腔体内,以将部分压力转化为该至少部分缓冲液的动能,从而对压力进行第二级吸收。其中,前述中的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方向。

27、从而,在第一级吸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压力转化为缓冲液冲入缓冲腔体内的动能来吸收压力,在第二级吸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压力转化为缓冲液冲入第一腔体内的动能来吸收压力,因此,相比起相关技术中,仅通过将压力转化为缓冲液冲入缓冲腔体内的动能来吸收压力的液压缓冲装置,在本发明提供的液压缓冲装置与相关技术中的液压缓冲装置具有相同容积的缓冲腔体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液压缓冲装置由于还能够在第二级吸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将压力转化为缓冲液冲入第一腔体内的动能来吸收压力,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液压缓冲装置能够吸收的最大压力更大,换言之,本发明提供的液压缓冲装置能够用于吸收较大的压力的同时,使液压缓冲装置所占的使用、设置空间较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