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系统及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9215发布日期:2023-10-22 08:4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提升系统及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洋能发电,具体涉及一种提升系统及潮流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1、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清洁、可预测、储量巨大等优点,且规律性强、不占用陆地,被誉为“蓝色油田”,是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水力发电类似,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也是通过发电装置将海水的动能或势能等转化为电能,发电装置的工作高程通常位于水面以下,深度达数十米。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以及海生物附着等因素影响,发电装置需要定期提升至水面以上进行检修维护,而一套海洋能发电装置总重可达上百吨,加之复杂海况的影响,提升高度需达到二三十米,对提升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现有技术中,发电装置与液压提升装置连接,液压提升装置与基础固定,受基础高度限制,活塞行程有限,导致液压提升装置的提升高度有限,发电装置需提升至水面以上进行检修维护时,难以保证距离水面有足够的高度差,且液压提升装置调整完发电装置的高度后,发电装置的固定效果难以保证,提升装置的可靠性、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提升装置因行程有限,导致提升高度有限,且调整完发电装置的高度后难以保证发电装置的固定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升系统及潮流能发电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

3、定环梁,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环梁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4、动环梁,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5、提升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适于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滑动,沿所述提升杆的轴向,所述提升杆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所述提升杆设置有安装部;

6、驱动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环梁连接,所述驱动件适于调整所述动环梁与所述定环梁的距离,所述驱动件设置有第二固定部;

7、所述定环梁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具有使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提升杆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行状态,以及使所述第一阻挡部不遮挡所述凸起部的放行状态;

8、所述动环梁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阻挡部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提升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限行状态,以及使所述第二阻挡部不遮挡所述凸起部的放行状态。

9、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环、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滑环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一阻挡台,所述第一滑环与所述定环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件适于调节所述第一滑环相对所述定环梁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滑环具有使所述第一阻挡台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提升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限行状态,以及使所述第一阻挡台不遮挡所述凸起部的放行状态;

10、和/或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环、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滑环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二阻挡台,所述第二滑环与所述动环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件适于调节所述第二滑环相对所述动环梁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二滑环组件具有使所述第二阻挡台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提升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限行状态,以及使所述第二阻挡台不遮挡所述凸起部的放行状态。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滑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定环梁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条形槽伸出,并与所述第一控制件传动连接;

12、和/或所述第二滑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滑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动环梁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条形槽伸出,并与所述第二控制件传动连接。

13、可选的,所述定环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延伸的第一导向台,所述第一导向台适于限制所述提升杆的设置角度,相邻所述第一导向台间形成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适于在所述提升杆沿其轴向滑动时,供所述凸起部通过;

14、和/或所述动环梁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二通孔内部延伸的第二导向台,所述第二导向台适于限制所述提升杆的设置角度,相邻所述第二导向台间形成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适于在所述提升杆沿其轴向滑动时,供所述凸起部通过。

15、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定环梁与所述动环梁间,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定环梁。

16、可选的,沿所述提升杆的轴向方向,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提升杆上等间距布置。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包括:

18、桩基础;

19、前述的提升系统,所述定环梁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桩基础连接;

20、基座,与所述桩基础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与所述桩基础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基座与所述提升杆的安装部连接;

21、潮流能机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22、可选的,所述潮流能机组与所述基座间设置有减震件;

23、和/或所述基座上设置两组所述潮流能机组,两组所述潮流能机组背对设置。

24、可选的,所述基座设置有导轨和/或滑槽,所述桩基础对应设置有滑槽和/或导轨,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适形配合;

25、和/或所述桩基础设置有凸出于其外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适于在与所述基座抵接时,限制所述基座下沉。

26、可选的,所述基座,和/或所述桩基础,和/或所述提升杆的表面布置有牺牲阳极块。

2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一组提升组件的定环梁和动环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提升杆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在通孔内滑动,定环梁和动环梁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各调节组件均具有独立可控的阻挡部,能够选择性的与提升杆的凸起部抵接,驱动件的推杆的一端与动环梁连接,推杆适于调整动环梁与定环梁的距离,推杆带动动环梁沿通孔的轴线方向运动时,第二阻挡部与凸起部抵接,第一阻挡部处于放行状态,提升杆能够随动环梁滑动,当提升杆需沿该方向继续滑动时,可先将第一阻挡部调整至限行状态,随后第二阻挡部调整至放行状态,并回到原位,随后调整至限行状态,与提升杆的凸起部抵接,第一阻挡部则调整至放行状态,重复上述步骤,可实现对提升杆的分步提升或分步下放,在桩基础高度有限、驱动件动作行程有限的条件下,保证提升杆具有较大的行程,且驱动件完成提升杆的提升或下放动作后,将阻挡部调整至与提升杆的凸起部抵接,即可完成对提升杆的可靠固定。

2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调节组件包括滑环和控制件,滑环上设置有向其内部延伸的阻挡台,阻挡台能够在滑环调整至限行状态时,在沿提升杆的滑动方向上与凸起部至少部分重叠,实现对提升杆的限行,滑环通过转动角度的调整即可实现限行状态与放行状态间的切换,易于控制,可靠性强。

3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滑环滑动设置在环梁的内壁,不易脱离环梁,利于长期稳定工作,环梁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与滑环连接的连杆通过条形槽伸出,连杆与环梁外部的控制件传动连接,控制件设置在环梁外部,易于安装调控且不占用环梁的内部空间。

3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导向组件能够限制提升杆的设置角度,保证提升杆相对环梁滑动的过程中保持固定的转动角度,确保调节组件的动作能够实现预期效果,提高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驱动件位于定环梁与动环梁间,第二固定部固定于定环梁,能够有效减少提升系统的占用空间,且方便提升系统应用时与主结构安装。

3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系统,沿提升杆的轴向方向,凸起部在提升杆上等间距布置,使提升杆在提升、下放过程中,整体位置易于把控,也利于驱动件设定执行动作。

3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因具有前述的提升系统,所以具有上述的任一项优点。

35、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流能发电装置,提升系统的定环梁与桩基础连接,装有潮流能机组的基座滑动设置在桩基础上,与提升系统的提升杆连接,提升系统中提升杆能够带动潮流能机组分步提升和下放,在桩基础高度有限、驱动件动作行程有限的条件下,保证机组平台具有较大的行程,利于机组平台升起以开展维护,且提升系统完成机组平台的提升或下放动作后,将阻挡部调整至与提升杆的凸起部抵接,即可完成对机组平台的可靠固定。

3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流能发电装置,潮流能机组与基座间设置有减震件,能够在基座调整高度时减少潮流能机组的震动,为潮流能机组提供保护。

37、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流能发电装置,限位块能够限制基座的下沉高度,提升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