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4311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工平台升降单元,具体涉及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


背景技术:

1、自升式平台由平台主体、桩腿和升降单元组成,平台依靠升降单元沿桩腿升降。自升式平台在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以保证平台遇到风暴时桩腿不致下陷。完井后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桩腿并全部提起,整个平台浮于海面,由拖轮拖到新的井位。升降单元是自升式平台的升降系统中关键部位,常见的升降单元有齿轮齿条式和液压油缸顶升式,其中齿轮齿条式由于升降速度快、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

2、齿轮齿条式升降单元作为重要的承载部件,在多种工况下都必须支撑平台体及相关设备并承担外载荷,长时间处于承受重载的状态,因此其安全性能是关系整个平台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3、升降单元齿轮箱因其低速重载特性,对齿轮副承载能力要求相当高。而用于爬升的输出齿轴受齿条载荷影响,不可避免产生挠曲变形,进而影响尾部与行星架连接部位,连接处的花键容易磨损,导致花键径向侧隙减小,进一步影响行星架位置,导致行星轮载荷不均一,极大影响啮合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为有效避免末级行星轮系受输出齿轮挠曲变形的影响,末级行星架采用单侧支撑轴承支撑,输出齿轴与行星架采用阶梯双定位方式连接,保证各行星轮的位置度不受影响,保证了啮合的均载性能,从而保证了齿轮副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包括安装在后箱体内的行星级,行星级包括末级行星架和输出齿轴,动力经多级传动后由末级行星架传递给输出齿轴,所述末级行星架靠近输出齿轴侧采用单侧的支撑轴承支撑于后箱体,所述输出齿轴和末级行星架之间采用阶梯双定位连接,在末级行星架轴向设有内花键和限位孔,所述输出齿轴的内轴端设有外花键和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伸入与之匹配的限位孔,所述外花键和内花键配合。

4、优选的,所述内花键和限位孔呈阶梯分布,所述限位孔设置在内花键的内侧。

5、优选的,所述后箱体前端连接前箱体,前箱体内设有平行级,所述平行级包括输入齿轴和太阳轮轴,输入齿轴经平行级将动力传递给太阳轮轴,太阳轮轴带有太阳轮齿的一端伸入后箱体,所述太阳轮轴作为平行级的输出端,同时作为行星级的输入端,将动力最后由末级行星架传递给输出齿轴。

6、优选的,所述支撑轴承采用大游隙轴承。

7、优选的,所述平行级设有5级斜齿轮传动,所述行星级设有2级行星齿轮传动。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的末级行星架采用单侧支撑轴承支撑,输出齿轴与行星架采用阶梯双定位方式连接,避免末级行星轮系受输出齿轮挠曲变形的影响,花键连接磨损小,支撑轴承采用大游隙轴承,轴承孔位公差加大,保证超过一定程度的变形量可以由该支撑轴承进行抵消,进而保证各行星轮的位置度不受影响,保证了啮合的均载性能,从而保证了齿轮副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包括安装在后箱体内的行星级,行星级包括末级行星架和输出齿轴,动力经多级传动后由末级行星架传递给输出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级行星架靠近输出齿轴侧采用单侧的支撑轴承支撑于后箱体,所述输出齿轴和末级行星架之间采用阶梯双定位连接,在末级行星架轴向设有内花键和限位孔,所述输出齿轴的内轴端设有外花键和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伸入与之匹配的限位孔,所述外花键和内花键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花键和限位孔呈阶梯分布,所述限位孔设置在内花键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箱体前端连接前箱体,前箱体内设有平行级,所述平行级包括输入齿轴和太阳轮轴,输入齿轴经平行级将动力传递给太阳轮轴,太阳轮轴带有太阳轮齿的一端伸入后箱体,所述太阳轮轴作为平行级的输出端,同时作为行星级的输入端,将动力最后由末级行星架传递给输出齿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采用大游隙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级设有5级斜齿轮传动,所述行星级设有2级行星齿轮传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工升降平台用高均载重载齿轮箱,包括安装在后箱体内的行星级,行星级包括末级行星架和输出齿轴,动力经多级传动后由末级行星架传递给输出齿轴,所述末级行星架靠近输出齿轴侧采用单侧的支撑轴承支撑于后箱体,所述输出齿轴和末级行星架之间采用阶梯双定位连接,在末级行星架轴向设有内花键和限位孔,所述输出齿轴的内轴端设有外花键和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伸入与之匹配的限位孔,所述外花键和内花键配合。本技术可有效避免末级行星轮系受输出齿轮挠曲变形,保证各行星轮的位置度不受影响,保证了啮合的均载性能,从而保证了齿轮副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庆,刘磊,何志强,李响,郭亚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6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