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止式气封高温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9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截止式气封高温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高温气体的装置。
通常的截止式高温阀多采用高温合金,如1Cr18Ni9Ti,Cr18Ni12Mo2Ti等,这种高温阀的密封面一般都是采取“硬碰硬”结构,即阀瓣和阀座都用高温合金或陶瓷氧化物制作,但是由于各种部件热胀冷缩不均匀,开关一、二次后,很快就因变形致使阀门关闭不严而漏气。即便如此,这种高温阀的使用温度最高不超过500℃,虽然采用水冷措施可降低阀体温度,但热气通过水冷阀门也会大大降低温度,这不仅造成大量的热损失,而且也满足不了生产工艺的要求,这种使用温度不高于500℃的高温阀,远远满足不了某些工业生产的需要,仅举粉末冶金水冶法制铁粉工艺为例,该工艺需有一种能切断800℃热氢气的高温阀,因为氢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用800℃热氢还原时,如果阀门关闭不严,换炉时就有爆炸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切断800℃以上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的气封高温阀。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已有的“硬碰硬”结构,改为“硬碰软”结构,即阀瓣和阀座分别采用高温合金、陶瓷氧化物和镶嵌有热塑性材料的高温合金制成。如1Cr18Ni9Ti对镶嵌有紫铜的1Cr18Ni9Ti,又如氧化铝对镶嵌有黄铜的1Cr18Ni9Ti。由于在800℃的温度条件下,阀内热气体已将热塑性材料加热到一旦施加外力时就足以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当阀瓣和阀座受力相向压合时,热塑性材料即可同高温合金的相对面紧紧贴合在一起,这种“硬碰软”结构所形成的密封面即可完全阻止气流通过。
此外,为避免关闭阀门后,阀内的热气体会从管口流出,本发明采取了在阀体下部设置一个通入气封介质的小管(12)和进气管(14),其上各设置一个气压计接口(10)、(11)用来安装气压表。阀门一经关闭就将气封介质通入到两阀门之间的联通管内,并用气压表来控制P(介)>P(气),达到完全切断热气体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在阀内填充绝热、密封材料来减少热损失。
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封高温阀的实施例如图,该阀包含有(A、B)两个阀体(1),两阀体上部均有一个手轮(2),带动阀瓣运动的阀杆(3),阀瓣(4),镶嵌有紫铜垫圈(5)的阀座(6),阀内填充的绝热材料(7),绝热密封材料(8),防尘板(9),气压计接口(10)(11),气封介质入口(12),联通管(13),进气管(14)。
该阀的结构原理是要关闭A、B阀时,首先转动手轮,使阀杆带动阀瓣向下移动,压合在镶嵌有紫铜垫圈的阀座上面,从而切断热气流,起到截止阀的作用(手轮是由人工操作)。同时将气封介质从入口处通入,从而达到切断残存在阀体内的热气流。为了防止热损失阀体内填充有绝热材料,为避免手轮长期受热变形,在接近手轮处放入一种密封绝热材料。此外,还在阀瓣上方设置一块防尘板,即可防止绝热材料粉尘混入气流,又可控制阀杆的偏心度。
B阀与A阀的结构基本相同,气流在A阀的阀瓣和阀座之间通过,再经过B阀的阀瓣和阀座,然后流向所需之处,B阀可起到再密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密封效果好,克服了“硬碰硬”结构使用一、二次就变形的缺点,阀座和阀瓣由于采用“硬碰软”结构,因此,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对选材要求不严,容易制造,容易选材,可以大大降低高温阀的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由阀体、阀座和带有阀瓣的阀杆组成的截止式高温阀,其特征在于它由两个阀体(1)组成,阀体内具有分别采用高温合金、陶瓷氢化物和镶嵌有热塑性材料的高温合金制造的阀瓣(4)和阀座(6),还有防尘板(9),绝热材料(7),绝热密封材料(8)阀体下部设置一个通入气封介质的小管(12)和进气管(14)。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温阀,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材料可镶嵌在阀瓣上也可镶嵌在阀座上。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入气封介质的小管(12)和进气管(14)上面分别设置一个用来安装气压表的气压计接口(10)、(11)。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温阀,其特征在于防尘板安置在阀瓣上方,该防尘板的直径与阀体内径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温阀,其特征在于绝热材料和绝热密封材料设置在防尘板上面的阀体内。
专利摘要
一种截止式气封高温阀,本实用新型是将已有的“硬碰硬”结构改为“硬碰软”结构,即阀瓣和阀座分别采用高温合金、陶瓷氧化物和镶嵌有热塑性材料的高温合金制成,当阀瓣和阀座受力相向压合时,热塑性材料即可同高温合金的相对面紧紧贴合在一起,这种“硬碰软”结构所形成的密封面即可完全阻止气流的通过。另外,为避免关闭阀门后,阀内的热气流会从管口流出,本高温阀采取了在阀体下部设置一个通入气封介质的小管,阀门一经关闭就通入气封介质,进一步达到完全切断热气流的作用。
文档编号F16K1/02GK85200166SQ85200166
公开日1986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张柄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