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给水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774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给水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给水调节执行机构,特别适用于锅炉自动装置。
现有的自动给水调节技术,常用于两个电动调节阀及带操作部件的自控制装置来实现自动给水调节。然而在调节阀与操作部件的配合上,不能实现连续供水同步线性自动调节。同时操作部件的减速装置采用行星齿轮、离合器等组成整体结构,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使用和维护上带来了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给水和再循环水的同步反向线性自动调节,从而保证锅炉和省煤器的安全运行,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由于实现自动给水,从而大大减轻了司炉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有利于对锅炉全面的运行管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与操作部件由一连接筒联接构成整体结构,使其装配容易,加式工艺好,可保证阀体的少量渗漏水不进入操作箱。调节阀中的阀体之时水阀、给水阀、回水阀阀口在阀腔部分,其断面形状为近似矩形,这一结构改善了阀的流量特征。因为阀口的矩形截面,随着阀芯转动,阀口的开度呈线性比例的改变,因而保证了给水流量和再循环水的同步反向线性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
图1的A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体剖视图。

图1及
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调节阀和操作部件两部分组成。其中调节阀的阀体1、阀芯2、阀杆3、阀盖4通过内孔为阶梯形的连接筒5与操作部件联接。操作部件由伺服电机6、蜗杆7、裂相电容8、蜗轮9、手轮10、限位开关11、反馈齿轮组12及反馈电位器3、阀位指针14组成。阀体1外形与普通的三通相同,其中的部分与阀盖4、连接筒5组成圆柱形阀腔阀芯2在阀腔中可自由旋转并与阀腔圆辕截壁面构成无接触式密封。阀口在阀腔部分的截面为近似矩形向外平滑过渡至法兰部分为圆孔,便于与系统中管道联连。阀口在阀腔部分的截面为近似矩形,目的在于使阀口的开度随阀芯转角变化成线性比例。伺服电机6为二相交流可逆式电支机,借助于裂相电容的接线位置不同,可使电机6进行正转和反转。蜗杆7与电机6同轴平接,蜗轮9通过阀杆3与阀芯2联接保证与阀芯2转角一致,反馈齿轮组n接于蜗轮外侧之阀杆3的端部,它把蜗轮9的转角变换成为高精度反馈电位器1的机械转角,并保持此一转角在电位器13的有效电气角度范围内。如图2所示,阀体1的阀腔内的给水、进水、回水阀阀口A、B、C处于阀芯2的旋转中心的同一垂直折面上,回水阀口C与给水阀口A或B,在阀芯2旋转时,其阀口开度成反比,故亦保证了给水与回水的同步反向线性调节。
本实用新型与现在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靠,能实现连续给水同步线性自动调节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调节阀和操作部件自动给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阀与操作部件之间由一连接筒连接,调节阀中的阀体之进水阀、给水阀和回水阀阀口在阀腔部分的断面为矩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筒内孔为阶梯形,连接筒与调节阀的阀体和阀盖组成圆柱形阀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给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阀中的空心圆柱形阀芯与阀腔圆周壁面构成无接触式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阀内的阀芯与操作部件的电机采用蜗轮、蜗杆减速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采用二相交流可逆式电动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给水调节执行机构,特别适用于锅炉自动的装置。本装置由调节阀和操作部件两部分组成,在调节阀和操作部件之间用一连接筒联接。调节阀内的进水阀、给水阀、回水阀阀口在阀腔部分断面为矩形状。调节阀内的阀芯与操作部件的电机采用蜗轮、蜗杆减速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连续给水同步线性自动调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K31/04GK2160801SQ9320815
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30日
发明者王小安 申请人:深圳宝新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