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端止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741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端止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带端止动器,该止动器装到插在衣服、背包等上的套筒或环状物内的带子上。
现在,人们已用带子穿插在滑雪衫或类似衣服的套筒上,以调节腰部的尺寸或收紧这类衣服外套部分的脖子边缘。一个带端止动器装到带子的每一端以使在系紧和解开带子时易于控制带子端部,并防止带端离开衣服的套筒。
作为这种带端止动器,人们已知一种截锥形的带端止动器,这种截锥形带端止动器是中空的,有一穿过其纵轴的通孔,用来纵向插入带子。在使用中,带子的一端从止动器直径较小的一端穿插过截锥形带端止动器。已从止动器较大直径端伸出的带子再打结。然后再拉动带子,直到使形成的结头完全与截锥形带端止动器配合时为止。
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为No.51-38407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带端止动器的另一例子。按照该公开文本,带端止动器包括两部分,一个凸件和一个凹件。凸凹件做成相互配合,在它们之间构成一个接纳带子的槽。在槽的内表面上具有若干叉头,朝带子方向凸出。使用时,带子插入带端止动器凹件的槽中,然后凸件与凹件连接,使叉头与接纳在槽中的带子啮合,从而使带夹在并牢固地保持在凸凹件之间。
在早期的传统的带端止动器中,为了将带端止动器装到带端上,带子必须穿过截锥形带端止动器,然后打结,拉动带子,直到打结端由截锥形带端止动器盖住时为止。这种将带端止动器装到带端上要求很多时间和成本,因此工作效率很低。另外,当截锥形带端止动器偶然被挂在车门、滑雪升降机等上时,将拖住穿着者,因而会出现伤害。
后来的传统的带端止动器容易安装带子,但是如果带子很硬、如硬橡胶带,凸出的叉头将不能与带子咬合,因此不能有效地固定带子。另外在采用软织物带的情况下,凸出的叉头能很好地咬住带子,然而构成织物的纱线或丝会由叉头损坏,这样带子易于绽裂。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类危险,带子必须经过热处理,因此增加了生产带子的加工步骤的数量。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端止动器,它易于将带端固定在它上,能牢固地保持带端而不管是什么材料制造的带子,如果过大的拉力加到带上,可很容易地从带端放开。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带端止动器包括具有啮合件的凸件和具有啮合件的凹件,由啮合件内锁啮合以连接凸凹件。凸凹件具有相应的槽,这样在凸凹件连接时在它们之间形成接纳带子的槽。凸凹件每个都具有若干带子锁紧装置,它们安置在跨越带子的相应槽的内壁上,并与另外构件的锁紧装置安置成交错关系,这样在槽内为保持带子提供一条弯曲的通路。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带端止动器,它包括具有啮合部分的凸件和具有啮合部分的凹件,用啮合部分内锁啮合以连接凸凹件。凸凹件具有相应的槽,当连接时,凸凹件之间形成接纳带子的槽。凹件上加工有浅槽使它靠近啮合部分,在加在带上的力大于某一限定值时允许啮合部分破坏或弹性变形,因此使啮合部分脱出内锁啮合。
对本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清楚本发明的优点和其它特征。在附图中以示例的形式表示结合发明原理的优选结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带端止动器的透视图,表示它的打开状态,图2是图1带端止动器的透视图,然而,它示出封闭起来的装到带端上的带端止动器,图3是带端已装上的带端止动器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然而为了清楚起见,它表示了凸件和凹件分开,并省掉了带子,图5是带端止动器的前视图。
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带端止动器10由塑料制成,它包括一个凹件12和一个凸件16,凸件16通过折合部分18与凹件12形成一体。凹件12大致为蛋形,但在垂直于凸件16和凹件12通过折合部分18连接成的平面上稍扁一些,如图1所示。凹件12包括基壁24和一对相对的侧壁34,34,每个壁都位于每个基壁24的相对的侧的边缘上,从而与基壁24一起形成槽14。
槽14的相对端由一对相对的端壁25、27封闭,该端壁高度是槽14深度的一半。凹件12的远端27,亦即离折合部18远的端壁27加工有一个半圆形的开口20。作为一个带子锁紧装置,在底壁24的内表面上安有叉头26和一对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它们依次安置在半圆开口20侧部的指定上方。这些锁紧装置正如下面描述的一样与凸件16的带子锁紧装置一起锁住带58的端部。叉头26具有尖头的锥形形状,每个齿片28、30放置成垂直于槽14的纵向轴,沿其上端加工有齿形边缘32。
一对相对的啮合部分38、38部分加工在底壁24和相应侧壁34、34交接的相应的角上。啮合部分38、38设计成与凸件16的啮合件36、36锁紧啮合,后面将要详细描述。正如在图1和4(B)所示,每个啮合部分38由在底壁24内表面和相应侧壁34中汇合而成的角部凹口38构成。角部凹口38具有通过凹件12的通孔22。
正如图5所示,一对相对的浅槽54、54加工在凹件12的外表面上,并沿着凹件12的相对侧壁34、34的内表面设置。每个浅槽54与相应于角部凹口38的相应通孔22的内边缘汇合。另一对相对的浅槽55、55加工在凹件12的外表面通孔22的另一侧或靠近半圆开口20的一侧上,并安置成与相应的浅槽54、54对准。因而浅槽54、55均走近啮合部分38。浅槽55、55汇入通过凹件12的孔22附近的相应通槽56、56内。
正如图1所示,凹件12在半圆开口20的对面的端部具有薄的折合部分18。
凸件16由薄的折合部分18在邻近的端部与凹件12结合,在凸件16和凹件12绕折合部分18折迭时凸件配入凹件12的槽14内。凸件16有一对导向壁40、40,每一侧一个,在凸件16配入凹件12的槽14中时,它们与凹件12的侧壁34、34形成面对面的关系。在导向壁40、40上,分别具有一对相对的啮合件36、36,该啮合件36、36升出相应导向壁40、40的上边缘,并具有相互反向的钩状头36’,36’。为了有助于啮合件36的弹性变形、沿啮合件36的一侧的每个导向壁40上加工一个切口42。在本实施例的带端止动器10中,啮合件36和导向壁40的厚度相同,然而,啮合件36可以做成比导向壁薄,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凸件16从凹件12上解开啮合的操作。
底壁46夹在相对的导向壁40、40之间。底壁46和导向壁40、40构成了它们之间的槽44,槽44在其相对端由一对相对的端壁封闭,端壁高度为凸件槽44深度的一半。凸件16的远端壁23、亦即远离折合部分18的壁23加工有半圆形开口20。当凸件16和凹件12由折合部分18折迭成相互面对面的关系时,凸件16和凹件12的半圆开口20、20联合构成带子穿过的带孔。作为一个锁紧装置,在底壁46的内表面上安置有叉头48和一对第一和第二齿片50、52,它们依次安置在开口20的指定上方。叉头48和第一及第二齿片50、52宜于与凹件12的叉头26和第一及第二齿片28、30配合固定带58。叉头48为具有尖顶的锥形形状,每个齿片50、52放置成大致垂直于槽44的纵向轴,每个齿片的上端具有齿状边缘32。
正如图3所示,当凸件16和凹件12由折合部分18折迭成相互面对面的关系时,凹件12的叉头26和第一及第二齿片28、30与凸件16的叉头48和第一及第二齿片50、52分别构成交错的关系,叉头26、48和第一及第二齿片28、30,50、52的长度做成在凸件16和凹件12由折合部分18折迭成相互面对面关系时,凹件12的叉头26、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与凸件16的叉头48、第一和第二齿片50、52分别交错,垂直于带端止动器10的常规平面,其高度稍大于带58的直径。这将有益于增大由带端止动器10加在带58上的保持力。另外,凸件16的齿片50、52的齿状边缘32的齿和开口与凹件12的齿片28、30的齿状边缘32的齿和开口分别配准,凹件和凸件12、16的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50、52伸出折合部分18和槽14、44纵向轴通过的平面,从而使带58的通路交替地以弯曲方式在槽14、44的纵向轴的一侧和另一侧伸展。
现在描述本发明带端止动器的应用。首先将本发明的带端止动器10放成如图1所示的敞开状态。然后将带58嵌套在凸件16的槽44内,带58的一端紧靠着端壁21,带58伸出半圆开口20。然后借助于折合部分18的弹性折迭带子止动器10,使凸件16与凹件12的槽匹配啮合。当凸件12与凹件12的槽14匹配啮合时,凸件16的啮合件36、36的钩状头36’、36’由于侧表面34、34的内表面克服它的弹性而朝里变形,直到啮合件36的钩状头36’到达角部凹口38时为止。此时啮合件36、36的钩状头与角部凹口38、38进入啮合关系,这样凸凹件16、12牢固地相互连接在一起。
当凸凹件16、12相互连接在一起时,凹件12的叉头26、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被放置成分别与凸件的叉头48、第一和第二齿片50、52呈交错关系,这样,底壁24的内表面、凹件12的叉头26、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以及相应的凸件16的部件46、48、50、52将连成起伏式或波纹状的通路,其中带50通过摩擦力保持在叉头26、48,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50、52以及凹凸件12、16的底壁24、46的内表面之间。另外,凹凸件12、16的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50、52的齿状边缘和叉头26、48与带58咬合在一起,这样带58就被牢固地固定在带端止动器10上。
当带端止动器10或带58由外部的原因而使它经受到企图将带58拉出带端止动器10的很大的拉力时,凹件12、尤其是其啮合部分38会沿靠近啮合部分的浅槽54、55破裂或弹性变形,因此使啮合部分38破坏或变形,从而使凸件16和凹件12容易打开,因而放开带58。
正如上面所述,带58由凸凹件16、12的叉头26、48、第一及第二齿片28、30、50、52和底壁46、24的内表面靠摩擦力保持在弯曲的通路内。另外,凹凸件12、16的第一和第二齿片28、30、50、52的齿状边缘32和叉头26、48与带58咬合,因此这种带止动器10能保持各种带58,例如不均匀厚度的带子、硬橡胶带等。
如果带端止动器10由于外界原因而使它受到非正常的拉力,该带端止动器可很容易地离开带58,从而使带58从穿着者身上松开。这完全可防止带58缠在脖子或其它身体部位上。
另外,仅需使带端止动器10绕折合部分18折迭、使凸件16的啮合件36与凹件12的啮合部分38锁紧啮合,就可导致凸凹件12、16的配合,从而使带端止动器固定到带58上的操作仅需用一只手进行而不必使用任何夹具或类似的导向工具,结果节省了费用、劳力和时间。另外,凸凹件12、16由折合部分18连成一体,形成一整块的带端止动器,这样就除消了使凸件部件和凹件部件分开储藏的要求。
另外,由于带端止动器10做成使具有带58的凸件12嵌在凸件内然后再完全罩在凹件12的槽14内,这种带端正动器10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个象扁平的蛋一样的平坦而光滑的表面,如图2所示,因此给穿带者以软接触,同时外形也很具吸引力。
另外,凸件16的一双导向壁40、40放置成与凹件12相对侧壁34、34呈面对面的关系,这有助于将带58端插入凸件16的相对导向壁40、40形成的槽44中,也有助于将凸件16配入凹件12的槽14中,从而带58被很美观地装到带端止动器10上,带子完全被盖住,因此没有部分带子伸出止动器10。因此将带子装到带端止动器10上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本发明的带端止动器10易于安装带端,生产效率高。另外,它可用各种类型的带子上,如硬带、橡胶带、具有不规则直径的带子等。另外,如果一个超过某一定值的拉力加到带端止动器上,它将部分破坏或弹性变形,从而使凸凹件打开,带子很容易地与带端止动器10离开,而没有任何窒息或伤害穿着者的危险。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面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在不离开特征化的发明概念的前提下,可对本发明作出许多修改和改型。例如,带端止动器可做成任何合适的外形,凸出的叉头和齿片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数量、外形和位置,啮合件和啮合部分可采用任何能确保在它们之间有效啮合的形状。凸凹件不必一定由折合部分连接,它们也可相互分开。
显然,通过上述教导专业人员将看到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改型是可能的。因此应该看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在不按特别描述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也应该看到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详细描述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端止动器包括一个具有啮合部分的凸件和一个具有啮合部分的凹件,用啮合件内锁啮合以连接凸、凹件,凸件和凹件具有相应的槽,这样,当它们连接时在凸、凹件之间形成接纳带子的槽,凸件和凹件每个都具有若干带子锁紧装置,带子锁紧装置安置在相应槽的内表面跨越带子,并安置成与其它件的锁紧装置呈交错关系,这样在槽内为保持的带子提供一条弯曲的通路。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带端止动器,还包括在凸凹件的相应端部上连接凸凹件的折合部分,在凸凹件的相应的另一端每个都加工有一个开口,这样,当凸凹件由折合部分折迭以形成相互面对面的关系时,开口连起来提供带子的插入孔。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带端止动器,每个带子锁紧装置在其上端加工有齿状边缘。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带端止动器,当凸凹件相互连接时,具有嵌在它槽中的带子的凸件接着被包在凹件的槽内。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带端止动器,凹件具有一对相对的侧壁,它们的每个相对的横向边缘之间形成凹件的槽,凸件具有一对相对的导向壁,它们的每个相对的侧边之间形成凸件的槽,凸件导向壁宜于与凹件相对的侧壁形成面对面的关系。
6.按照权利要求2的带端止动器,带子锁紧装置伸出折合部分通过的和槽的纵向轴通过的平面、这样带子的通路以弯曲的方式在槽的纵轴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伸展。
7.一种带端止动器包括一个具有啮合部分的凸件和一个具有啮合部分的凹件,由啮合部分内锁啮合连接凸凹件,凸凹件具有相应的槽,这样当连接的凸凹件之间形成接纳带子的槽,凹件上加工有浅槽,靠近啮合部分,在加到带子上的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使啮合件破坏或弹性变形,因此使啮合部分打开啮合。
8.按照权利要求7的带端止动器,啮合部分安置在凹件一端附近,由一凹口构成。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带端止动器,凹口具有穿过凹件的通孔,凹件具有穿过凹件端部附近的通槽,浅槽汇入通槽。
全文摘要
一种带端止动器包括具有啮合件的凸件和具有啮合件的凹件,通过啮合部分内锁啮合,在连接后,凸凹件在它们之间形成接纳带子的槽,凸凹件每个都具有若干带子锁紧装置,带子锁紧装置位于槽的内表面跨越带子,并与其它锁紧装置安置成交错关系,这样在槽内提供一条曲折的或弯曲的接纳带子的通路。
文档编号F16G11/10GK1187326SQ9712551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6日
发明者石田智久, 野泽正夫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