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阀用岐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740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换阀用岐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液控式切换阀用的岐管,特别涉及一种能把被安装的切换阀分为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使用的切换阀用岐管。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切换压缩空气等压力流体流向的切换阀之一液控式切换阀,它由主阀和液控阀构成,它是借助从液控阀供给的液控流体压作用在主阀的阀构件上来切换该阀构件的。
这样的液控式切换阀虽然有时也单独使用,但大都是通过把多个切换阀设置在公用的岐管上而集成化,通过该岐管把控制流体和液控流体总括起来供给各个切换阀的。
另外,上述切换阀根据液控流体的供给方法被分为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内部液控式切换阀是从主阀的供给口把控制流体的一部分作为液控流体导引到液控阀的。另一方面,外部液控式切换阀是通过连接在液控阀上的外部配管等将与控制流体不同的专用液控流体导引到该液控阀的。虽然这两种切换阀根据作业条件而适当分开地使用,但是,时常会由于作业条件变更而必须把内部液控式变更为外部液控式、或相反地把外部液控式变更为内部液控式。
为了能适应上述这种情况,过去,在日本专利公报,例如实开昭64-17078号和实开平1-163270号、或实开平1-174684号等曾提出能将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相互变更的切换阀方案。
但是,因为以前的切换阀是把切换装置直接组装在切换阀的阀本体上,所以都存在着使该切换阀体积增大、结构也变得复杂的缺点。特别是由于在切换阀的阀本体内已经装入很多零件而没有富余的空间量,所以,再在其中装入切换装置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上述切换装置是通过用手工作业进行零件的装卸和安装来切换成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的结构,所以,其切换作业非常麻烦,在需要更换的切换阀很多的情况下,不仅在切换作业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判断是否全部正确地切换的作业中也很费工、并容易发生错误操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把切换装置组装到岐管内、能避免切换阀大形化及其结构复杂化、而且只要,将该切切换阀安装在岐管上就能自动且可靠地把切换阀分为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使用的切换阀用岐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内部液控式和外部液控式之间变更时能防止液控流体残留在上述岐管内部,从而能消除液控流体剩余压力影响的切换阀用岐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岐管设有用来为设置面上的各个切换阀供给液控流体的共用的液控供给流路、从供给口分支的内部液控流路、与外部液控口相通的外部液控流路,同时还有设置在这些内部液控流路、外部液控流路及液控供给流路之间的、从内部液控流路及外部液控流路的任一方有选择地把液控流体导引到切换阀的液控流体切换装置。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由梭形滑阀构成,该梭形滑阀设有两个输入口、一个输出口、阀室、梭形滑阀构件,上述阀室是开设着上述输入口、输出口的;上述梭形滑阀构件是装在阀室内、并经常使高压侧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接起来、将低压侧的输入口闭锁;上述两个输入口分别与内部液控流路和外部流路相连接的同时,输出口与液控供给流路相连接。
因此,在不从外部向上述外部液控口供给液控流体时,将与内部液控流路相通的高压输入口打开,并且与输出口连通,同时,将与外部液控流路相通的低压的输入口闭锁。因此,将液控流体从供给口通过内部液控流路及液控供给流路供到各个切换阀,使该切换阀成为内部液控式切换阀。
另一方面,当压力比控制液体高的液控流体从外部供给外部液控口时,与上述梭形滑阀的外部液控流路相通的高压输入口和输出口相连接,与内部液控流路相通的低压的输入口闭锁。这样,液控流体从外部液控流路通过液控供给流路供给各个切换阀,因此该切换阀作为外部液控式切换阀而动作。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把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直接组装在岐管的内部;还可以组装到控制阀的内部,然后把该控制阀安装在岐管之上。
在把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装入控制阀内时,最好是把该控制阀安装在岐管上面的与切换阀设置面邻接的位置上,在这些控制阀及岐管的至少一方上形成上述外部液控口。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在岐管上设置了切换阀的状态的轴侧图。
图2是在控制阀的安装位置把图1所示的岐管进行剖面而显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在切换阀的安装位置把图1所示的岐管进行剖面而显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岐管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该第1实施例的切换阀用的岐管1A做成细长的长方体状,在其上面,与该岐管1A的轴线方向上并行地形成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5个)切换阀设置面1a,该切换阀设置面1a用来设置液控式切换阀2。
在上述岐管1A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面上设置着1个供给口4和2个排出口5A、5B。上述供给口4用于把压缩空气等控制流体从外部导入、并供给各个切换阀2;上述排出口5A、5B用于把从各个切换阀2排出的控制流体排出到外部,这些口4、5A、5B通过在岐管1A的内部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流路、分别与各个切换阀设置面1a上的供给通孔4a及排出通孔5a、5b相连通。
另外,在上述岐管1A的内部、沿轴线方向设置着1个液控供给流路6,该液控供给流路6用于将液控流体供给各个切换阀2,与全部液控供给孔6a都连通上,这些液控供给孔6a的口是开设在各个切换阀设置面上的。该液控供给流路6的两端由图中未示的栓塞堵塞着。
并且,在上述岐管1A的横宽方向的一侧面上、分别对应于各个切换阀2地设2个输出口7A、7B,这些输出口7A、7B分别与各个切换阀设置面1a上开口的两个输出通孔7a、7b相连通。
在上述岐管1A的上面形成控制阀安装面1b,该控制阀安装面1b位于与上述切换阀设置面1a相邻接的位置上;在该控制阀安装面1b上安装着长方体状的控制阀10,该控制阀10的内部安装着作为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的梭形滑阀11;在该控制阀10和岐管1A上设置着用流路相互连通的多个外部液控口X1、X2、X3、X4。这些外部液控口是用于从外部导入专用的液控流体的,在图示的例子中,4个外部液控口X1、X2、X3、X4分别设置在控制阀10及岐管1A的位置和朝向不同的面上,根据现场状况不同可以选择易连接的配管的口。另外,不使用的口由柱塞堵塞住。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都是针对使用外部液控口X1的。
上述的梭形滑阀11是有选择地从上述供给口4或从外部供给口X1把液控流体导入各个切换阀2的,它设有第1、第2两个输入口11a、11、一个输出口11c、梭形滑阀构件15;上述两个输入口11a、11b的口开设在阀室12内的相对位置上,上述输出口11c的口设在位于输入口11a、11b之间的阀室12上,上述梭形滑阀构件15是安装在上述阀室12内、借助从输入口流入的流体压力的作用而动作、并且经常使高压侧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相连通、闭锁低压侧的输入口的。而且第1输入口11a借助内部液控流路8与供给口4连通,第2输入口11b借助外部液控流路13与外部液控口X1连通,而且输出口11c借助输出流路14与上述液控供给流路6连通。
这里所说的“1个输出口”未必只是指输出口开设在阀室12的一个部位上的情况,即使在阀室12的多个部位开着口,如果它们都共同与液控供给流路6相连通,则也包含在“1个输出口”的概念中。
上述梭形滑阀11的阀室12形成在在控制阀10的下面所形成的孔与岐管1A的上面之间,口开设在岐管1A的上面的内部液控流路8的开口部分构成上述第1输入口11a。
设置在岐管1A上的上述切换阀2设有主阀19和电磁驱动的液控阀20,是单个液控式的5口切换阀。上述主阀19用于切换控制流体的方向。
上述主阀19的阀本体23为长方体状,在该阀本体的下面设置着中央的供给通孔24、其两侧的输出通孔25a,25b、其更两侧的排出通孔26a,26b及液控供给通孔29,上述各通孔与上述岐管1A的在切换阀设置面1a上的各通孔相对应。
而且,在上述阀本体23上、沿其轴线方向地设有与上述供给通孔24和输出通孔25a、25b及排出通孔26a、26b相连通的阀孔31,切换上述各个通孔间的流路的主阀构件34滑动自如地插入在上述阀孔31内。
在上述阀孔31的一端侧、在其与辅助板39之间形成柱塞室32,在该柱塞室32内滑动自如地插入着直径比主阀构件34大的柱塞35。在阀孔31的另一端侧、在其与尾板40之间形成复位室33,在该复位室33内、压缩地设置着推压力小的复位弹簧42。
在上述阀本体23和辅助板39的内部形成液控流路43,该液控流路43把上述液控供给通孔29和液控阀20的液控供给口P连接起来,该液控流路43在阀本体23内延长并与上述复位室33相连通。而且,在辅助板39上形成另一条液控输出流路47,用该流路47使上述柱塞室32和液控阀20的液控输出口a相连通。
上述液控阀20做成常闭型3口电磁阀的结构,它设有上述液控供口P、液控输出口a、液控排出口r、液控阀构件45和复位弹簧46。上述液控阀构件45是使上述液控输出口a与液控供给口P或液控排出口r连通的,上述复位弹簧46是用于把上述液控阀构件45推向闭锁液控供给口P方向的。而且,在使螺线管21励磁时,液控阀构件45使液控供给口P与液控输出口a相连通;在解除螺线管21的励磁时,液控阀构45借助复位弹簧46的推力回归到图示的状态,从而使液控输出口a与液控排出口r相连通。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在不从设在岐管1A上的外部液控口X1导入液控流体时,各个切换阀2成为内部液控式,在从外部液控口X1导入液控流体时,各个切换阀2就成为外部液控式。
即,由于把控制流体的一部分作为液控流体、经常通过内部液控流路8从供给口4供到梭形滑阀11的第1输入口11a,所以,在来自外部的液控流体不供给外部液控口X1时,梭形滑阀构件15使与上述内部液控流路8相通的高压的第1输入口11a开启并与输出口11c连通,而且把与外部液控流路13相通的低压的第2输入口11b闭锁。这样,因为来自供给口4的液控流体通过液控供给流路6、从输出流路14供到各个切换阀2,所以切换阀2作为内部液控式切换阀而动作。
另一方面,在压力比控制流体高的液控流体从外部供到外部液控口X1时,梭形滑阀构件15切换为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位置,使与外部液控流路13相通的高压的第2输入口11b和输出口11c连通,把与内部液控流路8相通的低压的第1输入口11a闭锁。这样,由于把液控流体从外部液控口X1供给各个切换阀2,所以,切换阀成为外部液控式切换阀。
关于上记各个切换阀2的动作,因与公知的单个液控型5口切换阀相同,所以省略对其说明。
这样,只要选择是否通过外部液控口X1供给液控流体就可以自动而且可靠地把各个切换阀2一起变更为外部液控式和内部液控式,所以不需要如以前切换阀那样地用手进行切换操作,完全没有错误操作的问题。
而且,由于在把上述供给口4及外部液控口X1对外部开放时,液控流体被排出,不会封入梭形滑阀11和各个流路内,所以即使在将压力不同的其它流体源连接在上述供给口4及外部液控口X1上来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剩余压力的影响。
在图1中,被安装在岐管1A上的5个切换阀2之中的第1~第3的切换阀2a、2b、2c通过直接设置在上述岐管1A上,作为从供给口4向中央的供给通孔24供给控制流体的中央供给式的切换阀来使用。
而第4切换阀2d借助流路变更用的平板50而安装在岐管1A上,由此切断供给通孔24与岐管1A上面的供给通孔4a的连通,而使其与设在该平板50上的第2供给口51连通,通过该第2供给口51供给不同的压力的流体,其他的流路的连接关系不变更。
另外,第5切换阀2e借助流路变更用的2张平板53、54而安装在岐管1A上由此它被变更为两侧供给式切换阀。即,上方的平板53切断切换阀2e的供给通孔24与岐管1A上面的供给通孔4a的连通,而使其与上述平板53上的排出口55连通;下方的平板54切断切换阀2e的排出通孔26a、26b与岐管1A的排出通孔5a、5b的连通,而使其与上述平板54上的第3供给口56连通,因此,在切换阀2e中,从两端排出通孔26a、26b供给控制流体,从中央的供给通孔24排出控制流体。
图4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该第2实施例在这点上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即,构成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的梭形滑阀11被直接装在岐管1B内。也就是说,在该岐管1B上、从背面开有孔62,在该孔62内所安装的构件63的前端和孔62的里端之间形成阀室12,在该阀室12内配设着棱形滑阀构件15。而且,第一输入口11a借助设在阀本体23上的内部液控流路8与供给口4连通,第2输出口11c借助设在上述构件63和阀本体23上的外部液控流路13与外部液控口X5连通,输出口11c借助输出流路14与液控供给流路6连通着。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外部液控口X5也可以在岐管1B的不同面上设置多个。或者,也可以把上述孔62的入口作为外部液控口使用。
因为实质上第2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作用是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所以,对相同结构部分都标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表示的岐管是用来设置5口切换阀的,但本发明也适用于那种用来设置3口切换阀的岐管,在这种情况下,该岐管上设有供给口、一个排出口和一个输出口,在各个切换阀设置面上设有与这些口连通的供给通孔、一个输出通孔和一个排出通孔。与5口切换阀用的岐管情况相同地设置液控供给流路及液控供给通孔。
而且,虽然在图示的例子中,输出口被设置在岐管上,但它可以设置在各个切换阀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设置岐管上面及切换阀下面的输出通孔。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把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组装在岐管内,因而能克服以前的将其组装在切换阀上而使切换阀大形化、构造复杂化的缺点,从而能获得小形的岐管式切换阀。
又由于只要选择是否通过外部液控口供给液控流体就可以自动而且可靠地同时将各个切换阀一起变更为外部液控式和内部液控式,所以,不需要象以前的切换阀那样用手进行切换操作,完全没有错误操作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把上述供给口及外部液控口朝外部开时,液控流体被排出,不会被封入在梭形滑阀和各个流路内,所以,即使在上述供给口及外部液控口上连接不同压力的其它流体源来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剩余压力的影响。
权利要求
1.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它设有下列构件,即、至少一个切换阀设置面、各个切换阀共用的供给口和排出口、各个切换阀共用的液控供给流路、从上述供给口分支的内部液控流路、外部液控口及外部液控流路、液控流体切换装置;上述供给口和排出口是与上述设置面上的供给通孔和排出通孔连通、并且通过这些通孔向各个切换阀供给控制流体以及从各个切换阀排出控制流体的;上述液控供给流路是与上述设置面上的液控通孔相连通、并通过该液控通孔向各个切换阀供给液控流体的;上述外部液控口是用于从外部导入液控流体的;上述外部液控流路是与上述外部液控口相通的;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是设在上述内部液控流路、外部液控流路与液控供给流路之间、并且有选择地从内部液控流路及外部液控流路的任何一方把液控流体引给切换阀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由梭形滑阀构成,该梭形滑阀设有两个输入口、一个输出口、阀室、梭形滑阀构件;上述阀室是开设着上述输入口和输出口的;上述梭形滑阀构件是装在上述阀室内、借助从上述输入口流入的液控流体压力而动作、并且经常使高压侧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接起来而将低压侧的输入口闭锁的;上述两个输入口分别与内部液控流路和外部液控流路相连接的同时、输出口与液控供给流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是直接组装在岐管内部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控流体切换装置是组装在控制阀内部的,而控制阀是安装在岐管上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阀安装在控制阀安装面上,该控制阀安装面形成在岐管上面的与切换阀设置面相邻接的位置上;上述外部液控口形成在上述的控制阀及岐管的至少一方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阀用岐管,其特征在于多个外部液控口形成在相互朝向不同的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把控制流体和液控流体都供给切换阀2的岐管1A,它设有:与供给口4相通的内部液控流路8、与外部液控口X
文档编号F16K31/12GK1184909SQ9712534
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5日
发明者芳村亲一, 石川诚 申请人: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