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952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子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管子连接件属于管道连接器具,其分类号为F16L。
现有的管道连接是在管子的外壁和接头的内壁上都过丝,通过将接头内丝与管子的外丝相互拧接而成,这样不仅需要多种过丝工具,而且在安装拆卸时需要拧动管子才能使管子从接头上脱离,并且需拆卸多根管子才能换上或取下一根管子,费工、费时,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需在管子上过丝,通过上紧螺帽和外丝接头相套接而成的管子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是由外丝接头、上紧螺帽、密封圆环和垫圈组成,上紧螺帽与外丝接头相拧接,密封圆环、垫圈置于上紧螺帽内起到密封管子和螺帽的间隙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紧螺帽、外丝接头、管子相互连接状态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丝弯头的侧面结构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通外丝接头的侧面结构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四通外丝接头的侧面结构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丝直通的侧面结构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异径外丝接头的侧面结构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
图1所示B面的截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
上紧螺帽4的一端内壁上有螺纹,外丝接头6的接口端外壁上也有螺纹5,上紧螺帽4的一端内壁螺纹与外丝接头6的外壁螺纹5可相互拧接在一起,上紧螺帽4的内壁有螺纹一端的直径比不带螺纹一端的直径大,上紧螺帽4的内壁不带螺纹的一端直径稍大于管子1的外壁直径,使管子1刚好能套进上紧螺帽4中,二者的间隙很小;外丝接头6的内壁直径比管子1的外壁直径大,管子1能从上紧螺帽4的不带有螺纹的一端套进后再套进外丝接头6的内壁中;垫圈2和密封圆环3可置入上紧螺帽4不带螺纹的一端内壁上,将一个垫圈2和两个橡胶密封圆环3先后放入上紧螺帽4靠近不带螺纹的一端内壁中,将管子1穿过上紧螺帽4,再插入外丝接头6中,将上紧螺帽4与外丝接头6相拧接,直到外丝接头6的端口接触并压紧橡胶密封圆环3为止,外丝接头6与上紧螺帽4在相对拧接的运动中产生对橡胶密封圆环3的压力,两个橡胶密封圆环3之间在这种压力下形成一圈压力槽,使两个橡胶密封圆环3紧紧吸附在上紧螺帽4的内壁和管子1的外壁上,密封了上紧螺帽4与管子1间的细小间隙,使管子1中的液体无法流出,同时加固了上紧螺帽4与管子1的密接力;垫圈2的作用是减小上紧螺帽4和橡胶密封圆环3之间的磨擦力,不至于使上紧螺帽4与外丝接头6在相互拧接中橡胶密封圆环3随之旋移。外丝接头6可制成直通、弯头、三通、四通,异径,在外丝接头6的接口端的外壁上均有螺纹5。
本实用新型的管子连接件减少了管子在过丝过程中的许多工序,安装拆卸简便,省时、省力,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管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紧螺帽(4)、外丝接头(6)、橡胶密封圆环(3)和垫圈(2),外丝接头(6)的接口端外壁上有螺纹(5),上紧螺帽(4)、外丝接头(6)和管子(1)间相互套接橡胶密封圆环(3)和垫圈(2)置于上紧螺帽(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外丝接头(6)有直通、弯头、三通、四通、异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子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有不少于两个的橡胶密封圆环(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管子连接件涉及管道连接用具,它主要包括外丝接头、上紧螺帽、密封圆环和垫圈,可套在管子上的外丝接头与上紧螺帽相拧接,密封圆环和垫圈加固并密封了管子和上紧螺帽的间隙,从而解决了原有技术中需在管子外壁过丝才能套接并且需安装拆卸多根管子才能换上或取下一根管子的问题,省时、省力,安装拆卸方便,适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F16L15/00GK2311682SQ9724370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7日
发明者陶应恒 申请人:陶应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