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无管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694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内嵌式无管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嵌式无管工作台。
【背景技术】
[0002]工作台是安装在特种车辆上的一个重要部件,通过工作台的运动,可带动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其他组件进行相应动作,完成既定目标。例如安装在装载车前端,可带动装载部件进行旋转、俯仰等动作。传统工作台包括底座以及能够进行俯仰、旋转等动作的花盘,花盘运动由横向俯仰油缸、纵向俯仰油缸和旋转马达等组件驱动;另外,通过底座底部安装的滚轮,还可实现工作台的整体平移。一般情况下,进出油液压软管与横向俯仰油缸、纵向俯仰油缸直接相连,处于工作台外部,在车辆作业时,上述大量进出油液压软管随工作台各种形式的运动会出现缠绕、磨损、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给车辆作业造成不便,并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无管工作台,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工作台使用外部进出液压油软管容易出现的缠绕、磨损、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包括底座和花盘,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蜗轮,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部套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部套接在所述蜗轮内部;所述旋转轴上部套接有俯仰滚动座,所述俯仰滚动座四周分别设置有横向俯仰油缸和纵向俯仰油缸;所述旋转轴顶部通过万向节与所述花盘活动连接;
所述中心轴内部设置有四条A油道,所述每条A油道分别由中心轴底部延伸至中心轴上部柱体部分,并与开设在所述上部柱体部分的四条环状油槽--对应连通;
所述旋转轴内部设置有四条B油道,所述每条B油道分别由旋转轴内侧壁向上延伸至旋转轴外侧壁;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孔槽,输油组件通过所述孔槽连接在中心轴底部;
所述输油组件的四条C油道在中心轴底部分别与每条A油道连通,每条A油道通过所述对应的环状油槽分别与每条B油道连通,所述每条B油道通过液压软管分别与两个横向俯仰油缸和两个纵向俯仰油缸相连通,所述两横向俯仰油缸之间和两纵向俯仰油缸之间分别通过液压硬管并联连通。
[0005]所述环状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06]所述中心轴和旋转轴下部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
[0007]所述俯仰滚动座四角弧面上开设有通孔。
[0008]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四个滚轮。
[0009]本发明提供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在底部安装输油部件对中心轴进行输油,中心轴和旋转轴之间通过内嵌式油道相连通,旋转轴出口通过位置相对固定的软管和硬管与横向俯仰油缸、纵向俯仰油缸的进出口相连通,实现工作台在内部供油的情况下,灵活完成俯仰、旋转等动作,而不发生液压油软管出现缠绕、磨损、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有效减少工作台管路的维修次数,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4是本发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发明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5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7是本发明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图7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9是本发明俯仰滚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是本发明输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包括底座I和花盘2,所述底座I内设置有蜗轮3,该蜗轮3可由底座I外部安装的旋转马达组件22驱动旋转。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四个滚轮21,可以实现工作台的整体平移。
[0021]所述底座I上固定设置有中心轴4,所述中心轴4外部套接有旋转轴5,所述中心轴4和旋转轴5下部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19,减小两者之间的旋转阻力;所述旋转轴5下部套接在所述蜗轮3内部,通过键、螺钉与蜗轮3连接;所述旋转轴5上部套接有用于安装横向俯仰油缸7和纵向俯仰油缸8的俯仰滚动座6,在俯仰滚动座6的四周依次间隔安装横向俯仰油缸7和纵向俯仰油缸8,俯仰滚动座6的四角弧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液压软管16的通孔20 ;所述旋转轴5顶部安装轴端盖,轴端盖与万向节9连接,万向节9外套接花盘2。当旋转马达组件22启动时,可以驱动蜗轮3旋转,进而带动旋转轴5、俯仰滚动座6、花盘2—起旋转。
[0022]所述中心轴4内部设置有四条A油道10,所述每条A油道10分别由中心轴4底部延伸至中心轴4上部柱体部分,并与开设在所述上部柱体部分的四条环状油槽11--对应连通;所述环状油槽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
[0023]所述旋转轴5内部设置有四条B油道12,所述B油道12分别由旋转轴5内侧壁向上延伸至旋转轴5外侧壁;四条B油道12内侧壁上的油道口分别对应于中心轴4的四条环状油槽11。
[0024]所述底座I上开设有孔槽13,输油组件14通过所述孔槽13连接在中心轴4底部,输油组件14和中心轴4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0025]输油组件14由设置有四个油孔的压板23、连接在压板23上的四个进油块24和分别连接四个进油块24的四根油管25组成。其中,压板23与中心轴4底部连接,其上的四个油孔与中心轴4上设置的四条A油道10进口分别相对应,从而在输油组件14、中心轴4、旋转轴5和横向俯仰油缸7、纵向俯仰油缸8之间形成四条内嵌式油路,具体如下:
输油组件14的四条C油道15分别与每条A油道10连通,每条A油道10通过所述对应的环状油槽11分别与每条B油道12连通,每条B油道12外侧壁油道口分别连接液压软管16,四条液压软管16分别穿过俯仰滚动座6四角弧面的通孔20后,分别与间隔设置的两个横向俯仰油缸7、两个纵向俯仰油缸8相连通,两个横向俯仰油缸7的进油腔室之间、出油腔室之间分别通过液压硬管17连通,使两个横向俯仰油缸7并联连通,同样,两个纵向俯仰油缸8之间也通过液压硬管17形成并联连通。
[0026]工作台做横向俯仰运动时,即沿水平横轴做俯仰运动,液压油从输油组件(14)的一条油管25进口依次经相应的C油道15、A油道10、B油道12、液压软管16到达其中上部横向俯仰油缸7的进油腔室,然后通过并联的液压硬管17进入下部横向俯仰油缸7的进油腔室,两个横向俯仰油缸7推动花盘2做横向俯仰运动,上部横向俯仰油缸7出口油腔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硬管17并联进入下部横向俯仰油缸7后,依次通过与下部横向俯仰油缸7相连的液压软管16、B油道12、A油道10、C油道15到达输油组件14的另一条油管25出口。同理,液压油通过另外两条油路进出纵向俯仰油缸8推动工作台进行纵向俯仰动作,即沿水平纵轴的俯仰运动。
[0027]由于中心轴4和旋转轴5的接触面通过环状油槽11将相应A油道10和B油道12连通,因此,工作台发生任意旋转时,内部油路总是相通的。液压软管16和液压硬管17相对俯仰滚动座6不发生位置移动,因此,外部管线不会发生缠绕、磨损现象。本发明的工作台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有效避免了安全问题的发生。
【主权项】
1.一种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包括底座(I)和花盘(2 ),所述底座(I)内设置有蜗轮(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I)上固定设置有中心轴(4 ),所述中心轴(4 )外部套接有旋转轴(5 ),所述旋转轴(5)下部套接在所述蜗轮(3)内部;所述旋转轴(5)上部套接有俯仰滚动座(6),所述俯仰滚动座(6)四周分别设置有横向俯仰油缸(7)和纵向俯仰油缸(8);所述旋转轴(5)顶部通过万向节(9)与所述花盘(2)活动连接; 所述中心轴(4)内部设置有四条A油道(10),所述每条A油道(10)分别由中心轴(4)底部延伸至中心轴(4)上部柱体部分,并与开设在所述上部柱体部分的四条环状油槽(11)--对应连通; 所述旋转轴(5)内部设置有四条B油道(12),所述每条B油道(12)分别由旋转轴(5)内侧壁向上延伸至旋转轴(5)外侧壁; 所述底座(I)上开设有孔槽(13 ),输油组件(14)通过所述孔槽(13)连接在中心轴(4 )底部; 所述输油组件(14)的四条C油道(15)在中心轴(4)底部分别与每条A油道(10)连通,每条A油道(10)通过所述对应的环状油槽(11)分别与每条B油道(12)连通,所述每条B油道(12)通过液压软管(16)分别与两个横向俯仰油缸(7)和两个纵向俯仰油缸(8)相连通,所述两横向俯仰油缸(7)之间和两纵向俯仰油缸(8)之间分别通过液压硬管(17)并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油槽(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4)和旋转轴(5)下部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1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一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滚动座(6)四角弧面上开设有通孔(20)。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之一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四个滚轮(21)。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内嵌式无管工作台,包括底座和花盘,所述底座内设置有蜗轮,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部套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部套接在所述蜗轮内部;所述旋转轴上部套接有俯仰滚动座,所述俯仰滚动座四周分别设置有横向俯仰油缸和纵向俯仰油缸;所述旋转轴顶部通过万向节与所述花盘活动连接;在底部安装输油部件对中心轴进行输油,中心轴和旋转轴之间通过内嵌式油道相连通,旋转轴出口通过位置相对固定的软管和硬管与横向俯仰油缸、纵向俯仰油缸的进出口相连通,实现工作台在内部供油的情况下,灵活完成俯仰、旋转等动作,而不发生液压油软管出现缠绕、磨损、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IPC分类】F16M11/12, F16M11/18, F16M11/42
【公开号】CN105065874
【申请号】CN201510517215
【发明人】吴汉青, 刘明, 郜海燕, 卜柏营
【申请人】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