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式自由轮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09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边在壳体侧进行抓扣用来使轴套2固定在壳体8中,随后还将对此进行阐述。
[0033]在相应其他的径向凸起部12上分别构造有贯穿部19,其同样在制造轴套时构成,轴套是通过深冲结合相应的压印或冲制加工制成钢板构件。贯穿部19用于容纳或者说安置装配工具,装配工具用于将轴套2在壳体8中转动到装配位置中,随后同样还将对此进行阐述。
[0034]此外像图2示出的那样,在径向凸缘11的上侧20处,在相应的凹部13的区域中构造有坡面形的卡夹区段21,也就是相对于凸缘上侧20倾斜地或坡面形地延伸的区段。尤其是参见图4地,其在那里通到下方嵌接区段或卡夹区段22中,其在装配位置中从下方嵌接壳体8上的止挡区段,随后还将对此进行阐述。与径向凸缘11在凹部13的区域中的其他区域相比,坡面形的卡夹区段21也略径向向外地拉伸,因此,轴套2可以置入到壳体8中,并且径向凸缘11可以从壳体8的止挡区段旁边经过地受引导。
[0035]如由图4中获知的那样,倒钩16以其倒钩棱边18最大限度地从径向凸起部12的平面15延伸出来,从而总体上在倒钩棱边18与径向凸缘的表面20之间得到了高度hi。由此,由于高度hi略大于在壳体侧设置的槽的高度h2,所以会发生卡夹固定,随后还将对此进行阐述。
[0036]图5示出了轻金属壳体8的立体图。在示出的示例中,在其柱体形的内圆周23上与径向凸起部12的数量相应地同样构造有六个止挡区段24,它们整体式地径向向内地延伸。在止挡区段的下端部的过渡为径向向内拉伸的壳体凸肩25的区域中设置有凹口用来形成槽26,从而槽26因此(从轴向上来看)构造在壳体凸肩25与止挡区段24的平行的上方的面之间。从径向上来看,槽通过止挡区段在凹口的区域中的径向面界定。从周向上来看,每个止挡区段24同样具有相应的止挡面27,其与径向凸起部12的相应的止挡面14共同作用。
[0037]根据图6的剖视图示出了槽26的高度h2。高度h2略小于径向凸缘上的高度hl,从而在原则上可以实现卡夹。
[0038]图7示出了在装配期间的轴套式自由轮1的视图。显而易见地,已经设置有装备了滚子4和弹簧6的保持架7的轴套2置入到了壳体8中,其中,径向凸起部12分别嵌接到壳体8的两个止挡区段24之间的中间空间中,或者说壳体8的相应的止挡区段24嵌接到径向凸缘11上的凹部13中。因此,在壳体以及径向凸缘上实现了形状互补的几何结构。
[0039]此外示出了装配工具28,其在所示示例中具有三个嵌接栓柱29,嵌接栓柱导入到相应的径向凸起部12上的贯穿部19中,从而得到抗相对转动的连接。在插入之后,轴套2可以借助装配工具28扭转到最终装配位置中。
[0040]图8示出了图7的设施的俯视图,而没有示出装配工具28,也就是说,该附图示出了在被带到本来的装配位置中之前在壳体8中的置入位置中的已装备的轴套2。显而易见地,径向凸起部12分别位于两个止挡区段24之间。径向凸起部12的止挡面14还远离止挡区段的止挡面27。径向凸起部12的各个坡面形的卡夹区段21也远离于每个卡夹区段21的相应的槽26。径向凸缘11在除了卡夹区段21之外的凹部13的区域中的直径略小于卡夹区段21中的直径地实施,从而径向凸缘可以轴向地沿着止挡区段24置入。
[0041]如果现在在安置装配工具28之后,轴套2沿图8中的箭头P的方向,也就是说沿卡夹方向转动,那么在径向凸缘确实靠置在壳体凸肩25上之后,斜坡形的卡夹区段21通过扭转运动就从该侧出发地导入到相应的槽26中。因为高度hi略大于高度h2,所以在导入运动期间发生:斜坡形的卡夹区段21对着卡夹区段24的在上侧界定出相应的槽26的表面行进。径向凸缘经由倒钩16相对于壳体凸肩25进行支撑。现在继续扭转导致:由于卡夹区段21的坡面形的轮廓,所以径向凸缘11总是继续且更强烈地对着壳体凸肩25挤压,其中,通过倒钩16发生了壳体凸肩25的材料的首先是弹性的、随后是塑性的变形,也就是说,倒钩在一定程度上切入到材料中,或者说抓扣或埋入到其中。转动运动一直进行,直到径向凸起部12的止挡面14贴靠在止挡区段24的止挡面27上并阻止了继续转动。该最终装配位置在图9中示出。
[0042]在该位置中,轴套在每个转动方向上都与壳体固定连接。由于止挡面14止挡在止挡面27上,所以自由轮或者轴套在锁止方向上固定。在反方向上,也就是在自由运转方向上,抗相对转动的固定通过倒钩16钩锁或抓扣在壳体凸肩25中来实现。
[0043]图10示出了示出该抓扣部的剖视图。显而易见地,看到半个图案的倒钩16嵌接到壳体凸肩25的材料中,因此壳体凸肩塑性变形,并且钩锁在那里。在另外的半个图案的区域中,该剖视图示出了装配工具嵌接到其中的贯穿部19。
[0044]在根据图11的沿稍微不同的剖开平面穿过所装配的设施的剖视图中,亦即在止挡区段24的区域中的两个槽26的区域中显而易见的是,卡夹区段21或者说平面区段22如何嵌接到槽26中,或者说如何从下方嵌接槽侧面并支撑在那里,这如所描述的那样导致倒钩16由于不同的高度hi和h2而“埋入”到壳体凸肩25中。
[0045]如所描述的那样,轴套2优选是板材构件,其优选是由钢板构成,钢板以深冲法相应地变形,用以构造出最终轮廓。在此可以构造出所有相关的几何结构,尤其是倒钩16和相应的坡面形的卡夹区段21等。壳体8本身由轻金属,例如铝或必要时由基于铝的轻金属合金构成。然而,也能想到其他材料。
[0046]附图标记列表
[0047]1轴套式自由轮
[0048]2 轴套
[0049]3卡夹坡面
[0050]4滚子
[0051]6弹簧
[0052]7保持架
[0053]8壳体
[0054]9径向凸缘
[0055]10轴套区段
[0056]11径向凸缘
[0057]12径向凸起部
[0058]13凹部
[0059]14止挡面
[0060]15下侧
[0061]16倒钩
[0062]17压印部
[0063]18倒钩
[0064]19贯穿部
[0065]20上侧
[0066]21卡夹区段
[0067]22卡夹区段
[0068]23内圆周
[0069]24止挡区段
[0070]25壳体凸肩
[0071]26槽
[0072]27止挡面
[0073]28装配工具
[0074]29嵌接栓柱
【主权项】
1.一种轴套式自由轮,其具有轴套以及由轻金属构成的壳体,所述轴套具有设置在内圆周上的卡夹坡面和多个滚针或滚子形的配属于所述卡夹坡面的卡夹体,所述轴套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具有径向凸缘(11),在所述径向凸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部(12),在所述径向凸起部上构造有轴向凸起的倒钩(16),并且在所述壳体(8)的内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径向向内凸起的、以绕圆周分布的方式布置的止挡区段(24),其中,在装配位置中,在两个止挡区段(24)之间容纳有所述径向凸起部(12),其中,在所述径向凸缘(11)以具有所述倒钩(16)的侧(15)所靠置的壳体凸肩(25)与所述止挡区段(24)之间构造有槽(26),在所述径向凸起部(12)贴靠在所述止挡区段(24)上时的装配位置中,所述径向凸缘(11)利用钩锁在所述壳体凸肩(25)上的倒钩(16)以卡夹方式保持在所述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在所述装配位置中分别贴靠在止挡区段(24)上的径向凸起部(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在优选等距地分布的多个径向凸起部(12)上分别构造有倒钩(16),其中,在所述装配位置中,相应的倒钩(16)钩锁在所述壳体凸肩(25)上。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倒钩(16)具有钩尖部或钩棱边(18),其与相邻的径向凸起部(12)的相应的止挡面(14)的取向相反地指向。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径向凸缘(11)上与相应的径向凸起部(12)相邻地设置有坡面形的卡夹区段(21),所述卡夹区段在导入到相应的槽(26)中的情况下从下方嵌接相应的止挡区段(24)。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径向凸缘(11)上或者在一个或多个径向凸起部(12)上设置有容纳部或者贯穿部(19),用以安置装配工具(28),所述轴套(2)在置入到所述壳体(8)中之后利用所述装配工具转动到所述装配位置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偶数数量的径向凸起部(12),其中,在所述径向凸起部(12)上交替地设置有倒钩(16)和容纳部或贯穿部(19)。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套式自由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是板材构件,在所述板材构件上通过压印或冲制构造有所述倒钩(16)和必要时的所述卡夹区段(21)以及所述容纳部或贯穿部(19)。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套式自由轮,其具有轴套以及由轻金属构成的壳体,轴套具有设置在内圆周上的卡夹坡面和多个滚针或滚子形的配属于卡夹坡面的卡夹体,轴套容纳在壳体中,其中,轴套(2)具有径向凸缘(11),在径向凸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凸起部(12),在径向凸起部上构造有轴向凸起的倒钩(16),并且在壳体(8)的内圆周上设置有多个径向向内凸起的、以绕圆周分布的方式布置的止挡区段(24),其中,在装配位置中,在两个止挡区段(24)之间容纳有径向凸起部(12),其中,在径向凸缘(11)以具有倒钩(16)的侧(15)所靠置的壳体凸肩(25)与止挡区段(24)之间构造有槽(26),在径向凸起部(12)贴靠在止挡区段(24)上时的装配位置中,径向凸缘(11)利用钩锁在壳体凸肩(25)上的倒钩(16)地以卡夹方式保持在槽中。
【IPC分类】F16D41/067
【公开号】CN105264253
【申请号】CN201480016332
【发明人】亚历山大·赖姆兴
【申请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2日
【公告号】DE102013204656A1, US20160017936, WO2014146653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