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的机构及方法_2

文档序号:9705164阅读:来源:国知局
移动,带动缠绕在固定式换向轮组4与换向轮组1上的驱动绳2往复运动;由于固定式换向轮组4不移动、只是活动换向轮组1移动,连接在往复移动的驱动绳2上的驱动连接块3按设置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移动相应放大比例的位移和速度;所述的放大比例的位移为r.s、速度为r.v,s为往复运动的距离,ν为往复运动的速度。
[0033]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所述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为3倍,固定式换向轮组4包括设有两个绳槽的固定换向轮一 4-1,活动换向轮组1包括设在固定换向轮一 4-1两侧的活动换向轮一 1-1和活动换向轮二 1-2,预紧弹簧5设在活动轮组架6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驱动绳2—端固定于活动轮组架6上,驱动绳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第一个绳槽、活动换向轮一 1-1、驱动连接块3、活动换向轮二 1-2、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第二个绳槽,最终连接于固定在活动轮组架6的预紧弹簧5上。其中,固定式换向轮组4固定于基座上;预紧弹簧5用于张紧驱动绳2,使传动更加平稳可靠;驱动连接块3固接于驱动绳2上,目标元件通过与驱动连接块3固接即可实现相比与直线运动驱动轴7的动力输出端对应放大的位移和速度放大比例r为3倍的往复直线运动。
[0034]如图4所示,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活动轮组架沿直线运动,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带动驱动绳2运动,进而带动驱动绳2上的驱动连接块3直线运动;驱动机构的位移和速度放大比例为3倍时,当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距离s,推动速度V,则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的运动距离为s,活动换向轮组1与固定换向轮组4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驱动连接块3水平运动的距离为3s,输出速度为3v。
[0035]实施例2,如图5至6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处略,不同之处为:所述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为4倍,固定式换向轮组4包括设有两个绳槽的固定换向轮一 4-1,活动换向轮组1包括活动换向轮一1-1、活动换向轮二 1-2、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预紧弹簧5设置在基座上。如图7所示,所述的驱动绳2的一端固定于基座上,另一端依次经过活动换向轮一 1-1、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第一个绳槽、活动换向轮三1 -3、驱动连接块
3、活动换向轮四1-4、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第二个绳槽、活动换向轮二 1-2,最终连接在固定于基座上的预紧弹簧5上。预紧弹簧5、固定换向轮一 4-1、活动换向轮一 1-1和活动换向轮二1-2布置在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之间,且活动换向轮组1的旋转中心与直线运动驱动轴7运行轨迹处于同一水平线,此布置方式相比于实施例2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占地空间,驱动平稳可靠。
[0036]如图8所示,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活动轮组架沿水平方向运动,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带动驱动绳2运动,进而带动驱动绳2上的驱动连接块3水平运动;驱动机构的位移和速度放大比例为4倍时,当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距离s,推动速度ν,则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的运动距离为s,活动换向轮组1与固定换向轮组4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驱动连接块3水平运动的距离为4s,输出速度为4v。
[0037]实施例3,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处略,不同之处为:所述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为5倍,固定式换向轮组4包括分别设有两个绳槽的固定换向轮一 4-1和固定换向轮二 4-2;所述活动换向轮组1包括活动换向轮一 1-1、活动换向轮二 1-2、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预紧弹簧5设在活动轮组架6上。驱动绳2—端固定于活动轮组架6上,驱动绳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第一个绳槽、活动换向轮一 1-1、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第一个绳槽、活动换向轮三1-3、驱动连接块3、活动换向轮四1 _4、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第二个绳槽、活动换向轮二 1-2、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第二个绳槽,最终连接在固定于活动轮组架6上的预紧弹簧5上。预紧弹簧5、固定换向轮一 4-1、固定换向轮二 4-2、活动换向轮一 1-1和活动换向轮二 1-2布置在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之间,且活动换向轮组1的旋转中心与直线运动驱动轴7运行轨迹处于同一水平线,此布置方式相比于实施例4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占地空间,驱动平稳可靠。
[0038]当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距离s,推动速度V,则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的运动距离为s,活动换向轮组1与固定换向轮组4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驱动连接块3水平运动的距离为5s,输出速度为5v。
[0039]实施例4,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相同处略,不同之处为:所述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为6倍,固定式换向轮组4包括各自设置有两个绳槽的固定换向轮一 4-1和固定换向轮二 4-2;活动换向轮组1包括活动换向轮一 1-1、活动换向轮二 1-2、活动换向轮三1-3、活动换向轮四1-4、活动换向轮五1-5和活动换向轮六1-6。所述预紧弹簧5固设在基座上,驱动绳2—端固定于基座上,驱动绳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活动换向轮一 1-1、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三1-3、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五1-5、驱动连接块3、活动换向轮六1-6、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绳槽二、活动换向轮四1-4、固定换向轮一4-1的绳槽二、活动换向轮二 1-2,最终固接在位于基座上的预紧弹簧5上;预紧弹簧5、固定换向轮一 4-1、活动换向轮一 1-1和活动换向轮二 1-2布置在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之间,固定换向轮二4-2、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布置在活动换向轮五1-5和活动换向轮六1-6之间,且活动换向轮组1的旋转中心与直线运动驱动轴7运行轨迹处于同一水平线,此布置方式相比于实施例6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占地空间,驱动平稳可靠。
[0040]当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距离s,推动速度V,则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的运动距离为s,活动换向轮组1与静滑轮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驱动连接块3水平运动的距离为6s,输出速度为6v。
[0041 ] 实施例5,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相同处略,不同之处为:所述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为7倍,固定式换向轮组4包括各自设置有两个绳槽的固定换向轮一4-1、固定换向轮二 4-2和固定换向轮三4-3;活动换向轮组1包括活动换向轮一 1-1、活动换向轮二 1-2、活动换向轮三1-3、活动换向轮四1-4、活动换向轮五1-5和活动换向轮六1-6,预紧弹簧5设在活动轮组架6上。驱动绳2—端固定于活动轮组架6上,驱动绳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一 1-1、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三1-3、固定换向轮三4-3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五1-5、驱动连接块3、活动换向轮六1-6、固定换向轮三4-3的绳槽二、活动换向轮四1-4、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绳槽二、活动换向轮二 1-2、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绳槽二,最终连接在位于活动轮组架6上的预紧弹簧5上;预紧弹簧5、固定换向轮一 4-1、固定换向轮二 4-2、活动换向轮一 1-1和活动换向轮二 1-2布置在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之间,固定换向轮三4-3、活动换向轮三1-3和活动换向轮四1-4布置在活动换向轮五1-5和活动换向轮六1-6之间,且活动换向轮组1的旋转中心与直线运动驱动轴7运行轨迹处于同一水平线,此布置方式相比于实施例9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占地空间,驱动平稳可靠。
[0042]当直线运动驱动轴7推动距离s,推动速度V,则活动轮组架上的活动换向轮组1的运动距离为s,活动换向轮组1与静滑轮之间的间距变化为s,驱动连接块3水平运动的距离为7s,输出速度为7v。
[0043]实施例6,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相同处略,不同之处为:所述的运行速度与位移放大比例r为8倍,固定式换向轮组4包括各自设置有两个绳槽的固定换向轮一4-1、固定换向轮二 4-2和固定换向轮三4-3;活动换向轮组1包括活动换向轮活动换向轮一 1-
1、活动换向轮二 1-2、活动换向轮三1-3、活动换向轮四1-4、活动换向轮五1-5、活动换向轮六1-6、活动换向轮七1-7和活动换向轮八1-8,预紧弹簧5设在基座上。驱动绳2—端固定于基座上,驱动绳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活动换向轮一 1-1、固定换向轮一 4-1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三1 -3、固定换向轮二 4-2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五1 _5、固定换向轮三4-3的绳槽一、活动换向轮七1-7、驱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