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694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摆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摆动元件的摆动装置,摆动元件在垂直向上的原始位置和水平的运行位置之间绕摆动轴线摆动。其摆动由空气弹簧力支持和缓冲。空气弹簧有由压缩气体填充的气缸,其内腔由活塞分为第一和第二工作腔,活塞有通过第二工作腔与引导和密封单元密封地向外引导的活塞杆。具有:在向外冲程中打开的从第二到第一工作腔的第一连接,在向内冲程中打开的从第一到第二工作腔的导通横截面小于第一连接的第二连接;在气缸中且在活塞杆上移动的辅助活塞,其使第二工作腔与气缸中的辅助腔分开;在最终驶出冲程区域中打开的从辅助腔到第二工作腔的第三连接和在驶入冲程中打开的从第二工作腔到辅助腔的第四连接。第三连接的导通横截面小于第四连接。
【专利说明】
摆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摆动元件的摆动装置,该摆动元件在垂直向上指向的原始位置和水平指向的运行位置之间能绕着布置在其端部区域上的摆动轴线摆动,其中,摆动元件的摆动运动能通过空气弹簧力支持和缓冲。
【背景技术】
[0002]在这样的已知的摆动装置中摆动元件是摆动床,其能够从其向上指向的原始位置展开到其水平指向的平放位置或者从其水平指向的平放位置折拢到其原始位置。为了不仅在翻开也在折拢时平缓地缓冲而对立地布置两个空气弹簧。
[0003]这种摆动装置具有高成本的结构并且需要较大的结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的摆动装置,其容易构造并且需要较小的结构空间。
[0005]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此实现,即从原始位置出发并且进入运行位置的空气弹簧具有由压缩气体填充的气缸,其内腔由能移动的活塞分割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并且活塞在一侧具有活塞杆,其通过第二工作腔与引导和密封单元密封地向外引导,空气弹簧具有:在活塞的向外冲程中打开的、从第二工作腔导向第一工作腔的第一连接,和在活塞的向内冲程中打开的、从第一工作腔导向第二工作腔的第二连接,其导通横截面小于第一连接的导通横截面;能在气缸中并且在活塞杆上移动地布置的辅助活塞,其使第二工作腔在其远离活塞的一侧上与在气缸中形成的辅助腔分开;在活塞的最终驶出冲程区域中打开的、从辅助腔引导向第二工作腔的第三连接以及在活塞的向内冲程中打开的、从第二工作腔引导向辅助腔的第四连接,其中,第三连接的导通横截面小于第四连接的导通横截面。
[0006]如果根据本发明的摆动装置从其向上指向的原始位置摆动到其水平指向的运行位置,那么活塞杆就利用活塞进入到气缸中。在此仅打开从第一工作腔引导向第二工作腔的第二连接。通过其较小的导通横截面实现对摆动运动的缓冲。在此,第一工作腔中的压力也升高,这恰好在摆动路径的第二半部上形成附加的阻力。因此,摆动元件平缓缓冲地来到其运行位置。
[0007]在从运行位置摆动到原始位置时,仅打开从第二工作腔引导向第一工作腔的第一连接。因为第一连接具有比第二连接大的导通横截面,所以该摆动运动具有比在相反方向上更小的缓冲或者在第一连接有相应较大的导通横截面的情况下甚至尽可能不缓冲。
[0008]因此,在到达辅助活塞以及最终驶出冲程时,驶出运动仅有很小的缓冲或者尽可能不缓冲。在此,通过作用到摆动元件上的外力、例如手动力触发的摆动元件的摆动运动至少利用由于空气弹簧的尽可能的支持而实现。
[0009]如果在该摆动运动中活塞抵靠到了辅助活塞处,那么辅助活塞必须连带地从在最终驶出冲程中的活塞移动到活塞和活塞杆完全驶出的位置,并且存在于辅助腔中的压缩气体经由第三连接流向第二连接。然而这是有缓冲的,因为第三连接的导通横截面设计地更小。因此,在最终驶出冲程中活塞杆和活塞的向外运动平缓地进行缓冲并且避免了在原始位置的激烈撞击。
[0010]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摆动装置利用唯一的空气弹簧实现了在驶入冲程和驶出冲程的确定的冲程范围中的不同的缓冲,这导致了简单的结构和较小的结构空间需求。
[0011]同样导致了较小的结构空间需求的是,空气弹簧在摆动元件的摆动平面中或者平行于摆动元件的摆动平面地延伸,并且利用其一端铰接在位置固定的第一支撑部位处并且利用其另一端铰接在摆动元件处的第二支撑部位处,其中,摆动元件形成双臂杠杆,其具有较大延伸的第一杠杆臂形成功能元件,并且其第二杠杆臂形成铰接元件,在其处以一个到摆动轴线的间距布置第二支撑部位。
[0012]在此能够实现活塞杆在第一支撑部位处的铰接和气缸在第二支撑部位处的铰接,并且反之亦然。
[0013]如果位置固定的第一支撑部位在摆动轴线上方以一个到摆动元件的原始位置的间距布置在背离摆动元件的摆动区域的一侧,那么仅需要特别少的安装空间。
[0014]为了在活塞杆和活塞从其完全驶出的位置驶入时使得辅助活塞再次朝着第二工作腔移动一个最终驶出冲程区域,辅助活塞能够由复位力推挤到远离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最终驶出冲程区域位置中。
[0015]对此优选地在一个简单的构造方案中,在辅助腔中布置有以一个径向间距围绕活塞杆的螺旋压力弹簧,其利用其一端支撑在引导和密封单元上或者靠近引导和密封单元的固定在气缸上的止挡部处,并且利用其另一端使辅助活塞推挤到最终驶出冲程区域位置中。螺旋压力弹簧仅具有足够移动辅助活塞的较小的力。
[0016]由此实现了集成的节省结构空间的结构,即第一连接和/或第二连接布置在活塞中。
[0017]在此在一个较小的结构空间需求的简单的设计方案中,活塞具有径向环绕的环形槽,在其中布置密封环,其具有小于环形槽的轴向宽度的轴向延伸,该密封环的径向外罩面密封地抵靠在气缸的内壁处,其中,在气缸的内侧面和环形槽的底部之间形成环状间隙,其恒定地与第一工作腔连接,与一个或多个设计在环形槽的靠近第二工作腔的侧壁中的、朝向环形槽敞开的扼流槽连接,扼流槽的槽开口由密封环或者与密封环连接的垫圈覆盖。
[0018]在驶出运动时,密封环朝着在环形槽的靠近第一工作腔的侧壁处的止挡部移动。因为环状间隙恒定地与第一工作腔连接,并且密封环或者与密封环连接的垫圈从靠近第二工作腔的侧壁离开,所以由此形成了具有较大导通横截面的第一连接。
[0019]在驶入运动时,密封环或者与密封环连接的垫圈抵靠在靠近第二工作腔的侧壁处,从而使恒定地与第一工作腔连接的环状间隙仅还经由具有较小导通横截面的扼流槽与第二工作腔连接。由此形成了具有较小导通横截面的第二连接。
[0020]同样导致了较小的结构空间需求的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案在于,第三连接和/或第四连接布置在活塞中。
[0021]对此,辅助活塞能够密封地在气缸中引导并且具有同轴贯通的导孔,利用该导孔能在活塞杆上移动地引导辅助活塞,其中,第三连接通过在活塞杆和导孔之间的环状间隙形成。
[0022]如果在此在辅助活塞的朝向第二工作腔的端面中构造一个或多个径向贯通的另外的扼流槽,其朝向第二工作腔的槽开口在活塞抵靠在辅助活塞处时能由活塞覆盖,其中,第二工作腔能与另外的扼流槽的径向外端部连接。
[0023]为了避免在第二工作腔和辅助腔之间的辅助活塞的环流,辅助活塞能够在其径向环绕的罩面处具有径向环绕的密封槽,在其中布置有抵靠在气缸的内壁处的第二密封环。
[0024]优选地,摆动元件是摆动床,其在不使用时能摆动到垂直向上指向的原始位置、特别是类似柜子的架子中。为了使用随后进行摆动到水平指向的运行位置中。
[0025]通过对摆动床施加手动力启动到运行位置的摆动,摆动床随后由于其自身重量自动地继续摆动到运行位置,其中,通过空气弹簧缓冲该摆动运动,并且摆动床在到达运行位置时不撞击地面而是平缓地安放。
[0026]从运行位置到原始位置的摆动同样通过手动力利用由于空气弹簧的支持来实现。这在摆动运动的结束区域中通过空气弹簧实现缓冲,从而使摆动床平缓缓冲地到达原始位置并且不坚硬地撞击类似柜子的架子。
【附图说明】
[0027]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详细描述。在此:
[0028]图1示出摆动装置在原始位置和运行位置的原理性侧视图,
[0029]图2示出根据图1的摆动装置的空气弹簧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图1中示出了摆动装置,利用实线示出了其水平指向的运行位置并且以虚线示出了其垂直向上指向的原始位置,并且其具有构造为双臂杠杆摆动元件1,该摆动元件能绕着固定布置的摆动轴线2摆动地支撑。摆动元件由具有较大延伸的第一杠杆臂3和具有较小延伸的第二杠杆臂4组成。平行于摆动元件I的摆动平面地布置有空气弹簧5,其活塞杆10的自由端以一个到摆动轴线2的间距地铰接在第二杠杆臂4上的第二支撑部位6处。空气弹簧5的气缸7的与活塞杆10相对的端部铰接在位置固定的第一支撑部位8处,其位于摆动轴线2之上并且以一个到摆动元件I的原始位置的间距布置在背离摆动区域9的一侧上。该间距大约相当于第二支撑部位到摆动轴线的间距,从而使空气弹簧5在摆动元件I的运行位置近似垂直地取向。
[0031]在摆动元件I的原始位置,活塞杆10从气缸7中驶出,并且在运行位置中驶入。
[0032]在图2示出的空气弹簧5中,在由压缩气体填充的气缸7中布置有能轴向运动的活塞11,在其处固定地布置有活塞杆10的伸到气缸7中的端部。活塞11将气缸7的内腔分割为背离活塞杆10的第一工作腔12和活塞杆侧的第二工作腔13。活塞杆10通过第二工作腔13和引导和密封单元14密封地向外引导。
[0033]在气缸7中还能移动地布置有辅助活塞15,其使第二工作腔13在其背离活塞的一侧上与在气缸7中形成的辅助腔16分开。
[0034]辅助活塞15具有同轴贯通的导孔17,活塞杆10穿引过该导孔,其中,在活塞杆10和导孔17之间形成环状间隙18。经由环状间隙18使得辅助活塞15的两侧相互连接。
[0035]在图1中辅助活塞15利用其朝向第二工作腔13的端面与引导和密封单元14间隔出最终驶出冲程区域19,并且从螺旋压力弹簧20的一端推挤到该位置中。螺旋压力弹簧20在辅助腔16中以径向间距包围活塞杆10,并且利用其另一端支撑在支撑片21上,支撑片固定地布置在气缸7中的辅助腔16的背离活塞11的端部上。
[0036]辅助活塞15在其径向环绕的罩面处具有径向环绕的密封槽22,在其中布置有第二密封环23,其阻止了辅助活塞15的两个轴向侧面在辅助活塞15和气缸7的内壁24之间的连接。
[0037]辅助活塞15在其朝向活塞11的端面上具有径向贯通的第二扼流槽25,其总导通横截面小于环状间隙18的导通横截面。
[0038]活塞11在其径向环绕的罩面处具有径向环绕的环形槽26,在其中布置第一密封环27,其具有小于环形槽26的轴向宽度的轴向延伸,从而使第一密封环27能在环形槽26的两个侧壁之间运动。第一密封环27利用其径向环绕的外罩面密封地抵靠在气缸7的内壁24处。
[0039]在第一密封环27的径向内罩面和环形槽26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二环状间隙28。环形槽26的朝向第一工作腔12的侧壁通过星形片29形成,该星形片的射线状间隙30使第二环状间隙28恒定地以大的横截面与第一工作腔12连接。
[0040]在环形槽26的靠近第二工作腔13的侧壁33中设计有向着环形槽26打开的径向的第一扼流槽31。在第一密封环27处,在其朝向第二工作腔13的一侧上布置有垫圈32,当第一密封环27位于其靠近第二工作腔13的位置时,通过垫圈覆盖扼流槽31的指向环形槽26的开口。在该位置中,第二环状间隙28在环形槽26中仅经由具有较小的导通横截面的第一扼流槽31径向向外地与在活塞的外罩面和气缸7的内壁24之间的第三环状间隙34以及第二工作腔13连接。
[0041 ] 如果第一密封环27抵靠在星形片29处,那么垫圈32也从侧壁33离开,从而在垫圈32和侧壁33之间存在从环形槽26中的第二环状间隙28到第三环状间隙34和第二工作腔13的较大的导通横截面。
[0042]在活塞杆10和活塞11的驶入运动中,与第一密封环27连接的垫圈32抵靠在靠近第二工作腔13的侧壁33处,从而使恒定地与第一工作腔12连接的第二环状间隙28仅还经由具有较小的导通横截面的第一扼流槽31与第二工作腔13连接。由此形成了从第一工作腔12导向第二工作腔13的、具有较小的导通横截面的第二连接,从而摆动元件I的从其垂直的到其水平的位置的运动进行缓冲。活塞11在驶入运动开始时同时从辅助活塞15处离开,从而使压缩气体能够尽可能不缓冲地通过形成第三连接的环状间隙18从辅助腔16流向第二工作腔13。在此,通过具有较小的力的螺旋压力弹簧20使得辅助活塞15运动到其最终驶出冲程位置。
[0043]在驶出运动时,第一密封环27朝着到环形槽26的靠近第一工作腔12的星形片29处的止挡部移动。因为第二环状间隙28经由射线状间隙30恒定地与第一工作腔12连接,并且与密封环27连接的垫圈32从靠近第二工作腔13的侧壁33离开,因此形成了具有较大的导通横截面的第一连接,从而首先实现了摆动元件I的从其水平的到其垂直的位置的至少尽可能的不缓冲的摆动运动。
[0044]如果在此活塞11抵靠到了辅助活塞15的朝向活塞11的端侧,从而仅还存在压缩气体从第二工作腔13穿过第二扼流槽25和环状间隙18到辅助腔16的形成了第四连接的流动可行性。在此,扼流槽25导致了活塞11和活塞杆1的在最终驶出冲程区域19中的缓冲的向外运动。附图标记列表
[0045]I摆动元件
[0046]2摆动轴线
[0047]3第一杠杆臂
[0048]4第二杠杆臂
[0049]5空气弹簧
[0050]6第二支撑部位[0051 ]7 气缸
[0052]8位置固定的支撑部位
[0053]9摆动区域
[0054]10活塞杆
[0055]11活塞
[0056]12第一工作腔
[0057]13第二工作腔
[0058]14引导和密封单元
[0059]15辅助活塞
[0060]16辅助腔
[0061]17 导孔
[0062]18环状间隙
[0063]19最终驶出冲程区域
[0064]20螺旋压力弹簧
[0065]21支撑片
[0066]22密封槽
[0067]23第二密封环
[0068]24 内壁
[0069]25第二扼流槽
[0070]26环形槽[0071 ]27第一密封环
[0072]28第二环状间隙29星形片
[0073]30射线状间隙
[0074]31第一扼流槽
[0075]32 垫圈
[0076]33 侧壁
[0077]34第三环状间隙。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摆动元件的摆动装置,所述摆动元件在垂直向上指向的原始位置和水平指向的运行位置之间能绕着布置在所述摆动元件的端部区域处的摆动轴线(2)摆动,其中,所述摆动元件(I)的摆动运动能通过空气弹簧(5)力支持和减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原始位置出发并且进入所述运行位置的所述空气弹簧(5)具有由压缩气体填充的气缸(7),所述气缸的内腔由能移动的活塞(11)分割为第一工作腔(12)和第二工作腔(13),并且所述活塞(11)在一侧具有活塞杆(10),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工作腔(13)和引导和密封单元(14)密封地向外引导,所述空气弹簧具有:在所述活塞(11)的向外冲程中打开的、从所述第二工作腔(13)引导向所述第一工作腔(12)的第一连接,和在所述活塞(11)的向内冲程中打开的从所述第一工作腔(12)引导向所述第二工作腔(13)的第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的导通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的导通横截面;能在所述气缸(7)中并且在所述活塞杆(10)上移动地布置的辅助活塞(15),所述辅助活塞使所述第二工作腔(13)在所述第二工作腔的远离所述活塞(11)的一侧上与在所述气缸(7)中形成的辅助腔(16)分开;在所述活塞(11)的终端驶出冲程区域(19)中打开的、从所述辅助腔(16)引导向所述第二工作腔(13)的第三连接,以及在所述活塞(11)的驶入冲程中打开的、从所述第二工作腔(13)引导向所述辅助腔(16)的第四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的导通横截面小于所述第四连接的导通横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5)在所述摆动元件(I)的摆动平面中延伸或者平行于所述摆动元件的摆动平面地延伸,并且所述空气弹簧利用所述空气弹簧的一端铰接在位置固定的第一支撑部位(8)处并且所述空气弹簧利用所述空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摆动元件(I)上的第二支撑部位(6)处,其中,所述摆动元件(I)形成双臂杠杆,所述双臂杠杆的具有较大延伸的第一杠杆臂(3)形成功能元件,并且所述双臂杠杆的第二杠杆臂(4)形成铰接元件,在所述第二杠杆臂处以一个到所述摆动轴线(2)的间距布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位(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位置固定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位(8)在所述摆动轴线(2)上方以一个到所述摆动元件(I)的原始位置的间距布置在背离所述摆动元件(I)的摆动区域(9)的一侧。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活塞(15)由复位力推挤到远离所述引导和密封单元(14)的最终驶出冲程区域位置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腔(16)中布置有以径向间距围绕所述活塞杆(10)的螺旋压力弹簧(20),所述螺旋压力弹簧利用所述螺旋压力弹簧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引导和密封单元处或者靠近所述引导和密封单元(14)的固定在所述气缸上的止挡部(21)处,并且所述螺旋压力弹簧利用利用所述螺旋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使所述辅助活塞(15)推挤到所述最终驶出冲程区域位置中。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布置在所述活塞(11)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1)具有径向环绕的环形槽(26),在所述环形槽中布置有密封环(27),所述密封环具有小于所述环形槽(26)的轴向宽度的轴向延展,所述密封环利用所述密封环的径向外部的罩面密封地抵靠在所述气缸(7)的内壁(24)处,其中,在所述气缸的径向内罩面和所述环形槽(26)的底部之间形成环状间隙(28),所述环状间隙恒定地与所述第一工作腔(12)连接、与一个或多个构造在所述环形槽(26)的靠近所述第二工作腔(13)的侧壁(33)中的、朝向所述环形槽(26)打开的扼流槽(31)连接,所述扼流槽的槽开口由所述密封环或者与所述密封环(27)连接的垫圈(32)覆至ΠΠ ο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连接布置在所述辅助活塞(15)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活塞(15)密封地在所述气缸(7)中引导并且具有同轴的贯通的导孔(17),利用所述导孔能在所述活塞杆(10)上移动地引导所述辅助活塞(15),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通过在所述活塞杆(10)和所述导孔(17)之间的环状间隙(18)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活塞(15)的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腔(13)的端面中,构造有一个或多个径向贯通的另外的扼流槽(25),所述另外的扼流槽的朝向所述第二工作腔(13)的槽开口在所述活塞(11)抵靠在所述辅助活塞(15)处时能由所述活塞(11)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工作腔(13)能与所述另外的扼流槽(25)的径向外部的端部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活塞(15)在所述辅助活塞的径向环绕的罩面处具有径向环绕的密封槽(22),在所述密封槽中布置有抵靠在所述气缸(7)的所述内壁(24)处的第二密封环(23)。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元件是摆动床。
【文档编号】F16F9/02GK106065913SQ201610228917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公开号201610228917.6, CN 106065913 A, CN 106065913A, CN 201610228917, CN-A-106065913, CN106065913 A, CN106065913A, CN201610228917, CN201610228917.6
【发明人】迈克·奥贝雷德尔, 沃尔特·斯密特
【申请人】斯塔比卢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