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79249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黄油注油技术领域,特指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参见图1:中国专利CN 102506286 B公开了一种《气动高压注油器》,其气缸I内设置有连接有活塞杆8的活塞7,活塞7的上下移动带动换向阀9动作,使得从气源来的高压气体从进气接头进入经过换向阀9交替地分配给气缸I的活塞上腔进气时、活塞下腔排气,分配给气缸I的活塞下腔进气时、活塞上腔排气,其中:换向阀是通过外置的导管2及接头3与活塞上腔和换向阀连通的,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导管及接头采用外置,运输、移动、工作、存放等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外力或其他物体碰撞而发生松动或裂纹漏气,直接影响气动高压注油器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导管较细,影响通气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故障率低、通气量大的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包括泵体座、安装在泵体座上侧的气缸、为气缸的活塞上下腔配气的换向阀,所述气缸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内设置有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内筒的外圆柱面与外筒的内圆柱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通道,换向阀的供气口或排气口通过第一通气通道与活塞上腔连通,换向阀的排气口或供气口通过内部通道与活塞下腔连通。
[0006]上述外筒的上表面居中设置有吊环。
[0007]上述吊环的上部为环形圈,环形圈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螺杆连接部,吊环居中螺接在气缸的上表面。
[0008]上述吊环为环形圈,环形圈的底部居中焊接在气缸的上表面。
[0009]上述内筒和外筒为分体式结构,内筒的上部开口,内筒的上端面与外筒上壁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通气通道及活塞上腔连通的第二通气通道。
[0010]上述泵体座的上部分别与内筒和外筒的下端面密封连接,进气接头伸出外筒外并连接有调压阀。
[00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2]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筒气缸结构,从换向阀至活塞上腔的通气管道从气缸内外筒之间输送,而气缸外筒牢固地固定在泵体座上,气缸外筒的强度高,不会被碰坏漏气,彻底解决了原产品的导管及接头采用外置,运输、移动、工作、存放等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外力或其他物体碰撞而漏气的问题,同时,由于气缸的内外桶之间的间隙大大大于原导管的通气面积,而且气缸内同的上部采用开放式的大开口,增加了通气量,工作效率高,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0013]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压黄油注油机的供气装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高压黄油注油机上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泵体座的下部连接筒体及接管、活塞杆的下部连接提料杆组件后的剖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高压黄油注油机上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2—图4:
[0019]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包括泵体座25、安装在泵体座5上侧的气缸19、为气缸19的活塞上下腔41、42配气的换向阀31,所述气缸19包括内筒21和外筒20,内筒21内设置有与活塞杆13连接的活塞11,内筒21的外圆柱面与外筒20的内圆柱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通道12,换向阀31的供气口 16或排气口通过第一通气通道12与活塞上腔41连通,换向阀31的排气口或供气口 16通过内部通道14与活塞下腔42连通。
[0020]上述外筒20的上表面居中设置有吊环18。
[0021]上述吊环18的上部为环形圈,环形圈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螺杆连接部,吊环18居中螺接在气缸49的上表面。
[0022]上述吊环18为环形圈,环形圈的底部居中焊接在气缸19的上表面。
[0023]上述内筒21和外筒20为分体式结构,内筒21的上部开口,内筒21的上端面与外筒20上壁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通气通道12及活塞上腔41连通的第二通气通道10,以便于换向阀31送出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通气通道12、第二通气通道10与活塞上腔41连通。
[0024]上述泵体座25的上部分别与内筒21和外筒20的下端面密封连接,进气接头23伸出外筒20外并连接有调压阀22。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接通气源,打开开关,高压空气经过调压阀22调压后即可由进气接头23进入,再经换向阀31配气后沿气缸19的内筒21和外筒20之间的第一通气间隙12、第二通气通道10进入活塞上腔41 (假设此时换向阀31配气使得活塞上腔41进气、活塞下腔42排气的位置),推动活塞11及活塞杆13下移,活塞杆13上的拨套在随活塞杆下移的同时带动配气滑块下移,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即实现了活塞上腔41排气、活塞下腔42进气的交换,依次往复循环;泵体座25的下部连接筒体34及接管26、活塞杆的下部连接提料杆组件27、供油接头通过导管接注油枪,即成高压黄油注油机,活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提料板40为通过供油接头35进入注油枪内的黄油不断加压,加压到一定压力后,打开注油枪开关,即可为需要注油的部位进行高压注油,注油完毕后,依次关闭注油枪开关、气源开关即可,与此同时,活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提料杆组件27上的阀芯28与阀座29不断地启闭,遇到有砂粒卡在阀芯28与阀座29之间时,活塞杆下移后带动阀芯弹性变形并压在阀座29上不会导致泄压,而当活塞杆再上移时,油脂可快速地从凹槽及盘型凹槽进入增压腔43,同时带动砂粒上移,随油脂进入增压腔,提高了注油效率,减少了原结构当砂粒卡在阀芯与阀座之间时的压力损失。
[002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包括泵体座、安装在泵体座上侧的气缸、为气缸的活塞上下腔配气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内设置有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内筒的外圆柱面与外筒的内圆柱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通道,换向阀的供气口或排气口通过第一通气通道与活塞上腔连通,换向阀的排气口或供气口通过内部通道与活塞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上表面居中设置有吊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的上部为环形圈,环形圈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螺杆连接部,吊环居中螺接在气缸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为环形圈,环形圈的底部居中焊接在气缸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一项所述的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和外筒为分体式结构,内筒的上部开口,内筒的上端面与外筒上壁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通气通道及活塞上腔连通的第二通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一项所述的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座的上部分别与内筒和外筒的下端面密封连接,进气接头伸出外筒外并连接有调压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黄油注油技术领域,涉及黄油机之双筒气缸供气装置,包括泵体座、安装在泵体座上侧的气缸、为气缸的活塞上下腔配气的换向阀,所述气缸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内设置有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内筒的外圆柱面与外筒的内圆柱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通气通道,换向阀的供气口或排气口通过第一通气通道与活塞上腔连通,换向阀的排气口或供气口通过内部通道与活塞下腔连通,优点是:采用双筒气缸结构,使得产品的故障率低,通气量大,注油效率高,适用于高压黄油注油机的供气装置。
【IPC分类】F16N21-00
【公开号】CN204387657
【申请号】CN201420821159
【发明人】潘灵钢, 陆志君, 李永刚, 邵先月
【申请人】浙江瑞丰五福气动工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