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1144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氯气为生产环氧丙烷的主要原料之一,为危险化学品,氯气主要存储在液氯储罐 和钢瓶中,其中钢瓶在为液氯储罐加压、卸车、平衡储罐压力和降低原料消耗等方面都起到 了关键作用。然而钢瓶的拆装、运输、年检费用较大,特别是每天用大量钢瓶给液氯储罐加 压,容易造成压力波动,反应不稳定,还有在拆装运输钢瓶时危险性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
急 ^^ o
发明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氯醇化 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装置,可减少钢瓶的使用量,增加液氯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 级加压汽化装置,包括液氯钢瓶、液氯加压汽化器和液氯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氯加压汽 化器由两组组成,每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下部带有液氯进口,上部带有氯气出口,液氯钢 瓶与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分别连接多个液 氯储罐的进口,液氯储罐的出口与另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 化器的氯气出口再分别连接多个液氯储罐。其工作原理为液氯钢瓶到达钢瓶架,钢瓶内的液氯进入液氯加压汽化器,经汽化 后进入液氯储罐。随着氯气的不断加入,液氯储罐内压力逐渐增大,当液氯储罐压力达到工 艺要求时,关闭进料阀,打开出料阀,在压力的作用下,储罐内液氯被压入另一液氯加压汽 化器,汽化后的氯气被送到其他储罐或卸车台,给其他液氯贮罐加压使用。本实用新型即将多个(例如6个)液氯储罐的其中少部分(如2个)储罐专门用 于给其他储罐(如4个)加压及卸车使用,用少量的液氯钢瓶经汽化后,给少部分储罐加 压,用少部分储罐给其他贮罐加压,这样就减少了钢瓶使用量。本实用新型的液氯加压汽化器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割成两独立部分使用。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液氯二级加压汽化新装置的使用,大大减少了钢瓶的使用量,有效的节约了维修 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维修的工作量;钢瓶使用量大大减少,节约了大量的钢瓶管 理费用;通过对液氯加压系统的改造,氯气系统压力稳定,有利于指标控制,便于操作,增大 了液氯岗位的安全生产系数;通过对液氯加压系统的改造,减少了职工换瓶、卸瓶、拆瓶、换 垫子铜管及维修等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职工的工作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液氯钢瓶2-1、2-2液氯加压汽化器3-1、3-2液氯储罐4液氯贮罐或卸车 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装置,包括液氯钢瓶1、液氯加 压汽化器和液氯储罐,液氯加压汽化器由两组组成,每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下部带有液 氯进口,上部带有氯气出口,液氯钢瓶与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2-1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 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分别连接3-1液氯储罐和3-2液氯贮罐的进口,液氯储罐的出口与 另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2-2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再分别连接多 个液氯储罐或卸车台4。液氯钢瓶到达钢瓶架,液氯钢瓶1内的液氯进入液氯加压汽化器2-1,经汽化后进 入液氯储罐3-1、3-2。随着氯气的不断加入,液氯储罐内压力逐渐增大,当液氯储罐压力达 到工艺要求时,关闭进料阀,打开出料阀,在压力的作用下,储罐内液氯被压入另一液氯加 压汽化器2-2,汽化后的氯气被送到其他储罐或卸车台4,给其他液氯贮罐加压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装置,包括液氯钢瓶、液氯加压汽化器和液氯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氯加压汽化器由两组组成,每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下部带有液氯进口,上部带有氯气出口,液氯钢瓶与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分别连接多个液氯储罐的进口,液氯储罐的出口与另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再分别连接多个液氯储罐。
专利摘要一种氯醇化法环氧丙烷液氯二级加压汽化装置,包括液氯钢瓶、液氯加压汽化器和液氯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氯加压汽化器由两组组成,每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下部带有液氯进口,上部带有氯气出口,液氯钢瓶与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分别连接多个液氯储罐的进口,液氯储罐的出口与另一组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液氯进口连接,该液氯加压汽化器的氯气出口再分别连接多个液氯储罐。本实用新型用少量的液氯钢瓶经汽化后,给少部分液氯储罐加压,用少部分储罐给其他贮罐加压,减少了钢瓶使用量。
文档编号F17C7/04GK201606655SQ2010201065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李 杰, 耿健, 荆锋, 谭延刚, 郭辉 申请人: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