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115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适用于(例如,煤矿井下)气体自动控制 抽气采样、冲洗,及用于色谱、红外、传感器气体分析的气体抽取输送用铠装信息输气束管。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我国开采的煤矿中,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总矿井数的70%左右, 自然发火煤层占累计可采煤层数的80%,且自然火灾发生的次数占矿井火灾总数的94% 以上。因此,自然发火事故的预防必然成为煤矿安全研究的重点。及时准确地发出火灾早 期预报,不仅可以及时采取防灭火措施,将火灾事故消除于萌芽状态,而且还可以减少防灭 火造成的经济损失,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研究表明,煤的自燃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时期,即潜伏期(也称准备期)、自热 期、燃烧期。在潜伏期,煤体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煤的着火温度降低, 化学活性增强。进入自燃期,煤的氧化速度增加,并分解出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氧化 生成热开始使煤体温度升高,当煤温超过自热的临界值(60 80°C )时,煤温将急剧上升, 氧化速度加快,并出现煤的干馏,生成碳氢化合物(CmHn)、氢0 )及一氧化碳(CO)等可燃 气体。这时也是防火灭火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一些防灭火措施,煤温将继 续上升至着火温度而进入燃烧期。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不仅放出一定的热量,而且还热解释放出CO、C2H4和C2H6等 碳氢化合物,且分解的气体成分及其浓度与煤温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直接检测 煤的热解气体产物和空气中成分变化即可判断煤的自燃发展程度,以便进行火灾的早期预 报。现有技术中,煤矿矿井安全束管监测系统已经开始在煤矿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 和应用。矿井安全束管监测系统是借助束管,将井下各处的空气抽取、汇总到指定的地点, 再借助各种检测装置对管束所采集的空气样本进行分析,实现对CO、C02、CH4、C2H4, C2H6, 02、 N2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其分析结果在以实时监测报告、分析日报等方式提供数据的同 时,亦可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了 对矿井自燃火灾的早期预测。在实际监测工作过程中,为了将井下的气体样本输送至指定的地点,需要大量气 体输送管路来进行气体样本的抽取及输送工作。现有的各种抽气束管,是无铠装保护的束管完成井下气体的连续抽取及输送工 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问题是,由于井下环境恶劣,经常发生石块掉落损坏 输气管路的情况,另一个问题是还经常发生机械碰撞所造成的管路损坏,为此,需要经常对 输气管路进行更换检修,造成了很大的材料及人力损失。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实现对输气管路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使用效果,同时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送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法实施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由内向外,依次由芯层和保护层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由同轴设置的输气芯管组和信息传递导线组构成;所述的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包覆层,铠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或所述的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包覆层,铠装保护层,第二包覆层和外保护层。上述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输气芯管组构成多路气体输送管 路,每根输气芯管一端与现场的自动采样器连接,另一端与气体分析仪的自动采样、进样装 置连接。上述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其特征是所述的信息传递导线组构成多路信息传 输线路,每根导线一端与控制微机的指令输入端/指令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现场的信息 处理装置连接。上述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设置加强筋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实现了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实现输气管路在恶劣环境下的 可靠使用效果,同时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送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横截面);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横截面);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图1中,1输气芯管组;2信息传递导线组;3包覆层;4铠装保护层;5外保护层;图2中,6加强筋;其余标号同图1。图3中,1输气芯管组;2信息传递导线组;3-1第一包覆层;3_2第二包覆层;4铠 装保护层;5外保护层;6加强筋。所需材料1输气芯管组;2信息传递导线组;3包覆层;或3-1第一包覆层;3_2第 二包覆层;4铠装保护层;5外保护层;6加强筋;均有市售商品,制造时借鉴现有技术铠装 电缆或光缆制造技术;束管应用借鉴煤矿安全束管检测系统经验,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 而成,此处不另详述。应用举例将现场所需输气芯管组(例如30根、60根一)和相应根数的信息传递 导线组,同轴设置为芯层。(如果需要可以在芯层中设置加强筋,以使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的 强度更佳。)在芯层外,依次设置包覆层,铠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保护层 的数目,例如,在铠装保护层的两面均设置包覆层。制造完成后的产品类似铠装电缆或铠装 光缆,输气芯管组1和信息传递导线组2的数目,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的长度,都可以根据客 户要求制造。其横剖面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经试验,效果满意,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达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由内向外,依次由芯层和保护层构成;其特征是; 所述的芯层,由同轴设置的输气芯管组(1)和信息传递导线组(2)构成; 所述的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包覆层(3),铠装保护层(4)和外保护层(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输气芯管组(1)构 成多路气体输送管路,每根输气芯管一端与现场的自动采样器连接,另一端与气体分析仪 的自动采样、进样装置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其特征是所述的信息传递导线组 (2)构成多路信息传输线路,每根导线一端与控制微机的指令输入端/指令输出端连接,另 一端与现场的信息处理装置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设置加强筋(6)。
5.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由内向外,依次由芯层和保护层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由同轴设置的输气芯管组(1)和信息传递导线组(2)构成;所述的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包覆层(3-1),铠装保护层G),第二包覆层(3- 和外保护层 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铠装信息输气束管。由内向外,依次由芯层和保护层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是同轴设置的输气芯管组和信息传递导线组构成;所述的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包覆层,铠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保护层的数目,例如,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包覆层,铠装保护层,第二包覆层和外保护层。使信息输气束管实现了铠装,达到输气管路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使用效果,同时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送目的。
文档编号F17D1/02GK201836646SQ20102011315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0日
发明者白念祥 申请人: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