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114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汇流排,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的气 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
背景技术
目前,散钢瓶充填工业气体通常都是依靠人工将单只钢瓶从用户处周转到工厂充 填站,后又经过从充填站的空瓶区域至充填区域,再至检测区域及满瓶堆放区域的搬运作 业过程,单只钢瓶在反复的搬运中,如操作不当,及易引起倾倒的险情发生。因此,散钢瓶充 填工业气体是一项比较复杂及危险的作业,同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另根据国家相 关标准,工业气体充填前,对钢瓶内的气体余压、杂质含量均应符合生产和安全的要求,因 此,充填前,必须对钢瓶逐个进行高纯度气体置换清洗处理,这样,造成浪费大、成本高、处 理效果不理想,另外,单只钢瓶充填工业气体时,需占用充填站固定汇流排一个接口,所以, 对于较大批量的散钢瓶充填工业气体的充填站需要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充填固定汇流排、防 爆隔离设施,这样就需要较大的充填场地和设备场地,充填站投资成本大。授权公告号CN2783109Y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 格,该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提供一种改进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它不但能 有效地实现对数个钢瓶集中搬运、同时进行气体置换清洗、气体充填和检测作业;但是气体 散钢瓶装充填运集装格汇流排上充填软管的接口是采用焊接的方法,即在“U”字型金属管 需要制作接口的位置打孔,焊接一段带有外螺纹的金属管作为连结件,将带接头的高压软 管的一段与金属管外螺纹相连接,构成整个气体散钢瓶装运用集装格汇流排系统。这种结 构使整个汇流排系统和所有通过软管连接的散钢瓶是一个相通的体系,如果在充装或检测 等汇流排带压状态下发生充装软管故障,则需要关闭汇流排两端的进气阀门和所有散钢瓶 的阀门,将整个汇流排中的气体放散后进行故障维修,这使汇流排带压故障维修的安全性 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它 能快速安全地消除带压状态下充装软管故障。确保了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使用的安 全性,提高了维修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包括一设置在 集装框架1上端端面上的汇流排10,该汇流排10是呈“U”字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 流排10上设有至少一个接口 11,所述的接口 11与两端带有接头的高压软管12的一端接头 联接,在所述接口 11和高压软管12之间连接有一个阀门13。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上端端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可安置一防护档管2 的凹槽3,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上端部的内侧面上各设有一挂链4,所述的集装 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中部均设有一孔,所述的孔处滑动联接有一呈“L”形状的固定手柄5,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面的下端部上设有一活动挡板6,所述的活动挡板6的下端端部与所 述的集装框架1的下端端部通过铰链7形成转动联接,所述的活动挡板6上端端部的左、右 两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固定手柄5相配合的且呈凹形状的缺口 8,所述的活动挡板6上端端 部的两端与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上端部内侧面上的挂链4的另一端联接固定,所 述的集装框架1的底部上端面上设有一底板9。所述的汇流排10与所述的集装框架1可拆卸式联接。所述呈“U”字形状的汇流排10的两侧分别设有8个接口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由于改进了现有 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在所述汇流排上增设了 16只气体阀门,因而,使气 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在整个充装过程中,不但能轻松地实施充装软管的维修,而且,还 能减少带压状态下充装软管故障处理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处理效率显著提高,可以更安全 可靠地使用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包括一设置在集装框架 1上端端面上的汇流排10,该汇流排10是呈“U”字形状,所述的汇流排10上设有至少一个 接口 11,所述的接口 11与两端带有接头的高压软管12的一端接头联接,在所述接口 11和 高压软管12之间连接有一个阀门13。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上端端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可安置一防护档管2 的凹槽3,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上端部的内侧面上各设有一挂链4,所述的集装 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中部均设有一孔,所述的孔处滑动联接有一呈“L”形状的固定手柄5, 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面的下端部上设有一活动挡板6,所述的活动挡板6的下端端部与所 述的集装框架1的下端端部通过铰链7形成转动联接,所述的活动挡板6上端端部的左、右 两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固定手柄5相配合的且呈凹形状的缺口 8,所述的活动挡板6上端端 部的两端与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上端部内侧面上的挂链4的另一端联接固定,所 述的集装框架1的底部上端面上设有一底板9。所述的汇流排10与所述的集装框架1可拆卸式联接。所述呈“U”字形状的汇流排10的两侧分别设有8个接口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由于改进了现有 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在所述汇流排上增设了 16只气体阀门,因而,使气 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在整个充装过程中,不但能轻松地实施充装软管的维修,而且,还 能减少带压状态下充装软管故障处理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处理效率显著提高,可以更安全 可靠地使用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使用本使用新型在充填或检验过程中,整个汇流排与所有散钢瓶相通,处于带压状态,在此过程中出现某根高压软管泄漏或其他故障时,只要立即关闭与该软管对应的阀 门和对应散钢瓶阀门,就可以将故障管软与整个散钢瓶集格独立开来,进行软管拆卸和维 修,故障排除后再将阀门开启,正常使用。通过开启和关闭阀门实现互通或断开每根高压软 管与“U”字型结构,实现每根高压软管的独立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气体散 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在所述汇流排上增设了气体阀门,因而使气体散钢瓶在充填 的过程中气流的可控性增强,大大提高了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充填气体散钢瓶操作 时的安全性,在处理带压状态下管软泄露、爆裂等情况时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效率显著提 高,同时更方便随意地使用任意全部或部分高压软管进行散钢瓶充填,置换或检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 士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 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它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一种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包括一设置在集装框架(1)上端端面上的汇流排(10),该汇流排(10)是呈“U”字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流排(10)上设有至少一个接口(11),所述的接口(11)与两端带有接头的高压软管(12)的一端接头联接,在所述接口(11)和高压软管(12)之间连接有一个阀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 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上端端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可安置一防护档管(2)的凹槽(3),所 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的上端部的内侧面上各设有一挂链(4),所述的集装框架(1) 前端两立柱的中部均设有一孔,所述的孔处滑动联接有一呈“L”形状的固定手柄(5),所述 的集装框架(1)前端面的下端部上设有一活动挡板(6),所述的活动挡板(6)的下端端部与 所述的集装框架(1)的下端端部通过铰链(7)形成转动联接,所述的活动挡板(6)上端端 部的左、右两端端部分别设有一与固定手柄(5)相配合的且呈凹形状的缺口(8),所述的活 动挡板(6)上端端部的两端与所述的集装框架(1)前端两立柱上端部内侧面上的挂链(4) 的另一端联接固定,所述的集装框架(1)的底部上端面上设有一底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汇流排(10)与所述的集装框架⑴可拆卸式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呈“U” 字形状的汇流排(10)的两侧分别设有8个接口(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汇流排,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该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汇流排包括一设置在集装框架上端端面上的汇流排,该汇流排是呈“U”字形状,所述的汇流排上设有至少一个接口,所述的接口与两端带有接头的高压软管的一端接头联接,在所述接口和高压软管之间连接有一个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现有的汇流排,在所述汇流排上增设了16只气体阀门,使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在整个充装过程中,不但能轻松地实施充装软管的维修,而且,还能减少带压状态下充装软管故障处理的时间和工作强度,处理效率显著提高,可以更安全可靠地使用气体散钢瓶充填装运集装格。
文档编号F17C13/08GK201661847SQ201020109010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张春雷, 聂荣佳, 胡洁, 金永根 申请人:上海宝氢气体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